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贾环前文+后续

重生贾环前文+后续

v奔跑的蜗牛v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又过了些时日,赵姨娘的生辰到了。像赵姨娘这种角色,是没有太大的存在感的,贾政也没有要给她表示的意思,但贾环却是记得的。一大早,贾环就起来了。赵姨娘的院子没有小厨房,但不代表贾环没有办法。他提前几天就借了一个砂锅,还有点柴火。然后溜到小厨房,塞了几个铜板,就拿到了鸡蛋和面,然后吭吭哧哧地揉面,醒面,切面,煮面,打蛋,加葱花,滴香油。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就出锅了。赵姨娘才起来,贾环就掐着点端着面进来了。小鹊还在给赵姨娘梳头,冷不防闻到一股香味,咽了咽口水,说道:“姨娘,好香啊。”赵姨娘也正诧异,却看儿子贾环端着面进来了。然后贾环把面条放在桌子上,转身朝向赵姨娘,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说道:“今天是姨娘的生辰,儿子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主角:贾环赵姨娘   更新:2025-01-24 15: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环赵姨娘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贾环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v奔跑的蜗牛v”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又过了些时日,赵姨娘的生辰到了。像赵姨娘这种角色,是没有太大的存在感的,贾政也没有要给她表示的意思,但贾环却是记得的。一大早,贾环就起来了。赵姨娘的院子没有小厨房,但不代表贾环没有办法。他提前几天就借了一个砂锅,还有点柴火。然后溜到小厨房,塞了几个铜板,就拿到了鸡蛋和面,然后吭吭哧哧地揉面,醒面,切面,煮面,打蛋,加葱花,滴香油。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就出锅了。赵姨娘才起来,贾环就掐着点端着面进来了。小鹊还在给赵姨娘梳头,冷不防闻到一股香味,咽了咽口水,说道:“姨娘,好香啊。”赵姨娘也正诧异,却看儿子贾环端着面进来了。然后贾环把面条放在桌子上,转身朝向赵姨娘,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说道:“今天是姨娘的生辰,儿子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重生贾环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又过了些时日,赵姨娘的生辰到了。

像赵姨娘这种角色,是没有太大的存在感的,贾政也没有要给她表示的意思,但贾环却是记得的。

一大早,贾环就起来了。赵姨娘的院子没有小厨房,但不代表贾环没有办法。

他提前几天就借了一个砂锅,还有点柴火。

然后溜到小厨房,塞了几个铜板,就拿到了鸡蛋和面,然后吭吭哧哧地揉面,醒面,切面,煮面,打蛋,加葱花,滴香油。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就出锅了。

赵姨娘才起来,贾环就掐着点端着面进来了。

小鹊还在给赵姨娘梳头,冷不防闻到一股香味,咽了咽口水,说道:“姨娘,好香啊。”

赵姨娘也正诧异,却看儿子贾环端着面进来了。

然后贾环把面条放在桌子上,转身朝向赵姨娘,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说道:“今天是姨娘的生辰,儿子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只好给姨娘做了碗面,想着伺候姨娘吃上一点,也不枉姨娘辛苦生我一遭。”

那边赵姨娘已经红了眼眶,起身说道:“赶紧起来,地上脏。”

贾环笑着说道:“姨娘这边坐吧。”

然后对小鹊说道:“小鹊姐姐,今儿早上,就让我伺候姨娘吧,你们先歇着。”

小鹊抿嘴笑道:“三爷可算有心了,奴婢们也偷个懒。”然后就退了出去。

屋里就剩赵姨娘母子了,贾环恭恭敬敬地递了筷子,说道:“娘,您吃面。”

赵姨娘眼睛瞪得溜圆,声音也有些颤抖:“你叫我什么?”

贾环轻声说道:“娘,吃面了……”

赵姨娘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下来了,哽咽着说道:“真不枉我费那么大劲生你。”

贾环凑过去说道:“以后没人的时候,我就叫你娘。”

赵姨娘高兴地答应了,然后开开心心地吃起来贾环给她做的面。在她看来,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

很快,贾环给赵姨娘做长寿面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贾府,不过也就下人们自己嘀咕,但有心人很快就让王夫人知道了。

王夫人攥着佛珠,说道:“到底还是个有良心的。”

她和贾环注定无法母慈子孝,即便有,也是装出来的。但贾宝玉这个夯货,为什么就想不出来孝敬她一回?

