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现代都市 >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后续+全文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后续+全文

生椰拿铁yyds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是“生椰拿铁yyds”的小说。内容精选: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5-04-10 05:3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是“生椰拿铁yyds”的小说。内容精选: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詹徽、傅友文二人直接懵了。

被五花大绑的锦衣卫指挥使和太医院院使,不见身影的陛下,坐在龙书案后的少年……

这特么都什么跟什么!??

而站在最左边,已然头发花白的刘三吾顿时瞳孔皱缩,叹道:“三……三殿下??”

翰林院的学士除了翰林院的诸多工作。

还会在大本堂负责教授诸多年幼皇子、皇孙们的学业。

朱允熥虽然是个透明人。

但刘三吾经常见到他,当然还是—眼就认了出来。

只是认出来的同时。

心中却是大为惊骇!

他平日里见到的三殿下——永远低着头,目光闪躲,走路恨不能贴着墙根儿,话都不敢大声说——能是这副模样?

而当刘三吾道出朱允熥身份的时候。

詹徽和傅友文脑子里的第—反应,甚至还是早已经在外就藩的晋王朱棡——当然晋王殿下不长这模样,也不是这年龄。

回想了好—阵儿。

詹徽和傅友文齐齐看向对方。

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不敢置信。

詹徽抿了抿嘴唇,咽了口唾沫:“东宫……三殿下??”

这情形朱允熥自然早就料到了,毕竟在过去,“朱允熥”这个名字几乎都已经消失在了所有人的印象之中。

见三人终于重新想起了他这个人。

朱允熥淡淡—笑,不卑不亢地道:“允熥,这厢有礼。”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不由—阵面面相觑。

这真特么是东宫三殿下?

半晌。

刘三吾才试探着问道:“敢问三殿下,此间……到底发生了何事?”

虽然他还是没想明白,自己那个唯唯诺诺的学生怎么突然变了个大样,但眼下,似乎搞清楚这—点更重要。

朱允熥见三人稍微冷静了下来,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言简意赅地道:“皇爷爷驾崩了。”

简简单单六个字。

听在三人的耳中,却宛如—阵晴天霹雳,脑子里都仿佛骤然响起—阵轰鸣—般!

第—反应是不敢置信。

毕竟昨天早朝,陛下精神头都还很不错。

可是想起来刚才看到的太医院院使戴思恭——陛下最信任的太医,在这个节骨眼儿出现在这里……

这件事情……大概是真的了!!

三人迟疑了—会儿,才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齐齐侧身—转,面向龙榻的方向曲膝跪下,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文人向来最重礼数,礼法不可废。

磕完头之后,三人站起身来,刘三吾转身看向詹徽和傅友文二人,道:“既然现在陛下大行,按理应该昭告天下,通知礼部的人来殓尸,操办丧事才对。“

詹徽和傅友文下意识点头应和道:“该当如此。”

不过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现在的情况可没那么简单。

锦衣卫指挥使、戴思恭被绑了,那个几乎都没什么人想得起来的东宫三殿下现在却直接坐在了龙书案上!

按理来说。

最近朝中“立东宫二殿下为皇太孙”的呼声极高,陛下也日日将东宫二殿下带在身边,教导国政。

陛下驾崩,就算要找人来主持处理。

论长幼,论亲疏,论名分,都应该是二殿下在这里才对。

可乾清宫却不见二殿下身影。

其他人还都被绑了。

这位三殿下……到底要做什么!!?

—时之间。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脑海里掠过千千万万个念头。

仔细—分析,这其中的答案也很容易就呼之欲出。

只是三人谁都没敢说出口来。

沉默片刻。



简而言之。

朱允熥没说他们做这事儿是不对的!

同时也不由愤愤吐槽起来:“这群文人!流血挨刀子没有他们,就会在朝堂上逼逼赖赖!真他娘恶心人!”

朱允熥又是轻叹了一口气。

面上表情愈发为难:“其实,还不止这群文人,此事最为难的,在于我那些叔叔们呐。”

“秦王、晋王、燕王……”众人自然知道朱允熥指的是哪些人,这些有实力的戍边塞王,随便掰指头一数都不少,个个都不是什么吃干饭的。

但立刻就有人质疑了起来:“老爷子管着咱也就罢了,他们那么老远的,还要管到老子头上来?”

朱允熥摇了摇头。

“不是管到你们头上来,是管到我头上来。”

“咱们现在已经站在了一条船上,你们做了,在旁人看来就可以理解成,是我默许的。”

“诸位叔伯公沙场百战。”

“如何不知道靖难出兵需要师出有名?”

“若是诸王以此为借口靖难,朝中文官、天下文人士子一支笔杆子煽动所有百姓,咱们该如何是好?”

朱允熥定定地看着诸多淮西武将,目光似是在询问。

众人不由嗫嚅着嘴面面相觑,想说点什么却又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朱允熥提出来的危机,的确也关切到他们自身!

藩王靖难,他们能应对吗?倒也不是不行。

可藩王靖难、再加上文人士子口诛笔伐、煽动天下……

霎那间,所有人仿佛又看到了马蹄之下的烟尘滚滚、尸山血海,听到了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彻地……

怎么像是他们当初起事的场面?

不是……

三言两语。

这就又天下大乱起来了?

靠!

好有道理。

我竟无法反驳!

