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其他类型 >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 全集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 全集

山的那边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姜丰本想在府城好好逛逛,第二天才回家。结果去客栈一问房钱……咳咳,算了,逛府城,以后还有的是机会。穷人,还是要有穷人的觉悟!“傅叔,要劳累你赶路,我们吃过午饭就回去吧。”姜丰有些歉意地说。“好说!”傅叔摆摆手,豪爽地说:“大郎再逛逛也不妨,天黑前保管能回去!”既然老司机都这么肯定了,姜丰又逛了逛,买了好些点心、首饰和胭脂水粉。出门一趟,总得给老娘和老婆孩子带点手信。中午两人各吃了一大碗馄饨面,又买了十几个大肉包子,预备路上饿了吃。可惜一路上姜丰都没有机会再吃东西,甚至连中午吃的东西都差点吐出来。他总算知道傅叔说的“天黑前包管能回去”是什么意思了!这一路风驰电掣的,颠得他神魂颠倒,骨头都要散了架了!此时的官道还算平整宽敞,路两旁还有行...

主角:姜丰姜媛   更新:2025-01-07 09:3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丰姜媛的其他类型小说《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 全集》,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姜丰本想在府城好好逛逛,第二天才回家。结果去客栈一问房钱……咳咳,算了,逛府城,以后还有的是机会。穷人,还是要有穷人的觉悟!“傅叔,要劳累你赶路,我们吃过午饭就回去吧。”姜丰有些歉意地说。“好说!”傅叔摆摆手,豪爽地说:“大郎再逛逛也不妨,天黑前保管能回去!”既然老司机都这么肯定了,姜丰又逛了逛,买了好些点心、首饰和胭脂水粉。出门一趟,总得给老娘和老婆孩子带点手信。中午两人各吃了一大碗馄饨面,又买了十几个大肉包子,预备路上饿了吃。可惜一路上姜丰都没有机会再吃东西,甚至连中午吃的东西都差点吐出来。他总算知道傅叔说的“天黑前包管能回去”是什么意思了!这一路风驰电掣的,颠得他神魂颠倒,骨头都要散了架了!此时的官道还算平整宽敞,路两旁还有行...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 全集》精彩片段


姜丰本想在府城好好逛逛,第二天才回家。

结果去客栈一问房钱……咳咳,算了,逛府城,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穷人,还是要有穷人的觉悟!

“傅叔,要劳累你赶路,我们吃过午饭就回去吧。”姜丰有些歉意地说。

“好说!”傅叔摆摆手,豪爽地说:“大郎再逛逛也不妨,天黑前保管能回去!”

既然老司机都这么肯定了,姜丰又逛了逛,买了好些点心、首饰和胭脂水粉。出门一趟,总得给老娘和老婆孩子带点手信。

中午两人各吃了一大碗馄饨面,又买了十几个大肉包子,预备路上饿了吃。

可惜一路上姜丰都没有机会再吃东西,甚至连中午吃的东西都差点吐出来。

他总算知道傅叔说的“天黑前包管能回去”是什么意思了!这一路风驰电掣的,颠得他神魂颠倒,骨头都要散了架了!

此时的官道还算平整宽敞,路两旁还有行道树,但是到底不是水泥路,马车又没有弹簧等防震措施,傅叔又把驾车技术发挥到极致……

回到丰水县,傅叔“吁~”的一声停下马车,拉开车帘,得意地说:“怎样?老叔没吹牛吧?太阳都还没下山呢!”

姜丰青着脸,有气无力地下了马车,两条腿都还哆嗦着,活像被人糟蹋了一遍又一遍。

“辛苦傅叔了!”姜丰深吸了口气,结清了车钱,留下两个包子,其他的都给了傅叔,还额外多给了五百钱的辛苦费。

傅叔很高兴,大声说:“大郎爽快!以后要用车只管找我!”

姜丰勉强答应了。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一定还是会今天赶回来……

呜呜……鬼叫你穷啊!顶不上啊!