不过话说回来,贾环要真给她做了一碗面,她是吃还是不吃?想得心烦,恨不得再把贾环打一顿。

王夫人不好发作,不代表其他人不好发作。

赵姨娘刚放下碗,探春就过来了。

贾环见到这个平日里都不正眼瞧自己娘俩的亲姐姐,很是奇怪:“三姐姐也给姨娘来祝寿么?”

探春却说道:“三弟弟也忒过了些。太太生日也不见你有这个表示,倒是巴巴地给姨娘献殷勤。”

贾环说道:“这倒怪不得弟弟了。太太那边还有宝二哥,我总不能越过宝二哥去,不管做什么,得他在前头。”

探春被噎住了,这倒是,人家亲生的都没急,别人急什么。

当下也没话说,扭头离去。

看着探春离开的背影,赵姨娘恨恨道:“她倒不知道自己是从谁的肚子里爬出来的了,巴巴地向别人献殷勤,自己亲娘倒忘在一边。”

贾环说道:“姨娘慎言,隔墙有耳。”

这件事就好比池塘里的一个小水花,很快就消散了。

贾环再次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他不知道的是,王夫人是听说他很久没去学堂了,才肯放过他,要不,早就来找茬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年底。

平日里,贾环基本把自己拘在院子里,低调才是王道。因此,虽然见到了林黛玉,但薛宝钗竟是错过了。

终于,过年的时候,贾环和薛宝钗见了面。

贾府人口多,在吃饭的时候,总算是打了照面。

看着贾环和贾兰,林黛玉和薛宝钗不由得很是好奇,贾母见状,就招招手,叫了贾环和贾兰过去,说道:“这是我们府上宝玉的三弟,贾环;另一个是你们珠大嫂子的儿子,贾兰。”

“这是林姑娘,宝姑娘。”

贾环已经到这个世界半年多了,林姑娘这个称谓可以说很正常,但宝姑娘这个称谓就很有些意味深长了。

这不是他能管的,他也不想管。

当下施礼道:“见过林姐姐,见过薛姐姐。”

别人怎么叫他管不着,但宝姑娘这个称呼很明显不是让他叫的。

既然见过了,贾母就挥手让贾环和贾兰都回去。

贾环是庶出,贾兰虽说是长孙,但父亲贾珠早逝,也就不受重视了;况且还有宝玉在,贾母对其他人就不上心了。

无论何人,想越过了宝玉来分得贾母的宠爱,简直是不可能的。

那边的大脸男贾宝玉早就凑到林黛玉身旁,小声地说着话,贾母则是一脸的宠溺。

贾环这边,则是宁国府和荣国府的一干男人们。不过他和贾兰年纪尚小,不敢喝酒。

那边的贾赦和贾政坐在主桌上,也是言笑晏晏,一大家人,很是和谐。

趁着过年,贾环收获了一堆压岁钱。

贾政给了五两银子,大伯贾赦也给了五两。回到自己的小院,给赵姨娘磕了头,赵姨娘笑眯眯地给了五吊钱:“环儿且收着,留着买点零嘴儿。”