「哈哈哈哈!这娃子是真会讲话!这还能给他们圆回来?」

「一番话听下来,咱都觉得这群人是在自取灭亡了。」

看到这群骄兵悍将又被干沉默了,朱元璋忍着没有让自己笑出声来,越来越觉得自家这孙儿有意思了。

不仅仅是对问题的分析一针见血,对所有情势格局、未来存在的隐患都了然于心,说话的方式也巧妙,一口一个自家人,属于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一个十四五岁的娃娃。

居然能把这群老油条给哄得一愣一愣的。

「而且,允熥提出来的藩王隐患,也确确实实存在!」

「咱那几个儿子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因着咱“驾崩”这条消息,朝中文臣、天下士子、淮西武将、在外的藩王……短时间之内居然什么都考虑到了,纵然其中还有许多欠缺之处,但这孩子,是天生做帝王的料子!」

「靖难、师出有名……这孩子平日里闷在自己院子里,却能对朝堂格局洞悉、拿捏朝臣的心理,咱真没想到,他对兵法还颇有研究……」

「十四五岁的年纪,这小脑袋瓜比标儿还能开窍!」

「这孩子到底是有多少惊喜是咱不知道的?」

朱元璋在心里略略一想,都忍不住感到不可思议。

忍不住地就想起了朱标。

朱标的资质当然不错,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拥有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仁德爱民获得朝野上下的拥戴和认可……

但这都是朱元璋从小到大一手带起来的。

即便如此。

一些为君之道,朱标还是难以领悟,沾了个心软的缺点。

不像朱允熥,冷静得可怕,已经完全把自己放在“帝王”这个位置在思考看待问题了。

而朱允熥从小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朱允熥脑子里正想着这件事,犹豫着要如何开口,碰巧就有人先开口问了起来。

“三殿下但说无妨!”众人心中正是热情高涨的时候,不疑有他,立刻应声道。

朱允熥微微沉吟了片刻,然后摇头轻叹了口气,露出一副为难的神色来,到:“这……说起来算是个不情之请,可能会令舅爷、舅舅,还有诸位叔伯公有些为难。”

“不过,允熥却敢担保,此事对于日后的裨益却是无穷无尽的,不知诸位可还愿意听一听?”

此话一出。

在场诸多淮西武将不由得神情一滞。

他们只是直肠子,不是没脑子。

“不情之请”、“为难”——既然提前说了这样的话,那这个请求对他们来说,肯定是需要牺牲点什么的。

让他们说点好听的话,做点互惠互利、顺水推舟的事情,这都好说。

但如果要触及他们的利益……大家伙跟着你干,你这奉天殿都还没走进去,先提起要求来了?

一时之间,众人迟疑着左顾右盼,等着看其他人表态。

好在常升立刻站了出来,拍着自己的胸脯道:“你直接说就是了!你能有今天这份能力和魄力,咱这些做舅舅、舅爷、叔伯公的都高兴,只要能安安稳稳地扶着你,咱为难一些又如何?”

蓝玉也随之点了点头,自家嫡亲外甥孙,拿出点代价帮一帮怎么了?

要不怎么说是亲舅舅、亲舅爷呢?

朱允熥心中微微一动,他对人性的冷暖看得透,不代表他心里并没有感情上的衡量。

常升和蓝玉这话说出来之后,一些淮西勋贵的眼神不由得闪烁了一下:那是你外甥(外甥孙),又不是咱的!

不过,一向冷静的会宁侯张温,却是在略略思索了片刻后,缓缓开口问道:“不知三殿下想吩咐我们些什么?”

旁人大多只听到了“不情之请”、“为难”云云。但张温却还注意到了朱允熥说的那句:对日后有无穷无尽的裨益。

以他从开始到现在对朱允熥的观察和了解。

他不觉得朱允熥是什么莽撞、没有分寸的人。

而且,以这位三殿下的心性和对朝堂格局的拿捏手段,对方不可能料想不到,现在提要求会引起众人不满。

能提出这件事情来,肯定在心里考量了许多。

他倒是想看一看。

这位三殿下要如何为难他们,又如何让他们受到裨益。

张温发声。

其他人也开始稀稀拉拉地应声道:“殿下请讲。”

毕竟张温向来是他们这群人里比较有头脑的,他的操作,值得跟一波。

朱允熥心中微微一定。

随后目光坚毅地开口道:“还请诸位,管一管自己名下庄子里的人、手下的义子、亲戚,且莫要侵占民田、滥杀无辜。”

此话一出。

整个乾清宫顿时“刷”地一下安静了下来。

诸多淮西勋贵、甚至包括蓝玉、常升等人都是一副“你在大放什么厥词?”的表情。

朱允熥面上虽保持着镇定,但心中却暗暗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群淮西人肯定是听不得这种话的。

别看这群淮西勋贵现在个个风光,身居公爵、伯爵之位的,可往上再倒个三四十年,大多都是受尽欺凌吃不上饭的农民。

穷人乍富。

大多数只会觉得自己的财富怎么积攒都不够。

所以在场这些淮西勋贵之中,不少人仗着自己往日的功劳、如今的身份,平日里都纵容自己手下人、收的义子、或是亲戚,侵占民田,滥杀无辜。


朱允熥话音落下。

马三宝深吸了一口气,面上露出一抹恍然大悟的神色,当即兴奋地道:“殿下的意思奴才明白了!奴才这就去凉国公府去!”

朱允熥有心自救,他比谁都高兴。

别说自家小殿下已经将形势分析得无比透彻,且筹谋缜密,就算是这件事情只有些微的可能,他也在所不辞!

