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衍县城距离秦朝边境不足百里,骑马半天就可到达城下,匈奴数万大军一路上只遇到了小股秦军几次不成规模的抵抗,耽误了一些时间,但还是趁着夜色,在当天晚上赶到了距离广衍县城不足十里的一座无名小山附近。
旦腾首领命令全军就地扎营,他的中军大帐就设在了这座无名小山的山顶上,这里是附近除广衍县城墙以外的唯一制高点,居高临下,非常适宜掌握战场的全貌。
联军麾下的匈奴勇士们准备安营扎寨的时候,数十支骑兵小队奉命出发,提前侦察战场周围秦军的动向。对秦军强大的步兵,包括旦腾首领在内的很多匈奴人嘴上虽很不屑,但心里还是非常忌惮的,那毕竟是横扫天下的虎狼之师,他们匈奴人也在几年前吃过秦军步兵的大亏。
负责侦察的匈奴骑兵刚刚离开不久,又有一队队骑兵陆续离开匈奴大营,这是准备前往附近的村庄进行劫掠的队伍。这也是匈奴等游牧民族一贯的做法,出征时为了确保机动性和灵活性,只带够几天吃用的粮草,其余的全部就地抢夺,反正也不是自家地盘,杀人劫掠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山上的大帐里,旦腾首领正在和各部落首领商量明天的攻城策略。事实上匈奴人并不擅长攻城,他们甚至连大型的攻城器械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攻城经验。
此战之所以选择广衍县,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座所谓的城其实是个半成品,秦人在此地建城的时间还不到两年,据散居在广衍境内的匈奴密探报告,广衍城的内城确实是已经修建完成了,但外城还有不少地方只修建了一部分,有的地方甚至还不足两丈高,又是夯土筑成,非常容易攻破。
“诸位首领,前面就是广衍城了,我准备明天破晓时分发起进攻,打秦人一个措手不及,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旦腾首领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现在这样说,只不过是跟诸位首领客气一下,谁让这次南下联军里他的部下最多,实力最强呢。
果然,其他部落的首领都很识趣,对旦腾首领的说法没有任何异议,纷纷表示:“旦腾首领,您就下命令吧,我们所有人都听从您的调遣。”
“好!”旦腾首领一拍大腿,站起身来,其他人也跟着站了起来,旦腾首领指着摊开的舆图对众人说,“诸位请看,秦军救援广衍的路线一共有两条,咱们只需要在他们救援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就可以阻挡他们的援兵。”
“依我看,只要咱们的伏兵能阻敌五日,我军主力就可以确保攻下广衍。”对这次的攻城战,旦腾首领信心十足,他手里可是有数万大匈奴精兵,区区一座秦朝的边境县城,根本不在话下,接着旦腾首领话锋一转,“此战最大的问题,就是阻敌增援,有谁愿意带兵前去设伏阻敌啊?”
此话一出,大帐里顿时鸦雀无声,各部落首领一点都不傻,阻敌和攻城虽然都是苦差事,可是城破之后,阻敌的队伍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攻城的队伍烧杀抢掠,别说吃肉,连口热汤都不一定能混到嘴里,所以阻敌的事情,其他部落首领是绝对没有可能接下的。
旦腾首领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冷哼一声,然后下达命令:“处忽里,达墨尔!”
“在!”
沉默的人群中闪出两位壮汉,他们是旦腾首领最信任的两员悍将,追随旦腾首领多年,都是身经百战的好汉子,阻敌增援这样的差事交给他们,旦腾首领才能放心。
“命你二人各带五千精兵,连夜赶往这两地设伏,务必给本首领阻挡秦人的援兵至少五日!哪怕少一刻,我都要唯你们俩是问!”
“是,首领!请首领放心,我们一定让秦人的援兵在这五日内寸步难行!”
