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芈华扶苏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是“汾清三杯”的小说。内容精选:他穿越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任皇帝身上,可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六天!好在自己才三岁,他紧握拳头,决心改变这一切!昌平君叛乱后,他一声“大夫,莫走!”改变了嬴政的责罚,将他留在了身边。当统帅,击鼓进军,有着数万的兵权,带领军队,打天下!在外人眼中,他是个仅有三岁就手握兵权的神童!...
《全本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精彩片段
还是这般的神兵利器。
见子婴这般模样,王翦宝贝般地把剑收了起来,“你可别打它的主意,这是大王赏赐我的,你想要找大王要去。”
子婴一阵无语,没想到王翦竟然这般宝贝,想了下,便问道:“那我找大父说去,外大父生病了,也不需要这等宝剑。”
说着,就要往屋外走去。
王翦却有些哭笑不得,你说这外孙有时候吧,见识非凡,有时候,却又无理取闹。
别的不说,按照子婴现在这般的宠溺,搞不好大王真的让自己把太阿剑送给他。
这可不行!
王翦连忙上前抱住子婴,笑道:“好大孙,外大父虽然病重,可你还太小,这兵刃对你无用。”
“我很快就能长大了。”
“那不是还没长大么?长大了再说。”
“我可以找个护卫,帮我持剑啊……”
“你说蒙毅?他怎么能为你持剑,你小脑袋笑着什么呢。”
与王翦这般嬉闹着,子婴却是认真了起来,“这剑不要也可以,外大父和我一起回咸阳?”
听了子婴的话,王翦一愣,忍不住问:“大王让你说的?”
“自然不是。”
王翦顿时很失望,想想也是,大王若是想要自己回去,怎么会派子婴前来劝说?
这怎么想也不可能。
见王翦有点失落,子婴指着桌子上的舆图道:“外大父,那是什么游戏?”
王翦望去,却见得,那是自己的模拟沙盘,于是笑道:“那是外大父玩的战争游戏。”
当我看不懂么……
子婴有点无语,王翦哄着自己,可自己的目的还未达到。
于是挣扎着下来,上了王翦的椅子,这才看清了桌子上的舆图。
果然是!
这就是秦楚交接的舆图,比墙壁上的舆图还要详细,连函谷关、大梁城都有标注。
看来,王翦真的在日以继夜地寻找着破敌之道,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重新掌握大军,转而打下楚国。
可,自己的目的,不是让大父来游说,而是让王翦自己主动请缨。
这样,在大父的眼里,王家忠贞不二,对于扶苏和自己,都有莫大的好处。
如果真的等到大父上门来请,王翦的面子是有了,可大父的面子却也没了,纵使打下了楚国,也不是子婴想要的结果。
于是子婴笑着对王翦道:“既然是游戏,外大父可否陪子婴来上一局?”
王翦正愁没人陪自己演练沙盘,可一个三岁的孩子也带来不了什么启发,但,毕竟是自己的外孙,子婴想要玩耍,那自然是要陪着的。
于是笑着道:“可以,外大父就陪你来上一局。”
“若是外大父输了怎么办?”子婴对那把太阿剑恋恋不舍。
一方面是真的帅,另一方面,如果可以让其他的工匠从中领悟到锻造方法,也是大赚。
王翦心中赞许,自己这外孙的小心思太明显了,可自己怎么会输?
于是大笑道:“若是输了,那太阿剑,就送与你吧。”
见王翦开了口,子婴立刻接过话茬,“一言为定。”
转身小手握在了‘秦’字的军旗上,“我选大秦!”
王翦呵呵一笑,沙盘本就是个游戏,带自己的外孙玩一把,还能激发他的兴趣,也算是好事。
于是道:“那我就是‘楚’了。”
子婴数了一下,一共数了六个‘秦’字旗子给自己,数了四个‘楚’子旗子给王翦。
正好代表着,明年秦国的六十万大军对上楚国的四十万大军。
“这每一个旗子代表着10万大军,我要开始进攻了。”子婴一边说着,一脸认真地望着舆图。
子婴当然知道,在这朝堂之上,可没有人会理会一个三岁小孩的话,可子婴还是想开口。
看着眼前嬴政落寞的身影,子婴意识到,这不但是千古一帝,还是自己的大父!
