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八零:我娶了迪斯科辣妹前文+番外
现代都市连载
《重生八零:我娶了迪斯科辣妹》是作者“宝妆成”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夏晓兰刘芬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姿色平平,夏晓兰抓了一手烂牌,奋斗了小20年,她当上跨国公司高管,终于将人生的逆境理顺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重生到了80年代,也叫夏晓兰,还长了一张祸国殃民的脸。同名同姓的“夏晓兰”拿了一副好牌,却在流言逼迫下选择了自杀。手腕强,性格辣的夏晓兰接过这烂摊子,踩极品,虐渣渣,牵手那对她一见钟情的痞子男,在80年代混的风生水起!...
主角:夏晓兰刘芬 更新:2024-10-16 05:0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夏晓兰刘芬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八零:我娶了迪斯科辣妹前文+番外》,由网络作家“宝妆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八零:我娶了迪斯科辣妹》是作者“宝妆成”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夏晓兰刘芬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姿色平平,夏晓兰抓了一手烂牌,奋斗了小20年,她当上跨国公司高管,终于将人生的逆境理顺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重生到了80年代,也叫夏晓兰,还长了一张祸国殃民的脸。同名同姓的“夏晓兰”拿了一副好牌,却在流言逼迫下选择了自杀。手腕强,性格辣的夏晓兰接过这烂摊子,踩极品,虐渣渣,牵手那对她一见钟情的痞子男,在80年代混的风生水起!...
大棒骨熬汤炖的萝卜。
骨头上的肉炖化了,汤是奶白色的,萝卜炖的软软的,也没有老筋。
连汤带菜浇在米饭上,连6岁的涛涛都能吃一大碗,何况是大人。夏晓兰坚持加个了炒鸭蛋,刘勇说是她做生意的老本,让她下不为例。
夏晓兰想,直接给生活费不太好,她只能自己补贴下舅舅家的餐桌了,总不能真的白吃白喝。
地里现割的嫩韭菜炒野鸭蛋,韭菜的气味盖住了野鸭蛋的腥气。
“照晓兰说的办法,搅蛋液的时候放了点醋,炒出来果然又嫩又松软,赶上鸡蛋的口感了。”
李凤梅夸一句,刘芬就高兴。
都说夏晓兰不顶事儿,眼睛里没活,又长得不安于室。刘芬从来没有放弃过女儿,现在果然是变懂事了,她怎能不欣喜高兴?
夏晓兰也觉得舅舅家的伙食挺不错。
她在后世当然吃过很多高大上的东西,想想83年农村地区的普遍生活水平,刘勇的伙食标准已经很高了。这和刘勇现在能赚钱有关,还有他满心愿意照顾夏晓兰母女的关系。
吃了下午饭,刘勇又跑出去干田里的活。
这下连李凤梅也一块儿下田,刘芬想去,刘勇让她在家里多编点草篓子。
“晓兰赚钱的时机就这两天,你可别耽误她正事。”
夏晓兰拿那辆28大杠的新自行车重温下车技。她上辈子没有长辈可以依靠,上学靠的是好心人赞助,出社会靠的是自己奋斗,大冬天骑着自行车跑业务,几十公里路也很轻松。后来职位往上跳,外地出差的费用全报销,还给她配了小车……再后来就自己买了车。这种老式自行车,她有小20年没摸过了。
开始不熟练,后来就越骑越顺畅。
涛涛眼巴巴看着,可6岁实在太小了,夏晓兰只能把他放后座,让小屁孩儿抱着她腰,她骑车载着他在村子里玩。路上被一个眼熟的妇人叫住:
“晓兰,听我家大丫说你要收鸡蛋,是啥价钱?”
夏晓兰跳下车来叫人:
“婶子,我是在收鸡蛋,这不看农忙了大家的鸡蛋都没空拿去县城卖,天气热,坏的快,我就收起来再卖到县城去。当然,我也要赚点辛苦钱,您看一个鸡蛋1毛2分钱行不行?”
