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现代都市 > 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董书兰前文+后续

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董书兰前文+后续

堵上西楼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大雨倾盆,有雷声阵阵。这才申时,天色却已经暗如黑夜。董书兰的闺房里已亮起了灯,她静坐于窗前,手里拿着一封信和一叠书稿。她的脸上荡漾起一抹笑容,捋了捋耳际的发丝,有些忐忑的将信打开来。果然是他所写的,因为这字天下独一无二。“董姑娘见信好!我不知道多久你能收到这封信,想来临江距上京路途遥远,心里担心那些酒可别一路颠簸坏了。六月初一,也就是我给你寄出这封信的当天,十八里巷子人山人海,只为买到香泉和天醇这两种酒。那场面不是我亲眼所见,因为我并没有去,倒不是因为繁忙,而是我知道这两种酒一定很好卖。”这人脸皮还挺厚的,董书兰轻咬嘴唇心里想着。“幸亏我提前将要送你的酒拿回了家,否则,你估计得等后面一批了,这是诚信问题,既然我答应了你,肯定就会做到...

主角:傅小官董书兰   更新:2025-01-20 14: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傅小官董书兰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董书兰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堵上西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雨倾盆,有雷声阵阵。这才申时,天色却已经暗如黑夜。董书兰的闺房里已亮起了灯,她静坐于窗前,手里拿着一封信和一叠书稿。她的脸上荡漾起一抹笑容,捋了捋耳际的发丝,有些忐忑的将信打开来。果然是他所写的,因为这字天下独一无二。“董姑娘见信好!我不知道多久你能收到这封信,想来临江距上京路途遥远,心里担心那些酒可别一路颠簸坏了。六月初一,也就是我给你寄出这封信的当天,十八里巷子人山人海,只为买到香泉和天醇这两种酒。那场面不是我亲眼所见,因为我并没有去,倒不是因为繁忙,而是我知道这两种酒一定很好卖。”这人脸皮还挺厚的,董书兰轻咬嘴唇心里想着。“幸亏我提前将要送你的酒拿回了家,否则,你估计得等后面一批了,这是诚信问题,既然我答应了你,肯定就会做到...

《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董书兰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大雨倾盆,有雷声阵阵。

这才申时,天色却已经暗如黑夜。

董书兰的闺房里已亮起了灯,她静坐于窗前,手里拿着一封信和一叠书稿。

她的脸上荡漾起一抹笑容,捋了捋耳际的发丝,有些忐忑的将信打开来。

果然是他所写的,因为这字天下独一无二。

“董姑娘

见信好!

我不知道多久你能收到这封信,想来临江距上京路途遥远,心里担心那些酒可别一路颠簸坏了。

六月初一,也就是我给你寄出这封信的当天,十八里巷子人山人海,只为买到香泉和天醇这两种酒。

那场面不是我亲眼所见,因为我并没有去,倒不是因为繁忙,而是我知道这两种酒一定很好卖。”

这人脸皮还挺厚的,董书兰轻咬嘴唇心里想着。

“幸亏我提前将要送你的酒拿回了家,否则,你估计得等后面一批了,这是诚信问题,既然我答应了你,肯定就会做到。”

算你还有点良心。

“你说我这字得要多练练,我想了想,觉得你说的对,所以就干脆写了点东西,你姑且认为是小说,当然是我瞎编的,不过我觉得故事还可以,完成了六个章回,顺便也寄给你看看,不是要你提什么意见,主要是练字,我觉得这字稍好了一些。”

这人还写起书来了?

“我爹来了,就写到这吧,怕他进来看见,以为我和你在谈恋爱产生了误会。”

“傅小官,六月初一。”

董书兰的脸顿时红了,这人,哪有这样说话的,如果不是了解他,只怕又会以为这人轻佻了。

她羞怯的将信收起,稳了稳神,这才将那一包书稿打开,上面有单独的一张纸,写着几个大字:此为原稿,看后退回!

