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丽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所以她在学习上一向是顺风顺水,考上大学自然是毫无悬念,只是在报考志愿时犯了些踌躇。
那天晚上,在她填报志愿的时候,平时不太过问她学习的父母一起走到了她的房间,一反常态,一脸严肃,这把吴春丽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不由的小心翼翼地问道:“爸,妈,怎么了?”
母亲似乎看出了女儿的惶惑,急忙笑着对她说:“没事,你这么乖的孩子能有什么事?
爸妈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父亲拿起桌上空白的志愿表接着说:“正因为相信你能考上大学,所以你这次就算一考定终身了。
你想学什么专业你一定有自己的主张,你自己决定,爸妈相信你可以为自己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只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或者说要求吧,就是尽量报考本地的大学。
我们这个城市有好几所大学,有的还是全国重点大学,所以不管你考得怎么样,都有适合你的学校。”
父亲抚摸着女儿的头接着说道:“爸妈就你这么一个女儿,就想经常看到你,如果到外地上学,一年半载才能回家一次,如果在本市上学,一个星期就能回来一次,多好啊!”
父亲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怜和不舍,好像这件“小棉袄”马上就要飞到遥远的地方似的。
这时,母亲看了下手表,发现时间不早了,于是连忙对父亲说:“好了,快12点了,小丽明天上午还要去学校,让孩子再好好想想报什么专业吧,我们也该回房休息了,你明天不是还要上班吗?”
从母亲的语气里,吴春丽报考本市大学己成定论,因为她知道,女儿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
但是,她不知道,按照吴春丽的本意,她是想报考一所外地的大学。
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也从未离开过这个城市,她本想利用这次上学的机会,到外面开开眼界,同时体验一下独立生活感觉。
望着桌面上的学校名录,遍及全国各地,五湖西海,她兴奋不己,真有点“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很快在父母的期待眼神中消失了,对于父母的要求,她没有理由反对,因为就像父亲说的那样,不论她考得怎样,只要她上了录取线,本市都有相应分数段的学校可以就读,不会浪费了她的考分,当然,除了她超常发挥,达到了北大、清华的录取线,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她心里清楚,这种情况的慨率很小,不必考虑,而且,自己这么年轻,以后到外地的机会一定很多,不一定要拘泥于大学这个阶段,所以她欣然接受了父母的建议,带着自己的一点小小遗撼,一如既往地做了个听话的好孩子。
其实她现在最犯难的是选择什么专业,因为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就意味着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从当时那个年代来讲,平时学习好的人一般都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学习稍差点的人就会选择那些容易录取的专业,没有那么多功利的想法。
吴春丽自幼喜欢文学,心里还有个小小的“作家梦”,报考文学专业本来不是个问题,只是她觉得凭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作为业余爱好,自学文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没有“纯粹”的文学,相反,通过其它的社会经历,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感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古今中外有很多大文豪都不是一开始就学文学的,比如鲁讯就是学医的,夏绿蒂教师出身,托尔斯泰当过军人,巴尔扎克更是从自己经商失败的过程中,看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写出了长篇巨著《人间喜剧》,而海明威,甚至拒绝上大学……那么除了文学,吴春丽一时没有了思路,面对这五花八门的专业,到底选什么好呢?
这时,她不禁抬起头,望着夏日的夜空出神,彷佛要从这点点繁星中,找到最漂亮的那一颗。
这时,她突然想起小时候,也是一个夏天的夜晚,屋里闷热睡不着,母亲就抱着她到屋外院子里坐下,她躺在母亲的怀里,母亲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一边哄着她睡觉的情景。
星星还是那些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现在自己长大了,要自己去“登梯摘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