“嗯,你二人这就去吧!”旦腾首领矜持地点点头,有意无意地扫视了一下帐内的其他人。
处忽里和达默尔领命而去,旦腾首领又开始布置次日的攻城任务,阻敌增援的差事已经交给他的部下来完成,各位部落首领全都喜笑颜开,对旦腾首领的攻城计划没有任何异议,开开心心地接下了各自的攻击任务,只等明天拂晓一到,便立刻发起对广衍城的进攻。
……
匈奴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就有斥候不断赶回来报告匈奴进军的情况,再加上几路负责阻挡匈奴的秦军陆续退回城内,等匈奴大军赶到城下的时候,广衍城内已经将匈奴人的基本情况全都摸清了。
匈奴人在城外小山上研究攻城计划的时候,广衍县内众人也齐聚县衙大堂,正在汇总各方面的情报,制定相应的守城方案,负责守城的除了广衍县的一众官员,还有蒙恬将军派驻此地的秦军都尉邓毅。
“各位,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此次匈奴大军南下,兵力足有三万五千人,是我军兵力的五六倍,此战必定会是一场苦战,希望各位有个心理准备!”
守城主将,都尉邓毅的第一句话就让在座的所有人瞬间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不过兵力的问题大家也不用太过放在心上,这几天杜县令和本都尉在城里也转了转,加上城内的青壮民夫,我们至少可以凑足两万人的防守兵力。”
“城内的粮草也很充足,足够我军吃用半年之久,这一切都有赖长公子和蒙恬将军有先见之明,提前将今年的新粮都存进了县仓里,还把全县的黔首都集中到了城内。”
每次想到这些,邓毅都不由得对长公子和蒙将军的未雨绸缪感到万分敬佩,不论是粮草还是人口,都提前做好了安排,这些都是守城之战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广衍城的外城建设还没有完成,虽然经过上万民夫的紧急升高和加固,但是我看仍然不够坚固,一旦敌人开始进攻,只怕那些新加固的部分最多撑不过三天!”
底下顿时议论纷纷,如果一旦被敌人攻破城墙的薄弱部分进入城内,广衍城立刻就会变成人间地狱,装备精良的秦军将士还好说,那些民夫一旦当面碰上匈奴骑兵,恐怕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邓都尉伸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以不容置疑地口吻继续说:“所以,等会儿结束之后,除了县令大人、县丞大人和县啬夫、仓佐及我军行军司马等人在城内负责粮草、物资和人员的调配,其余人等,包括本都尉在内,全部登上城墙,再不得离开城墙半步,有敢违抗军令擅离职守者,立斩不赦!”
“诺!”众人齐齐拱手,轰然应诺。
“好了,请大家按照本都尉之前的安排,进入各自的战位,三天之内,绝不允许有一个匈奴人登上广衍县的城墙,三天之后,本都尉自会有新的安排!”
众人纷纷领命离去,县衙大堂上只剩下县令大人和邓都尉两人。
广衍县令名叫杜迁,以前也是身经百战的秦军将领,灭国大战结束之后,秦军中有很多有治国理政才能的将领都转了文职。
杜县令在转为文职之前也是一名都尉,因此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级别上,都和邓都尉是平起平坐的,更何况两人以前就认识,合作起来更是顺畅无比,这也是蒙恬将军派邓毅坐镇广衍的原因之一。
“老邓,你先别走!”杜县令拦住邓都尉的去路,一脸凝重,“你刚才说三天之内不许匈奴人上城,那三天之后呢?你小子打的什么主意?为什么不和我提前商量?”
“还有,这次攻城的匈奴人有几万之众,援军什么时候能到?你不是不知道,没有援军的话,我们撑不了太久的。”
一连串的问题问完,杜县令摆出一副今天你不说清楚就别想出这个门的架势,也难怪他着急,自从邓毅进驻广衍,除了对他这个县令提各种要求,关于军事部署的问题问题,一个字也没有透露。
大敌当前,邓毅也没有心思跟他逗闷子,直截了当地告诉杜县令:“老杜,不该问的别问,三天之后要干什么,你到时候自然会知道。”
“关于援军的问题,我只能跟你说一点,十五日之内,不会有任何援军!”