她不知道,贾环在存钱买书。

加上其他人等给的红包,贾环拢共手上有了近二十两银子。

这可是一笔巨款,足够刘姥姥一家过一两年的那种。也只有贾府这种人家,庶子才能拿到这么一笔钱,换成刘姥姥家的板儿,五个铜板就不错了。

这二十两可是来之不易,贾环决心要好好使用。

只是外面寒冷,贾环待在自己的屋子里就不肯出门了。

他还在思索,有没有办法让钱生钱。这二十两银子虽然不少,但买书的话,就很是有限了。

“这年头也没个期货股票,要不还能投资一下。”贾环不禁抚额。

但他也不能轻易把钱撒出去,他一个小孩,还是得谨慎一些。

笔墨纸砚,这些都要花银子。算了,纸张就省下来吧,在桌子上写字也成。这样清水也能代替墨了,只用笔就可以了。

年很快就过去了。

贾环除了念书,别无其他。

但整日里拘在府中,也甚是无聊,还是出去走走吧。

想到这里,贾环便溜出了院子。想着贾宝玉还能有茗烟等小厮跟着,自己这个三爷好像有些有名无实,身边连个长随都没有。

按照他的记忆,应该是舅舅赵国基一直跟着自己才是,但现在自己还是小不点,估计还要几年赵国基才能出现在自己身边。

作为一名穿越人士,肥皂香水他都会做,但现在不能做,他一个小孩子,就是和别人合股,人家也不会当真。要是和自家人一起,那就更没他什么事了。他一个贾府庶子,能给家族增添进项那还不是应该的,估计到时候只能得到一声赞,或者老爹贾政直接来一句“不务正业”来把他给打发了。

走着走着,来到了书店里面,看了看招牌,叫“秋明斋”。

店里面自然是有各式的书籍,贾环直奔时文子集那边去了。

他穿越而来,自然知道什么才是重点。

店老板是一个中年男子,微须,看着贾环小大人的模样,不禁逗道:“这位公子,可是要考状元?”

贾环应道:“正是!”

店老板兴趣大增:“那正要选小店的时文了!”

贾环说道:“买了你的书,便能中状元了么?”

店老板说道:“那是自然!”

“如若不能,当如何?”

“分文不取!”

贾环笑道:“如此,便多谢了!”当下拿起两本时文子集,便要离开。

店老板略傻眼,当下拦住:“公子怎得不付钱便要离开?”

贾环说道:“是你自己说的,要是不中状元,分文不取。”

老板大笑:“你这便知道自己中不了了?”

贾环说道:“咱们国朝已开国六十余年,应天府才出过两个状元。你这店里每天卖出那么多书,可见……”

老板说道:“可见所言不实。”

贾环道:“然也!”

老板大笑,挥手说道:“且去吧。”

看着小大人一般的贾环,老板颔首道:“有趣,有趣!”

贾环平白得了两本时文,心下欢喜,想要回去付钱,却又有些犹豫,罢了,以后再来光顾吧。这银钱,就先欠着吧。

想到这里,纵然是两世为人,老脸也很是火热。

拿着书,贾环转身来到另一家书店,看看也好。

这家店里面的书一般般,但有很多画。贾环对绘画没有什么研究,装模作样了一番,就打算离开。

但随即,被眼前的一幅画吸引了。


贾环在贾府是什么状况,刘凯自然是一清二楚,现在,他要顶着这个身份,在贾府里逆袭,没错,他想了许久,逆袭两个字最是贴切不过了。

闲来无事,贾环就来到了贾政的书房。

书房一般可是重地,轻易不会让别人进来。但书房也分种类,贾环来的便是外书房了,这里是清客们聚集之地。

贾环到这里来,也是想找本书,俗名“黄历”。

这很好找。有各种活的“黄历”,贾家的一个清客,元修山,便是。

听闻贾环找黄历,元修山不由得一笑,贾环挨打的事情他也听说了,现在见贾环来找黄历,不由得一笑,自以为摸准了这孩童的脉。

当下,便简单地向贾环介绍了起来。

略过什么太岁啊,阴阳啊,吉凶啊,贾环只挑重点的听。

从元先生的嘴里,贾环知道了现在是平治九年,当今皇帝年号也是平治,名讳李适中,在位九年。当年明朝灭亡之后,南明朝廷废柴,任由后金逞强。但不成想,后金内部也出了内讧,皇太极被多尔衮毒杀,然后多尔衮罪行暴露,被后金不容,山东地界有志之士纷纷抗金,终于有太祖李成元平定天下,传至今上已三代,号为“唐”。

只是这个“唐朝”和之前的“李唐”有没有关系,大家都不可知,但李成元非说自己是李唐皇室后裔,大家也不敢推翻。但后唐也有过了,所以现在就叫“新唐”,以示区别。

当今天子平治皇帝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齐王李修和楚王李启,夺嫡之争还没有开始——毕竟两个儿子还年幼。