到了大舅舅苏常忠家时,只见舅舅、舅母、两个表哥、表嫂正在院子里吃饭,几个小孩已经吃完了,在院子里玩耍。

看到姜丰回来了,两个小的就跑了过来,这个表叔昨天给他们买了糕点和果子呢!

姜丰笑着,从兜里掏出一包麦芽糖,分给孩子们。

“刚吃饱饭,又吃糖,都收着,明天再吃!”大表嫂喊道。

小孩子们嘻嘻笑着,都假装没听见,三两下把糖放进嘴里了。

“大郎回来得正好,快过来吃饭!”苏常忠回过神来,把外甥拉到自己身边,吩咐小儿媳妇去盛饭。

姜丰的小表嫂磨磨蹭蹭的,大舅妈没好气地说:“又不知道外甥今天回来,哪里有做多余的饭!”

苏常忠瞪了婆娘一眼,正要发脾气。

姜丰连忙说:“我吃过了!回的时候买了几个大包子,刚吃完了!”

苏常忠这才罢了,拉着外甥往屋里走,说道:“让他们慢慢吃!你来和我好好说说,在府城可顺利?出书的事可成了?”

身后谁冷哼了一声,姜丰也不理论。

原主就是个讨人厌的,他一时也无法扭转形象。再说,在别人吃饭的时候进门,他也的确是个“恶客”了。

将过稿的事细细的说了一遍,其中曲折离奇、峰回路转,直听得苏常忠连连惊叹。不知什么时候,姜丰的两个表哥苏坤和苏培也进了来,都听住了。

等姜丰讲完,苏坤和苏培都一时回不过神来。

在他们印象里,姜丰就是个自命不凡的酸生,没什么本事,还爱用鼻孔瞧人,实在令人看不上!

要不是姜丰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怀里还鼓囊囊的,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苏常忠感叹道:“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前叫你们读书,你们只不当一回事!”

苏培不服气地说:“爹!你往常不是说‘没那个命,就别费那个心’、‘一人读书,全家遭殃’?”

“胡说!”苏常忠瞪眼,“我有这么说过吗?以后几个小的,都要读书!我们苏家也要出个秀才!”

“表弟都没考上秀才呢。”苏培小声嘀咕。

姜丰有些尴尬,苏培倒是提醒了他,写小说挣钱只是微末之道,科举考试才是正经大事。

第二天一大早,姜丰就起床梳洗了。

他早,苏家的人比他更早。两个表哥都是四更天不到就去杀猪了。等他吃过早饭,和舅舅舅妈告辞时,大表哥苏坤提了一挂猪大肠回来。

“伙计粗略收拾了,你要不嫌弃,就提回家去。”苏坤粗声粗气地说。

姜丰已经知道,这个大表哥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表面粗鲁,却是个厚道人,因此也笑道:“多谢表哥了,我最爱吃爆炒猪大肠了。”

苏常忠也笑了,说道:“从前你母亲是最会做这道菜的。”

甥舅俩亲亲热热地说了几句话,关系倒是比以往亲近了许多。

姜丰再是归心似箭,回到小竹村也已是中午。

苏氏和熊楚楚都没料到他那么快回来,桌上只有一碟子青菜,一碗豆芽,小媛媛的碗里有一个鸡蛋。

在农村,这已经算不错了。

“娘子,大表哥送了一挂猪肠,你替我收拾料理了吧!”姜丰看了看桌上的菜说道。

“怎么这么快回来了?路上可有什么事?”苏氏连连问,更想问他出书的事,又不敢问,怕万一不成,提起来让儿子难过。

姜丰哪里等她们问,自己先喜滋滋地把过程说了出来。

姜丰一边说着,一边把买的书和糕点等东西放下,又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交给母亲,然后伸出手,一把抱起小媛媛,高高举起,在那张圆圆嫩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大声笑道:“想不想爹爹!”

“想!”小媛媛同样大声应着,眼睛却往糕点上瞟去。

姜丰哈哈大笑着,把糕点纸包打开,香喷喷的桂花糕、绿豆糕、千层糕……

小媛媛饭都不肯吃了,抱着糕点跑开了。

“这小丫头!”苏氏在身后笑骂了一声,把银子抱在怀里,一块一块地仔细清点了,才心满意足地喟叹:“都多久没见过那么多银子了!娘高兴!高兴啊!”