她顿时笑了起来,这人真有趣得很,谁还给你烧了不成。

且看看这人写的是什么文章。

红楼一梦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远古时候,天崩地裂,混沌初开……女娲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彩色石头,剩下了一块没有用,被遗弃在青埂峰下……”

故事就是这么开始,这一开始便无法停下,董书兰的心神很快便沉了进去,并再也无法自拔。

一回看完,她抬眼眺望窗外,闪电撕裂天穹,居然那样美丽。

她想要喝酒,于是起身将那箱子打开,红色的瓶身描绘着金黄色的兰,很是漂亮。瓶身上写着八个大字:稀世珍酿,西山天醇,下面是几个小字:四十二度。

她想起这人那晚去临江书院求了秦爷爷的墨宝,便是这些字。

将那瓶塞打开,一股酒香扑鼻。

她拿着酒瓶坐在了书桌前,一边喝酒一边看书,浑然没有注意九公主虞问筠此刻在小旗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就站在她的身后。

……

临江月朗星稀,一盏灯笼挂在榕树上,傅小官坐在树下,手里也拿着一封信。

这是董书兰的来信,信纸上有幽香萦鼻。

“傅公子

见信好!

临江一别转眼便是多日,不知傅公子是否又有佳作传世。

西山琼浆我已送去了宫里,宫里对此酒很满意,长公主吩咐我问问你,此酒作价几何?宫里的意思是价格如果可以,这酒就列为皇室贡品,那么此酒公子就不要在外间售卖了。

对于格物我是不懂的,但对你所提起的香皂香水等物我很有兴趣,我想着你这些产品做出来,总是要售卖的,不知道傅公子有没有计划入金陵,毕竟上京这处的市场比之临江大了许多。

如果公子有意入京,我倒是可以帮上一点小忙。当然,这是公子所要决定之事,我仅是建议。”

“听闻九公主殿下去了临江,我有些担心。我回金陵之后与她说起过你的事,我没料到她会对你的事上心,这怨我,如果她有做出对你不利的事,还请你担待一二。”

“你送我的那首词我很喜欢,从未曾给别人看过。”

“今日与我大哥对弈,我走了神,也知道了你曾和秦爷爷说过的那句话要入圣学,这很好,我听闻很欢喜。”

“我大哥又来了,就写到这里,怕他进来看见,误会便更深了。”

“书兰于六月初一。”

傅小官笑了起来,这封信的前面挺正常的,但后面却写的有些乱。

金陵肯定是要去的,但不是现在,现在的重心在临江,更准确的说在下村。

至于九公主殿下来了临江,他是没有上心的,毕竟那是公主殿下,他不过一介草民,彼此相去甚远。

只是这殿下对自己上了心……如果殿下召唤,那就肯定得去,到时候再看吧。

将信收好,傅小官盘膝而坐,继续他的练功之旅。

……

“这就是他所著的书?”虞问筠也拧着一瓶酒,自然是那箱子里取的天醇。

董书兰瞪了虞问筠一眼,心想这么大的雨,你来干啥?

两人自幼一起长大,在私下里都颇为随意,虞问筠也不客气的瞪了董书兰一眼,又道:“你以为你不说我就不知道这是他写的?就他那破字,这世上就没第二人。”

董书兰倒是有些诧异,问道:“你见过他写的字?”

虞问筠从袖子里摸出了一张纸,丢给了董书兰。

“自己看去。”

这正是傅小官所作的那首诗。

醉今宵

今夜星辰今夜风,画楼西畔上林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董书兰芳心乱颤,满眼桃花。

“他……写得真好!”

“看你那花痴的模样。”虞问筠拧着瓶子喝了一口,一声叹息,望着窗外,“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说,这就是写与你的。”

“啊……当真?”

“我还骗你不成,他人没去,诗是他那丫环带去的,第二天我去见过他了,不过他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没有问起我的名字,他也不知道我是谁。”

“那殿下以为,他这人究竟如何?”

“呵呵,还给我正经起来了,想听实话?”

“嗯。”

“我若下手给你抢了,你会不会埋怨我啊?”

“看把你吓的,不过……我觉得你俩这事麻烦不小!”


点点灯光亮起,昏黄了这偌大的一座城。

对于这一时代的有钱人而言,此刻,精彩的夜生活便徐徐的拉开了序幕。

怡红楼门楼前那两根高高的竹竿上挂着的两串大红灯笼也早早的亮了起来,在清风中微微摇曳,仿佛正在招手。

怡红楼二楼的仙音阁,这是属于樊朵儿的专用房间。

窗棂儿半开,红纱漫舞,茶香盈鼻。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地共悠悠……”

樊朵儿低吟着面前的两首词,眉梢儿轻扬,数息之后方才抬起头来,“朵儿最近真的走了大运,前些日子得了张公子的清平乐.临江端午一词,今日再得望江南和南歌子两首绝妙佳作,承蒙各位公子抬爱,这是朵儿的福气……只是,不知这两首词是四位大才子中的何人所作?”