不管众人怎么想,子婴还是开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三个字细若蚊声,可大殿内这般安静,还是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众人心中疑惑,这大殿内,怎么突然有小孩的声音?
当看到大王扭头望着自己的长孙子婴时,众人这才恍然过来,原来说话的是小公子子婴!
可咸阳城内,哪个人不知道,这小公子虽然生的可爱喜人,可三岁了压根口不能言啊!
三岁不能言语,这放在民间也是迟缓痴傻之人,大王为了这事没少请大夫前来治疗。
可看完之后,小公子身无异样,只是发育迟缓而已。
这要是在个普通人家,也就是个小事罢了,顶多孩童蠢笨痴傻,只要有一把子力气,照样可以生活下去。
可子婴,生在的是帝王之家,虽贵为长孙,若是真的蠢笨痴傻,以后与这王位可就无缘了。
但今日,这子婴不言则已,一开口就是这石破天惊之言,恰恰是在这大王最需要支持的时候。
可朝堂议事,毕竟不是儿戏,群臣的议论顿时响起。
“恭喜大王,小公子终于开口,可这决议还望大王三思啊!”
“是啊,三岁小儿,哪里知道其中复杂艰辛,大王明断秋毫,此时决不是进攻楚国的最佳时机。”
……
人群议论,大多数的意见都是劝大王三思,可这子婴一开口,让朝堂的气氛变得不一样。
而这其中最苦闷的,当然要属李斯了。
调集兵马,干系最大的,除了领军的将领外,就要属他了。
当大殿内的群臣和自己一条心时,李斯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他最怕的是这帮武将,为了军功再度抢邀着要去攻打楚国。
好在,李信和蒙恬给他们打了一个样,连这两个猛人都折戟楚国,哪位武将还敢出这个头?
而文官们,李斯倒是不担心,自己虽然掌控全国的后勤调度,可执行下去,免不得其他官员的配合。
动员五十万大军,可不是嘴上说一说而已,从各地汇集,其中的粮草辎重,衣物补给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大秦也称得上家大业大,可楚国也是横跨千里的大国,大秦高度施压反而会助长了楚国的内部团结。
负刍虽然不足挂齿,可在大秦半辈子的昌平君已经归了楚国,这就让战争的难度更上了一个档次。
原本,只要再沉默几秒,兴许大王就会从长计议,哪怕依旧要攻打楚国,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让他多些准备时间。
可当李斯听到“我赞同”,瞪大了眼睛望着子婴,哭笑不得。
虽然三岁孩童所言,当不得真,可他毕竟是大王的长孙,而此刻又站在高台之上,李斯摸不准大王的想法。
此刻的嬴政也是错愕的,他没想到自己的孙子,竟然能听懂自己的想法,这和以前印象里的反应迟缓的孙子完全不一样。
他望着那幼小的声音,反倒来了兴致,问道:“来,你说说,你为什么赞同要打楚国?”
这话一出,李斯顿时松了口气,这三岁的孩童哪里懂得什么道理?
大王这样一问,等到子婴答不上来,这调集大军的事宜,还可以再缓上一缓。
子婴闻言,站在原地没有立即说话,他自然知道,楚国必灭。
可也不是在今年。
此刻的年月,应该是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
而楚国的灭亡是在公元前223年,时间还需要2年,对于历史系的他来说,这段历史他自然熟悉。
秦王政23年,嬴政差王翦率领五十万大军攻伐楚国,次年楚国灭亡。
这也是子婴敢于接话的原因,楚国这一战必然要打,但,出兵的年月得是明年。
他正在想着,怎么用孩童的语气,来回答自己大父的问题,一旁的赵高倒是先开了口。
望着子婴愣在原地,赵高上前连忙谄笑道:“大王说笑了,小公子今日才开口吐言,哪里知晓这般多的言语,或许是刚才跟着大王念叨了几句,仿着说了句‘我赞同’的话语。”
众臣听到这话,各个都松了口气,赵高说的在理,原来今日小公子才开口说话,兴许是跟着大王念叨了一句赞同。
而此时,李斯终于放下了心来。
大王虽然为人霸道,可他是个明君,不会因一时的怒气而冲动。
当初,自己写的谏逐客令,被多少同僚劝阻,莫要忤逆了大王的意愿。
可大王看完后,还是遵循了正确的意见,取消了逐客令,并给自己加升到了廷尉。
李斯相信,大王不会这么糊涂!