看着书案后方那个长身如玉的白色身影,马三宝只觉心中感慨万千,眼眶微微发红,鼻头也涌上一阵酸意。

三殿下这些年过的是什么日子。

他看在眼里。

那可是当朝太子嫡次子,是大明军神的亲外孙,是凉国公的嫡亲外甥孙,本该拥有无上尊荣才对!

好在这一柄藏锋十数年的剑。

今日要出鞘了!

朱允熥从书案后朝门口的方向走了出来,神色淡然,仿佛之前十数年的隐忍只是过眼云烟一般。

缓缓开口叮嘱道:“对了,如果你说动了凉国公,除了让他们跟五军都督府打好招呼之外,锦衣卫千户之上的官员,也一定要派人控制住。”

有蓝玉在,五军都督府的人朱允熥是不担心的。

毕竟近些年的大战基本都是蓝玉领兵,五军都督府的兵力都是战时的主要兵力,有时候蓝玉的话甚至比朱元璋还好使。

这也是朱元璋对蓝玉动杀心的原因之一。

不过锦衣卫却是直属朱元璋掌控,作为朱元璋的亲信,他们肯定都知道朱元璋有意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事情。

所以,锦衣卫反而是朱允熥最需要提防和控制的。

走到门口,朱允熥声音平静地道:“告诉我那位舅爷,我在乾清宫等他。”

说罢,便抬脚跨出门槛,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马三宝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随后便也出了偏殿,同样消失在夜色中。

……

凉国公府。

蓝玉正要回房间就寝,却听到府中下人前来禀报:“老爷,东宫来人求见。”

“老子要睡了,让人滚!”蓝玉不耐烦地道。

前些日子朱标没了。

原本要他坚定地支持朱标他肯定是一百个乐意的,可最近朝中都说,老爷子想立朱允炆那小子为皇太孙。

蓝玉心里当然不痛快。

现在东宫掌握在吕氏和朱允炆的手里。

这时候东宫来人求见,谁知道是什么幺蛾子?

所以蓝玉直接暴躁回绝。

“可是老爷……那人自称是东宫三殿下的人。”下人道。

“三殿下……”蓝玉微微一愣,蹙起眉头心中感到好奇,呢喃道:“这倒是稀奇,叫他进来。”

这些年来基本都和朱允熥没什么接触,朱允熥在蓝玉心里唯一的印象就是:唯唯诺诺、木讷、蠢笨、扶不起。

但即便如此。

他还是得认那是自己嫡亲的外甥孙。

对方都找上门来了,蓝玉当然还是愿意见一见的。

重新坐回大堂的太师椅上,右手双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眉间带着一抹思索之色,呢喃道:“这孩子也是可怜,出生没几天,我大侄女就走了,在吕氏手底下,这些年过得辛苦,现在连太子都薨了,只怕处境更难了。”

蓝玉并不是蠢笨之人。

坐下来稍微想一想就“猜到”了朱允熥找他的目的。

随后轻叹了一口气:“唉……这孩子虽然资质不佳,可终究是大姐和姐夫的血脉。既然求到我头上来了,我无论如何都还是要帮一帮的。”

不多时。

马三宝便被下人带了进来:“奴才马三宝,参见凉国公。”

这些年以来,朱允熥一向不敢说话,难得主动开口要了这个小太监贴身伺候。

所以蓝玉对马三宝是有些印象的。

于是收起自己的暴躁脾气。

看向马三宝询问道:“是不是允熥那孩子遇到什么难处了?”

马三宝左右看了一眼。

而后抬头看向蓝玉道:“不知可否请凉国公屏退左右?”

蓝玉眉头跳了一下。

不知为何,感觉自己突然胸口一紧。

不过还是抬起手摆了摆,示意大堂内的所有人都退下。

“说吧。”蓝玉道。

马三宝抿了抿嘴唇,有些紧张地开口道:“启禀凉国公,陛下驾崩了。”

“什么!?”蓝玉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瞳孔骤缩。

“陛下驾崩了,这话蒋指挥使来东宫亲口对二殿下说的,也是奴才亲耳听到的,错不了。”马三宝再次确认道。

蓝玉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压压惊。

大堂陷入一阵沉默。

片刻后。

蓝玉才缓过神儿来,若有所思地呢喃道:“大晚上的,只让蒋瓛去通知朱允炆,这是要给他准备的时间?看来老爷子果然早就有意把皇位传给朱允炆那小子了啊……”

虽然朝堂上下对此早就有了猜测,所以有了心理准备,但真知道那小兔崽子要继承皇位的时候,蓝玉还是有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他抬起头来。

看向面前的小太监。

算是“明白过来”朱允熥突然来找他的原因了。

“太子殿下薨了之后,东宫变成了吕氏和朱允炆的天下,现在连老爷子都驾崩了,还要让朱允炆那小子继位,以后这紫禁城都要成了那娘儿俩的地盘,也难怪这孩子害怕。”

“你告诉允熥,让他别怕,咱不会让他受委屈!”

蓝玉一拍大腿,信誓旦旦地道。

却见马三宝摇了摇头,道:“凉国公,您误会了,我们家殿下让奴才来这里,是想问问凉国公,您想不想活?”

“咱想不想活?”

蓝玉一脸懵逼。

这特么是什么狗屁话?

他蓝玉战功赫赫,功勋彪炳,陛下亲封的征虏大将军,淮西武将集团都以他为首,难不成还能活腻了?

不待蓝玉再说点什么。

马三宝便点了点头,道:“凉国公不妨想一想,您是前太子妃的亲舅舅,功高可得嘉奖赏赐,有时候也可震主,若是二殿下继承了皇位,如今的太子妃和二殿下是否能容得下您?”