樊朵儿内心非常激动,一首好词对于她而言无比重要,她是怡红楼的花魁,她有技惊四座的唱功,但也需要冠绝天下的好词。

这两首词比之张文翰的清平乐.临江端午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望江南,她更为喜欢。她相信这两首词如若唱了出去,自己的身价定将更上一步。

围坐茶台前的便是临江四大才子。

张文翰,柳景行,唐书喻,和余云棋。

柳景行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脸上挂起一抹苦笑,“朵儿姑娘,这两首词并非我等四人所作。”

樊朵儿抬首看向柳景行,眼里有些惊诧,问道:“这临江……还有何人能作出这两首词来?”

“你认识。”张文翰摇着折扇站起,走到窗前,窗外便是缓缓流淌的临江水。

“他是傅小官。”张文翰回头,樊朵儿手里的杯子“叮”的一声掉到了地上,摔的粉碎。

“傅小官?”樊朵儿满脸的惊讶,“张公子说笑吧,傅小官作词?呵呵……”

樊朵儿一声冷笑,低头煮茶,“若说傅公子出手大方,朵儿自然是信的,可若说他作词,朵儿难以想象。”

对于傅小官,樊朵儿当然无比熟悉。这家伙可是怡红楼的金主,每每一掷千金只为樊朵儿一笑,更何况这家伙曾经四处扬言,要娶樊朵儿为妻!

说不上多讨厌,当然更谈不上喜欢。

在樊朵儿的心里,自己的未来虽然模糊,但也有一个轮廓,将来为自己赎身,然后嫁给某一个才子为妾,在黄昏时分煮一壶酒,你作词来我弹唱,琴瑟和鸣,这大致便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了。

傅小官……这家伙一晃两月有余没有再来,他当初在临江楼招惹到董书兰的事情樊朵儿自然也知道,只以为在家里静养,她也没有放在心上。

可今儿个却听临江四大才子说这两首词是傅小官所作……这着实有些荒唐。

张文翰摇着折扇走了回来,“朵儿姑娘可别不信,我等也没骗你的必要,这两首词,还真是傅小官所作。我这要去上京了,临江四大才子也不可因为我而少了一个,所以以后的临江四大才子,傅小官便是其中之一。”

“他……这真的是他写的?”樊朵儿抬头再问。

张文翰点了点头,笑道:“朵儿姑娘能否弹唱一二?”

“请四位公子容朵儿静静,翠花,上酒!”

……

夕水巷傅府的门开了,一辆马车驶了出来。

白玉莲一手轻扬着马鞭,一手拧着一个酒囊,三不五时的喝上一口,那鞭子倒一次都没有落下。

傅小官坐在马车里手里拿着一个精美的红瓶子,旁边还放着一个精美的小盒子,盒子里装的便是那琉璃所做的杯子——傅小官将其命名为水晶杯。

他要去临江书院,去送一瓶酒,求几个字。

马车的窗帘洞开,街道渐渐的热闹起来,有吆喝声,有嬉笑声,有吵闹声……傅小官安静的看着,脸上浮起一抹笑容。

他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上辈子很难细心体会的。

寻思着待这酒的事情搞定,晚上出来走走,找一个夜市摊点,弄几个卤菜,来几瓶啤……来二两小酒,很是惬意。

马车渐行,热闹渐轻,这是到了江边。

江风正好,风中带着一丝淡淡的香粉味道,前方有一灯火辉煌的楼阁,阁间有细细丝竹声入耳。

断断续续,飘飘渺渺,仿若在云端,没多久便在眼前。

怡红楼!

傅小官看着那大红牌匾淡然一笑,马车驶过。

那个叫樊朵儿的姑娘,此刻想来正在仙音阁抚琴高歌了。

在那姑娘的身上,原本的傅小官砸了上万两的银子,最终连手都没有摸到。

这特么的!傅小官自嘲一笑,摇了摇头。

那片繁华落在了马车的后面,碎了一地,傅小官收敛了心神,看向了远处的那几许隐约的灯火。

临江书院便在那几许灯火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黑黝黝宁静而恬淡。

一栋小楼,一方荷塘,两把椅子,秦秉中秦老与董书兰相对而坐,除了偶尔有书页翻过的声音,便只剩下了荷塘里那几声蛙鸣和林间夏虫的低语。

董书兰似乎有些倦意,她揉了揉额头,看向秦老问道:“此去上京,秦爷爷有没有什么话要带给秦伯伯的?”

