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司马池司马光的现代都市小说《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畅读佳作》,由网络作家“司马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司马池司马光,文章原创作者为“司马池”,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宋仁宗景祐三年,一个桀骜不逊的年轻人落到了大宋皇宫后花园里,开启了让大宋帝国一路狂飙的人生。......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畅读佳作》精彩片段
“老头子,吃饭了。”
“快回来吧。”
“饭菜都要凉了。”
“好嘞。”
“赵老师,我们先回家吃饭了,您先坐着。”
“我们吃完饭再过来和您聊天。”
就在赵骏说完了工业化所需要的科学体系之后,赵祯算了一下时间,就决定休息一轮。
他向远处王守忠招招手,王守忠会意,安排老妈子们在远处呼喊。
当下吕夷简王曾等人就借口要回家吃饭。
这也是他们听完课后回去开会消化内容的一种方式。
赵骏浑然不知,还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好好好,您老慢走。”
“没事,我先晒晒太阳,晚点我也回去睡了。”
“那好的,咱们待会再聊。”
送走了这帮老头,赵骏就躺在椅子上继续晒着太阳,找范仲淹要了杯水喝。
此刻他就坐在观稼殿外的院子里,旁边有农田和篱笆。
今天的汴梁吹着清风,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下来,空气里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浸入心脾。
大山里的空气,就是好!
赵祯他们回到了观稼殿里面,人到齐后,王随就急道:“官家,这化肥竟能让亩产翻倍!”
“是啊,若我大宋粮食能够翻一番,何愁不能天下安宁,四海平升?”
“看赵骏那意思,他似乎懂得怎么制作化肥?”
“到时候再问问他。”
赵祯说道:“你们觉得这数学如何?听赵骏的意思,数学乃是科学之基,而科学才能引起工业革命,极大提升国力。”
“官家,臣以为数学不仅是科学之基,还是国民之基。”
颇有经济头脑的盛度说道:“大宋算术一道并不普及,很多百姓只会十以内的加减,更别说乘除。除了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以外,也就商贾可能去学。这就造成了民间因算术匮乏,多有民伤的事情。”
“我记得当年通判济州的时候遇到过一桩案子,鲁桥粮商周显联合镇子里的几个读书人,在收粮食的时候作假账本,通过极为繁复的记账方式,偷了很多百姓的米麦。”
王曾想起了当年的一件往事,说道:“百姓遇到丰年,就想着卖一些粮食换钱,购置其它物件。他们不懂算术,往往会去请教读书人,读书人联合商人,故意减算漏算,将原本能卖1贯的粮食变成900文甚至800文700文,严重伤了民生。”
这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与资本家联合一起坑害普通百姓的案例,百姓可能懂一些掰手指之类的加减法,但比较复杂的乘除法就算不过来了,往往就会去请教懂算术的读书人,遇到不良的读书人就会与资本家一起忽悠百姓。
而这样的案例在古代比比皆是,就是因为数学在古代并没有作为普及教育展开。
唐宋时期寒门知识分子崛起,但也仅仅只是崛起,跟芸芸众生比起来,读书人的比例依旧是小数目。
一直到咱们新中国的扫盲运动,识字率才高了起来。
而且这还是识字。
数学在古代本来就只是小众项目,唐朝好歹有个明算科,会录取一些研究数学的人才当官。可到了宋代就取消了数学考试内容,专门研究数学的人就少了许多。
只不过因为宋代比较重视工商业,自主去钻研加减乘除之类基础数学的人非常多。
但一般也就是一些读书人和商人,普通百姓耕作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更别说还有那闲工夫去读书算数。
所以数学的基础不仅是中间体系缺失,在民间也没有得到官方的推广。
不过宋朝的数学土壤还是有的,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离不开数学计算,如果宋朝官府推广得当的话,未尝不能让科学扎根于民间。
“那众卿觉得,这推广数学,应该是有益无害了吗?”
赵祯问道。
吕夷简思索道:“范仲淹改革阻力甚大,稍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全天下官员反对。但这数学一道,似乎并无弊端,何况唐朝本就推广算术,设明算科录取官员,我大宋商贸繁荣,也需要算术深入民间,这并无害处。”
“嗯。”
赵祯点点头道:“那就依照赵骏的说法,咱们确实应该广为推广数学之道,那又该如何推广呢?”