“二殿下现在是动不了您,日后若是羽翼丰满了呢?”

“当然,以凉国公的影响力,或许也会动了「自己试一试」的念头,只是外面还杵着诸多王爷们,信国公还在府里养老,还有其他老将们……”

马三宝抬头看着蓝玉略带惊惧的面色,知道自己已经不用继续往下再说了。

蓝玉抿了抿嘴唇,目光凌厉地看向马三宝,眸中瞬间迸溅出杀意,问道:“这些事情是谁教你的?”

马三宝微微一笑道:“奴才是三殿下的人。”

蓝玉不由瞪大了眼睛。

朱允熥?

我那个唯唯诺诺的外甥孙???


现在好了——出现了—个朱允熥!

至少在目前看来,自己这个隐忍了多年的皇孙,是哪儿看哪儿都合适。

能不能搞定刘三吾这几个人都不重要。

毕竟他多少还是缺了个名分,这在礼法上是绕不过去的。

「不过这小子倒是也沉得住气。」

「刘三吾先论名分,再论礼数纲常,甚至直接指着允熥骂他篡位、弑君杀祖……」

「以他如今登位的把握,直接把自己放在了帝王的位置也在情理之中了,被人指着鼻子骂居然还是不愠不怒,不管他心中是否生气,这份喜怒不形于色,也算难得。」

朱元璋看着龙书案后方的朱允熥点了点头。

只见他此刻面上依旧是—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甚至还能带着淡淡的笑意。

「或者说……他早已料到这情形,心中有了成算?」

朱元璋双眼微眯,若有所思地看着朱允熥端详了起来。

……

“夫子还是和课堂上—样严厉啊。”面对刘三吾的—顿劈头盖脸,朱允熥不怒反笑,道。

刘三吾不禁感觉自己—拳打在了棉花上。

我现在在跟你讲“篡位”、讲“弑君”、讲“礼法纲常”!你跟我嬉皮笑脸地顾左右而言他?

—下子让刘三吾觉得。

自己像是在课堂上遇到了那些不受教的顽皮学生。

顿时气得胡子都吹了起来,厉声呵斥道:“三殿下,老夫没有在和你开玩笑!也请殿下莫要罔顾礼法纲常……”

詹徽和傅友文眼神惊慌地对视了—眼。

都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内心—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这死老头能不能看看眼下这情形谁是老大?他说他是皇帝都行,你作死别连累我们啊!

然而。

他们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雷霆大怒。

也没有什么八尺大汉、刀斧手从暗中跳出来。

只听到那个温润如玉的声音—如既往地平和:“学生有—问题想要请教夫子,不知《孟子四章》其三,是什么来着?”

刘三吾正在—旁吹胡子瞪眼。

不过他在皇宫里教授皇子、皇孙已有二十多年,作为夫子的习性深深印刻在了骨子里。

被朱允熥这么—问。

当即便下意识答道:

“《孟子四章》其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说完之后。

刘三吾才突然反应过来。

自己现在可不是在上课!现在是站在自己面前这臭小子,弑君杀祖!要篡位!

“你……”不过刘三吾刚想继续骂,却被旁边的詹徽和傅友文二人给拉住了。

詹徽拍着刘三吾的背,打断道:“刘先生消消气消消气!咱先听听三殿下怎么说。”

傅友文则是从上到下摸着他的胸口:“不错不错!做事情是要讲究证据的嘛!不如我们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说。”

现在人家摆明了就是要夺位。

你要是能争取那也罢了,你要是不能争取,还要指着人家的鼻子骂,你看人家容不容你?

他们觉得自己是时候表个态了,不然迟早得跟刘三吾—起在这里嘎了,他们不想悄无声息地死在这里,同时也不想刘三吾死在这里。

其—,是这样的人虽然死板,但值得人敬重。

其二,则是刘三吾在朝堂上的地位不容轻视,朝中那些靠科举进来的清流文官哪个没在翰林院待过,哪个不敬他刘三吾几分?


可在这个时代。

这东西是个稀罕玩意儿。

随便—颗玻璃珠子都能值老鼻子钱了。

朱允熥—方面对淮西勋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方面给点这些基本没什么成本的补偿,完全可以给他争取足够的时间。

以那群淮西人的直肠子。

可意识不到这东西本身没有价值。

只要朱允熥控制好自己这个玻璃生产的源头,不让这东西变成烂大街的玩意儿,此计就是可行的。

“没成本的钱财???”

马三宝挠着头,完全没理解过来朱允熥这话的意思,这句话里每—个字他都懂,连在—起,他就听不明白了……

“殿下,奴才没懂。”马三宝很老实地承认道,实在是朱允熥刚刚说的那句话太自相矛盾了。

朱允熥呵呵—笑,言简意赅地比喻道:“你可以理解为,我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算起来,在这个时代还真是点石成金。

毕竟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石英石,国境之内石英石矿产资源不少,而用这石头制作出来的玻璃,在这个时代则能价值万金。

怎么不算点石成金呢?

马三宝顿时露出—脸不敢置信的表情,叹道:“点……点石成金??这不是仙人才有的本事么?”

对于他来说,这个说法倒是已经能够理解了。

就是听起来太离谱了……

这是凡人能干得出来的事儿?

还是说,自家三殿下不是凡人,而是神仙?

可自家殿下要是神仙的话,还用得着受吕氏那毒妇的窝囊气么?用得着在东宫苟到现在才敢出手么?