嬴政心中也默叹了一口气,赵高说得多,小孩子学大人说话也正常,何况自己的孙子今天刚开口,刚才的话当不得真。
他默然地转过头,正想和群臣再辩解一番,可子婴这时候开口了。
“孩儿不懂得天大的道理,只知道,猎物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在它受伤的时候,这时候不给它致命一击,等到它缓过气来,想要猎杀,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一股脑儿将话说完,子婴显得有点喘,可这声音实实在在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大殿内的百官,顿时愣住了,没想到子婴不但开口说话,还说的这么流利。
而且举得例子恰到好处,其中道理浅显也真实。
“这……这小公子,竟能答的上来?”
“岂止答的上来,眼下的楚国不就是这副情形么?”
李斯见群臣开始为子婴说话,立刻道:“可……可我大秦,也需要休养时间啊……”
说完,就望向了台上的大王,当看到大王一脸所思,李斯心里暗道坏了。
“猎物最脆弱的时候……”嬴政嘴里念叨着这句话,心里充满了激动和一丝诧异。
这句话说得在理,此时的楚国虽然胜了秦国,可负刍夺得王位不争,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当初他认为,二十万大军就可歼灭楚国,也是看在楚国内乱之际。
虽然项燕最后逆天改命,可楚国的本质问题没有解决。
曲、景、昭三家的争权夺势,还在楚国上演。
而最让嬴政诧异的,是子婴竟然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
想到这里,嬴政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对着众臣道:“你们看看,你们饱读诗书,都比不得我孙儿的见识。”
众大臣尴尬地杵在原地,低头汗颜,可转念一想,这没准是大王上朝前嘱咐小公子所言,想到这里,大家的心里好受了许多。
否则,这般三岁就懂得这等道理,岂不是过于妖孽?
何况道理浅薄,这里谁都知道此刻楚国虚弱,可大秦刚刚才败了一仗啊。
此消彼长,还真不能说大秦稳操胜券。
未等李斯说话,一旁的王绾走出人群,再度谏言道:“大王当以国家为重,岂可因一孩童戏言,赔上这国运?”
“你就是黑夫?”屋内,突然传来个幼稚童音,黑夫一愣,也忘了规矩,抬头看了过去。
却只见,一个如瓷娃娃般的儿童坐在上手的椅子上。
黑夫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拱手道:“是,小的黑夫,见过小公子。”
昨日,子婴来了大营,黑夫操练时,也远远见到,这时候能在这府上的孩子,想必就是小公子了。
三岁即可用谋略破了楚国,不愧是大王的孙子,黑夫心里暗自想着。
子婴点点头,这黑夫还懂得规矩,不愧是识字的人。
只是这皮肤……是真的黑啊。
看来,当初取名字时,也有这部分原因。
“你家里几口人?”子婴继续问。
“回小公子,家里有母亲和一个哥哥,我和弟弟一起来参军。”
对上了……这和书信里说的一样。
黑夫的大哥,衷死后把两个弟弟的家书放在了墓里,黑夫的弟弟则叫惊。
子婴没找惊过来,是因为这个惊在家书内,说自己欠了不少银两。
这弟弟,还得观察观察,如果人品得当,子婴也不介意拉他一把。
“这次找你来,是有人举荐,让你当小公子的持剑人。”蒙毅在一旁补充着。
黑夫一愣,‘持剑人’是干什么的?
知晓黑夫心中的疑惑,蒙毅解释道:“你可以理解为护卫。”
“护卫?”黑夫迷茫地看着子婴,又看了看蒙毅,当看到蒙毅身上的铠甲,立刻知晓。
眼前之人竟是一名将军,将军自然不可能来当小公子的护卫。
可这泼天的富贵,怎么突然就落在我的头上?