众人互相对视,异口同声道:“加至科举。”
这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赵祯沉吟道:“科举纳入数学的确能广泛推广,可是赵骏说大宋的数学缺乏体系,没有中间的推导过程。”
吕夷简笑了笑,指着不远处还在晒太阳与范仲淹闲聊的赵骏说道:“官家,那里不就有一位能够帮我们完善体系的人吗?”
众人会心一笑,有赵骏在,还害怕不能完善科学体系吗?
过了一会儿,掐准了吃完饭的时间,他们就又陆陆续续出来,一个个坐在院子里,继续陪赵骏唠嗑。
先是聊了会家常,等佯装人到齐之后,之前一直在旁边做记录,同时陪着赵骏的范仲淹才再次引导赵骏把之前的话题继续下去。
如今晏殊因为妻子重病的缘故不在,现在由范仲淹做之前晏殊的工作。虽然范仲淹的临时反应能力没晏殊那么厉害,但他的优点就是沉默寡言居多。
少说话,就意味着少犯错,即便是赵骏主动找他聊天,他也顶多会嗯嗯啊啊,不会说出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话语。
“赵老师刚才说我们中国古代无法建立起工业革命,是因为科学体系缺失,还有体制和自然环境方面,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下科学体系,那体制和自然环境是什么情况?”
范仲淹一边看着笔记一边问道。
“是啊,赵老师,我们挺好奇的,您就给我们说说呗。”
“赵老师真是博学多才,我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
“那肯定的,赵老师可是“人大”的高材生。”
赵祯吹捧的时候,特意把人大两个字发得重了点,似乎颇有些嘲讽的味道。
其实他不是在嘲讽,而是在咬牙切齿,心里暗恨那个什么人大教的什么破学生,怎么一天天就骂自己的老祖宗呢?
赵骏听到众人的吹捧,乐得合不拢嘴。
这些天晏殊也摸清了他的脾气,是个心地善良,心思细腻的好青年,唯一的不好就是城府太浅,容易得意忘形。
大抵是青少年人的通病,别人稍微吹捧吹捧,就高兴得找不着北,什么话都被套走了。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清澈中透露着愚蠢。
赵骏见大家还想继续听,就勉为其难道:“那好吧,我就继续讲讲,除了我们古代的科学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规范,造成了虽然领先西方文明一千多年,但却完成不了工业革命之外,还有就是地理环境问题。”
“在地理环境上,我们有很大的缺陷。”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彭慕兰就认为中国之所以不能工业革命,在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不适合有效率地进行开采,同时缺少一些关键性资源。”
“中国的大型煤矿都没有分布在河运路线附近,地理景观本身阻碍了中国的快速工业化。”
“同时中国农业在第一个千年因为占城稻而太过繁荣,出现了一次农业革命,以致没有对进一步革新的需求。相反,欧洲的起步水平较低,因此有更加强烈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需要。”
“另外工业四大基础原料:橡胶、钢铁、煤炭、石油,又很缺乏。主要是橡胶跟石油,橡胶我们完全没有,石油一直到五十年代才发现第一个大型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到六十年代才发现大庆油田。”
“而西方较早地进入殖民时代,通过从南美洲掠夺橡胶,从中亚夺取石油,利用早期积累的原始资本,快速工业化进程。”
“所以在自然环境影响下,除非官方人为推动,比如在煤炭、铁矿产区修建运河,去海外寻找橡胶,从中东得到挖一铲子就能出来的浅表层石油,有目的地推动工业化发展,否则光凭民间自由市场,是不可能完成工业基础。”
说到这个赵骏自己也比较无奈。
其实中国古代的科技不算差,甚至有很多黑科技,领先西方一千年。
比如宋朝流行的那种熏香球,里面的设计居然是陀螺仪。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第一台机械钟、第一个天文台。火器就不用多说了,枪炮鼻祖突火枪。
但偏偏缺少了橡胶和石油。
橡胶作为密封、减震、缓冲等作用的零件,可以用来当轮胎、机器里的密封圈、管带等等,特别是高温水蒸汽环境下的密封件,尤为重要。
蒸汽机和内燃机就非常需要橡胶。
石油更是重量级,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是最重要的资源,霉菌为了石油在中东各地四处滋生,可以说是中东乱局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古代橡胶只有南美有,中国倒是有石油,可全都是地下石油,大庆油田在距离地表一千三百米深位置。
这个位置别说古代,到清末都没那水准。小日子用最先进的勘探装备,也就探察到了一千米,离油田还有三百米的距离。
所以说虽然中国古代的宋朝、晚明时期,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萌芽,兴许可能诞生资本市场,从而衍生出工业革命。
但实际上受限于自然资源,这个可能性依旧不大。
自然资源是工业命脉,新中国能够启航,是因为有充足的资源获取渠道。