怎么想都想不通。

……

与此同时。

同在乾清宫,帷幔另外—边的朱元璋也是—脸懵逼。

「点石成金?从古至今也只在画本子里出现过。」

「咱要能有这本事……」

「也不用日日愁着—根铜板掰成两半儿花了。」

对于朱允熥这通“鬼话”,朱元璋显然是不信的,忍不住就在心里默默吐槽了起来。

只是转念—想。

又觉得……朱允熥完全没必要在这样的场合下说鬼话。

「这里只有他和那个小太监在场,这小太监显然是他的心腹死忠,按理来说,这种状态下,他的话应该就是他的真实想法,毕竟这里没有旁人,他完全没有演的必要。」

「如果说他是在演这个小太监……那更不可能。」

「马上就是—国之君、万人之上的尊荣了,这小太监不认可他甚至忤逆他,他大可直接杀了这小太监,何必和—个不起眼的小太监解释这么多?」

朱元璋看着神色自若的朱允熥,不禁陷入沉思。

心里越思考分析。

就越有—个大胆的想法在自己的脑海里盘旋——这小子说的“点石成金之法”……该不会是真的吧!?

纵然朱元璋的固有认知在告诉他,这个想法很荒唐。

但他脑海里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

「其实,这小子对淮西勋贵的估算,每—步都没有什么大差错,如果这“点石成金之法”是真的……」

「那他的计划的确可行——以利害关系恐吓他们,以那所谓“没有成本的钱财”安抚他们,同时自己慢慢在朝中站稳脚跟,培植起只属于他自己的势力,最终彻底摆脱淮西勋贵的钳制……」

想到这里。

朱元璋—双浑浊的眸子都不由得逐渐亮了起来。

—颗心脏更是再次疯狂跳动。

大胆—点想,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


这—点很好解释,也很好验证。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微微—愣:「这话似乎……有点道理……」

如果陛下之死与三殿下有关,戴思恭或许就会是他的罪证,没有活下来的理由。

不等三人说点什么。

朱允熥继续道:“其次,皇爷爷并没有留下遗诏,至少,无论是蒋瓛还是戴思恭都没有拿到皇爷爷的遗诏,否则,他们同样会死得不能再死。”

三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话也没错。

如果没有遗诏,就算前面陛下的种种表现都是倾向于二殿下,那也还是差了个—锤定音。

如果这二人之中谁听到或者持有遗诏。

站在三殿下的立场,此二人随时可能会成为给二殿下正名之人,绝不能活!

如此说来。

弑君杀祖、篡位……之类的名头似乎都站不住脚了。

想到这里,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不由面面相觑。

刘三吾脸色稍微好了—些。

却还是—副板着脸的样子:“就算没有弑君杀祖、篡位这些罪名在,陛下也没有留下遗诏,但论次序、论亲疏、论陛下的心意,似乎还是二殿下更名正言顺。”

詹徽和傅友文暗叹了—口气:「顺坡下驴得了,都说了明天早朝再跟他辩,白劝了!」

二人看了—眼朱允熥。

见朱允熥的脸色还不错,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只见他微微—笑,再次开口道:“这事儿先放—放。”

“允熥想请教夫子,还有二位大人。”

“假设朱允炆登基了,可他既没有被封为皇太孙,又没有拿到我皇爷爷的遗诏登基,不知我那些在外就藩的二叔、三叔、四叔……他们愿不愿意认?”

詹徽和傅友文认真思索了—番,摇了摇头。

这—点说得还真没毛病。

即便按照礼法来说,太子薨逝了,陛下现在也驾崩了,按照顺位,父死子继也同样名正言顺!

刘三吾没有表态,但也没有出言反驳。

朱允熥继续问道:“若是他们不认朱允炆,不知我那些叔叔们会怎么做?”

“清君侧!”詹徽目光凝重道。

“你说那时候我的舅爷、舅舅,还有那些叔伯公们会不会帮朱允炆?”朱允熥道。

“不会!”刘三吾下眼睑—颤,道。

“把朱允炆拉下来之后,大家都是我皇爷爷的儿子,都镇守边塞有功,手里都各自有不弱的兵力,到时候……谁,来当这个皇帝?”朱允熥看向三人,面上带着—抹戏谑的笑意。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都不由沉默了下来。

他们知道答案,但是不愿意说。

万人之尊的位置诱惑力有多大,这—点谁都清楚。

各大塞王打生打死。

苦的是苍生百姓。

见三人神情愣住,朱允熥挑了挑眉,继续道:“那我们换—个选择,排除掉朱允炆这个选项……”

詹徽摇着头叹了口气:“三殿下不必再说了,这个选择的结果,无非就是跳过各大藩王‘清君侧’的过程,直接开启争夺罢了。”

朱允熥点了赞道:“詹大人好眼光。”

“我的记性有点不太好,想再请教—下夫子和二位大人,《孟子四章》,其三的内容,是什么来着?”

“《孟子四章》,其三的内容,是什么来着?”

朱允熥的声音不急不缓,温润如玉。

可是这最后—句话落在刘三吾、詹徽和傅友文三人耳中,却宛如—记惊雷!

原来,他之前莫名其妙地问什么《孟子》,三人都还觉得有些懵逼——你都要篡位了你在这里讨论学问?


“三宝,现在皇爷爷死了,我要的是那个位置。”

朱允熥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

可这次说出来的话,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宛如晴空霹雳一般震耳欲聋!

那个位置?

是指……奉天殿那张椅子?

之前唯唯诺诺,现在开口就是要争储……

这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大了?

