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其他类型 > 大秦:穿越十八年了,系统才来前文+后续

大秦:穿越十八年了,系统才来前文+后续

喝水的猪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这一路上……嬴政脚步匆匆,神色焦急,整个人失去了往日的沉稳。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不顾一切地朝着阿房女所在的后宫奔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狂热与急切。至于内心则是对自己与阿房女诞下子嗣的思念填满。这种思念深入骨髓。毕竟这可是他的亲骨肉。血脉相连的至亲。这一路上宫女们看到嬴政这般火急火燎的模样,吓得纷纷避让开来。她们低垂着头身体微微颤抖,侧身站在一旁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触怒了这位情绪明显不太对劲的君王。嬴政对此毫无察觉。他的只有一个目标,便是尽快见到阿房女,询问更多关于当初的事情。……………………后宫之中。阿房女正坐在房间的桌前。她的面容憔悴,眼神空洞无神,脸上布满了痛苦之色。这些年来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她可谓是尝尽了人间疾苦...

主角:蒙恬扶苏   更新:2025-01-20 16: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蒙恬扶苏的其他类型小说《大秦:穿越十八年了,系统才来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喝水的猪”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一路上……嬴政脚步匆匆,神色焦急,整个人失去了往日的沉稳。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不顾一切地朝着阿房女所在的后宫奔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狂热与急切。至于内心则是对自己与阿房女诞下子嗣的思念填满。这种思念深入骨髓。毕竟这可是他的亲骨肉。血脉相连的至亲。这一路上宫女们看到嬴政这般火急火燎的模样,吓得纷纷避让开来。她们低垂着头身体微微颤抖,侧身站在一旁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触怒了这位情绪明显不太对劲的君王。嬴政对此毫无察觉。他的只有一个目标,便是尽快见到阿房女,询问更多关于当初的事情。……………………后宫之中。阿房女正坐在房间的桌前。她的面容憔悴,眼神空洞无神,脸上布满了痛苦之色。这些年来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她可谓是尝尽了人间疾苦...

《大秦:穿越十八年了,系统才来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这一路上……

嬴政脚步匆匆,神色焦急,整个人失去了往日的沉稳。

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不顾一切地朝着阿房女所在的后宫奔去。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狂热与急切。

至于内心则是对自己与阿房女诞下子嗣的思念填满。

这种思念深入骨髓。

毕竟这可是他的亲骨肉。

血脉相连的至亲。

这一路上宫女们看到嬴政这般火急火燎的模样,吓得纷纷避让开来。

她们低垂着头身体微微颤抖,侧身站在一旁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生怕触怒了这位情绪明显不太对劲的君王。

嬴政对此毫无察觉。

他的只有一个目标,便是尽快见到阿房女,询问更多关于当初的事情。

……………………

后宫之中。

阿房女正坐在房间的桌前。

她的面容憔悴,眼神空洞无神,脸上布满了痛苦之色。

这些年来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

她可谓是尝尽了人间疾苦。

用尽了一切能想到的办法。

每一次满怀希望地派人出去寻找,最终却都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信。

这一次次的打击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她的心头。

让她整个人变得愈发憔悴不堪。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动静。

阿房女的身体微微一震,缓缓扭过头朝着门外看去。

只见嬴政大步流星地朝着自己走来。

阿房女见到来人是嬴政,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被一抹淡淡的忧伤所掩盖。

当嬴政走到她面前时。

阿房女努力挤出一丝微笑神色方才柔和了几分,轻声开口说道:“陛下处理朝政辛苦了!”

她的声音轻柔而温婉,带着一丝关切与心疼。

尽管自己内心痛苦万分,但她依然不忘关心嬴政。

嬴政望着眼前这位自己的初恋情人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年来阿房女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自己。

如果没有眼前之人的话。

恐怕自己这些年来也撑不下去了……

无论是在艰难的质子生涯。

还是在如今这充满权谋斗争的皇位之上。

对方始终给予自己心灵的慰藉。

嬴政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缓缓开口说道:“寡人接到前线的战报!蒙恬将军率领我大秦的锐士大破匈奴,如今匈奴首领头曼单于遁逃!”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与自豪。

毕竟这是一场关乎大秦颜面和边境安危的重大胜利。

阿房女闻听此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异彩。

对于这等好消息。

她自然是为嬴政感到高兴。

阿房女连忙侧身行礼,语气激动地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如今蒙恬将军覆灭匈奴!此乃大喜事啊!”