秦老摇了摇头,“倒是我那孙子秦成业……你告诉他,学宫休学,带他妹妹若雪来临江。这小子,成天不务正业,只好让我这老头子来调教调教了。”

董书兰抿嘴儿一笑,“成业哥哥可也不是不务正业,他喜欢刀枪,立志于军伍……好男儿志在四方,那也是建功立业的一条路子。”

“哎……”秦老一声叹息,放下书册,缓缓说道:“我又何尝不知,可是,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孙子,我不想再失去一个孙子。这有些自私,但我秦家人丁本就不兴旺,眼看着北边不甚太平,我可不想他再有什么闪失,白发人送黑发人……终究神伤。”

董书兰点了点头,默然片刻,说道:“此事,我亦会多和成业哥哥说说,他是明白事理的,会理解您的这番良苦用心。”

秦老望着星空,神色有些落寞,数息之后方才收敛心神,笑道:“今日临江楼,你倒是将傅家小子推出名了。”

董书兰颔首一笑,“这人脑子里所想与常人不同,我也想看看他若真成了临江一才子,会不会有所改变。”

便在此时,小旗走了过来,低声道:“禀秦老爷,禀小姐,傅小官求见。”

秦老和董书兰相视一眼,秦老大笑,董书兰不知为何心里那份淡然如涟漪般荡漾开来,居然微微有些紧张。

“请他进来。”秦老抬手一挥,“西山琼浆确实压过了添香酒,我且看他所说的香泉和天醇又如何。”

……

傅小官随着小旗走了进来。

左手拧着个瓶子,右手抱着个盒子。

“秦老晚上好,董姑娘晚上好……”傅小官将手上的两个东西放在桌子上,又道:“您这地方真好,坐听天籁萦耳,俯首荷花含苞,抬头星瀚缥缈,不但有文气,我看啊还有几分仙气。”

“你这小子,看不出嘴儿挺甜的,坐坐坐。”

秦老笑着招呼傅小官入座,董书兰也面带笑意瞅了傅小官一眼,没有搭话,拧壶煮茶。

“秦老您瞧瞧我这器物。”

傅小官献宝一样将那红色描金色兰花的瓶子双手递给了秦秉中,秦秉中接过一看,此物做工倒是精妙,但比之名窑出品的器物却差了不少,这小子拿这东西来……他晃了晃瓶子,里面有液体流荡。

“酒?”

“对,此瓶所装便是天醇,请秦老一品。”

说着傅小官打开了那盒子,盒子里铺着一方红绸,红绸上躺着一个器型略显怪异的器具。

“此为酒杯,可是小生专门为此酒而打造。”

秦秉中将这小酒杯捏在手里瞧了瞧,这器物不错,琉璃所造……这东西可不便宜。

“以此瓶装酒,以此杯饮酒,秦老以为如何?”

“此瓶虽然不是上品倒也精美,此杯……可非寻常人买的起啊。”

傅小官嘿嘿一笑,对董书兰身后的小旗说道:“请姑娘帮个忙,将此杯清洗一下,多谢。”

他又回过头来,看着秦老,笑道:“秦老您认为能喝得起添香的人,买不买得起这杯子?”

秦老想了想,添香本就高贵,非寻常能够喝到,那些能够喝到添香的人,自然是不会在意这杯子的价格的。

“我今儿个前来,便是想请秦老品一品我这天醇,看是不是和添香相当。”

接过小旗递来的杯子,傅小官拧开瓶塞,一缕细泉流下,注入了杯中,一道浓郁的酒香便在夜风中飘散开来。

“秦老请试试。”

秦秉中拿起酒杯,映着灯火,晶莹的酒杯里晶莹的酒液微微荡漾,单单这么一看,便显得此酒的非凡。

他放在鼻尖闻了闻,然后浅尝了一口,微微回味片刻,杯中酒一饮而尽。

董书兰就这样看着,心里有些紧张,天醇她还没喝过,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如傅小官所言,真的能够和添香比肩。


七月流火,就连迎面而来的风,都带着一股子燥热。

傅小官一行再次从临江出发去往下村西山别院。

一路过去,地里的小麦早已收割完毕,田里的禾苗绿油油长势极好。

这便是好年景,如果在稻子扬花的时候天气没有大的变化,今年理应又是个丰年。

这次傅小官没有在那些村子里停留,车队直奔下村而去。

坐在马车里很是无聊,傅小官自然又在打坐,对于内功这事儿他当然不会放弃,苏墨说他十岁入道院,一直到十三岁,花了整整三年功夫,才在丹田产生气旋,你就这么个把月,想啥呢。

想啥呢……

原本傅小官打坐时候立马就能平心静气,可今儿个却颇为烦躁。

这当然不是天气太热的原因,而是昨日遇见张沛儿那事,眼睛一闭脑子里就浮现出张沛儿那张梨花带雨的脸来,这就让傅小官很纠结了,难道那姑娘就是上天派来的心魔不成?