说完,拿着银子往自己屋里去了。

熊楚楚脸上一直带着幸福的微笑,等姜丰说完,才满足地拿着猪大肠到厨房去料理,姜丰也跟了上去。

“娘子……你想不想我?”姜丰悄声问道。

熊楚楚红着脸说:“才一天没见呢,想什么?”

“唉……娘子不想我,我可想娘子了。”姜丰委屈地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都三个季度没见了!”

又从怀里掏出一对精巧的丁香耳钉,幽幽地说:“娘子不要,这可给谁好呢?”

熊楚楚看到那金光闪闪的金丁香,一把抢过放进怀里,咬牙说:“你还想给谁!”

“没给谁,就是专门买来送给娘子的。”姜丰连忙讨饶,又贼兮兮地凑到熊楚楚耳边轻声说:“娘子收了我的礼,今晚我要换个姿势,可不许再扭手扭脚的……”


他本来就是想写本小说改善一下家境,又不是真的想修道……况且,衡王只是藩王,世子殿下将来顶天了,也只是继承王爵。他就是得世子赏识,也说不上佞臣啊。

中午,姜丰就留在洪先生家吃饭。洪先生的大女儿出嫁了,家里还有两个半大小子,年纪不大,脾气却老成,一板一眼地和姜丰见礼。

吃过饭,姜丰又去致远书斋买了一些笔墨、书籍。想着娘子怀孕了,要补充营养,偏偏胃口不佳,吃到油腻的就吐,又去买了些瘦肉和豆腐。

那“豆腐西施”柳娘子已经离开了竹山镇,竹山镇的人也还是要吃豆腐的。

回到巷口,就听见邻居小七婶喊住他:“大郎,我家两个小子摸了些河蚌回来,我想着你姐姐来了,恐怕吃得上,你提回去吧!”

姜丰停下脚步,姐姐来了?这也不出奇,恐怕是得知他府试中了,过来贺一贺的。

小七婶手里提着一个竹篓,姜丰打开一看,只见几十个大大的河蚌,已经洗过了,一个个鲜亮可人,就笑道:“正好添道菜。”

说完从怀里拿出几十个钱,递给小七婶。

小七婶家的两个小子惯常摸些小鱼小虾贝壳的走街串巷的卖,以补贴家用,姜丰当然不能白拿。

小七婶嘴里说着“邻里左右的,哪里好要钱的”,身体却很诚实地接过了钱,笑着走了。

姜丰推开虚掩的门,只见小媛媛正在院子里写字,拿着一根竹枝,在小小的沙池里一笔一划地写着。

本来姜丰是让她用纸笔学写字的,但是母亲和娘子都不同意,“穷人家的孩子,哪里有用纸笔启蒙的?没得浪费了笔墨。”

姜丰拗不过她们,只能同意了,给小媛媛用浅浅的木箱装了沙子,用《千字文》给她启蒙。

“爹爹回来了!”姜媛随手扔掉了手中的竹枝,大声喊着,飞快地跑了过来。

姜丰已经从怀里拿出了麦芽糖,笑着递给她,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说道:“吃吧!”

苏氏、姜玉、熊楚楚也走了出来。

熊楚楚见状就摇头:“你又给她吃糖!正是要换牙了,小心把牙蛀了。”

“小孩子,哪有不爱吃糖的。”姜丰笑着和女儿使了个眼色,看着女儿抱着糖跑开了,又对姜玉说:“姐姐来了?几个外甥呢?”

“他们在家呢。”姜玉说着,又勉强笑道:“我听人说你中了,心里高兴,过来看一看。”

姜丰看着,姐姐脸色不大好,母亲苏氏也微微皱着眉头,就问道:“又出了什么事?”

姜玉脸色僵了僵,欲言又止。

苏氏叹了口气道:“还不是你那个遭瘟的姐夫!又去信起了什么观音教!整日里和那些教众来往,还要把家业也献了出去。因你姐姐拦着不给钱,又闹了起来!”