煤铁资源自古以来就有,主要是橡胶和石油。
那个时候橡胶已经遍布全球,民国时期就有人在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广泛种植,所以建国后就有了橡胶。
建国初期毛熊产油,通过老大哥那边,再加上几处油田的开采,石油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之后中苏交恶,但因为建国后跟中东那边关系不错,特别是“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榜一大哥骆驼在兔子那买了二踢脚后,兔子就基本实现了石油自由。
这样不管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中国完全能够满足四大基础原料的来源。
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靠着坚实的基础,加上比较丰富人力资源,华夏经济迅速腾飞,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要不是鹰酱还能靠着金融产业以及科技产业撑一撑,加上无限印钞票收割全世界的韭菜,就单说工业生产总值和工业能力,鹰酱拍马都赶不上兔子。
但建国后能成功是因为已经有了全球化的基础。
橡胶和石油这样的工业原料已经不缺,再加上有了西方先进经验,兔子可以摸着毛熊和鹰酱过河,通过西方的技术先完成工业化,再积累技术,发展新技术,渐渐超越西方。
可中国古代一是没有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二是橡胶和石油这个的工业原材料很难获取,三是没有工业化的技术。想要从零开始,无异于痴人说梦。
除非有人穿越回古代,说动古代的封建王朝官方推进工业的发展。否则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建立工业化体系,难度堪比登天。
而且穿越古代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嘛。
赵骏躺在椅子上,淡淡地道:“所以综合来说,虽然宋朝和晚明有了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倾向,但也仅仅只是倾向而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体系缺少了中间一环,自然资源又少了关键性原材料,就不可能推动工业发展。”
呵呵。
赵祯吕夷简等人互相对视一眼,相视一笑,都看能出对方眼中的意思。
以前是没有,但现在有了啊。
科学基础由赵骏来完善体系,橡胶和石油的话,大宋的船队都已经踏足大食了,航海不成问题。
因为赵骏随身带的东西他们都看过,除了中国地图以外,在那本《自然与科学》书里有一份缩小版世界地图,只要给地方,他们就一定能找到。
所以只要赵骏能够完成科学基础的体系,他们找到石油和橡胶,谁说不能搞工业化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赵骏说的最后一环——体制。
吕夷简试探性问道:“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在宋代能够填补科学体系缺失的证明推导环节,并且找到石油和橡胶的话,能完成工业革命吗?”
赵骏懒洋洋地道:“理论上能,但除非我祖上那些二傻子赵家皇帝不要江山了。”
“为什么?”
吕夷简下意识问。
听到吕夷简的询问,赵祯眼皮子又开始狂跳起来。
他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
当吕夷简问为什么的时候,赵骏就来劲了。
这小子似乎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
狠起来连自家祖宗都骂。
就听到他说道:“因为宋朝的体制,或者说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就决定了缺少工业革命的土壤。”
“你们听得懂什么是培养土壤吗?听不懂也没关系,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人说“北宋缺名将,南宋缺名相”。实际上北宋不缺名将,而是北宋战争比较少,缺乏培养名将的土壤。”
“澶州之战后,北宋和辽国有一百二十年没打过仗,通过岁币交钱当保护费,维持了长达一百二十年的和平。仅有与西夏交战,才有一个狄青冒头。”
“南宋也不是没有良相,而是皇帝被金国吓破了胆子,只想保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于是打压忠臣良相,导致主降派的奸臣当道。”
“总得来说,北宋承平太久,只有出名相的土壤而没有名将的土壤。南宋倒是天天打仗,名将辈出。可皇帝只想醉生梦死,于是亲手培育出了投降派奸相的土壤来。”
“什么秦桧、黄潜善、汪伯彦、史弥远、贾似道,一个比一个狗。是时势让北宋没有名将,也是南宋的脑残皇帝们让南宋没有名相。”
“这就是北宋缺将,南宋缺相的原因。”
“所以土壤就是时势造就,工业革命要想出现,生根发芽,就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宋朝有这方面的时势吗?”
“显然没有!”
