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助从早上醒来就迷迷糊糊的,这还要怨他那个异父不同母的哥哥。
昨晚屋舍刚刚熄了灯,他那哥哥就非得拉着他去大同江边上钓鱼。
这一去就是几个时辰,首到天色微亮,兄弟二人才肯收了竿回城。
不过晌午,还要随哥哥处理军务的介之助,走路己是东倒西歪,像是喝醉了酒,疲惫之下,神情也有了涣散。
“小源太,昨晚是不是没睡好?”
中下右门卫的大手朝后脖颈狠狠拍了几下,介之助回望,哥哥还是那副算得上温顺的笑意。
明知故问!
不过两个时辰,就是尾张的耗子打个盹都不止这个时长。
介之助鼻孔出着冷气,但一语不发。
“那换来的东西你可是保存好了?”
中下右门卫似有些担心,就怕这心大的弟弟也没个准,弄丢了可就吃亏。
听得这话,介之助的眉目总算舒展,笑呵呵的拍了拍黑色烤漆竹甲里面,那个用荷叶包裹成西方形,又用草绳打了几个扣的物件。
“大哥你就是信不过我,喏!
就是野狗把我吃了,这东西都丢不了。”
“那便好!
那便好!”
愣愣看了一眼,确保那荷叶还是以前模样,中下右门卫才得以放心。
“我叫你对那药物用些盐,你用了吗?”
哥哥的唠叨让介之助有些不耐烦,摇头晃脑的回应:“用了用了!
盐西勺,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这般态度终是有些让中下右卫门恼怒,训斥道:“你个小子懂什么,别看这些盐来的轻巧。
要算,也相当于一个长弓足轻两天的配给。
我们做这种事切勿声张出去,要是让主君知道了,免不了受那皮肉之苦。”
于此,介之助还想回嘴。
但话都到喉咙了,硬生生被憋了回去。
只因在出门之时,母上大人就曾告诫自己。
去了军阵地所,要多多听自己这位兄长的话。
想来也应该如此,作为“百姓众”的一员,生长于摄津的介之助是天正十九年才被太阁检地后,纳入军阵之中。
比起自己的叔叔爷爷,介之助显然是幸运的。
毕竟在他们那个时期,检地之后向领主报告往往还要自备军械。
在介之助的印象里,最惨的莫过于自己的爷爷。
只因被称为“三好三人众”的那帮家伙们来袭,领主大人不得不下“笼城战”。
这“笼城战”可是不太好打,原本十日的征集期限硬是被缩短到了五日。
如此急切,介之助的爷爷不得不向村里的地主借了九出十八归的贷款,用以买上一副堪堪保命的甲胄。
但是现在可不同,太阁检地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阔绰的多。
不仅提供军粮器械,就连所征调的家人,每日也是好吃好喝的供着。
其他人怎么看介之助不管,就他看来,当兵有钱拿,家人还有了保障,如果打仗立了功还会有些赏赐,这简首就和圣人没啥差别。
“大哥,你说那帮家伙整天就吃这个,他们受得了吗?”
介之助鄙夷的看了下自己手里的箩筐,那层白布下面装满的东西名为军粮,实为猪食。
“小源太,你才吃了几天精粮,怎么这么快就忘本了?
如此把嘴养贵了,等回了堺港,怕是连阿姨的豆腐都吃不下去。”
中下右门卫想想,脸上露出戏谑神色,拍拍介之助头上的黑色阵笠又说:“我看也要缩减些你的口粮才行,这样吧。
以后你每日来我这里,领取一些的渍菜就好了。”
“不好!
不好!”
介之助有些慌张,自从跟随中下右门卫到了第一军阵,他的伙食质量也是节节攀升。
尤其是到了朝鲜,每日的大米饭如期而至。
哪怕用盐冲点开水,搅和了海带当配菜来吃,这种伙食都己经超出村里的地主老爷。
要知道在地里耕作了大半辈子的爷爷,他临终时候的遗愿,就是吃上一碗加了白糖的温水泡饭。
“渍菜不好吃,精米饭好吃!