黑夫也不多问,立刻叩首道:“谢小公子赏识,黑夫一定竭尽所能,保卫小公子安全。”
这一番宣誓,倒是让蒙毅点了点头,这黑夫看样子老实,却也是上道之人。
子婴很是满意,看来这个黑夫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以后沟通起来就方便得多。
于是子婴示意蒙毅,把太阿剑交给黑夫。
蒙毅心中略有不舍,可还是把剑递了过去,“接好咯,这可是宝剑,是小公子的配件,以后你先替小公子拿着。”
黑夫有点惶恐,立刻伸手接住。
刚拿在手上,就感受到剑的分量,心中暗叹,果然是把好剑。
……
剩下的几日,大多数时间,子婴都是陪在父母身边。
一边是王燕的不断唠叨,在宫内该如何如何,一边却是扶苏的嘱托。
一番儒家大道理说下来,子婴的耳朵都生茧子了。
可,这是自己世上最亲的人,子婴倒是没法恼骚。
到了第三日,雍城下起了大雪,秦军的操练又开始了。
王翦却带着一队锐士,架着子婴一起去了野外打猎。
可现在是冬天,刚下了些雪,雍城的天气寒冷,却也没多少猎物,王翦也只是带自己的外孙出来散散心。
打猎子婴自然是参与不上,只是坐在马车上看着。
当然,子婴也不是白看,从他们骑马的状态,以及弓箭的样式来看,子婴觉得秦军的战斗力,还有上升的可能。
在回去的路上,子婴问着身边的黑夫,“黑夫,你觉得秦军的马术如何?”
“回公子,我大秦先祖本就是养马出身,这马背上的功夫自然不在话下。”
黑夫说的没错,秦军的骑射不下于赵国。
可子婴还是摇了摇头,“虽然技艺精湛,可我却发现,持久力不够,你看在高速奔跑的情况下,却也无法瞄准。”
“马儿疾驰起来,如何能射中呢?”黑夫非常不解,这也是很浅显的道理。
这话一出,一旁的赵高顿时吓傻了,这等虎狼之词,竟然敢和国夫人说。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在理,眼前的子婴,只是一个三岁的孩童啊。
孩童说出这种话,不是很正常?
果然,国夫人在听到这句话后,并未生气,只是略微尴尬道:“喝奶不简单,你想喝多少都有!”
可子婴哪里愿意在这纠缠,小胳膊乱挥小腿一蹬,就从国夫人的腿上滑了下来。
手脚并用,几下就又来到了门口处。
子婴也没和国夫人请安,站在门口处,做了个鬼脸,就小跑了出去。
“这……这小崽子……”国夫人有点哭笑不得,可又不好强行让子婴留在这里。
一旁的赵高也想笑,可转念一想,心中大骇。
刚才这一番操作,在没有得罪国夫人的情况下,顺利化险为夷。
国夫人心中想的什么,赵高自然清楚,趁着长孙三岁不懂事,留住在这里,只要和自己亲,以后自己的地位自然稳固。
毕竟,国夫人可没有子嗣。
现在的一切地位,都是自己齐王哥哥在撑腰。
可谁都知道,大王志在天下,总有一天要拿齐国开刀。
那时候,国夫人还能像现在一样置身事外,保持今日的地位吗?
很难!
照理来说,三岁的孩童如何能逃过这等老谋深算人的手里?
可偏偏这子婴,就这般神奇地逃走了。
赵高心里惊疑不定,转而又安慰自己,兴许是巧合,哪有这般的神通?
在赵高面前,略微出了点洋相的国夫人,再度恢复之前的表情,冷声道:“好了,大王的意思我明白了,可青铜乃是楚国重要物资,如何让我王兄够得?。”
赵高心中一凉,这差事本就艰难,让国夫人写信,大王自己不来,非要让自己来。
嬴政想让齐王把楚国的青铜运到秦国。
楚国是主要的青铜产地,而目前的兵器主要是青铜制作。
而齐国和楚国并未开战,还可自由贸易。
可这种战略物资,在楚国也是严禁私自运输,好在,目前的楚王负刍,是篡位当的大王,国内很多人对他不满。
这也给齐国购买青铜留下了后门和便利。
眼下,秦楚开战,这青铜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还得齐国来进行提供。
可很明显,国夫人不想写这封信。
长期在宫内的赵高,自然知道国夫人这是耍小脾气。
于是安慰道:“夫人莫怪,大王日理万机,此刻前线战报,项燕的四十万大军刚刚围困完大梁城,正在朝着函谷关赶来,大王正在和廷尉李斯商量对策。”
国夫人一愣,转而问道:“大梁城破了?”
