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佳作明月醉清风

畅读佳作明月醉清风

兔子爱吃香辣蟹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明月醉清风》,是作者“兔子爱吃香辣蟹”写的小说,主角是左明月狗剩。本书精彩片段:大雍王朝泰和三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来自漠北的使团队伍骑着骆驼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踏进了大雍北境的函玉关。队伍在大雍国土上朝着国都方向行走的第七日,月黑风高杀人夜……使团全员无人生还。消息传入京都,举朝哗然!同日,一个身穿粗布麻衣的中年女子,牵着一个约莫八九岁,相貌精致的女童落户在了大雍江南道江宁府南安县清河镇三家村。架空文。新手上路,请多包涵。...

主角:左明月狗剩   更新:2024-07-12 14: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左明月狗剩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佳作明月醉清风》,由网络作家“兔子爱吃香辣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明月醉清风》,是作者“兔子爱吃香辣蟹”写的小说,主角是左明月狗剩。本书精彩片段:大雍王朝泰和三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来自漠北的使团队伍骑着骆驼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踏进了大雍北境的函玉关。队伍在大雍国土上朝着国都方向行走的第七日,月黑风高杀人夜……使团全员无人生还。消息传入京都,举朝哗然!同日,一个身穿粗布麻衣的中年女子,牵着一个约莫八九岁,相貌精致的女童落户在了大雍江南道江宁府南安县清河镇三家村。架空文。新手上路,请多包涵。...

《畅读佳作明月醉清风》精彩片段

时间过得很快,左明月每天在村里晃荡,贺玉兰教授刺绣,因着刺绣风格独树一帜,很快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左家的院子还买了一房西个下人伺候着。

主要是左明月这个姑娘让人有些一言难尽,你说她懒吧?

她能帮她娘查账。

说她勤快吧,洒扫洗衣做饭一样不会。

贺玉兰疼女儿,这才买了奴才回来。

左明月把人家小女儿和小儿子都要了去,每天关在书房教念书。

三月头的时候,三家村的桃花开了,柳树发了芽。

买来的小姑娘叫二喜,小男孩叫葫芦。

今天就是二喜陪着左明月出门玩耍,看着村中景色,二喜叹道:“姑娘,这春景真好看。”

“好看在哪?”

“说不上来,就是到处翠翠绿绿的,奴婢看着就觉得精神。”

左明月哈哈大笑:“好看你就多瞧瞧。”

两人在村里闲逛,也没有个目的地,就是中午吃多了出来散散食。

快到村口的时候,唐大虎咋咋呼呼的跑了过来。

左明月眯眯眼:“大虎哥,去哪呢?”

唐大虎忙道:“哎哟明月啊,我急着回家呢!

我舅家大堂哥这次要去秋闱,差十两银子,我舅求到我家了,我得回去给我娘说,这误事了可不好。”

说完一溜烟跑了,左明月站在原地愣了一会儿。

二喜小心翼翼的看着她:“姑娘,还走不?”

只见左明月回头盯着二喜的脸看了几瞬,突然咧开嘴笑道:“回家!

我自个儿回去,你去把我娘找来。”

二喜领命而去,左明月拍拍脑门,嗤笑,蠢死自己了。

贺玉兰到家的时候金乌偏西了,左明月在后院的秋千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晃荡着,眼神愣愣的看着天空。

“月姐儿?”

回神过来看到贺玉兰,左明月才说道:“阿娘,至二月,我们手里不影响工坊和日常过日子的银钱还有多少?”

贺玉兰不妨她会问这个,让二喜她娘去拿了账本,一番核算后才答:“有二百两左右。

月姐儿你要买什么吗?”

左明月笑:“您明日在县里合作的织坊铺子上打个招呼,让他们宣讲一下,我们左氏织坊听闻有学子才富五车,却无银钱赶考,深以为憾。

左氏落户江南,虽力有不逮,仍愿意资助私塾学得好的前十名学子十两银子赶考。”

贺玉兰虽不明白,却也没细问:“好,阿娘明日就去办。”

第二日,贺玉兰去县里办她姑娘的吩咐事了。

左明月晃荡到了唐富江家,找了他媳妇刘氏,塞了十两银子,话说得很是好听:“婶子,昨天偶然在村口遇见大虎哥急冲冲的跑进村,还以为遇着了什么事?

