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由网络作家“西湖遇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朱雄英朱元璋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西湖遇雨”,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全集小说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精彩片段
朱元璋把土豆、红薯、玉米的种子,一路小心翼翼地带回了皇宫中,如同带回了大明的希望一样。
而一直等着他回来的马皇后看着他的举动,心中虽有疑惑,却也明白这不是一般的事情,定然跟大孙有关。
“妹子,这些种子是大孙送过来的,但这个秘密暂时不能泄露,咱要亲自在这宫中开垦几块土地,试种这些作物。”
“好,我和你一起种。”
马皇后,也就是马秀英,她的祖上曾是宿州豪右,父亲马公家住新丰里,由于乐善好施败光了祖业......咳咳,其实就是眼看天下马上就要乱了,所以加大力度结交江湖豪强。
马公后来因为杀人避仇而逃亡他乡,临行时将爱女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后来的故事也就众所周知了。
不过马秀英确实不仅能诗会画喜读史书,而且也知道田间地头的事情,所以虽然不能说自己就能独立种这么些田,但给朱元璋搭把手还是能做到的。
于是,皇宫的角落里,多了几块被精心翻耕过的土地,朱元璋如同一位普通的农夫一样,亲自挑选肥沃的土壤,小心翼翼地播下种子,然后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泥土。
每天处理完繁重的国事后,朱元璋都会来到这里,他不允许任何外人接近这片土地,甚至连宫中的宦官和宫女都被严令禁止窥视。
这里,成了他和马皇后两个人的世界。
很快,洪武十七年的夏天就到了。
皇宫深处的那片土地上,朱元璋的身影如常出现。
这片土地,经过他的精心照料,已经变得肥沃而松软,土豆、红薯和玉米的秧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翠绿的叶子轻轻摇曳。
朱元璋穿着粗布衣裳,头戴草帽,手持锄头,正在为这些作物除去杂草,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锄下去,都准确无误地将杂草连根拔起,不留一丝痕迹,确保这些高产作物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和生长空间。
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滴落,但朱元璋却浑然不觉,只是专注地耕种着。
夏日的阳光如火焰般炙热,但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温度,就像当年在钟离县的田野间耕作、在江北各处乞讨、在两淮之间征战的时候一样。
太阳再大,也阻挡不住他种田的决心,更何况,朱元璋眼见着作物生长,每天更是盼头十足,这种收获感是其他事情根本代替不了的......只能说自古以来深藏在体内的种田基因确实很强大。
而且,朱元璋觉得,种田以后,他反倒身体变好了,跟在阴冷的宫殿里批奏章比起来,他的心情也放松了很多,几锄头下去,心里烦闷的事情就都发泄出去了。
这时候,微风轻轻吹过,带来了一丝丝不是那么凉的凉意,也吹散了土地上的热气。
“擦擦汗。”
马皇后提着水桶过来了,把手帕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锄草结束,直起身子,拿着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望着眼前这片耕地心中充满了满足。
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这些作物不仅仅是他的希望,更是整个大明的希望。
民以食为天,百姓没吃的就要起来造反,大明就要被推翻,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所以农业生产对于封建王朝来说,那就是毫无疑问头等大事,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皇帝都要春耕仪式上象征性地挥锄头,就是因为作为皇帝,能够亲自耕作,是在为官员、百姓们做出榜样。
浇水完毕以后,朱元璋和马皇后离开了这里。
而就在这时,一串鬼鬼祟祟的身影从另一处墙根底下,挨个钻洞溜了进来。
不是旁人,旁人也来不到这深宫之中,正是隔壁大本堂的一众孩童。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诸王的儿子也就是皇孙们,三岁以后就要送到京城来读书,所以从洞里钻出来的,除了太子朱标的两个儿子,7岁的朱允炆和6岁的朱允熥以外,还包括秦王世子朱尚炳、晋王世子朱济熺、燕王世子朱高炽、周王世子朱有燉,以及秦晋燕周诸藩的其他皇孙,如朱高煦、朱济熿、朱有爋等等。
这些正是人厌狗嫌时期的小子们好奇这里的秘密已经很久了,所以在胆子最肥的朱高煦的提议下,他们每天从大本堂下了学,就借着玩耍的名义在对面挖洞,因为这里土质松软,所以朱元璋才挑这里耕地,然而也正是这个因素,导致还愣是让他们给挖穿了,从墙底下挖出了一个“U”型的洞。
“大哥,你收收肚子!”
