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削减后宫开支的决定,众妃嫔们怨声载道。
苏瑶深知国家大义,率先站出来表示支持,并号召大家一起节俭度日。
可有些妃子不买账,认为苏瑶是在故意讨好皇帝。
“她就会装好人,我们可不能跟着受苦。”
一位妃子小声嘀咕。
苏瑶耐心地劝解:“如今边疆战士们浴血奋战,我们在宫中节省一些,也是为国家出一份力。”
但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甚至有人暗中搞破坏,故意违反节俭的规定。
皇帝得知后十分生气,下令严查。
苏瑶主动帮忙调查,最后发现是几位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妃子所为。
皇帝严惩了她们,同时对苏瑶的办事能力更加赞赏。
在苏瑶的努力下,后宫逐渐适应了节俭的生活。
然而,这时宫中却传出了苏瑶想要独揽后宫大权的谣言。
“哼,她这么积极,不就是想趁机上位吗?”
有人在背后议论。
这些谣言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心中不免又有了疑虑。
面对皇帝的疑虑,苏瑶决定不再坐以待毙。
她找到皇帝,坦诚地说道:“陛下,臣妾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后宫安宁,为了陛下分忧,绝无半点私心。
若陛下不信,臣妾愿以死明志。”
皇帝见她言辞恳切,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但仍未完全消除。
与此同时,那些嫉妒苏瑶的妃子们趁机落井下石,纷纷向皇帝进谗言,试图让皇帝彻底疏远苏瑶。
苏瑶在宫中的处境愈发艰难,就连曾经支持她的一些宫女和太监也开始动摇,对她敬而远之。
在这孤立无援的时刻,婉儿挺身而出,为苏瑶西处奔走,收集证据,想要证明苏瑶的清白。
经过一番努力,婉儿终于找到了关键的证人,原来是一位被其他妃子收买的宫女,在背后散布谣言。
婉儿带着证人来到皇帝面前,真相终于大白。
皇帝懊悔不己,对苏瑶加倍宠爱,还重重赏赐了婉儿。
经过这次风波,苏瑶在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但她也明白,这后宫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歇,唯有小心翼翼,才能保住自己和身边人的平安。
然而,就在苏瑶以为可以过上一段平静日子的时候,邻国派来了和亲的公主……这位和亲公主容貌绝美,气质高雅,一入宫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皇帝对这位和亲公主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时常召见她。
苏瑶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但还是以大局为重,主动与和亲公主交好。
和亲公主却对苏瑶怀有戒心,认为她是在惺惺作态。
“你不必假惺惺,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
和亲公主冷言道。
苏瑶无奈地解释:“公主误会了,我只是真心想与你和睦相处。”
但和亲公主并不相信,反而在皇帝面前说苏瑶的坏话。
皇帝左右为难,一边是宠爱的苏瑶,一边是代表两国友好的和亲公主。
苏瑶不想让皇帝为难,决定找和亲公主好好谈一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苏瑶与和亲公主推心置腹,讲述了自己在宫中的经历和无奈。
和亲公主终于被苏瑶的真诚所打动,不再与她作对。
正当苏瑶以为一切都将好转时,宫中却突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命案……这起命案的死者是皇帝身边的一位亲信太监,死状凄惨,一时间宫中人心惶惶。
负责调查此案的官员将矛头指向了苏瑶,声称她有重大嫌疑。
苏瑶震惊不己,首呼冤枉:“我与此事毫无关系,定是有人陷害!”
和亲公主也感到事有蹊跷,选择相信苏瑶,帮她在皇帝面前求情。
皇帝虽然也觉得苏瑶不太可能是凶手,但迫于压力,还是将苏瑶暂时软禁起来。
苏瑶在软禁的房间里心急如焚,努力回想可能的线索。
与此同时,和亲公主暗中调查,发现这起命案与宫中一位野心勃勃的妃子有关。
这位妃子一首想除掉苏瑶,好取而代之。
和亲公主将证据呈给皇帝,皇帝大怒,严惩了那位妃子,还了苏瑶清白。
经历了这场风波,苏瑶与和亲公主的关系愈发亲密,成为了宫中的一段佳话。
可还没等她们松口气,边境又传来急报,敌军来势汹汹,朝廷急需选派一名皇室成员前往边疆安抚军心。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后宫……皇帝在后宫中挑选前往边疆之人时,目光最终落在了和亲公主身上。
和亲公主深知此去边疆责任重大,但也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苏瑶担心和亲公主的安危,为她准备了许多物资和贴心的物件。
“公主,此去一定要小心。”
苏瑶紧紧握着和亲公主的手。
和亲公主点了点头:“放心吧,我定会不辱使命。”
和亲公主离开后,宫中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苏瑶每日都在祈祷和亲公主能平安归来。
然而,边疆的战事却越发吃紧,消息传到宫中,众人皆是忧心忡忡。
就在这时,宫中又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说和亲公主己经在边疆遭遇不测。
苏瑶坚决不信,可心里还是忍不住担心。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封加急信件传入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