大梁城乃魏国国都,今年年初时,被王贲引用黄河水顺利攻破,此刻正是王贲坚守。
而王贲乃是子婴的舅舅,属于芈华夫人这一派,国夫人虽不懂战事,可这些个人的根基自然晓得。
赵高摇摇头,“没有,眼下秋冬乃枯水期,项燕想要复用这黄河水,也无法办到,只好来函谷关碰碰运气,可据说这大梁城内的粮草也不多了。”
听到没有攻破,国夫人没了兴趣,继续说道:“你回去告诉大王,此事艰难,我王兄恐怕无力相助。”
没有办成事情,赵高可没办法回去奉命。
联想起昨日子婴的话,‘我大秦不养闲人’,赵高只得干咳一声。
“夫人,齐国素来与各国交好,几十年未开战,这青铜物资,不过是改善国内农耕条件,岂有不成交易之说法?何况……”赵高四下望了望,低声道:
“眼下,芈华夫人失宠,整个楚国外戚瓦解,剩下的还不就只有齐国了?”
国夫人知晓其中的道理,七国国君本就各自联姻,当初大王的生母赵姬乃是赵国人士,整个赵国势力庞大,可惜嫪毐反叛……
而芈华以及昌平君,乃是楚国人,属于楚国的贵族,眼下这一方势力轰然倒塌,只剩下了她。
虽然她为齐国人,可她没有子嗣。
并未形成一派,不像芈华赵姬等人,拥有一帮可以左右朝内局势的势力,所以,她才想要帮子婴养在身边。
赵高继续说道:“夫人,我说这些不太合适,可眼下事实如此,若您学那华阳夫人,领养其中一两个子嗣……”
说到这里,赵高停了下来,国夫人是聪明人,知道其中的道理。
果然,国夫人在听到这些后,愣了片刻低声道:“子嗣?大王有长子,再多的子嗣又有何用?”
“扶苏都有子嗣了,可依旧未被封为太子……夫人,其中的道理你还不懂吗?”赵高继续说道,“何况……您昨日刚收养的胡亥,难道不是……”
话音还未说完,国夫人眼眸闪出一丝厉色,喝道:“放肆!”
赵高立马赔笑也不言语。
国夫人没有子嗣,可昨日她却收养了胡亥亲自来养。
作为齐王的妹妹,国夫人在宫内的地位,除了芈华外,无人可敌。
收养个胡亥,也没有人敢言语,反而欢喜的很,毕竟大王的父亲也是被华阳夫人收养的。
再加上大王这么久未定太子,谁的心里没有点心思?
良久,国夫人低声道:“我注定孤家寡人,收养一儿,也是想要养老送终。”
赵高见国夫人依旧不说实话,只得上前道:“夫人若信的过我,我可当胡亥的老师,亲自进行教导。”
赵高在宫内官职不低,而作为一个阉人可以爬到这般位置,可见其能力。
眼下,长子扶苏被发配到雍城,赵高觉得是时候,找一棵大树了。
国夫人听到赵高的话,斟酌了下,对于大王身边的红人,国夫人不敢过于信任,既然人家送来橄榄枝,自己也不好拒绝。
思索了下,国夫人站了起来,“若是先生愿意,那是甚好,我即刻修书给家兄,但望他念及兄妹之情,早日将大王所需青铜送来。”
“多谢夫人!”
……
子婴出了房门,让乳娘抱着自己就朝着院外走去。
虽然不知道这国夫人目的是啥,子婴想着也不会太好。
出了院门就听到了嬉笑声和啼哭声传来,子婴望了望,只见外院里,七八个半大的孩子正在玩耍。
领头的约莫五六岁,皮肤黝黑又扎了个冲天辫,样子有点滑稽。
他正骑在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身上,手上拿了个枝条,叫嚣着,“快跑!快跑,驾驾!”