5岁的朱高煦个子反而是一众孩童里最高的,体型也是最壮的,看着比9岁的朱济熺还强壮,此时他正在用力地在拉着最后一个进来的朱高炽,然而朱高炽从小就胖,这时候竟然卡到了洞里,胳膊都被拽红了也拽不出来。
“疼,别拽了。”
朱高炽疼的龇牙咧嘴,他感觉自己像一条肥胖的蟒蛇一样,双手双脚分别被卡在两边,现在全身能支撑他运动的只有肚皮。
“不行,还得再挖挖,把两边掏出来再顺势往下挖,他就能出来了。”
朱允炆又菜又爱指挥,自己啥事都不干,就在旁边出主意指手画脚。
这话说起来简单,确实不挖两边,在洞口被朱高炽身体卡住的情况下没法挖下头,但做起来却难,朱高炽的身体已经把洞给卡死了,两边的土都比较硬,怎么挖?
朱允熥弱弱地说道:“要不浇点水吧,浇点水土就松软了。”
朱有爋、朱济熿默默地松开了腰带。
“你干嘛?”朱高炽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哥,我尿的准,放心,溅不到你。”
“滋~~~”
“呲~~~”
“簌~~~”
众小儿浇完以后也不嫌弃,除了朱允炆和朱允熥以外,都上手去挖了,先挖两边,弄出冗余空间了再转向下挖,真别说,费了半天劲还真清出了一点空间,把朱高炽给顺利弄了过来。
朱高炽的衣服湿了,他是一脸的悲愤,不过他很快就不在意了,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前面几块地上的作物所吸引。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秋日的午后,法国梧桐那小铃铛似的梧桐果纷纷掉了下来,梧桐絮在微风中纷纷扬扬地飘落,形成了省城大学校园里的独特风景。
朱雄英手中提着一袋新鲜的水果,穿过校园的小径朝着教师公寓的方向走去,他之前原本以为姜老师作为系副主任应该是分房子了,住不远处的学校家属区,没想到还是住在跟研究生公寓紧挨着的教师公寓。
上到五楼,右侧门压根没关,朱雄英的目光在不算大,甚至可以说有些局促的客厅里迅速扫过,最后定格在了姜星火和一位陌生的老者身上。
两人正对坐着,一个坐在沙发上,一个坐在马扎上,神情专注地在棋盘上捉对厮杀。
“姜老师。”
姜星火听到动静,见朱雄英站在门口,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招呼他坐下。
“小朱同学来了啊,你先坐一下,我这盘棋马上就下完了。”
姜星火说着,目光又回到了棋盘上。
朱雄英微笑着点头,表示并不着急......实际上他也确实不着急,在没有课的时候,大学生活基本等同于放羊。
朱雄英坐在“L”型沙发的另一端,静静地观看着两人的对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雄英不禁有些无语,这两人的棋艺水平,似乎并不如他所预料的那样高超,或者说压根跟他俩表面上高深莫测、运筹帷幄的样子完全不符,甚至还不如他家乡镇上的那些老大爷们。
不过,臭棋篓子之间亦有差距。
姜星火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棋局的不妙,眼神开始变得有些飘忽,他时不时地瞟向朱雄英,似乎在寻求某种帮助。
终于,在一次明显的失误后,姜星火忍不住开口了:“小朱同学,你会不会下棋?要不你来帮我下一会儿吧,我去趟卫生间。”
朱雄英闻言心中暗笑,他明白姜老师这是想找个借口暂时离开,以避免输掉这盘棋,不过他也并不介意帮忙接下这个烂摊子。
于是,朱雄英点头答应了下来,在沙发上挪了挪屁股,坐到了姜星火的位置上。
经过一番称不上激烈的厮杀,朱雄英成功地扳回了劣势,就在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他突然咳嗽了一声,示意姜老师回来接手。
姜星火从卫生间拿着手机出来,看了一眼棋盘上的局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接替了朱雄英的位置,下出了一步棋,直逼对方要害。
老者看着棋盘上的败局已定,无奈地摇了摇头:“你这小子,还真是不体面啊。”
“哎,老赵你这话什么意思,愿赌服输啊。”
“行行行,不就一幅字嘛。”
说完,老者起身收拾起了棋盘上的棋子。
“咱们物理学院的赵院长,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姜星火介绍了一句,给朱雄英沏了杯茶,随后指着水果:“小朱同学,水果我就不收了,这是原则性问题,不能违反纪律。你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如果是缺几分日常分之类的,我可以酌情帮忙处理一下,如果是学术交流的话那就更欢迎了哈。”
朱雄英闻言,便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如实问了出来:“姜老师,我最近在研究明朝历史时遇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相权在明朝似乎永远都不会消失一样,相权是怎么消失的呢?第二个是如果大明不是亡在小冰河期的话,是亡在什么呢?”