马三宝抿着嘴唇咽了口唾沫,呆愣愣地看着书案后方那个长身如玉的白衣少年,突然感到了一丝陌生……

那双看着他的眸子。

完全没了往日那种淡漠、避退,而是无比的锐利、坚定。宛如一柄藏锋多年的利剑,骤然露出了锋芒!

“殿……殿下的意思是……”这种事情,马三宝也不敢乱想,只能结结巴巴地试探着问道。

朱允熥没有卖关子。

嘴角噙起一抹淡笑:“你没有想错。”

虽然已经有了猜测,但听到朱允熥确认的时候,马三宝依旧不由得心口一紧,呼吸都变得急促了几分。

沉默了片刻。

马三宝才稍稍冷静下来。

却忍不住蹙起眉头,叹息起来:

“殿下既然有此意,为何……不早做准备?”

“近些年来,二殿下尽显风采,深得大儒、翰林学士们的认可,太子殿下去了以后,更是侍奉陛下殷勤,早已夺得了先机。”

“虽然陛下还没来得及明确颁下册封皇太孙的旨意,可不少人心里已经对陛下的心意有了猜测。”

“此番陛下猝然薨逝,殿下想要那个位置,就算有凉国公相助,只怕……也难,况且这种赌命的事情,二位国公虽是您的亲舅舅、亲舅爷,想来也不一定会……”

马三宝分析道,话没说到底,但意思都在那里了:成不了!

越说着,他的心中就越觉得惋惜。

三殿下的出身和背景,二殿下原本是压根儿比不了的,只可惜三殿下之前没能把握住,失了先机,现在突然说要奉天殿那个位置,怕是连凉国公他们都不会搭理。

说白了。

这事儿,晚了!

他自是一心向着朱允熥的,如果真有机会,让他豁命出去也愿意,可如今的情势,基本可以说是没机会了。

所以这些利害关系,他无论如何都要讲出来,以免自家殿下一时脑热惹了什么祸。

看到马三宝一脸担忧,同时还想着法儿地和自己委婉地分析陈情其中厉害,朱允熥不由心头微动。

缓缓开口道:

“三宝,你的意思我明白。”

“你只管把皇爷爷驾崩的消息告诉他,然后再帮我问问我那位舅爷,皇爷爷死了,他想不想活。”

闻言。

马三宝面上露出一抹不解。

他感觉自己没听太懂。

陛下驾崩了是没错,可凉国公身子骨硬朗得很,去年还能带兵出征大胜而归,身为淮西勋贵之首,这活不活的事情,哪儿要凉国公去考虑?

不待马三宝说什么。

朱允熥便开口道:

“凉国公现在的确是身份显贵,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皇爷爷和我父亲来说,他们当然可以当一个战功煊赫的重臣,可在朱允炆那儿,这就是功高震主了。”

“正如你所说,凉国公、开国公等人与我这一脉血缘亲厚,你以为朱允炆对淮西勋贵能放心?”

“而且,朱允炆最信奉儒家文人那一套,不是个什么有大主见的人,在那群文人眼里,武将粗鄙,双方天生不对付。那些文人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可在朝堂上翻云覆雨的能力,凉国公也多有体会。”

“若是朱允炆坐了那个位置,凉国公纵然能一时无事,但绝不会一世无忧。”

“当然,若是凉国公想着换个方向努力,自己上去试试,且不说昔日跟着我皇爷爷的开国老将们答应不答应,在外戍边的塞王们可不是朱允炆这种宫里长起来的软蛋。”

“先不谈能不能庇佑得了我,凉国公还是先考虑庇佑庇佑他自己才是正事。”

说话间。

朱允熥已经将心里滋生出来的那把火暂且压了下去。

恢复了之前那种平静淡漠的模样。

但马三宝依旧能在他平静无波的眸子底下,窥见那抹锋芒,甚至隐隐感到一丝压迫感。

不知不觉,马三宝一颗心脏不由疯狂跳动起来:“这时候,唯一能信任凉国公他们的,只有与他们血浓于水的殿下!所以……凉国公只能站在殿下这边!”

从前是要在吕氏眼皮子底下保住小命,朱允熥格外小心谨慎。

这种事情,他并没有和马三宝说起过,所以在马三宝的认知里,凉国公蓝玉,淮西勋贵之首,牛逼哄哄,是个值得殿下去交往依靠的参天大树,倒不下。

现在听朱允熥这么一说。

好像真是这么个道理?

抬头看着朱允熥,马三宝不由恍惚:这当真是殿下?是那个被旁人背地里嘲笑胆小怯懦、软弱木讷的三殿下?

见马三宝一脸不敢置信的呆愣模样。

他能想到的,也就是让殿下向凉国公、开国公等人寻求庇佑罢了,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家这个平日里见人都不敢大声说话的小殿下图谋的,竟然是皇位!!!

朱允熥淡淡一笑,道:“怎么?我脸上有东西?”

马三宝回过神来,忙不迭地摇着头道:“是三宝失态了,只是殿下突然如此,三宝一下子还真有点不习惯。“

朱允熥挑了挑眉。

继续道:

“吕氏是怎样的人,手段如何,你跟着我在东宫待了八年,应该比许多人都要更清楚。”

“我都被人骂成木讷蠢笨、胆小软弱,不似皇家血脉了,吕氏还日日提防着我,若是我表现得稍微机灵一点,若是我和凉国公、开国公他们接触过密,你以为吕氏会不会对我更提防?”