“还不是那个柳氏,做了什么圣女!”姜玉恨恨地说:“又来勾搭你姐夫入教!”

观音教?!圣女?!

原来历史上有一个白莲教,被戏称造反上千年,一直不成功。但是洗脑功力一流,只要入了它的门,没有不倾家荡产的,因此又被称为最早的传销组织。

这个观音教看来也是一类货色……

姜丰紧紧皱着眉,但凡一个地方闹邪教,那个地方就得出大事,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


好在,睡不好的也不是他一个人,环境对大家来说都是公平的。

哆嗦了一夜,姜丰从被窝里出来,不用照镜子,他都知道肯定很狼狈。

好在昨天已经把题答完了,今天是检查一遍,把文章从草稿纸誊写到正式的答卷上。这是全神贯注的事,答卷有限,写错了就不能重写。有错别字或污了卷面,这场考试就悬了。

府试若是过了,即使院试不过,明年也可以直接参加院试。若是不过,又得从县试开始考……

姜丰全副心神都在考卷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用心把答卷填好。

终于到了交卷的时候,姜丰松了口气走了出去,有一个人几乎和他同时走出考场。

正是接替了他坐厕号的那位仁兄,王珉。

只见王珉脸色发青、摇摇欲坠,浑身散发着难以言喻的骚臭地走出来,看到姜丰时,脸色变得更加难看,眼睛似要喷出火来。

“王兄,你没事吧?”姜丰走到旁边,言不由衷地关心着。

不要怪他小人之心、幸灾乐祸,实在是他接连两次考试坐在厕号,那滋味,谁坐谁知道!而王玢是怎么说的?

王珞受人挑唆!才故意捉弄他,找人安排他坐厕号!

想到王三公子后来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现在又看到王珉坐了厕号,再看他那一幅看到仇人的表情,谁是那个“挑唆”的人不是一目了然吗?

果然,王珉听了姜丰的话,再看到他那幸灾乐祸的眼神,恨恨地咬牙,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最后低沉地说:“你等着瞧!”

姜丰也收起笑容,冷哼一声:“自作孽不可活!”

本来姜丰对王珉没什么恶感。即使知道他曾要抢自己的未婚妻,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是人之常情。

见熊森对王珉那么推崇,他还曾以为,这也是个正人君子,可惜不能与之做朋友。

但今日一见,君子是没有的,小人有一个。

对这样的人没什么好说的,姜丰抬脚就要离开。

正在这时,王珉一个踉跄,眼看就要摔在地上!

姜丰身形一动,在他反应过来之前,已经把王珉搂在了怀里。

见鬼了!他居然把情敌抱了个满怀!鼻尖传来刺鼻的臭味,眼看王珉已经昏迷,又不能松手,真是欲哭无泪、进退两难。

“你对我家公子做了什么?”王珉的随从本来远远等着,见到自家公子出来,正要上来接,却见公子和那姜丰说了什么,就倒下了!

若是公子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一个也好不了!

看着几个随从都悲愤地看着自己,好像自己做了什么伤天害理、十恶不赦的事,姜丰也是悲愤难当:“你们哪只眼睛看到我对他做什么了?”

格老子的!想碰瓷不成?!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府城再繁华,也非久恋之家。离家一个月,姜丰归心似箭,恨不得马上就见到自己家人。

在县城略微停留了一会儿,给两个舅舅家都送了礼物,姜丰就在舅舅、表哥们的贺喜声中告辞,提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去。

往日觉得小竹村离丰水县并不是很远,今日却觉得小半日的路程这样难熬。心里一会儿欢呼雀跃,一会儿焦急忐忑,如井里打翻了水桶,七上八下。

回到镇上,认识的人就多了起来,不时的有人和他打招呼,知道他去府城赶考的,看到他大包小包、面带喜色,就笑着问:“大郎这是中了?”

“中了!”姜丰响亮地应着。

“恭喜!恭喜!”