贾环在外书房厮混了几日,把现如今的状况摸了个清楚。

贾宝玉今年也是虚岁九岁,比贾环大了两岁不到,倒是比探春小了一岁。

这几天,倒是没见着贾宝玉,不知道他在干些什么。

但贾环没法去管他,他得顾着自己。

王夫人的面目已经很清楚了,她不想让自己碍眼,甚至巴不得自己消失的心都有,所以自己要甚是小心才是。

但在小心的同时,也要为将来打算,他可不想浑浑噩噩地过下去,将来一事无成。

念书,成为了他唯一的出路。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不想成为特例。

但念书的风险很大,首先王夫人就不喜欢看到自己念书。得想个办法。

贾环捏着下巴,上次就因为先生夸了自己两句,引来了一顿板子,以后可不能让先生夸自己了。

几天之后,贾环照例出现在了学堂。

学堂是贾家的私塾,请的是贾环爷爷辈的贾代儒,但贾代儒年事已高,一般是贾瑞来代班。

上次夸奖自己的就是贾代儒了。

现在是贾瑞,这个不管事的,看来是不会夸自己了,甚好。

但学堂里很是有些乌烟瘴气。半大小子十几个,用功的基本没有,贾瑞甚是受用,左右也不用心教,只是让大家随便读些书也就罢了。自己则是白日里睡觉,晚上去打马吊。

学堂外一阵闹哄哄的声音,原来是贾宝玉和秦钟联袂而来。

贾环一眼就认出了贾宝玉,这个家伙比较特别,脖子上一个项圈,中间镶着一块玉,只要有点脑子的就知道,这一定是贾宝玉。至于秦钟么,不用贾环认,自然有其他人帮忙喊名字。

难怪学堂里能看到这大脸妈宝男,原来是为了秦钟啊。

到了学堂,贾宝玉来到贾环面前问道:“听说前几天,你被太太罚了,现下可大好了?”

贾环恭谨地说道:“劳二哥挂念,已然无碍了。”

贾宝玉点点头,说道:“那就好。”然后就飞快地溜到秦钟身边,贾环一个没留意,两个人的手竟然都拉到一块了。

贾环叹了口气,翻起来面前的书本。

眼下自己还是要从头学,还好这三百千不是太难,只是需要背诵而已。理解嘛,自己堂堂一个考上一本的大学生,还能理解不了这个?

学堂里虽然有些乱,但还是有几个好学的,贾环就凑到那一堆去了。

而且贾瑞管得也严,倒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怕学生吵闹打搅到自己睡觉,只要你没有动静,那就万事大吉。

自此,学堂分了两派,一派以贾宝玉为首,在学堂里玩乐;另一派以贾环为代表,闷头看书。

贾环也只能闷头看书,指望贾瑞教他,不被打手板才怪。

但这样也很好,起码贾瑞不会夸他了,也省得被王夫人惦记。

自己虽然想着好好学,但也要藏拙才是,不能像小孩一样,得了个什么东西就到处显摆去。

下了学,茗烟早就伺候着宝玉上了马车,连带着秦钟也沾了光。

至于贾环,茗烟他们那群小厮是看不见的,贾环也没想着去沾那个光,左右乘马车的也就宝玉几个人,大部分人还是要走回去的。

走走也好,还能锻炼身体呢,贾环如是想。走到家里,进了院子,赵姨娘不见人影,不用说,肯定在王夫人那立规矩。

小鹊和小吉祥也不在,估计是跟着赵姨娘一起。

贾环趁着下午的时光,在屋里读书。

以前上学要学好多门课程,现在只有“语文”了,贾环不由得感慨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很幸福的。而且,他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有着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和儿童的记忆力。

另外一个巨大的优势则是贾府帮他建立的,那就是读书的实力。

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读书的。虽说科举一途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桥,比后世高考的桥还要窄。但所幸的是,过的人也比后世的人要少很多。所以,贾环坚信,只要自己够努力,就肯定可以考上功名。

忽然外面喧闹了起来,整个荣国府似乎都沉浸在了喜悦的气氛中,贾环算了一下时间,大概是林黛玉要一进贾府了。

果然,在赵姨娘回来之后,就带回了这个消息。

“算算日子,估计也就半个月。”赵姨娘板着手指头说道。

贾环笑道:“姨娘你算这个干什么,还等着准备表礼呢?”