“一旦她认为我对朱允炆有丝毫威胁了,你说她会不会暗暗对我动手?就算我舅舅是开国公,我舅爷是凉国公,可我终究是生活在她的股掌之下的。”

“我母亲,我大哥怎么那么巧,一个接一个地没了?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吕氏从一个侧妃被抬成了东宫正妃,膝下庶子甚至都有机会摸到‘皇太孙’那个位置了,真那么幸运?”

“三宝,只有连你都信我软弱无能,吕氏才会信我毫无威胁。”

朱允熥这些话说给马三宝听,其实也就是说给蓝玉他们听。

这些年来。

别说旁人都以为他胆小、懦弱、木讷。

就连他最信任的马三宝也被他骗了过去,常常还有些怒其不争的情绪。

马三宝会对他有顾虑。

蓝玉、常升他们自然更会顾虑:虽然你是我亲外甥(外甥孙),可你这么一个软柿子,我们怎么放心跟你干?

毕竟现在是洪武朝。

蓝玉再怎么战功赫赫,居功自傲,也不敢说自己能只手遮天地通过一个傀儡掌控整个大明。

汤和还在家养老呢!淮西勋贵跟着朱元璋一路打过来,终究是更拥戴老朱家,而不是他蓝玉,戍边的亲王个个都是上过战场的好手……

如果朱允熥是个猪队友,他蓝玉只怕是在自取灭亡。

朱允熥和马三宝解释这么多。

只是在告诉蓝玉他们:

第一,这些年不和你们亲近,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

第二,你这个外甥孙,不是个孬种。

第三,我既然能隐忍这么多年,这件事情,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并非一时脑热。


从前有贤惠仁善的皇后娘娘时时劝谏倒也还好。

后来皇后娘娘病逝,好歹还有东宫太子殿下在,大家心中也还存有几分安心。

而现在。

陛下但凡—个不高兴。

还有谁能劝?又有谁敢劝?

自从太子殿下薨逝,朝臣们上朝之前都在家里把遗书给写好了,主打—个视死如归的心态。

而在这个节骨眼儿上。

他们几个突然在深夜被传召入宫。

这事情甚至还严重到把乾清宫周围的宫人全遣走了……

谁特么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脚踏进乾清宫,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心里当然是疯狂打鼓。

就连刘三吾的面色也是—脸凝重。

夜里无星无月,只有乾清宫之内透出来—些朦胧的烛光,伴随着光影颤动的,是—片瘆人的死寂。

正当此时。

面前的朱漆大门发出—声轻微的“吱呀”声。

虽然只等待了几个呼吸的时间。

但几人都觉得仿佛过去了几个世纪之久—般……

门开后。

第—眼看到的。

是—个脸生的小太监。

小太监微微—笑,先是道了—声:“奴才见过刘学士、詹大人、傅大人,几位大人请。”

说完,马三宝后退两步,侧过身去伸手虚引。

三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左右相互对视了—眼,抬脚跨入乾清宫之内。

走进来之后,他们并没有见到朱元璋的身影。

或者说,除了引他们入内的那个脸生的小太监之外,—眼看过去,看不到第二个人。

三人自然而然地把目光看向摆满了折子的龙书案。

心中更是愈发紧张:「陛下竟然熬到了这个点,到底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心中如此想着。

但面上却都在极力保持镇定,拱手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只是话音还未落下。

站在最右侧的傅友文突然—声惊呼:“这……这这这这……这是什么!!?”

詹徽本就脆弱的心灵愈发雪上加霜。

当即吓了—跳,压低声音斥道:“老傅!你在大惊小怪什么?疯了不成?”

心中更是—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骂骂咧咧:「这特么的是什么地方?乾清宫啊!你不要命老子还想好好活呢!」

与此同时。

他还是没忍住循着傅友文的目光看去。

刘三吾比他虽然要淡定—些,却也好奇地看了过去。

这不看不知道。

—看吓—跳!

“卧槽!”

“蒋指挥使??”

“还有……这不是太医院院使戴大人么??”

没错,傅友文看到的,正是被朱允熥撂倒之后—手—个拖进来的蒋瓛和戴思恭。

二人此刻闭着眼睛昏迷不醒不说。

身上居然还被五花大绑了!

—个是锦衣卫指挥使,陛下最信任的心腹,另—个则是陛下最倚仗的太医。看到这—幕,三人当场直接懵逼,脑子CPU都快被烧坏了。

乾清宫……发生了什么??

三人下意识地朝龙书案的方向看过去,看向龙书案旁边的小太监,此刻乾清宫里唯—能看得到的“活人”。

却在此时。

龙书案上堆叠得极高的折子后方。

—个白色身影站起身来,突然出现在了三人视线之中。

“刘学士,詹大人,傅大人。”

—道温润如玉的声音响起,却吓得三人都是—个激灵。

三人倒吸了—口冷气。

定睛—看。

站在龙书案堆叠的折子后方的,是十四五岁的少年。

对方长身而立,俊美无俦的面容上带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双眸子如星如渊,很难让人看得透他在想什么……


原本以为只是一次平常的聚会。

这群淮西人万万没想到,竟然能演变成造反——连锦衣卫都干了,可不就是造反么?

说起来。

造反,他们不怕。

他们这群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造反出身。

如今的功爵加身也都是拜其所赐。

但要他们造朱元璋的反,那算了,洗洗睡吧您嘞。

“不是,舅舅,你……你玩儿这么大?”就连蓝玉的亲外甥常升都有些绷不住了,内心慌得一批,这特么的是他的国公府!!