邓毅说完,头也不回地就往县衙大门走去,临出门的时候,又回头喊了一句:“对了,老杜,我那天跟你说的那件事,千万派人盯紧了,别出什么岔子!”
杜县令还在回味邓毅刚才说的话,听到他在门口说的话,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听见了。
夜色越来越浓,双方人马都在为即将爆发的大战默默地准备着,只等战鼓响起的那一刻!
……
黄河岸边,在浓浓夜色的掩护下,一支骑兵队伍缓缓停在了岸边,不一会儿骑兵队伍中出来一骑,挥舞着手中的火把转了三圈,提前停靠在岸边的船上立刻有人回应,同样是用点燃的火把转了三圈。
对上暗号之后,骑兵队伍迅速登上提前准备在岸边的船只,向北岸进发,一夜时间,五千骑兵和近万匹战马全部渡过黄河,这支骑兵队伍的主将是秦军中赫赫有名的裨将王离,他的副手正是由长公子亲自任命的都尉霍胜。
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还有三支和他们规模相当的三支骑兵队伍正在快速渡过黄河。这一战,秦军的新式骑兵是主力,之前所有的动作和安排都是为了给他们搭台。
为了获取最大的战果,长公子力排众议,秦军的新式骑兵倾巢出动,有很多骑射尚不熟练的骑兵也被长公子大笔一挥派上了战场,就是为了以战代练。
四路人马带队的主将都是裨将级别的,名气和战功都跟王离不相上下,因此战斗还没开始,各路人马就已经较上了劲。
长公子嬴扶苏和上将军蒙恬制定的作战计划也非常简单,沿着匈奴和大秦的边境,四路人马各自相隔百里,齐头并进。凡是遇到匈奴人聚居的地方,无论大小,一律踏平,除了年轻女人和不满十二岁的小孩,一律不留活口,不要俘虏,至于用来记功的敌人首级和匈奴人的牛羊马匹,全都不需要他们操心,自然会有人在后面帮他们收拾残局,骑兵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进攻!一直进攻!
这样的作战命令光是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更不要说亲自执行了。时间已近深秋,北地的晚上已经开始变冷了,但是近两万新式骑兵每个人胸膛中似乎都有一团火在烧,恨不得现在就冲进匈奴人的营地里。
唯一让各路将领感觉有些不痛快的是长公子的另一道命令,无论战事顺利与否,只允许向北攻击六百里,六百里一到,立即回转,哪怕前面一步之遥有漂亮娘儿们脱光了在等着,也必须严格执行命令,否则不但所有战功不作数,还要受到最严厉的军法处置!
虽然将士们嘴上对这样的命令颇有微词,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长公子爱护他们。这是大秦新式骑兵的第一战,最大的目的是练兵,如果太过深入敌境,等敌人反应过来组成大军和他们正面对抗,只怕他们就不好走脱了。
而且根据斥候密报,匈奴最大的部落头曼部和不少靠近草原北部的部落根本没有参与此次南下的联军,这些部落加起来少说也能凑出近十万骑兵,真要是不小心碰上他们,即便能顺利脱身,他们这不到两万人马就算不会全军覆没,也得损失惨重,那样可就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草原上的气候非常多变,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下雪了,要是遇上坏天气,在大草原上迷了路,那可就闹出笑话了。
渡过黄河之后,又向前行进了一段路程,王离将军命令全军就地扎营,自从占领河套草原之后,秦军对匈奴人在北边草原上的情况就非常关注,几乎每天都会有游骑或者斥候游走在边境上探查匈奴人的动向,最近更是每天派出十几拨斥候,深入草原深处,不断打探对方的动向。
根据刚刚返回的斥候报告,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匈奴部落营地,离此地已不足百里,只待明天拂晓一到,便可立即发起进攻,一举将其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