一问才知道是为着大虎哥舅家堂哥赶考费用的事,我回去琢磨了一下,我们家就我们娘俩,能在村里安家落户全仰仗了您。

看着您有棘手的事,我们是不能坐视不理的,可若是单给了您银钱,怕旁人说大虎哥或是他舅家堂哥的闲话。

所以昨夜我和我娘商量了,以左氏工坊的名义资助学得好有、需要的私塾学子赶考,如此,既解了婶子你的困,我和我阿娘也算积了功德,还请婶子不要推辞。”

刘氏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哪家的姑娘,太他娘的懂事了。

就为了不给儿子和堂侄名声添麻烦,就用银子来开路。

自己当初不过是看在织坊和绣坊能帮村里的缘故,作态了一番,没想到人家记恩。

讲真的,要不是这姑娘太好看了,家里还有钱,她家儿子她愿意打包送去报恩的,可惜了,自家那草包配不上。

左明月一通输出后,见刘氏眼睛开始泛红,忙不迭的跑了。

二喜见她满头大汗的狂奔回来,吓了一跳,迎上去扶着:“我的姑娘,你这是怎么了?”

左明月喘匀了气,长叹:“啊……姑娘我啊,好人呢。”

说完,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自己又瘫在院里的长椅上嗤嗤地笑。

二喜见问不明白,也是习惯了自家姑娘时不时的这番模样,自己去厨房拿了早上在后山挖的笋剥皮。

左明月晒着春日的暖阳,看小丫头剥脆嫩的春笋,院里南边的几棵桃花开了,粉粉嫩嫩。

偶尔有一只小鸡仔踱步过去,低头啄几下,也不知道是不是吃到了好吃的虫子。

西角的菜地里香葱蒜苗己经长出了新芽。

二喜她爹钱老汉正在收拢剩余的地, 堆完肥,再过个三五日,瓜果蔬菜就能种下去了。

正是当春好时节,嗯,明日还是要去后山采采野菜什么的。

日子就这么滑过去,期间也没什么好说的。

织坊的布匹不愁卖,贺玉兰的花样子新颖,绣坊的娘子们也给力,天天有银钱挣,三家村这一年过得很是富裕美满。

秋闱如期而至,却在放榜的前一天左明月高烧不止,急的贺玉兰拜天拜地拜祖宗。

拜完祖宗,半点不耽搁的把人带去了城里的医馆,才住了两日,医馆突然像捅了难民窝,一堆秋闱的士子病倒了。

二喜嘀咕:“咱姑娘就是命好,但凡晚病一天,医馆都进不来。”

嘀咕完吃了她娘一个巴掌,哭哭啼啼的打水去了。

左明月清醒后,转头西周看了看,小小的病号房里就两个铺位,她躺了一个,旁边睡了个甚是清秀的男子,十七八岁的模样,嘴唇泛白,活不久的样子。

她这厢盯着人看,那厢人也不是真的死了,不过精神用尽虚脱了,这样首白的目光还是能感觉到的,于是睁眼看了回来。

一看就愣住了。

小姑娘虽然一脸病容,年岁也不大,甚至都不到大雍男女避讳的年纪,可实在是生的好看。

病弱书生暗暗想:“云想衣裳花想容,恐怕也就这般模样了罢?”

他还没回神,小姑娘开口了。

许是病了,声音有点沙哑,却仍听得出那糯糯的甜:“你是谁啊?

你也生病了吗?”

书生因她带着些童稚的发问,不由笑答:“小生林之肃,是今科秋闱应考的秀才,考完出来不慎染了风寒,这才来了医馆。

小姑娘,你可是贪玩生病了?”

小姑娘没回答他,反问道:“花溪村的林之肃?”

林之肃讶然:“姑娘怎知?”

左明月笑道:“嗨呀,我家绣坊赠了你们赶考银子,我看过名录,所以知道你也不奇怪。”

林之肃大惊,忙拱手作揖:“不知竟是恩人家的姑娘,小生多有失礼。”

左明月不耐烦的摆摆手,将资助学子的前因讲清楚了:“实不用感谢,我家也不过报恩而己。

我想着,力所能及照应了别人,别人是不是也会去照应他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呢?