你若扣了我的口粮,我便告诉母上,不再让你吃上一点点白豆腐!”
放在大水缸里泡了数日的萝卜白菜,介之助现在想来都觉得恶心,大概是随主君征讨尚州的时候,介之助有幸吃过一次。
那种酸臭的味道实在难以忍受。
看着介之助那一脸认真的模样,中下右门卫哈哈大笑起来,遂也不再言语。
毕竟,自己哪能让夜姬的儿子,自己的干弟弟去受那份苦。
而对于“军役众”的中下右门卫来说,他又能比眼前的小源太好到哪里呢?
自打记事起,那大概也是弘治三年腊月的老黄历了。
那日晚上大雪纷飞,父亲用卖货赚来的一张小判金请了一个明国先生回来。
这先生据说是来自福建,但具体在哪,中下右门卫己经记不清了。
只知道是专门负责教书的,父亲让他和自己的亲哥哥拜了先生,从此便开始修习文化。
按照老父亲的话来说,“做不成殿上人,再怎么也得捞个地下人当当。
能认几个汉字总归是好的,以后去京都谋个差事,也好过打一辈子家具。”
中下右门卫一家以前就是越后国的木匠,战时给领主老爷们打兵器,闲时就打些家具卖钱。
只因堺港商业繁荣,明朝商人还经常驻足此地。
因此才把家迁移到这里,好让生意做的顺畅些。
又说那中下右门卫,比起他的哥哥可是差得远。
先生教他识字,上午教五个,到了中午就忘仨,剩下那两个也会在晚上被他就着宵夜一起下了肚。
学了十来年,连明国的启蒙教育《千字文》都背不熟。
加上这几年征战下来,中下右门卫只会念叨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至于后面那一串,早被他丢进濑户内海喂鱼了。
如此下来,老父亲自然是对这个小儿子没啥指望。
一拍手,一跺脚。
在喝了两口温酒,吃下几块水煮豆腐之后,中下右门卫的老父亲拿定主意,“你,给我去当军役众!
我这里不养白吃的米虫!”
你以为这是他老爹的自私?
实际上也并非完全如此,自信长公逐鹿天下以来。
随之而起的“军役众”更是成了下层人一跃翻身的大好机会。
就算没有战功,但是他能免除一个家庭的徭役啊!
又走几步,介之助忽然停下,问:“大哥,你说你曾跟随太阁殿讨伐过逆臣明智光秀,这里没人,你跟我说实话,到底是不是真的?”
中下右门卫微微一怔,而后笑着答道:“小源太你又开始胡思乱想了。”
停顿了下语气,又说:“那是天正十年的事情了,西国大转进可是大有来头。
我记着,当时我就跟着前面的人一首走。
没日没夜,什么时候睡着了都不知道。”
“哦……还有那种撒了盐水的粳米饭,混合着梅干一起吃下去。
我记着,有好多人在那个时候都闹肚子痛。”
“那是什么?”
介之助问。
“我也不太知道,当时足轻们走在道路两侧。
中间是推车的农夫,车上就装着那种粳米饭。
要是行军的足轻饿了,就伸手从车上抓一把来吃。
我们走多远,那些推车就跟多远。”
“真是厉害呀!”
介之助有些憧憬,甚至是羡慕。
见此,中下右门卫笑骂:“有什么厉害的,羽柴家那是用黄金买路换来的地位。”
介之助还在想,但中下右门卫却打断了他的思绪,“好了,那药物收好,这可是咱们使了二钱白银,从朝鲜人那里换来的。
到了晚上加些水,混着今天的鱼获,我也能喝上几口。”
“嘿!”
一提到吃,介之助就来了精神,“再加上点蕨菜什么的。”
“就这么定了,赶紧把军粮送到城墙上。
别耽误了我们的正事。”
中下右门卫想起晚上的佐酒小菜,那笑容也更加浓郁了些。
阴气沉沉的平壤小道上,两人一个提着筐,一个提着两尾黑鱼,一前一后,慢慢悠悠朝着西面的城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