赵姨娘登时柳眉倒竖:“我哪来的银子准备表礼,哼哼……”

说实话,娘儿俩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怕是准备了礼物也没人会让他们送出去。

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这段时间,王夫人和贾母怕是没空搭理其他事情了,这让贾环和赵姨娘很是松了口气。

看着儿子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赵姨娘也不由得生了几分盼头。

国朝的规矩,庶子一旦考取功名,生母是可以抬身份的。现在贾政还没有二房,庶子也就贾环一个,贾环若真是个争气的,自己就可以做到二房,那时候,太太也不能把自己怎么着了。

贾宝玉在学堂的状况,赵姨娘也听说了,差点没把她笑出声来。就这样的宝二爷,怎么能考取功名,要是这样都能的话,那可真是天赋异禀了。

不过宝玉到底是衔玉而生的,保不齐会有其他的造化也说不准。

赵姨娘随即又拍了拍自己的脸,想那么多干什么,宝玉考得上考不上与她何干,只要她的环儿能考中就可以了。

小日子便一天天地安稳度过,贾环知道,学问一途,不能着急,而且眼下他也算是重头开始,只好沉下心来,慢慢打磨着自己的“童子功”。

中间贾瑞也考校过众人的课业,贾环年纪尚小,自然只会被考校到三百千。

前面过去的几个小子,有背得好的,也有背得不好的。

轮到贾环的时候,他仔细想了一下,故意背错了几处。

按照之前的经验,贾瑞只会处罚后面两三个人,所以贾环故意背错,他可不敢再去拿第一名了。

果然,贾瑞摇头晃脑装模作样地听了,听到贾环背错之后,冷哼了几声,但也没有发作。

但贾环心里知道自己错哪了。

上头贾瑞也懒得和贾环分说,挥挥手让贾环回去。

东跨院里,王夫人在问周瑞家的:“你三爷近来又去学堂了,可知道,上次的伤势可有什么违碍?”

周瑞家的回道:“这个奴婢倒是不知;看三爷的样子,不像是有什么要紧;只是听说,一个百家姓,背了许多次,都没背下来。”

王夫人点头道:“罢了。晚上我再辛苦一下,给他拜拜佛吧。”


回到家中之后,赵姨娘再次闹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她这个院子里就没分到什么好月饼。

贾环自然不会去管。

左右闹上一闹,还能闹出个存在感。要是像周姨娘那样,连点存在感都没有了,虽说没人主动去欺负,但没人想起来,不是更可悲么。

来弹压赵姨娘的自然还是凤姐。

赵姨娘见了凤姐,就像锯了嘴的葫芦一般,老实了。

但下人也没好过,赵姨娘毕竟也是半个主子,到最后,该拿的还是拿到了。

凤姐弹压完赵姨娘,却没见到贾环,当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倒是好久没见到环兄弟了,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说罢,也不用赵姨娘邀,径自走到贾环所住偏房。

贾环正仔细研读钱先生批改过的文章,凤姐冷不防就进来了。

“哟,环兄弟用功呢。”这笑面虎的声音就让贾环浑身起鸡皮疙瘩。

贾环赶紧溜下炕,说道:“二嫂子安。”

王熙凤虽说识得几个字,但文章就看不懂了,但见到上面一堆红色笔迹,也是很好奇:“这红色的地方是什么意思?”

贾环答道:“弟文章不通,是先生批改的。”

凤姐冷笑道:“要是没那个本事,就省省,免得将来平白得了笑话。”

贾环说道:“二嫂子说的极是。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将来万一弟弟有了出息,老爷太太脸上不都有光么。”

凤姐道:“你当太太真指望你呢?”

贾环说道:“倒也是,无论是谁,我看,也越不过宝二哥去。”

这话里有话啊,凤姐登时身子就顿住了,身边的平儿看了贾环一眼,说道:“奶奶,还是先回去吧,还有些事情,婆子们都等着回呢。”

凤姐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贾环暗自回想,刚刚自己是不是说的太露骨了?