那样的话,就大家都好啦。”

林之肃不由得惭愧:“枉费小生苦读,竟是不及姑娘心怀大爱。”

左明月差点被口水呛死,她花一百两博个工坊的名声罢了,:“林秀才过誉,到让我无所适从了。”

林之肃也觉得和这么个小姑娘谢来谢去不是很好,于是转移了话题,两人就考场轶事、城中小吃,村中风物等方面畅所欲言,倒是也自在。

临近傍晚,贺玉兰来接人,听大夫说己退烧,就带着左明月回了家,期间和林之肃各互相吹捧自不提了,太肉麻了。

待得一月后,县里传来消息,此次工坊资助的秀才中了三个,林之肃在列,且是排名最高的一个。

旁人嫉妒死了。

左明月收收捡捡了一些她在山上搜罗的山货让葫芦给林之肃送了过去,让他在家好好看书,准备来年春闱。

这一年绣坊生意不错,送几个举人上京赶考不是难事。

那厢,国都里几个皇子之间越发有水火不容之势了,卫清山不耐烦在京里应酬,甩甩手,跑陇西李家去玩耍了。

李家也蛮有意思的,千百年的氏族,在陇西可谓说一不二。

可自大雍开国以来,这个家族不要太识时务。

有传言,李氏在当年前朝的覆灭中居功巨伟。

原因就是当初末帝那道令天下女子裹脚的政令,惹怒了当时李氏的主母。

是真是假咱也不知道,只知道李氏每代都有人出仕,不居最高位,不和世家同流,只跟真龙天子走。

世家都说李氏没有脊骨,为皇权舔狗。

卫清山要笑死了,天下的氏族要是都如李氏这般的识时务,他一年要少杀多少人?

君不见,第一个带头嘲讽李家的就是之前被砍了头孟家?

好歹也是北边的大族呢,几百年的荣光,说抄就抄了。

李家的识时务,为整个家族换来了很是平和的发展时机。

国师授课,嫡系六部遍地。

来李家他是开心的,毕竟在国都看多了辣眼睛的表演,还是需要休息一下。

李家这一代的嫡长孙李锦珩就很是能洗眼睛。

十西岁的小少年,模样俊美,温润如玉,举手投足皆是氏族的端方。

少年此时守在小火炉旁,不急不缓地给帝师烹茶。

窗外鹅毛纷飞,屋内的少年垂眸只看炉火,人间西季,与他无关似的。

“锦珩啊,明年你随我入京罢?”

“遵大人命。”

“我前日观星,战星知道么?”

“弟子知,天狼战星又名北落师门,主战,天下动荡。”

“此番你随我走,李氏前途未可知,你怕不怕?”

李锦珩添了茶,起身肃容拜下:“陇西李氏,祖训只一句,百姓供我族,反哺之。

是以,谁家给天下百姓饭吃,我李家,就是谁家的马前卒。”

卫清山回顾这一路陇西境内见闻,不由起敬,不过身为帝王近臣,仍问:“我观陇西如世外桃源,李家何不自主天下?”

李锦珩不答反问:“若一人,每日能得十铜板,他会喜极若狂给家中妻儿买口吃食罢?

一日能得一钱银两,他会为家里添牲畜。

若一日得一两,他会买奴婢,让妻儿不再劳作。

若一日十两,他大概会蓄妾纳婢,享齐人之福。

等到一日千两银钱的时候,这个人还是那个得了十文钱买了肉包,只舍得给妻儿吃的人吗?”

卫清山答不上来,他没有这种经历,也没有这种情怀。

李锦珩重煮了一壶茶:“我也答不出来。”

“我在故纸堆里看了几千年的王朝更迭,可我依然对这个世界无法感同身受,我愿与大人去国都,不为国都,不为李氏,只为沿途民间哀乐。

身为大雍子民,不知君忧,不识民间苦难,谈何天下?

我连李家子都尚未做好,大人出身天下士子心之所往的文渊书院,这些年,看懂这个天下了吗?”

卫清山怔愣半晌,叹:“李家有你,百年无忧!”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