对于张沛儿,他不能说谁对谁错,这是两个世界思想的碰撞,没有撞出火花,直接就撞爆了。张沛儿认为感情是婚后培养的,但傅小官认为是培养好了感情才结婚的。

这事儿没办法去论证——如何论证?这世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先结婚,至于结婚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有没有感情,这好像就不重要了。

所以归结起来,还是先培养感情再结婚比较靠谱,傅小官不愿意自己的婚姻生活沦为最原始的繁衍,所以如果让他再面对一次张沛儿,他的选择还是不会改变。

一路想着,将这心结打开,心里顿时轻松了不少。

那就是一个迷途的少女,在情窦初开时候莫名其妙的喜欢上了一个不该喜欢的人。

对,就是这样。

……

车队在正午时分抵达了西山别院。

张策带着傅小官春秀和苏墨三人去了内院,小桥流水潺潺,顿时清凉了许多。

傅小官去洗浴了一番,用过午饭看了看炽烈的日头,吩咐张策去请三五名资深的农人申时过来,就去了二楼自己的房间睡了一觉。

或许是因为舟车劳顿的原因,这一觉他睡得很香,醒来时已是未时。

坐在园中的凉亭里喝了一会茶,张策带着五个农人走了进来。

王二种了一辈子的田,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广阔精美的庭院,也是第一次受到主家的召见,他的心里很忐忑,寻思着自己这些年在田间地里精耕细作,没有犯下什么事啊,难不成因为自己老了主家要收回田地?

可自己的儿孙还能继续种田,也种得一手好田啊。

张管家说是少东家邀请的,他想到了插秧时候张管家划了十亩秧田出来,说这是少东家的要求,其中就有两亩是他家的,少东家是要干啥?

他带着儿子和另外三个农人来到了傅小官的面前,才发现少东家如此年幼,心里又咯噔了一下。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只怕不会是好事。

但接下来却让他大吃了一惊。

傅小官站了起来,走了过来,一一和他们打了招呼,并请他们坐下喝茶。

喝茶?

王二也喝茶,喝的是自己山上采摘来的野茶,少东家的茶肯定很好,可自己这些人别脏了那精美的杯子。

所以他躬身说道:“谢过少东家,少东家有何吩咐尽管说,我等一定尽力。”

其余四人也是惶恐,哪见过这种场面。

傅小官却抓住了王二的手,把他拉到石桌边,将他按在了凳子上。

“我没有那么多规矩,你们以后就知道了。都过来,你们不过来我怎么讲得明白?”

张策虽然已经知道少爷变了,可变成这样还是令他刮目相看。

苏墨坐在溪边戏水,也看了傅小官两眼,眼中的冰冷之意消减了许多。

傅小官将茶一一斟满,递了过去,“太热了,喝喝茶消消暑,别那么拘谨,我又不吃人是吧。”

五个农人憨厚的笑了,王二想了想,端起了茶杯,其余四人也犹豫的端了起来。

“这就对了,以后还有很多事要仰仗你们,你们以后也随时可以进出这院子,如果彼此隔阂,那事情是做不好的。”

这小子在收买人心,苏墨如此想。

但傅小官并不是在收买人心,他是真心喜欢这些农人,甚至觉得很亲切。因为前世他就是农村出身的,还是吃着村子里的百家饭长大的。

他喜欢这些农人们身上的质朴,也从未曾觉得他们就低人一等,他们虽然干的是农活,在傅小官眼里,这仅仅是社会的分工不同,而不是低贱。

“是这样……”傅小官一边斟茶一边说道:“我需要在稻田里找到这样一种稻子,在扬花的时候,有极少的稻子扬不出花来,或者说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我不知道你们注意到过这种情况没有……”

“少东家说的……是不是稗子?”

说话的是王二的儿子王强。

“来来来,你给我形容一下稗子是怎么样的?”