但转念又一想,硬汉就得下猛药;凤姐虽然不是硬汉,但性子上却也差不离了。

凤姐回到自己院子里,仔细想了贾环说的话,越想越心惊。无论是谁,都越不过宝玉去。这虽然是贾环的无心之说,但何尝又不是真的。

荣国府这家子人,自己的公爹贾赦袭爵,姑父贾政袭产,那荣禧堂,竟是二房的地盘。将来,贾琏当也是袭爵,产业是半文钱也与自己无干,说不得,自己那亲姑姑还惦记着大房的爵位呢。有老太太帮衬,说不定到时候都给了宝玉了。

自己竟然还不如一个丫头养的看得清楚。

仔细又想了想,二房那边的兰哥儿,竟然也是低调本分,和贾环一样,都以学业为重,看来,除了自己当大管家当上了瘾,别人竟然都在为自己打算。

而且那边还都是二房的人,自己这边人丁单薄,将来要是起了纷争,看来想强过二房,是难上加难。

想到这里,凤姐不由得说道:“平儿,吩咐厨房,给三爷送碗鸡汤,补一补。”既然这样,那就把水再搅浑一些好了。

平儿答应一声,出去了。

王熙凤这个动作一做,估计赵姨娘那边的日子能好过不少。当然,这忙也不是白帮的,她得让贾环和赵姨娘有底气,有了底气才能去挑战宝玉,这样二房那边才能不太平,不太平她才能长久地管家,也能让自己的亲姑姑忙上一忙。

所以,贾环那边,可以暗中作为盟友。自己今天这碗鸡汤送出去,就看贾环那边是什么反应了。

稍一时,平儿回来了,说道:“刚刚三爷说,谢谢二奶奶的鸡汤,他会做好自己的本分的。”

这个环老三还真是个聪明的,不枉钱先生能看得上他。

中秋节当天,宁荣二府都大摆筵席。

薛姨妈一家不好出现在这种场合,但在梨香院,也摆了饭。

又过了些日子,贾瑞挂掉了。

贾环自然是知道原因的,这家伙见色起意,却被凤姐捉弄,落得如此下场,贾环实在同情不起来,他也没到不管谁都要伸手拉一把的地步,而且,你伸手,对方得抓住才行啊。

但人死为大,贾代儒也没多少银子,因此贾家的诸位亲戚,相互之间凑了些份子,竟然也把丧事办的像模像样。

入了冬,扬州那边传来消息,道是林如海身染重疾,要林黛玉赶快回去。贾宝玉一听林黛玉要走,当时就发了癫狂。

“我不要林妹妹走!”在地上打滚的那一位,不是宝玉又是何人?

贾环看着贾宝玉的表演,很是奇怪。

当下对贾母说道:“老祖宗,既然姑父病重,还是得请林姐姐赶快回去侍疾才是。”

贾宝玉登时就跳起来,指着贾环的鼻子骂道:“黑了心肝的东西,林妹妹哪里不好,你竟然要赶她走?”

贾环奇道:“难道二哥定要林姐姐背一个不孝的名声?”

是了。百善孝为先,人家父亲病重,难道就只能在这府里整日里笑嘻嘻地和贾宝玉玩耍?

贾母哭了又哭,搂着林黛玉说道:“玉儿,回扬州之后,可要用心侍奉你父亲。”

贾环说道:“老祖宗放心。林姐姐回去之后,说不定姑父的病就好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再好好将养着,定会痊愈的。”

林黛玉朝贾环略施一礼,泣道:“借环哥儿吉言了。”

贾环却知道,自己的姑父是没救了。

当下,一家子人给林黛玉收拾行李,挑了日子,由贾琏送她回扬州。

林黛玉刚走了没多久,秦可卿就没了。

这可是大事。

宁国府的未来女主人病逝,让众人都唏嘘不已。

那边的贾珍,正张罗着办丧事,贾蓉却不见多少哀容,想来是知道些事情的。

贾珍大肆铺张,力求把葬礼办得风光,甚至还给贾蓉捐了一个龙禁尉。

秦可卿的灵柩就停在铁槛寺,贾家众人聚集,王熙凤协理一切。

由不得贾环看不起贾宝玉和秦钟,在丧事期间,两个人还眉目传情,秦钟甚至还和智能儿云雨了几番。

不过在丧事期间,贾环倒也得见了四王八公及一些子弟。

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

要是贾环在侧,肯定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贾宝玉已经十三了,和袭人都云雨过了,哪里还小了。