然而在这喜悦的话语背后,阿房女的眼底却悄然升起一抹黯淡之色。

她的心中忍不住想到……

这场胜利固然令人欣喜。

但自己的儿子却依然下落不明,不知在这广袤的天地间的哪个角落受苦。

嬴政看到阿房女的表情变化心中一阵刺痛。

于是轻轻地拉着阿房女的手,情绪有些激动地开口说道:“不过这一次大战倒是出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初我大秦锐士被匈奴大军包围的时候杀出一名少年郎!”

“此人在千军万马当中厮杀!”

“打退了数十万匈奴大军!”

“当真是勇猛无双!”

嬴政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描绘出战场上那惊心动魄的场景,脸上已经洋溢着几分笑意。

在他看来这样的神人出现。

对于整个大秦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

而且此人还和自己遗失的儿子有几分关联……

阿房女闻言不禁一愣,随即陷入了沉思当中。

她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儿子的模样。

尽管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那毕竟是她心中最深的牵挂。

阿房女暗暗想着……

当初尚在襁褓当中的孩子还不会说话。

若是按照时间线来推算的话,现如今应该已经是弱冠之年的少年郎了吧……

或许他也会如同这个战场上的少年郎一样勇猛。

若是当初离开赵国的时候孩子没有丢失。

或许现在也会站在自己面前亲切地喊一声娘了吧……

阿房女想到这里眼中泛起了泪花。

那是悔恨与思念交织的泪水。

嬴政似乎察觉到了阿房女眼底的暗淡,心中满是愧疚与怜惜。

于是轻轻地将阿房女揽入怀中,缓缓开口说道:“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找回玄儿的……”

当初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嬴政便将其取名为玄儿。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这个名字承载着嬴政对儿子的期望与爱。

甚至超越了扶苏……

如今岁月流逝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身处何方。

阿房女闻言心神一阵触动。

她靠在嬴政的怀中,缓缓开口说道:“我相信陛下!我们一定会找到玄儿的!”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尽管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但她依然愿意相信嬴政会想尽一切办法找回他们的儿子。

嬴政闻言微微颔首,轻声开口问道:“当初这孩子遗失的时候,有没有留下什么记号?”

面对嬴政的询问。

阿房女缓缓开口:“当初在玄儿身上留下了一个玄鸟印信,至于其他的倒是没有什么特别,我记得玄儿背上有一块黑色的胎记……”

嬴政闻言眸光一凝,脑海当中顿时有了一个想法。

这两点若是能符合的话……

这白衣少年郎还真有可能是他流落在外的大公子。

嬴政今日并未对阿房女讲关于战场上少年郎有可能是自己儿子的事情。

这毕竟这只是自己的猜测。

如果搞错了的话。

这样的消息无疑会对阿房女造成更大的打击。

嬴政深知阿房女这些年所承受的痛苦已经够多了。

自己不想再让她经历一次希望破灭的绝望。

于是嬴政紧紧地抱着阿房女,默默地发誓一定要尽快查明那个少年郎的身份。

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找到自己的儿子。


至于高处的嬴政也是眼眸当中闪烁着一阵光芒。

淳于越的话吸引了嬴政的注意。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投向赵彻。

虽然知道淳于越是在为难赵彻。

但是此刻嬴政也有一些希望。

赵彻真的是文武双全之才。

这样一来也就能堵住这个老家伙的嘴。

面对众人的请求赵彻心中微微一动。

自己有着后世的记忆。

面对这种事情自然是手拿把掐。

有手就行!

淳于越则是嘴角露出一抹轻蔑之色。

在他看来纵然是对方是万人敌。

那也不过只是匹夫之勇!