“就是……”王强看了一眼他爹王二,生怕自己说错了或者不是少东家说的那东西,“没事,你说,大胆的说,以后你们记住,在我这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哪怕说谁家的母猪生了十七八个小猪仔也行。”

五人又憨厚的笑了起来,气氛便没那么凝重。

“就是那种一根禾苗上,有的花会开,有的不开,最后不会挂穗。”

“就是这个东西!”傅小官双手一拍,“你叫什么名字?”

“王强,他是我爹。”

“这事儿就交给你和你爹,只要找到这个玩意儿,以后这个项目就由你负责。”

王强张大了嘴巴,王二心里顿时大喜,另外三人也嘿嘿的看着王强笑。

“你们把这东西找到之后可千万不要拔了,做个醒目的记号,然后我再告诉你们怎么处理。尽量多的找到这东西,不要局限于那十亩田,这方圆一百里所有我家的田,你们都有权利去寻找,这是我说的。但我必须提个醒,找这东西有难度,运气不好可能一株都找不着,但是没关系,千万别泄气。”

五个农人离开了别院,傅小官在树荫下来回的走着,春秀完全看不懂少爷的操作,苏墨和张策自然也是一样。

“走,咱们去田里瞧瞧。”


傅小官当然也没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当然明白尚贵妃这句话的意思,可他不明白的是自己已经如此低调了,都混吃等死了,为何尚贵妃还会选中他。

可他必须回答。

“虞姑娘貌若天人,诗书满腹,当然是世间少有的奇女子,小官不敢仰望。”

“你是不敢仰望,你不过是对望。”尚贵妃轻飘飘说了一句,傅小官嘿嘿的笑了,说道:“那也是因为虞姑娘平易近人,没有以势压人。”

“所以,你认为我女儿是很好的?”

尚贵妃这句话便重了两分,如果此刻傅小官回答很好,那么接下来这事儿基本就会定下。

闲亲王和虞弘义都看向了傅小官,就连虞问筠,此刻也颇为期待。

一身富贵,便在这点头之间。

傅小官站了起来,恭敬的向尚贵妃行了一礼,缓缓说道:“承蒙贵妃娘娘和虞姑娘厚爱,我的一些情况你们恐怕并不知晓。”

尚贵妃眉头一皱,“说来听听。”

“小官自六岁丧母,由父亲一手带大。而今虽然父亲续了弦,对我之疼爱却更胜往昔。父慈子便更需要孝,《礼记》有云,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家父也无大志向,一生不过求个儿孙满堂子嗣安康,若我离家,其心必不乐,其志,便已违。”

“《礼记.祭义》有云,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家父日渐年迈,傅府只有我这一个儿子,父亲便需要我赡养,为他养老送终。如果我连孝之第三等都做不到……读这圣贤书又有何用?我又如何能够面对家父,面对临江父老,面对我那早去的娘亲。”

“小官读圣贤书,得圣人教化,明孝之意,圣人之言不可违,自问这孝道之事,亦不可背。”

“小民回贵妃娘娘,非小民不愿,而是小民不能也,望贵妃娘娘恕罪,望虞姑娘见谅了。”

傅小官一席话娓娓道来,虽然平静,却很悲愤,其中意思自然明了,尚贵妃却无法再提女儿之事。

为驸马,当然是要去上京长住公主府的。

而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驸马能够把自己的父母接来同住。

虞朝尊孔孟之道,而百善孝为先。傅府只有傅小官一个男丁,如果强行夺取,那便有伤天和。

如此,尚贵妃便只有一声叹息。

“你且去吧,此间事,终于此间。”

“谢贵妃娘娘!”

傅小官告退,却见虞问筠泪水涟涟。

……

“可惜了,这等少年……本为良配,那傅家,怎的就这一个儿子?”