那七八岁的小孩,虽然生的高壮,可是不敢言语,只得抹着眼泪在那哭泣。
“啪”地一声,那枝条抽在七八岁小孩的脸上,顿时现出一条红印,小孩顿时又哭了起来。
那五岁黑小子,听了哭声,笑的更开心了,“好好坐我的坐骑,别以为比我大就威风,我娘可是国夫人!”
正走在一旁的子婴闻言一愣,这国夫人不是没有子嗣吗?怎么来了个儿子?于是问乳娘,“国夫人有子嗣?”
乳娘点头低声道:“昨天刚认的,也是大王的子嗣,听说叫胡亥。”
好家伙,子婴一愣,转而盯着一旁的胡亥,这黑小子竟然是胡亥,没想到这么小就这等霸道。
大秦不就亡在了这小子身上吗?
胡亥这时候也看到了子婴,望着被抱着的子婴,胡亥哈哈大笑道:
“这不是那个哑巴么?怎么,也想来被爷骑吗?”
子婴封赏的消息,顿时如一阵风一般传了开来。
第一个知道的,还属国夫人,她只是诧异了一下,就猜到了是大王玩的把戏。
一个三岁的孩童,能有什么奇谋?
肯定是大王,故意把这计谋的功劳,算在了子婴的身上,和那王贲一唱一和。
国夫人猜测的不错,事实大致如此。
可大王,就是封赏了子婴,只是田地和奴仆没有兑现。
这在国夫人看来,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爵位,可大王这般疼爱子婴,还是让国夫人妒忌不已。
至于其他的子嗣们,压根对这件事不感兴趣。
紧跟着,咸阳城内的百姓全都知晓了。
整个城内热闹无比,这等王族的奇事,是这些市井小民最喜欢乐道的。
上一次这般热闹,还要属芈家倒台。
可谁曾想,这才一个多月的功夫,芈家留在宫内的小公子,就获得了这等赏赐。
军功对于王族来说,并不高,可这是不是释放了一个信号?
大王要召回芈家了?
这一日的咸阳城,热热闹闹,风声自然也传到了芈家这里。
可芈家大门紧闭,没有一人多言。
自从大王灭了赵国、魏国、韩国后,各国的贵族都搬来了咸阳居住,这种高门大院,平日里却紧闭府门,却也常见。
而此刻,芈家内,芈华望着王宫的方向默默流泪,这仅留的孙子在宫内过的好,她便知足了。
至于城内百姓所言,芈家重回王宫,芈华倒是不敢想。
芈家此刻,只有子婴一人在宫内,他得立下多大的功劳,才能免了芈家的罪责?
恐怕得诛灭楚国才行,可他才三岁啊。
三岁的小孩能有什么建树?芈华只想着自己的孙子平安即可,现在的芈家在咸阳深居简出,这样的平安已是很满足。
待到消息传到了雍城,王翦正领着一帮子新兵操练着。
他对大王所说,自己是因病退下回来养病,可带了一辈子的兵,闲不下来。
正好,在这雍城有着新兵的兵营,平日里他也是来负责训练着新兵。
等到王燕拿着书简来找王翦时,王翦一脸的诧异,愣了半晌,愁眉道:
“燕儿,这可不是好事啊。”
王燕闻言一呆,问:“怎不是好事?子婴获得赏赐说明大王疼爱他,他过得好,我自然安心。”
“唉……”王翦叹了口气,“我这外孙,乃是大王长孙,你那夫君都已成亲,还未立为太子为何?”
王燕心中知晓这些,可嘴上却未回答。
王翦继续道:“这一来,是不讨大王欢喜,这二来……”
王翦顿了顿,望向了王燕,看她一脸的茫然,摇摇头继续道:“二来,这芈家太过强大。”
芈家太过强大?王燕满脸的疑惑,“这,这有什么关系吗?大王的父王,不就是靠着华阳夫人一脉才上位的吗?”
“那是自然。”王翦点点头,“所以大王害怕芈家,你不想想前几年的咸阳宫中政变?”