庆功宴上灯火辉煌。

酒香四溢。

殿堂内一众大臣分坐两侧,或交头接耳,或浅酌低吟,气氛热闹非凡。

嬴政坐在高处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眼神中透着几分满意与欣慰。

毕竟匈奴之祸方平。

这一场盛宴既是庆功,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此时赵彻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起身。

他身姿挺拔身着一袭黑袍,腰间佩着太阿剑,剑鞘上的纹路在烛光下隐隐闪烁更衬出他的英气。

随后稳步走到殿中,最终朝着嬴政拱手开口:“陛下!臣倒是有些诗词。”

“愿献丑一二,为这宴会添些雅趣。”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殿堂内回荡,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来。

嬴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饶有兴致地微微前倾身子,大手一挥,开口道:“好!那爱卿说来听听,寡人倒要看看,你能吟出怎样的佳句。”

淳于越坐在一旁,嘴角却露出一抹冷笑。

他一直瞧不上武夫,在他眼里这些只会舞刀弄枪的粗人,哪懂得什么诗词歌赋,文雅之道。

更何况赵彻不过是个刚封侯的毛头小子。

能有多大能耐?

于是淳于越轻声哼道:“若是做不出来,倒是也能理解武安侯一介武夫!”

声音虽不大,却也足够周围的人听清,话语中的轻蔑之意溢于言表。

赵彻仿若未闻,神色平静如水。

他站在殿中微微仰头,脑海中迅速搜索着记忆里的诗词。

那些曾在后世熟读成诵的经典,此刻成了他的底气。

随后当着众人的面缓缓开口: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几句诗一出口,仿若一道惊雷在朝堂之上炸响。

于是一时间整个朝堂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众人皆被这豪迈磅礴的诗句震住。

至于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嬴政当年挥剑东向。

统一六国的霸气场景。

淳于越更是彻底愣在原地,脸上的冷笑瞬间僵住,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震撼之色。

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赵彻,仿佛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嬴政猛地握紧手中酒杯,霍然起身。

他的眼中光芒闪耀,激动地大声喝彩:“彩!”

这一个字饱含着他对诗句的赞赏与身为帝王的豪情。

随着嬴政这一声喊,朝堂上顿时打破了寂静,众人纷纷回过神来,喝彩声此起彼伏。

“彩!”

“彩!好诗啊!”

“没有想到武安侯武艺高超,连诗句都非同一般!”

淳于越面色铁青,心中的嫉妒与不甘如潮水般翻涌。

他忍不住开口,试图挽回些颜面:“只是一首算什么……”

声音带着几分酸意,在一片叫好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这话一出顿时激怒了一旁的蒙恬。

蒙恬本就对淳于越平日里的酸腐做派和对武将的轻视极为不满。


此刻见他又来刁难赵彻,更是怒火中烧。

他 “蹭” 地一下站了出来,大步走到淳于越面前,伸出手指指着他怒喝道:“淳于越!你屡次轻视武安侯,是何居心?今日这庆功宴,你非要来搅局不成?”

蒙恬身着战甲,身姿魁梧,此刻发怒更显威风凛凛,身上的甲片随着他的动作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淳于越却仿若不知悔改,依旧嚣张开口:“老夫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天底下该不会是容不下说实话的人吧!”

他梗着脖子,眼神挑衅地看着蒙恬,丝毫没有退缩之意。

赵彻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心中暗自想着,莫要说一首了,就算是一百首,凭借自己穿越而来的 “知识储备”他都能做出来。

想到这儿赵彻看向面前的淳于越,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我若是做出来,你该如何?”

淳于越脸上尽是嚣张之色。

他根本不相信赵彻还能有什么惊人之作,随口应道:“你若是做出来,老夫任由你处置!”

说完还双手插兜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仿佛笃定赵彻会出丑。

赵彻点了点头,笑意更浓:“好!若是我做出来了,你就当一个月军中马夫!也好让你尝尝军中的辛苦,省得整日摇唇鼓舌,无所事事。”

“真让你上战场去和人干,说不定还会尿裤子。”

话语直白而犀利,引得周围的武将们一阵哄笑。

淳于越气得脸色发白,冷哼一声:“好!老夫答应了!”

此刻,全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赵彻身上,众人都好奇他还能吟出怎样的诗句。

赵彻微微闭目。

片刻后再次开口,声音激昂顿挫: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

“想当初!”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几句词一出,众人彻底愣在原地。

武将们仿若被勾起了心底最深处的回忆。

眼中浮现出往昔征战沙场的热血场景,有的甚至眼眶泛红,握紧了拳头。

嬴政亦是眼眸当中闪烁着一阵光芒,神色震撼道:“彩!好气魄!当真是好气魄啊!”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满是对赵彻才情的惊叹。

淳于越则是面色铁青,仿若霜打的茄子一般。

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无话可说。

此刻才意识到自己小瞧了赵彻,可话已出口……如今只能愿赌服输。

赵彻看向面前的淳于越,再次冷声开口问道:“大人可还满意?”