姜星火听了朱雄英的问题后,微微一笑说道:“第一个问题嘛,其实说起来也简单。相权之所以在明朝没有消失,是因为明朝的皇帝们不得不重视文官集团的力量和作用,而这里面的道理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朝的经济基础从朱元璋时期,就是标准的大农村社会,那你说不用这些掌握着经济基础的地主,用谁呢?所以,明朝的皇帝们虽然通过设立内阁、厂卫等机构来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同时又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官场以保证文官集团的流动性,但归根结底来说,经济基础没变,相权就只会削弱,不会消失,故此才有张居正那句‘吾非相,乃摄也’。”
“至于相权的消失,那就是清朝的事情了,底层逻辑是清朝皇帝的第一个身份是满洲大汗,八旗是军事组织也是政治、经济组织,清朝皇帝以八旗制约了汉人地主,经济基础跟明朝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清朝皇帝不完全依赖之前的经济基础,才能做到把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转化为主仆矛盾,最典型的就是看起来是相权,但根本不是一回事的军机处。”
“咳。”
赵院长看着正在用手机记笔记的朱雄英,有意无意地咳嗽了一声。
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有些话要是说深了,把问题点透了,被人发到网上很容易引起争议,继而影响到教师个人的前途,而且说的太透,这些没什么社会阅历的大学生反而未必能懂。
姜星火笑了下,没有往更深的那层矛盾去阐发,而是顿了顿说道。
“实际上,军机处的设立并非偶然,而是渐进式的,代表着清朝皇帝强化皇权的演进脉络,譬如在清军入关后,就淡化了内阁的决策职能,随后康熙时期为了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设立了南书房,最后在雍正时期才出现了军机处......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皇权达到了绝对的顶峰,军机大臣貌似跟宰相一样威风八面,但却是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这些军机大臣、军纪章京大都品阶很低,在皇帝面前甚至不能站着,只能通过‘跪受笔录’的形式来进行上传下达,他们的权力地位完全来自于皇帝的赐予,皇帝可以给予就意味着可以随时剥夺,所以军机处本质上其实更类似强化版的明朝司礼监,而非以前能代表相权的政事堂、内阁。”
等朱雄英都记下来了,姜星火才继续说下去。
尽管众人对无线电台这一能够千里通讯的神器充满了期待,但李景隆和徐辉祖这俩小子的初次尝试却并未如愿。
实际上,李景隆和徐辉祖,确实是完全按照着手册上面的指示,一步步地操作着,然而那神秘的墨绿色大匣子却毫无反应,既没有发出信息,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两人相隔百步,两个无线电台相对摆放着。
李景隆和徐辉祖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挫败感。
“是不是你没按这个手册上操作?”
“是你才对吧。”
不过眼下肯定不是吵架的时候,两人陷入了沉思。
他们明明已经按照手册上的步骤来操作了,为什么还是无法成功呢?难道是这个神器有什么问题吗?
当无线电台在又一次尝试中毫无反应,那原本被众人期待的神秘光芒并未亮起,也没有传来朱雄英所说的“嘟嘟嘟”的声音时,藩王和国公们的心态也稍有变化。
从阴阳炁海那边走过来的周王朱橚期待不减,还是满怀热情地盯着那台神奇的墨绿色大匣子,他的眼中闪烁着浓烈的好奇,朱橚跟哥哥们不同,他既不擅长政治也不擅长军事,反倒是对医学和其他技艺比较热衷。
而同样年轻的燕王朱棣则明显还不是完全体状态,并没有压抑自己的情绪起伏,没什么喜怒不形于色的意思……在李景隆和徐辉祖再次尝试的时候,朱棣跟着仿佛在战场上看到了一线新的胜利机会一样激动,但当尝试失败,匣子沉寂无声时,他的眉头也微微皱起,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
虽然朱棣并不是轻易动摇的人,但此刻,他的心中却也不由得生出一丝疑虑......这神器,真的如传说中那般神奇吗?
或者说,有没有可能不是大侄子的问题,甚至也不是这个神器的问题,而是那头的东西,到了这头不一定完全好用?