闲亲王想了想,轻声说道:“傅大官续了弦,听闻已有身孕,说是会在九月临盆。”

尚贵妃眼睛一亮,眉头却又一紧,“万一生个女儿,已然无望。”

闲亲王左右看了看,又道:“那傅大官而今尚未到不惑之年,如果娘娘真想撮合此桩美事,此行之后返回宫里,请陛下下一道旨意给那傅大官,作他再娶三五个……总会生出儿子的吧。”

尚贵妃眉间舒展,一抹笑意浮现,“亲王所言有理,这傅小官人才相貌才思学问都是上上之人,正好不想当官,和问筠情投意合,这事儿陛下是会同意的,那便就这样办了。”

自始至终,虞问筠没有反对,她决定等回上京之后,再和董书兰好生聊聊。

一月之后,傅大官接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道圣旨,顿时懵逼,傅小官也因此多了几个姨娘。

傅大官奉旨纳妾一时间成为临江美谈,而除了闲亲王府的父子二人,便再没有人知道其中的缘由。

只以为傅小官因为红楼一梦这书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而这道旨意便是令傅家人丁兴旺门楣光大了。

……

傅小官回到家里已是深夜,踏入后院那月亮门便看见院子里挂着一盏灯笼,傅大官此刻正坐在下面。

父子俩相对而坐,“听说是贵妃娘娘召见?”

“嗯,还有九公主也在。”

“没有出什么问题吧?”

傅小官摇了摇头,笑道:“哪会出什么问题,就是说说那红楼一梦,还有就是写了一副对联。”

傅大官站了起来,“那就好,早点去歇息。”

“你也早点休息。”

傅大官走了出去,傅小官看着那离去的背影,觉得在望江楼上所做的决定是对的。

对于虞问筠,他承认她的美,却并没有其余的想法。

这倒不是什么君子坐怀不乱,还是因为情感并没有基础。

除了彼此认识之外,他对虞问筠压根就不了解,而不像董书兰,两人经过了多次信件的往来,思想上已经有了较多的交流,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彼此都很直接,也很信任,这样便有了牵挂,有了这月下的思念。

于是傅小官去了二楼,给董书兰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里详细的叙述了上林洲发生的事情,包括尚贵妃后来的问话,以及他的回答。他没有去隐瞒,只是想着这事儿得让董书兰知道,能够找个机会劝劝虞问筠,毕竟最后虞问筠哭了。

本想着在信里问问董书兰能不能搞定采矿批文这事,想了想,决定明天还是先去找找秦老,这老头的能量也挺大的,因为就算是尚贵妃,对他也颇为尊敬。

然后写了关于红楼一梦这书的定价问题,言道如果这样断断续续把一百章写完,好些女子只怕要把置办嫁妆的钱都拿出来花掉,是不是太残忍了一点云云。

写好信却无睡意,来到院子里想要打坐练气,又发现无法静心,干脆又回到了二楼写那红楼一梦。

苏墨也没有睡,他就站在对面的楼上看着,心想这家伙从上林洲归来似乎受了什么挫败,但见他此刻又坐在窗前写着什么,便没有去打扰,正要转身回房,他却忽然向天上看去,然后身影一动,飘去屋顶。

他看见一个黑衣人落在了西院,那处院子是齐氏所居,苏墨想了想,便也飞了过去,如一只夜鸟一般,落在了一处挑梁上。

此处主屋的灯亮了起来,主屋的那扇门也轻轻的开了,一个丫环的脑袋探出了门缝,左右瞧瞧,走了出去。

这丫环递给了黑衣人一个东西,那黑衣人便离开了西院,婢女转身进了屋,关上了房门。

苏墨也飞了出去,却见那黑衣人落在了前面不远的一处府邸,那是张府。


那侍女将春秀带到了九公主面前,又是一番耳语,九公主虞问筠也是一惊,看向春秀,问道:“你是傅小官的丫头?”

春秀捏着衣摆,抿着嘴儿点了点头。

“你家公子怎么没来?”

“我家公子说,真的不好意思,他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办……他说,由奴婢来表达他的歉意,以后有机会,他再负荆请罪了。”

“就这样?”

“哦,不……”春秀从袖子里取出了那一页纸,递给了虞问筠,又道:“我家公子虽然没办法来,可我家公子作了一首诗叫奴婢送来,希望小姐公子们能喜欢。”

此刻偌大的四层楼上鸦雀无声。

许多人都知道亲王府给傅家送了请柬,许多人也希望能够在此看一看傅小官。因为关于傅小官的各种说法,如今充斥着偌大的临江城。

有人说他文曲星下凡,提笔成词。

也有人说他沽名钓誉,剽窃他人诗词。

但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此前的傅小官肯定是一纨绔公子,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代表,而今忽然知晓他居然作了了不得的词,甚至还在坊间传唱开来——这种反差实在有些大,那么他究竟如何,在这里亲眼一见,也便能够知晓。

没有人料到傅小官不会来。

于是傅小官请了高人代笔,抄了两首词的说法,便占了绝大多数。

就在大家几乎盖棺定论的时候,他却派了一个婢女来,还带来了一首诗……他是想干啥?