淳于越咬了咬牙,满心不甘地开口:“我…… 这…… 这次算老夫失算!”

最终只能低下头,避开众人的目光,心中暗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这一场诗词交锋,让赵彻在朝堂上彻底站稳了脚跟。

众人望向他的眼神,除了最初的敬佩,又多了几分敬畏。

文武双全之才!

嬴政重新落座,心情大好。

他举起酒杯,高声道:“今日这宴会,因武安侯的诗句更是增色不少!来!众爱卿,共饮此杯,愿我大秦千秋万代,昌盛繁荣!”

众人纷纷举杯响应,高呼:“愿大秦千秋万代,昌盛繁荣!”

于是一时间酒香四溢,欢声笑语再次充斥着整个朝堂,掩盖了淳于越的尴尬与不甘。

赵彻回到座位与扶苏对视一眼,二人微微一笑后一切尽在不言中。

酒宴之上,烛火摇曳,酒香与欢声笑语交织弥漫。

赵彻凭借豪迈的诗句与不凡的气度,彻底在众人面前展现了一把风采。


蒙恬在战场上左冲右突。

手中的长剑舞成一片光影。

每一次挥剑都带起一片血雾。

他的眼神坚定而冷酷,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便是杀出包围圈!

身旁的士兵们紧紧跟随在他身后。

他们相互配合,或用盾牌抵挡敌人的箭矢与刀枪,或用长枪刺向靠近的敌军。

经过一番苦战蒙恬终于带领着部分将士冲破了匈奴的重重包围,来到了相对安全的地带。

此时正站在一旁的王贲身上沾满了骇人的血渍,那血渍有敌人的,也有自己受伤时流下的。

但他脸上却尽是喜色。

王贲望着蒙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双手抱拳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蒙将军!!!我们冲杀出来了!!!”

蒙恬微微颔首,心情也十分激动。

本来以为这一次要彻底埋葬在漠北。

但是没有想到居然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机。

而带来这一切转机的人。

正在在匈奴大军当中冲杀的白袍少年。

蒙恬目光快速扫过周围幸存的士兵,计算着伤亡的人数,脸上闪过一丝悲痛与欣慰交织的神情。

就在蒙恬抬首间全部的注意力被不远处的白袍少年吸引了过去。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

将一切都染成了金红色。

那白袍少年身姿挺拔地伫立在战场上,长枪横在身后,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气场散发开来。

令人一眼看去不由得升起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蒙恬深吸一口气心中满是震撼,忍不住赞叹道:“真乃神人也!”

他征战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勇猛无畏且气场强大的少年。

王贲也点了点头,眼神中同样透着震撼开口说道:“此人勇猛可抵千军万马!”

若是此人能成为大秦将士当中一员,何愁匈奴不灭。

就在众人议论之际!

赵彻再次动了。

他猛地拉动手中的缰绳,缰绳在他手中被绷得紧紧的,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脚下的战马感受到主人的决心,仰天长啸起来,啸声划破长空,似乎要将大地都为之震碎。

赵彻没有任何犹豫,双腿一夹马腹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匈奴大军冲杀了过去。

这一幕被蒙恬等人尽收眼底。

王贲看到赵彻的举动喉结上下翻滚,神情变得无比激动了起来,脸上写满了震撼之色,连忙开口:“大将军!!!他动了!”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被眼前白袍少年勇气所折服。

蒙恬也是神色震撼地看着这一幕。

他眼睁睁地看着那袭白袍在千军万马当中如一道流星般疾驰而去。

仅仅是眨眼间的功夫对方就杀到了匈奴大军中央。

全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汇集在了赵彻的身上。

此刻的他就是战场上唯一的主角。

赵彻挥舞着手中长枪,长枪在他手中犹如蛟龙出海,虎虎生风。

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死死地盯着匈奴大军头曼单于所在的方向不顾一切冲杀过去。

蒙恬见状不禁瞪大了双眼。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少年的胆子也太大了。

王贲则一脸错愕之色。

他连忙深吸一口气,声音急促地说道:“大将军…… 他…… 他往大单于方向去了!”

