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女儿知道男女授受不亲,以后不会了。”
萧贵妃笑了笑,“阿娘又没怪你,光天化日之下,谁能说闲话,拿公主的名节生事,宫里谁有这个胆?”
赵宜宁看得出,她娘为她的婚事真是操碎了心,有些事她不用别拿出来让她母妃平添烦扰,她自己处置了就好。
第二日清晨,赵宜宁一如既往地去到尚学殿读书。
她刚坐下,还没摆书本,她的八皇兄路过她桌前,对她笑说:“九妹妹的策论写得真是好,做的事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赵宜宁云里雾里,“八皇兄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坐在靠窗位置的三皇兄转身过来,看着她道:“九妹妹还不知道?你的答卷找到了,九妹妹不是在答卷上提起了临州府的事?临州知府这两日正好进京述职,当着父皇的面夸你体恤百姓。”
其他兄弟年纪尚小,接触不到朝堂,但她三皇兄是长子,少时被孝慎太后过继在元淑妃膝下,已经成家,得她父皇准许参政议政,知道朝堂上的事。
八皇兄是元妃的亲儿子,比她年长两个月。
赵宜宁没有多言,后来太傅来了,竟也当着众人的面将她好一顿夸赞,夸得她甚至以为今天的太阳是打西边出来的……
她那日替百姓出头,不仅惩治了欺压百姓的官差,还安抚了受伤的百姓,引得知府惶恐又惭愧,特地到她父皇面前请罪,加上她在答卷里提起过这件事,才有今日的情形。
赵宜宁听着稀松平常,宠辱不惊,要问她有什么特别的感受,那定是元妃的两个儿子竟然会向她示好,而太傅大人夸她的时候,她的五姐姐难得没有怼太傅。
这些事赵宜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午后,皇子们要去尚学殿后面的广场练骑射,公主们不用习武,要么留下看书,要么回去。
今日太傅难得没有留她抄书,赵宜宁正想回去,却连同其他姐妹一起被叫到了殿后广场。
太傅说今后无论皇子公主都得上武科,据说是来了一位新师傅,不止教他们骑射,还会教他们用兵之道。
她父皇觉得公主们即使用不上骑射,学些用兵的智慧也是好的,吩咐她们得跟着学。
第一堂课是射箭,公主们不用学,但为了一视同仁,她们得留在这儿看,等着兄弟们一起下学。
宫女太监搬来椅子放在一旁,供公主们坐下歇息。
赵宜宁和十二坐在一起。
十二今日没再玩她的竹青蛙,又琢磨上了翻绳。
赵宜宁和十二各自含着糖,翻绳翻得津津有味,也不管旁边赵宜欢在内的人投来的是白眼还是红眼。
几个回合后,看见十二无处下手的模样,赵宜宁忍俊不禁。
微风习习,有一美人,清扬婉兮,粉腮红润,秀眸惺忪,她果然是诸位公主里最漂亮的一个。
纵然是玩乐,她也端坐在那里,丝毫不败她身为公主的矜持端庄。
有人驻足已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这是殿下们的新师傅。”
不知哪个奴才说了一声,大家一起看了过去。
赵宜宁也跟着抬眸,见不远处站着一个年轻男子,是个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