“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看,科举成为唯一上升通道,不科举,政治经济上都受歧视,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所以逼得所有聪明人专注科举,而没有人专注科学。”
“而从皇权的角度来看,科学并不利于统治。”
“赵家皇帝脑残太多了,不会治理江山,如果开启工业革命,首先需要的是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宋朝皇帝有把多余的财政投入到教育的能力?”
“他们要想把钱投入到教育,就得减少军费开支,这群傻子会去这么做?”
“记住我说的话,不仅是封建社会,咱们现代社会也一样。就像生存是人类的第一要务一样,所有国家的第一忧虑,都是政权安全。”
“宋朝是唯一个把九成财政收入都投入到军费里的奇葩国家,宋朝皇帝满脑子里想的不是国家富裕强盛,而是怎么想的如何保住自己的皇位。”
“所以他们会选择一边加大军费投入,一边对外妥协。只祈求送钱送土地送女人给辽国、金国和蒙元来换取自己的那点江山。”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不可能在基础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财政,从而培养出大量工业化需求的理工科人才。”
“因此只要保持住卑躬屈膝的态度,就算民间怎么发展,怎么壮大,赵家那群脑残皇帝们都会将这一切扼杀于摇篮之中,哪怕工业会让国家无比强盛。”
“这就是培养土壤带来的变化,欧洲有这方面的土壤才能催生出工业革命,宋代的体制摆在这里,皇权至上,它们不会允许这东西的出现。”
赵骏说完之后,已是义愤填膺,虽然自己也姓赵,还是赵家后裔,但对于老赵家的骚操作,他实在是想骂祖宗,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都一个个什么玩意儿啊?
就这些东西,还想发展工业革命?
就算有那命给你工业原材料的橡胶和石油,你有那本事把财政投入到教育体系里去,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工科人才来壮大工业发展吗?
一群智障还想上天。
想屁吃!
听到赵骏一席话把赵家皇帝骂得体无完肤。
赵祯脸色涨红,愤愤不平地道:“你这都是臆想,如果说,我是说如果,若有一个宋朝皇帝想要让国家强盛,真的把大量财政投入到基础教育,能不能搞出工业革命?”
“那也不可能,我的导师文教授曾经说过,近代科学的催生是因为战争,因为欧洲没有完成统一,为满足战争武器需要,从而大力发展。”
赵骏听到是小杠精瓦扎木果的声音,想也不想地反驳道:“宋朝为了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催生了大量黑科技,火药、狼烟球、神臂弩、投石车,可它出现了工业革命吗?”
“没有!”
赵骏提高了声音,继续说道:“因为战争只是其一,还需要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本身宋朝缺乏武德,它敢走出海外殖民吗?敢去掠夺全球资源吗?”
“还有如果把大量财政投入到基础教育,战争怎么办?以宋朝皇帝那德性,别说辽国和金国,就一个西夏李元昊都能吓得他们尿裤子。”
“而且在封建权力结构没有发生破裂之前,宋朝的那群吊毛皇帝需要百姓愚蠢,需要百姓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而不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因为这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民智开启之后,就会引发不满足。百姓们作为知识分子,必然会不满现状,就可能出现阶级斗争,造反起义的人会不计其数,以宋朝皇帝对权力如此变态的把控欲望,是不可能推广科学基础教育的。”
“西方能够做到这些,一靠殖民地,二靠圈地运动破产农民和海外奴隶作为劳动力,三是通过三级议会失败、宪章运动、光荣革命等运动让西方封建制度进行破裂,催生出资本自由市场。”
“宋朝除了第二项,那群脑残皇帝不抑制土地兼并,让国内有大量破产农民充当自由劳动力以外,其余哪一项能够实现?”
“所以要想工业革命,就要有培养出工业革命的土壤。而要想有培养出工业革命的土壤,就必须要让宋朝皇帝都死光。总结来说,怂赵不死,大宋人民就永无出头之日!”
说到最后,赵骏已经是像口号一样喊了出来。
而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让所有人都脸色大变,赵祯更是面皮惨白。
什么意思?
意思是工业革命,就一定要打破封建制度?
这些天下来,他们也知道了什么叫封建制度,也知道了什么叫落后腐朽的旧社会。
所谓封建制度狭义上是指以封建皇权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封建皇室为首领,以封建贵族为统治阶级,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制度。
而大宋,就是这样一个体制。
也就是说,要想完成工业革命,皇权得先革自己的命?
这怎么可能嘛。
赵祯脸色苍白,喃喃自语道:“难道工业革命,就必须失了皇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