一路招呼着,到了村口,知道他府试得中的人就更多了,一群小孩子围在他身后等着“讨喜”,姜丰也不扭捏,打开一个小包裹,拿出一把糖,笑道:“大伙儿分了吧!”

“好勒~”

“老叔连登三甲!”

“蟾宫折桂!”

……一些读过书的孩子们更是各种吉祥话不要钱地说出来,簇拥着姜丰热热闹闹地往家里去。

得到消息的苏氏牵着孙女小媛媛也到了巷口,看到姜丰,第一句就是:“果真中了?”

“中了!”姜丰看到母亲和孩子,也很高兴,快步向前,把东西暂且放下,一把抱起小媛媛,问道:“小宝贝,想爹爹不想?爹爹可想死你了!”

说着,用脸去蹭闺女嫩生生的小脸。

小媛媛“咯咯”笑着,一边躲着一边说:“想!哎呀!爹爹胡子扎扎,好痒!”

姜丰狠狠地亲了闺女一口,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神色难掩期盼地问母亲:“楚楚呢?”

他还想着第一个和娘子分享得中的喜悦呢,还要告诉娘子,什么王家公子,没什么大不了的,被他姜大郎远远抛在身后了!

苏氏听到儿子提到儿媳妇,不仅没有不高兴,还笑得更高兴了,有些神秘地说:“在家里等着呢,你回去就知道了!”

“啊?哦!”姜丰连忙捡起东西,牵着小媛媛的手,往家里走去。

左邻右舍也都出来看热闹,听到姜丰亲口说“中了”,也都一一道喜。

苏氏连忙把早就准备好的铜钱撒了一把,喜笑颜开:“给大家沾沾喜气、沾沾喜气!”

小孩子们一窝蜂地抢着,与姜丰家关系较好的小七婶高声道:“嫂子这是熬出头了!我说今年扫墓的时候,二哥坟边的松树格外茂盛呢,原来是早有预兆的!”

“这是祖宗保佑了!”

……

姜丰听着邻居们的恭维,嘴里虚应着,健步如飞地往家里走去,心里既高兴又焦急。

娘子怎么不出来迎接自己?莫不是生病了?还是出了什么事?

终于走到了家门前,姜丰吸了口气,推开了虚掩的门。

耳边的嘈杂声通通消失了,院子里的一切也都成为了背景,姜丰眼里、心里都只有眼前的这个女子。


王三公子一身道袍,看书稿的神情很严肃,仿佛看的不是小说,而是什么道家经典。

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笑道:“这个故事,你是从何处听来?修仙界?倒是第一次听说。”

这么一笑,故作老成的脸上倒显出几分稚气来。

姜丰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些,也笑了笑,答道:“都是我自己瞎编的。”

“哦?”王三公子诧异地打量了一会儿姜丰,轻笑着:“这么说来,你倒是很会编故事。好,好得很。”

语气中似乎有什么深意。

但无论如何,能够得到王公子的认可总是好事,姜丰想着。

果然,又听到王公子接着说:“这稿子写得很好,通叔,我们要了吧?”

“可以。”王通点点头,他本来就在取舍之间犹豫,既然三公子说要,那就要吧。

姜丰听得心中一喜。本来已经落入谷底的心乘风飞上云间,仿佛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正在朝他招手,脸上也不觉地带出些喜意来。

“你这书一共多长?写了多少了?”王公子接着问。

姜丰连忙打点精神,认真地回答:“我想写三十万字左右,分成三卷,已经写好十万字了。”

“嗯,篇幅倒是不短。这么新奇的故事,写长一点也是可以的……”王公子点点头,对王通说:“书印出来,先让人给我送几本。”

说着,就站起身准备离开。

王通答应着,站起身,和姜丰一起目送三公子离开。

在经过姜丰身边时,王三公子突然说:“你可要快点把后面的写出来,如果断稿了……”

话未说完,但是姜丰却莫名地觉得身上寒了寒,连忙保证尽快完稿。

这大家公子就是不一样,小小年纪的,就有久居人上的威势。在古代写小说也是有风险,万一断更太监了,说不定真的要做太监……

接下来,就是谈稿酬的时候了,王通这回倒好说话,笑吟吟地说:“既然三公子看好你,我也没有二话,就按千字一千文如何?我们书局给新人作者,一般是千字二百文到五百文,这已经不少了。你若同意,我们就可以签契书了。”

“可以。”姜丰爽快地答应了,这正好是他的心理价位,如果去别的小书局,说不定还没这个高。

从松林书局出来,姜丰大大地喘了口气,捧着怀里沉甸甸的银子,一百两!银子!

