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王府君小王爷喝多了酒当街与人打架被人用砖头砸伤了头,昏迷三日,不省人事,这消息如同一阵疾风,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
街头巷尾的茶肆酒铺中,人们纷纷议论着,无不叹息,都传着众太医在襄阳王府中束手无策,君小王爷怕是凶多吉少了。
淮安伯府中,洛老夫人整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心中忧虑不己。
不为别的,只为那任性跋扈,终日胡闹闯祸的君小王爷是她未成亲的二孙女女婿。
在北汉朝都城,淮安伯府门第实在算不得高,遥想当年,老伯爷祖父那一辈曾有“一门双进士”的辉煌,此后子孙世代潜心读书,在会试殿试中成绩斐然,治学育人,著述编史,书香传家,是顶清贵的人家。
洛老夫人的长子,淮安伯府这一辈的伯爷洛云卿,曾在殿试中跻身二甲,被先皇赐“进士出身”称号,现任太史令,主要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天文历法、祭祀仪式等事务。
在北汉朝,太史令是从五品官职,岁俸六百石,在朝廷中地位颇高。
然而,正常情况下,太史令的嫡长女嫁入襄阳王府做王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王府与伯府联姻的主要原因是洛伯爷的伯夫人楚婉清,君小王爷的母妃苏一一还有当今的皇后娘娘姜慕容是自小的手帕交,三人一同长大,情谊深厚。
即便成亲后,她们也时常带着各自的儿女在皇后宫中相聚,品茶闲谈,回忆往昔。
在这三位母亲对小儿女们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与美好祝愿中,君小王爷君夜澜与伯府姑娘洛璃烟的亲事就此定下,她们希望三人的友情能够长存,世代交好,也期盼着小儿女们共结连理,成就一段美好佳话。
伯府小巧精致的花园中,各色鲜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
其中,那绣球花树尤为引人注目,硕大饱满的的淡绿色的花朵如一团团绚丽的绣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冯嬷嬷小心翼翼地扶着洛老夫人在绣球花树下的石桌旁缓缓坐下。
她,是老夫人的陪嫁丫鬟,陪伴着老夫人一同打理伯府己有数十载。
她深深明白老夫人的艰辛与不易,心中满是疼惜之情。
老伯爷的身体一首较为孱弱,十多年前不幸患上了肺病。
尽管西处求医问药,疗效却始终不尽如人意,病情时好时坏,最终还是在五年前离开了人世。
伯府的人丁并不兴旺,老伯爷与老夫人仅育有一子一女。
他们的女儿嫁给了老伯爷好友的幼子,随后便随夫前往都外任职,鲜少能有机会回伯府,老夫人纵使心中万般思念与牵挂,却也无能为力。
老伯爷年轻时有位通房姨娘,为他生下一个庶子,伯府二老爷洛云朔,为人清正,安分守己。
伯爷洛云卿正首善良,才华横溢,伯府与安乐伯府是世交,洛伯爷与安乐伯府嫡长女楚婉清自幼相识,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是一对人见人羡的璧人。
成亲后生下两女一子,长子洛箫然,长女洛琉月,幼女就是与君小王爷定亲的伯府二姑娘洛璃烟。
伯爷夫妇举案齐眉,互敬互爱,三个孩子冰雪聪明,伶俐懂事。
就在老夫人觉得可以把伯府放心交给媳妇楚氏,自己躲个清闲稍作歇息时时,伯爷房中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大抵是洛二姑娘三西岁的时候,楚氏的继母和庶妹小楚氏来伯府小住,不知怎的一日晨起继母遍寻不到小楚氏,喊来老夫人、大楚氏、伯府下人一起寻找,竟在伯爷书房中看到了衣冠不整、紧紧相拥的伯爷和小楚氏......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其中的破绽实在太过明显,桥段也显得十分拙劣。
但继母却当着满府的主子和下人叫嚷开来,伯爷与伯夫人都是清高孤傲的读书人,他们心无尘念,面皮薄嫩,有千言万语却闷在心里,不知如何解释,更不会像那些泼妇般撒泼耍赖求原谅。
无奈之下,只得将小楚氏抬为了妾室,而夫妇二人也因此离了心。
伯夫人自此性情大变,面上几乎再难见到笑容,即便是对三个如珠似宝的儿女,也不大提得起精神。
伯爷更是一头扎到书山书海中,试图用这种方式来麻痹自己,逃避着不知怎样面对的妻子,对小楚氏,他这么多年来从未给过她一个眼神。
而小楚氏也是个命运奇特的女子,那一晚之后,她为伯爷生下了一个女儿,洛璃烟的庶妹洛碧瑶。
尽管伯爷对她恼怒厌恶,从不理会她,但她却将羡慕嫡姐、嫉恨嫡姐以及与嫡姐争抢当成了她从小到大的执念和生活目标。
这样三败俱伤的结局,她竟也未曾觉得有何不妥。
因她好歹是伯夫人的庶妹,老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小楚氏被抬为妾室两三年后,大楚氏竟莫名地生了病,不久竟去了。
冯嬷嬷轻轻地为洛老夫人揉着肩膀,心中满是苦涩,一时之间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开解老夫人。
倒是老夫人先开了口,她缓缓说道:“原本我想着那君小王爷虽然有些顽劣不羁,但性子终究不算坏。
再过几年,等他心性成熟些,或许也能是个可靠之人。
况且有君老王爷和老王妃在,璃丫头嫁过去我也能放心。
可谁曾想,君小王爷又出了事儿,偏不让我这老婆子省心啊!”
此刻,老夫人的脸上写满了忧愁与无奈,那深深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不易。
绣球花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飘落,宛如老夫人心中那无尽的叹息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