郑国公常茂则显得更为急躁,他跟他爹一样本就是个性情中人,之前在匣子被搬出来的那一刻,他的眼中就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然而,当无线电台经过两次试验还是没有反应时,他顿时有些着急了......常茂瞪大眼睛,甚至想要上前亲自摆弄那台墨绿色的大匣子,看看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不过李景隆可不敢让他弄,常茂那手劲儿大的吓人,劈砖捏石都是等闲,这种精密的神器给常茂鼓捣两下,八成就要报废了。
曹国公李文忠的心情则相对复杂,他既不像一言不发的徐达那样沉稳,也不像常茂那样急躁,他一开始就对这神器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只是目睹了阴阳炁海的存在后信了几分,在看到众人的反应后,李文忠的心中也不禁生出了一丝期待。
不过,当看着儿子李景隆尝试失败时,李文忠的心中却并没有太多的失望,反而拿过了手册自己看了看,研究是不是他们使用的方法有误。
信国公汤和则始终保持着冷静,他并没有像那几个年轻的藩王一样表现出明显的期待或失望,在匣子沉寂无声时,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满是皱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而汤和的心中则是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如果这神器经过几次试验后能用,真的如传说中那般神奇,那么明军将会迎来怎样的变革?可以想象的是,最起码北征北元朝廷的时候,诸军之间情报沟通顺畅,就能够配合无间了,不至于招致上次那种失败。
要知道,在洪武五年的时候,大明对北元进行了第二次北征,而此战结果却有些不尽人意,徐达与汤和率领的主力中路军被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打的大败而归,李文忠率领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率领的西路军获胜,实际上第二次北征整体是以失败告终的。
汤和始终对这次北征的失败耿耿于怀,如今眼见有了能够千里通讯的神器,虽然一开始不相信,但此刻反倒希望这东西能够使用,而不是压根用不了。
韩国公李善长就更不用说了,他是最希望无线电台这神器能用的,这样空印案就极大概率不会在文官集团内部扩大了。
走过来的朱元璋看到这一幕,也是眉头微微一皱,但他并没有责怪李景隆和徐辉祖,毕竟这是他们刚开始尝试使用这种神器。
“无妨,前几次尝试失败并不代表什么,还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摸索。”
随后,朱元璋又回到阴阳炁海,问了朱雄英为什么尝试不成功。
过了很久,阴阳炁海传来了朱雄英的回答。
“距离可以放远一些......”
听闻此言,朱元璋又让朱标去传话,对李景隆和徐辉祖说道:“你们放远一点再试一次吧。”
李景隆和徐辉祖相视一眼,点了点头。
距离拉到了好几千步以后,隔着山头他们已经完全看不到对方了,他们再次开始操作无线电台,这一次,两人更加小心翼翼地按照手册的步骤来操作,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终于,在第三次尝试时,无线电台亮起了光芒,并且成功地发出了“嘟嘟嘟”的声音。
解码出来以后,李景隆和徐辉祖也是兴奋地不行,他们终于掌握了这神器里神秘的、能够远距离通讯的力量,到底该如何使用。
而看着那张小纸条上的信息,这一刻,国公们皆是震惊无比。
“这......这难道是天意吗?大明竟得此神器相助!”
郑国公常茂则激动得跳了起来,脸上露出狂喜之色,他一把抓住身边人的手臂,大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们大明有了这神器,何愁天下不定?”
“疼!疼!”
李文忠被常茂捏的骨头都要断了,常茂这才松开手,讪讪地笑了笑。
信国公汤和则相对冷静一些,但他的眼中也闪烁着震惊的光芒,有了这等神器,毫无疑问,明军从此往后将战无不胜!
朱标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走到距离阴阳炁海更近的那个无线电台旁,亲手抚摸着这个神奇的大匣子,感受着它的温度。
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人也围了过来,他们观察着这个真的能够千里传讯的神器,脸上露出了惊叹、敬畏等不一而足的表情。
周王朱橚更是兴奋地说道:“有了这神器,父皇就可以更好地掌控天下了!”
走在最后的朱元璋,在确认了无线电台的传讯效果以后,脸上也露出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大声赞叹道:“此乃神器也!有了它,咱便可随时掌握天下动态!真乃天佑大明,令圣孙赐大明如此宝物!”
这一刻的朱元璋仿佛年轻了许多岁,整个人散发出一股蓬勃的、由希望带来的活力。
国公们的心底,也被这神器的作用所震撼,一想到以后明军可以远隔数百里、上千里,都能通讯流畅,不由地纷纷激动不已!
而这一切,毫无疑问,都归功于皇嫡长孙虞王殿下!
不,更准确的说是圣孙殿下!
众人纷纷看向了远处的阴阳炁海,而就在这时,朱元璋一拍脑袋,他忽然想起来,自己好像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问大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