不由得望了望天,还是有种不真实感。真的过稿了!居然过稿了?在他已经几乎放弃的时候,竟然真的有贵人出现!

姜丰表面镇定,其实内心高兴得恨不得原地蹦三下。穿越成古代穷书生,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要担负起一家之主的责任,实际上他心理压力很大。

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怀里有一百两银子!后续还有二百两的银子等着他!

当然,如果他不能按时交稿,是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的。但他肯定会按时写完的,看在白花花的银两份上,让他做什么都可以啊!

姜丰心情舒畅,脚下生风地出了巷子,外面是比较宽敞的青石板路,两边依旧是宅子。送他来府城的车夫傅叔正倚在墙角百无聊赖地等着。

看到姜丰出来,傅叔利落地站起来,发现姜丰怀中的书稿不见了,怀里看起来鼓囊囊的,迟疑地问:“大郎的事是成了?”

“成了!劳傅叔久等了。”姜丰笑着说。

傅叔是苏总甲为姜丰寻的车把式,和苏总甲是老相识,因为时常来往府城,消息灵通,又很健谈,一路上和他说了不少事。

姜丰知道的关于王家的一点消息,就是傅叔说的。

傅叔听了也松了口气:“成了就好!成了就好!”又感慨地说,“我听人说出一本话本,少说也能得几十两银子呢!还是读书好,赶车种地,多久才能挣到这么多钱?”

“也是侥幸。”姜丰叹着,把偶遇王三公子的事说了一遍。

“那也是大郎的运气,王三公子可不是谁都能见到的。”傅叔对王家这种高门大户天然有种敬畏感。

姜丰心中一动,想着不知有没有机会再见见那位三公子,人家帮了自己,最好能感谢一下。

很快,马车到了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街道两旁是喧闹的店铺,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姜丰看到不远处有个“松林书斋”,看名字就知道和“松林书局”是一家的,就想过去看看。

书斋一楼卖的是笔墨纸砚,二楼是书。

端砚、徽墨、宣纸,如笔林墨池一般地摆满了整间屋子,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姜丰也是读书人,看到这些高端的笔墨纸砚哪有不欣喜的?

如果是之前,他看都不会看这些明知买不起的东西。但现在,他也是有钱人了啊!俗话说“袋里有钱,心里不慌”,姜丰大步朝砚台走去。

他现在用的砚台都缺了一个角,正好买个新的。

“公子真是好眼光,这是端砚大师容先生的作品,只要一百五十两银子。”店小二热情地说。

噗……姜丰内心喷了一口血。

刚刚以为自己一夜暴富,是个土豪了,没想到下一秒就发现,原来自己还是个土鳖。

一百五十两,他的全副身家也买不起!

姜丰内心郁卒,尽可能云淡风轻地说:“我先看看。”

然后看了两眼,快步走开了。算了,我又不喜欢,真的……不喜欢!反正,家里的砚台也还能用,勤俭节约是美德……

其他一看就很贵的东西,姜丰索性看都不看了,直奔二楼,他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买几本今科新出的“小录”。

小录是科举指导书籍,汇集了近三年秀才试的优秀时文,类似于后世的《高考满分作文选》。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姜丰觉得,自己要和那些寒窗苦读数十载的书生同场考试,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好在,接受了十几年应试教育,考试他还是很有经验的。

先把优秀时文背得滚瓜烂熟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消化消化了,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眼下的书籍不便宜,这种时文又尤其昂贵,致远书斋那里都不敢进货,单是这几本薄薄的小册子,就要十五两银子!

刚刚到手的银子,一下子就不见了一大块。

唉,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