这一席话落下犹如一声雷鸣在众人耳边炸响。

众人脸上尽是错愕之色。

自古以来。

战场之上四大军功莫过于先登,斩将,陷阵,夺旗。

众人心中都清楚。

如若眼前之人能杀了大单于,他的功劳将会远高于这四大军功。

蒙恬心中思绪万千。

他一方面敬佩赵彻的勇气,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是匈奴的陷阱。

于是挥了挥手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

可声音却依旧带着一丝颤抖。

蒙恬朝着一旁的王贲开口:“我等绝不可让如此勇猛之人落入敌人圈套当中,若是有不测的话,王贲!你立刻率领大军前去支援!”

王贲闻言躬身抱拳开口:“遵命!”

蒙恬说这话的时候眼神紧紧地盯着赵彻的身影。

王贲同样是死死看着眼前一幕。

他的手心全是汗水,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兵器。

深知纵然是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战将,也从未有单人单骑在千军万马之中斩杀敌方首领的壮举。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豪赌!

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豪赌!

今日这名白袍少年一旦成功。

匈奴必将大乱。

可若是失败,那便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但此刻他们只能在一旁观望,同时做好随时支援的准备,内心的紧张与期待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

赵彻在匈奴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

他手中长枪不断挥舞。

每一次刺出都必有一名匈奴士兵倒下。

匈奴士兵们纷纷围拢过来,试图阻拦他的去路,但都被他一一击退。

时而将长枪高高举起,然后猛地刺下,将靠近的敌人钉在地上。

时而用枪杆横扫,将周围的敌人打得东倒西歪。

麾下战马在人群中灵活地穿梭。

马蹄践踏着敌人的身体,发出阵阵沉闷的声响。

随着赵彻逐渐靠近头曼单于所在的营帐。

匈奴士兵们的抵抗越发激烈。

他们组成了一道又一道人墙,试图阻挡赵彻的前进。

但赵彻毫无惧色。

他大喝一声,声震云霄,手中长枪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

他看准一个间隙策马一跃,跳过了前面的敌人防线继续朝着目标前进。

头曼单于在营帐中听到外面的动静心中大惊。

他没想到竟然有人敢单枪匹马地冲向自己。

于是立刻下令周围的护卫加强防守。

面对眼前这个突如其来的敌人。

若是今日自己被斩杀,匈奴大军将会陷入巨大的混乱。

赵彻距离头曼单于越来越近。

他能感觉到周围的杀意愈发浓烈。

但他的眼神却更加坚定,握紧长枪,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场恶战。

此时的赵彻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满朝文武听闻蒙恬被困的消息顿时方寸大乱。

他们脸上写满了惊慌失措。

有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有的嘴唇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措。

如今大军被困于漠北。

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淳于越脸色苍白。

他急匆匆地向前迈出一步,脚步有些踉跄。

于是双手紧紧地抱拳向着嬴政深深作揖,声音颤抖且带着几分焦急地开口说道:“陛下!臣早就说过对于这些蛮夷要教化为主,如今蒙恬贸然率领大军出击,恐怕会损伤我大秦之根本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衣袖擦拭着额头上不断冒出的汗珠,眼神中满是对自己主张未被采纳的懊悔。

李斯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他的眼眸深邃而沉静,但其中的神情却变得复杂难辨。

淳于越的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单纯的教化之策根本无法解决眼前的危机。

而且就凭匈奴的习性。

这些游牧民族生性剽悍,居无定所,岂是轻易能够被教化的?

李斯暗自叹了口气,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忧虑。

其余一众文武百官皆是面色凝重。

每个人都仿佛被一座大山压着喘不过气来。

他们低垂着头眼神游离似乎在极力逃避着这个残酷的现实,但又不得不面对。

嬴政端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缓缓抬起头,目光冷峻而威严地扫视着面前的文武百官。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怒与失望。

对于刚才淳于越的话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这等腐儒!

若是教化有用。

天下何来战事?

这天下是靠铁与血打下来的。

岂是几句仁义道德就能安抚的?