王翦说的,自然是嫪毐的叛乱,可王燕实在无法把这两个联系在一起。
“赵姬乃是赵国人,吕相国可也是赵国人呐,他们手眼通天,若不是当初我竭力护驾,恐还真被嫪毐得手。”
听到父亲的话,王燕呆住了,这等宫内的事,王翦可从来不说。
王翦叹了口气继续道:“大王吃了赵姬的苦头后,就不想自己的孩子,再有一个强大的母系家族,所以……大王让昌平君,去守了陈郢。”
听到这始末,王燕心中震动,忍不住惊呼道:“你是说,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是大王?”
“臣,王翦,参见大王!”
“臣,子婴,参见大王!”
子婴虽是大王的长孙,可也是封爵之人,这样参拜也没什么问题。
嬴政看到子婴带着王翦进来,心知这小家伙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心中非常畅快。
可见到自己的孙子和王翦一起跪拜立刻有点不爽,叫自己大王是怎么回事?
有这么生疏吗?
和这王翦离的这么近干什么?他是外大父,我才是大父!
于是应声道:“起来吧,子婴,你到大父这来。”
这话宠溺的语气很明显,在场的百官无不羡慕,可人家是正常的爷孙,自己想给大王当孙子,人家也不要啊。
子婴应了一声,小跑着上了台阶,也不见外,直接爬上了嬴政的腿上。
嬴政嘴上带着笑,任由子婴在自己腿上磨蹭,也不催促。
过了半晌,子婴才找了个舒服的姿势,不再动,嬴政用手揽住子婴的后背,笑着望向台下。
“这……大王是不是太宠溺了!”群臣中,有人小声嘀咕。
这不是一个人的看法,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想法。
倒是李斯觉得正常,小公子可是解了大王心中的一个大难题,给足了自己面子,撒个娇怎么了?
王翦见大王和子婴这般亲热,心里一阵暖意,看来子婴起码有大王作为后盾,可紧接着也有了一丝醋意。
为何坐在我腿上时,没有这般笑容?
不行,下一次在我腿上也得这般做。
“王翦,你不是生病了吗?怎么?都好了吗?”嬴政率先开口。
这本是客套话,王翦自然也知晓,于是收起了妒忌的心思,正色道:
“谢大王关心,臣的身子已然恢复,得知我大秦交战失利,臣不才请为先锋迎战项燕。”
王翦可以主动请缨,嬴政很是高兴。
“先锋?”嬴政听完哈哈笑了起来,“若你当先锋,岂不是埋没了,你让谁来当统帅?”
这就是明示了,可在场的武将们听完,也没有一个人不满的。
李信、蒙武都对王翦的能力佩服。
“大王说笑了,臣岂能担此重任?可敌得过那项燕,臣还是有信心的。”王翦谦虚道。
“别给我来这花花肠子。”嬴政摆摆手,“这六十万大军,非你不能调用。”
既然大王都这般说了,王翦也不推辞,“谢大王信任,臣定当不负所托,灭了楚国!”
嬴政带着笑,很是满意。
自己的面子有了,王翦也出山帮自己,这一战有得打。
见王翦领了统帅职位,不少大臣立刻上前恭喜,王翦一一回谢。
就在这时,嬴政身边的赵高开口道:“大王,项燕勇猛,为了以防万一,是否可继续使用离间计?”
当初赵国的李牧,也是武安君,在灭赵国时,李牧也让王翦吃了不少苦头,最后是采用了离间计才杀了李牧,灭了赵国。
此刻,赵国这般献计也是有这样的道理。
作为移民过来的新人,赵高和李斯一样,不能从武,只能从文,稍有机会,自然是要把握。
到时候,真的采用灭了楚国,赵高也是功劳一件。
嬴政听罢,立刻摇头,“那负刍篡位称王,得位不正,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会只信任项燕,断然不会中了离间计,何况……前有李牧,楚国没那么傻。”
离间计,嬴政不是没想过,可分析了下负刍的情况,这一计谋行不通。
“大王英明,看的够远,臣只是听说屈景昭三家中,屈家备受打压,还以为可以从中谋些个机会。”
嬴政摆摆手,楚国虽然强大,可大秦却是更加强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