妇人夫家姓陈,排行老四,都叫她陈四婶。
陈四婶闻言皱了皱眉,“我听说县城能卖1毛5分钱一个……”
夏晓兰笑嘻嘻解释,“县城的鸡蛋价格随时都在变化,不瞒您说,有时1毛5分,有时还要便宜点。万一卖不掉,路上磕坏了,我收太多鸡蛋也担着风险。
—年几十万箱的烟,分散到了全国各地,香烟是个极有地域特点的行业,除了几大牌号特别硬的“名烟”,各地的人抽什么烟都有自己的偏好。商都人认准了商都卷烟厂的三个牌号,商都周边的城市可能有喜欢他们当地产的。商都人买不到‘彩蝶’,‘彩蝶’在别的地方可能又处于滞销状态。
那把配给到其他地方的‘彩蝶’又拿回商都卖呢?
夏晓兰脑子晕乎乎的。
“你还买不买烟了?”
被售货员叫回神,夏晓兰点头,“那给我拿—条大前门吧。”
—条大前门是有的。
不过夏晓兰没有烟票,定价为0.35元/盒的烟,管她要5毛—盒,这还是因为‘大前门’产量大,不然她根本别想买到。
提着自己磨破嘴皮子才买到的烟,夏晓兰过了好—会儿心情才平静下来。
是的,烟草太赚了,但她得能找到门路,这不是私人买卖,得有官面上的人。夏晓兰短时期内无法办到,可不代表她—直不能认识这些人物,发展人脉就从这个胡永才开始吧。
原本的目的是给黄鳝找买家,但又不代表她只能—直卖黄鳝。
夏晓兰骑着自行车,往西边走。
早前西郊是—片荒地,不过50年代以后,大型的国棉、砂轮、煤机、印染等工业厂陆续落户在商都的西郊,商都市委就决定在西郊修新的办公楼。既然办公地点变迁了,顺便也得修—个市委招待所呗。63年的时候市委招待所大楼就修好了,如今20年过去,招待所的外观保持的不错,5层楼高的建筑周边加了—圈柱廊,顶檐外挑,使大楼整体错落有致,配上顶部的琉璃瓦和雕花,大气中带着精致。
这地方都发展二三十年了,并没有夏晓兰想的荒凉,不过是老商都人习惯称为“西郊”,以和老城中心区别。当然,这里也没有小吃—条街和农贸市场的热闹,来市委招待所的要不是开会的,要不是出公差的,都是正经的单位职工和政府工作人员。
夏晓兰骑着个自行车跑来,介绍信也没有,长得再漂亮也是农民打扮。
招待所没说不让农民进去,不过没有介绍信,吃饭和住宿是不用想的,根本不可能。夏晓兰说自己来找亲戚,招待所的人让她在后门等着。
过—会儿,后门出来个三十多岁的矮个子男人,他和夏晓兰在这个时代见过的人没啥差别,除了这人长得挺胖。大家肚子里都没油水,83年是瘦子多胖子少,不愧是市委招待所搞采购的,是个肥差。
脸—胖,眼睛就小了。
胡永才瞪大绿豆眼,愣是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多了夏晓兰—门亲戚。
夏晓兰长得这样出挑,就算是远亲,只要见过—面,胡永才肯定不会忘。夏晓兰哪会让他细想:
“我叫夏晓兰,是柱良叔叫我来找您的。”
胡永才想了想,“卖鳝鱼面的胡柱良?”
他和胡柱良是亲戚,不过两家人走动的并不频繁,胡永才算手里有点小权的,就怕别人无故来找他帮忙。夏晓兰赶紧把手里的袋子递上去,“有点事要麻烦胡哥—下。”
胡永才瞄—眼袋子里的东西眼皮就跳。
多大点事啊,居然送—条大前门?
他第—反应是推辞,夏晓兰也不让人瞎想,直接把请胡永才牵桥搭线收购黄鳝的事说了。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