在他看来这种家伙平日里高谈阔论纸上谈兵,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却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在满朝文武慌乱不已的时候。

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凌乱的脚步声。

紧接着第四名八百里加急的斥候冲了进来。

这名斥候模样看起来十分狼狈。

衣衫褴褛不堪,头发如同杂草般蓬乱,脸上还挂着一个骇人的伤口。

伤口皮肉外翻,鲜血已经干涸,凝结在伤口周围。

与他脏兮兮的脸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狰狞。

他一路踉跄着跑到嬴政面前扑通一声重重地跪了下来。

旋即双手抱拳,声音沙哑而急切地开口:“陛下!蒙恬将军陷入匈奴大军的包围圈当中,请陛下速速派出援军!要不然的话…… 数十万大军将会全军覆没啊!”

斥候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仿佛已经看到了秦军将士们在匈奴铁骑下惨遭屠戮的场景。

身体也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嬴政听到这话脸上瞬间掠过一抹惶恐之色。

但这一抹惶恐之色仅仅只是在他眼中存在一瞬间便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坚毅与决绝。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重新抬头看向面前满朝文武,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与威严。

于是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嬴政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却犹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立刻的回应。

此刻整个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众人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交织。

文武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心中清楚这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难题,稍有不慎大秦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应对之策,但却又毫无头绪。

他们害怕自己提出的建议不当会招来杀身之祸。

同时也深知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敢轻易开口。

而就在这时!

又是一名斥候闯了进来。

他不顾一切地冲入大殿后直接双膝跪地,动作显得有些仓促和慌乱。

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卷血书双手高高举过头顶,血书在他颤抖的手中微微晃动。

斥候双目通红,眼中闪烁着泪花,声音哽咽地开口:“陛下!蒙恬将军血书!”

嬴政闻言神色冰冷,猛然开口:“念!”

他的声音简短而有力,眼神紧紧地盯着那卷血书。

嬴政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扶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当着众人的面。

斥候小心翼翼地将血书打开,清了清嗓子念道:“末将无能中了匈奴大军的圈套!请陛下恕罪!末将已经决定了和大秦将士共存亡!若是战至最后一刻!末将定当以身殉国!”

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一般敲击在众人的心上。

令满朝文武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众人的心中既对蒙恬的忠诚与英勇感到敬佩。

又对当前的局势感到无比的担忧和绝望。

如今蒙恬率领大军陷入匈奴包围圈当中。

局势已经是凶多吉少了。

所有人都清楚现在最为重要的事情,便是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在众人的注视下。

李斯缓缓上前一步。

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双手抱拳,神色凝重地拱手开口:“陛下!如今蒙恬将军陷入匈奴人的包围圈当中,现在当务之急便是调动天下兵马拱卫咸阳!以防匈奴前来攻打!”

李斯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果断。

深知在这种情况下确保都城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虽然他心中也对蒙恬的安危十分担忧。

但李斯却十分清楚自己作为大秦的丞相必须要从全局考虑,绝对不能因一时的情感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李斯的声音刚落下殿堂上一些其他大秦官员也纷纷站了出来。

他们的脸上带着焦虑与急切。

仿佛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于是纷纷附和了起来。

“陛下!李斯大人说的不错!现如今必须要调集兵马以防匈奴人打进来!”

这时一位武将挺身而出。

他身着铠甲,双手握拳,声音洪亮地说道: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与决然,似乎已经做好了随时奔赴战场保卫咸阳的准备。

“臣赞成!臣愿为陛下分忧,即刻去调遣兵马!”

另一位文官也跟着表态。

他的声音虽然没有武将那般洪亮。

但却充满了诚恳与急切。

“臣也赞成!当务之急,先保咸阳不失!”

又一位官员附和道:

于是一时间大殿内议论纷纷,每个人对大秦命运无比担忧。

他们深知这场危机不仅关乎着蒙恬和数十万秦军的生死。

更关乎着大秦的江山社稷和万千子民的安危。

而在这一片混乱与嘈杂之中嬴政坐在高高的王座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的心中在思索着一个更为长远的计划。

这个计划能够彻底解决匈奴之患,保大秦长治久安的办法……

嬴政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大秦的版图,以及那些潜在的威胁和隐患。。

匈奴之患由来已久……

如果只是一味地被动防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但在当前的局势下救援蒙恬和保卫咸阳同样刻不容缓。

他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来如何对匈奴进行有效的打击和防范。

嬴政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

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保住大秦的江山社稷。

至于心中则是开始盘算着各方的兵力部署和粮草储备。

思考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足够的援军去解蒙恬之围。

同时又要确保咸阳的安全。

如今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时刻。

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失误。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