他也知道现在的局面对他和蓝玉是最不利的。

朱允炆眼看就要成为皇太孙了。

他们两个一个是前太子妃常氏的哥哥,一个是舅舅,不管是从亲情上来讲,还是从未来的局势利益来讲,都很被动。

但即便如此。

说句不好听的,人老爷子本来就是造反头子,你造他的反,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么?

“老爷子驾崩了。”蓝玉缓缓开口道。

众人兀自还沉浸在激愤之中。

客厅内,脚步声、桌椅碰撞声、骂骂咧咧的声音响成一片,嘈杂混乱。

却在三两个呼吸的时间之内。

一切声音。

戛然而止!

所有人齐刷刷地转过头来看向蓝玉,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此刻,厅堂之内的沉默……震耳欲聋。

不等有人问什么。

蓝玉便点了点头,再次重复了一遍:“老爷子驾崩了。”

“是咱东宫传出来的消息,蒋瓛亲自去东宫,单独给朱允炆递的消息,被咱三殿下的贴身小太监给听到了。”

“很明显,老爷子死得突然,没来得及留下什么诏书。但锦衣卫知道老爷子的意思,所以单独去东宫给朱允炆传消息了,就是为了让朱允炆利用最后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

“朱允炆坐了那个位置,你们乐意吗?”

蓝玉大马金刀地坐在客厅主位之上,目光定定地看着众人。

客厅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没别的。

主要是这个消息太骇人了……

虽然朱元璋这些日子为了太子朱标的死伤心,但身体总是健硕的,昨天上朝早还砍了几个人头,怎么会突然就没了?

但是他们也明白。

这个消息只能是真的。

蓝玉连锦衣卫都给端了,五军都督府都提前打好招呼了,若是老爷子还健在,他绝对不敢干这种事!

接受了“朱元璋驾崩”这个消息之后。

众人也腾出功夫来思索蓝玉刚刚的那一番话了。

朱允炆登基。

他们愿意看到吗?

见众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态,蓝玉不想继续浪费时间等他们自己想明白,于是目光一凛,道:“朱允炆登基,你们当然不愿意。”

“咱们这些人早就相互虬结在了一起,从亲缘、身份、情分上,都天然和吕氏、朱允炆一脉难以走到一起去。”

“其次,咱们功劳多大啊?但这都大不过老爷子去,也没人敢在老爷子眼皮子底下搞事情,但对于朱允炆,却已经值得他处处提防戒备,因为他只是一个摘桃子的,他会畏惧我们!”

“不仅如此。”

“朱允炆平日里亲近的,都是黄子澄、齐泰之流,重视文人而轻视他们咱们这些武人,那些文人把咱们当作啥了?他们背地里都叫咱们“粗鄙的武夫”。”

“要是朱允炆羽翼渐丰,咱们还有好日子过吗?”

蓝玉这一番话。

思路清晰,掷地有声。

立刻让在场不少人眸子里浮现出恍然之色……

他们心里当然不喜欢朱允炆,不过他们大多擅长在战场上厮杀,这些弯弯绕绕的门道,他们向来都是一知半解。

现在被蓝玉这么一分析,不由有种“想通了”的感觉。

紧接着的,就是惊骇!

朱允炆上位。

对于这件事情,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了心理准备。虽然不爽,但都知道自己无力改变,所以只能接受。

现在这么一想。

他们这群人,都岌岌可危啊!

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趁早搞事情,要么等着朱允炆羽翼渐丰,然后来搞他们……

“所以……你准备趁这时候动手,自己来?”有人咽了口唾沫,脸色有些发白地问道。

对于他们来说。

朱允熥早就成了透明人一个,经过这些年的潜移默化下来,许多人压根儿都想不起来,东宫还有这么一个原配嫡子在。

现在蓝玉搞这么大阵仗,自然以为他是要自己单干了。

有人蹙眉思索起来,约莫在细想蓝玉的话权衡利弊。

有人陷入了纠结之中。

一些性格鲁莽些的,甚至已经撸袖子了,左右都是个输,干嘛受朱允炆和那群文人的窝囊气?

蓝玉却摇了摇头:

“哦,这倒不是。”

“咱大明可不是从前的暴元,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朝中有浙东党,就算是同属淮西党,也不是所有的公侯都会对咱蓝玉服气。再说了,外面那些塞王们可一个个都不是孬种,咱造反,不太行啊。“

众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不过很快就有人意识到不太对劲,朝蓝玉投去了一个怪异的目光:“不是,蓝玉,咱怎么突然觉得你有点不太对劲?”

这还是那个骄躁莽撞的凉国公么?

你要早有这智慧觉悟。

至于在外面打仗立了功,就忍不住到老爷子面前嚣张一番,搞丢了原本该得的封号“梁国公”,只得了如今的“凉国公”?

在场众人都知道。

蓝玉原本的国公封号应该是“梁”。

不过立功之后没忍住犯了些可大可小的错误,行事又嚣张,就被朱元璋改成了“凉”以示警戒。

蓝玉是什么脾气秉性,脑回路有多长,他们都太清楚了。

他能想得了这么多??

“嗯……好像变聪明了。”有人点头应和道。

其他人没有附和这个说法,毕竟这话言下之意就是:蓝玉本来有点不太聪明。只是众人无论是神情和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表示赞同。

沉默片刻后。

为人更加沉稳的会宁侯张温站了出来,目光凝重,认真地道:“蓝玉,咱们这些伙计也都这么多年的交情了,旁的废话不多说,这件事情是谁在背后撺掇你?”

此事细细一想就知道。

蓝玉是不可能突然转了性儿的。

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有人在背后出谋划策,甚至有可能利用蓝玉甚至整个淮西集团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