这又是怎样的一首诗?

所有的视线都落在了虞问筠的身上,柳景行三人也不例外。

虞问筠接过纸页眉头便皱了起来,和所有第一次见到傅小官的字的那些人一样,这破字,实在难以入眼!

可随即,她的眉便舒展开来。

她的朱唇轻启,徐徐念了出来。

“醉今宵

今夜星辰今夜风,画楼西畔上林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夏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刻无声。

虞问筠缓缓抬头,缓缓闭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依然无声。

站在近处的人有听见虞问筠所念的这首诗,他们无声,是他们无法发出声音,因为这首诗太高,高到他们根本无法触摸。

只有在心里默念……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而站在稍远地方的人,比如柳景行他们,他们没有听见虞问筠念出的诗,但他们却因为这片寂静而感觉到了一股莫名的重量。

如一块巨石一般压在了他们的胸口,便连呼吸,也觉得有些困难。

虞问筠睁开眼,眼里一片柔软,她看着春秀,低声的问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你家少爷写此诗的时候,你可知道他是为谁而写?”

春秀一直观察着这场面,心里渐渐安定,少爷的诗,果然厉害!

她扬起脖子,颇为骄傲,回道:“当时奴婢有问起少爷,说少爷这是与谁心有灵犀呢?”

“你家少爷如何回答的?”

“我家少爷说,自然是董书兰董姑娘了。”

“……哦……”

虞问筠拿着这诗走上了中央的舞台,她的视线在众人身上扫过,扬了扬手中的纸页,说道:“这是傅小官写的诗,他有要事无法参加,派了他的丫环送来,下面,我给大家念念。”

柳景行三人向前走了几步,许多人围在了台前,就连樊朵儿和白秋也不例外。

没有人意识到,傅小官仅仅流出了两首词,却已经给临江的才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而对于樊朵儿这样身在青楼的女子,对于傅小官的诗词却极其渴望。

这不是才子佳人的问题,而是传唱的问题。

能够首唱傅小官的诗词,这就是身份和在这一领域的地位。

就在众人焦灼的眼光中,虞问筠再次开口。

“今夜星辰今夜风,画楼西畔上林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唐书喻一口干了杯中的酒,独自去了小几,又倒了一杯,又一口干掉。

柳景行没有任何动作,他已呆若木鸡。

余云棋自嘲一笑,“好一个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后,他便是临江才子之首。”

虞问筠正要走下舞台,下边却忽然有一个声音响起:“在下以为,这依然不是傅小官所作!”

她向那声音处看去,那是一十七八岁的少年,此刻这少年的脸上充满了愤怒。

“诸位都是临江人,我不相信你们不知道傅小官是个什么样的人!我那表哥此前一直跟着傅小官混,此子根本不会作诗,更是连四书五经都未曾读完过。姑且不论此人之人品,单单就诗词而言,诸位相信一个从来不会作诗的人,却突然佳作连连,世上有这种人吗?哪怕是那些戏文,也不敢这样写!”

人群起了窃窃私语之声,渐渐有附和之声,渐渐有声讨之声,而最有力的声音是:傅小官既然有如此才华,为何数次相邀他都不敢参与,包括此次上林诗会,他也是如此!

这也是虞问筠所疑惑的问题。

诗会这个玩意儿在大虞朝非常盛行,大虞朝以武立国,以文治国,在两百余年的岁月中,文风早已昌盛,就算是在庙堂之上,文官也已经压过了武官一头。

对于读书人而言,参加诗会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能够出名,能够结识更多的文人,能够融入文人的圈子等等,他们没有不来参与的道理,那么傅小官为何不来?

群情渐渐激动,声音越来越大,说的也越来越有些难以入耳,虞问筠正要阻止,却见傅小官那丫头怒气冲冲的冲了上来。

春秀很生气!

我家的少爷是你们这帮王八蛋可以诋毁的!

她双手叉腰,一声大吼:“都给我住嘴!”

于是,这满场的人真的住了嘴。

春秀伸出一只手,向前一划拉,划拉了一大群的人。

“你们……都是垃圾!”

“我告诉你们,我家少爷不但诗词双绝,他还在著书呢,岂是你们这帮废物可比拟的!”

说罢,她怒气冲冲的又冲了下去,径直走向那处大门,猛的拉开,走了出去,又砰的一声关上,胸口起伏,快步而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