但这话他是不敢说的,说出来,不被打死,也要被打残。

曹公不也给了贾宝玉两首诗么:

《西江月 批宝玉二首》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这种状态,怎么可能中举?贾环也不是没想过,贾宝玉后面的中举,应当不是曹公的本意,而是高鹗的杜撰。

宝玉被贾母救走之后,还是直觉得心慌。出来后,直奔梨香院,去找宝钗诉苦。

“世人皆道读书好,我看来,却是奔着为官去的,皆是禄蠹之辈。”

宝钗劝道:“你也上点心,虽说读书辛苦,但终究还是有好处的,不比碌碌之辈强上许多?”

宝玉得意道:“那酸臭八股我是不想碰的。但诗经倒是极好,过段日子,咱们起个诗社,如何?”

见宝玉巧妙地扯开话题,宝钗不由得暗自叹气。

虽说贾环有意低调,但拜师的事情还是传开了,无他,钱雨本的名气在那。

王夫人听说之后,很是气闷,想着要不要找个由头收拾贾环一顿,但转念一想,贾环新拜的师傅是钱雨本,曾经的两榜进士,科道言官。虽然现下辞官在家闲居,但谁会知道他什么时候就能起复了呢?况且读书人之间的串联,她也有所耳闻,收拾了贾环,想必自己的名声就传遍京城了,然后再传遍天下。

当下忍了下去,她可不认为,贾环那猥琐的人,能超过自己的宝玉去。

周瑞家的也在旁边提点:“太太,前几日老爷叫二爷去书房检查功课,二爷没背上来,被老太太护住了。”

王夫人狠狠攥了攥佛珠,说道:“我也知晓了。宝玉的功课是得抓紧了。”

周瑞家的接着说道:“倒还有一桩。咱们前院的修先生,夸赞二爷天分极高,是个读书种子呢。”

王夫人心中舒畅:“修先生是有见识的,咱们宝玉,任谁也说不出个不好来。”

周瑞家的给王夫人接着说道:“老太太也说了,读书一事最为紧要,但也不能拔苗助长,还是要循序渐进的好。我看环老三,可是拔苗助长了。”

王夫人更为满意了。不就是拜了个进士做老师么,过段日子,她定求得老爷,给宝玉找个翰林来教授。

正在和林黛玉下棋的宝玉没来由地一阵哆嗦,竟是身上有些发冷。

林黛玉见状问道:“怎么了?可是着凉了?”

近来秋风渐起,天气也开始转凉了。

宝玉缩了缩脖子,说道:“无碍的。”

外面袭人进来报道:“二爷,东府那边的珍大爷的生辰快到了,二奶奶让大家准备去吃席呢。”

宝玉当下起身,说道:“肯定请了戏班子,走,咱们也去看看去!”

一行人兴冲冲地往东府去了。果然,那边已经开始搭戏台子了。

贾环也在受邀之列。

这不奇怪,毕竟都是贾府的男丁,怎么可能缺席。

当下也兴冲冲地一起凑了过去,虽说喝不了酒,但吃一顿好菜还是可以的,他在府中的日子过得甚是艰难,难得开一次荤。

但戏这种东西,他是看不懂的,也没什么兴趣,只是混在几个同辈人中,吃着菜,摇头晃脑假装能听懂的样子,权当放松了。

这小大人的模样,引来了一阵笑声。

旁边的薛蟠看着贾环的小模样,也没忍住过来逗弄了一下:“环三弟感觉怎么样?”

贾环见到是薛蟠,心里不禁突突了一下,这可是个龙阳爱好者,他可得离远点。

“还不错还不错,薛大哥喝酒。”

薛蟠见状,愈发来了兴趣。早先听说贾环是个猥琐的人物,也就没有太在意,但现在一见,反而觉得有些说不出的气质了。

薛大傻子不读书,要不肯定知道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贾环见状,心里暗道要糟,当下就拿出小学究的派,老气横秋地点评了一番。薛蟠这才回过来神,这贾环贾老三,可是拜了个进士为师的,无趣得紧。

忽而眼前又是一亮,那边的秦钟出现了,一下子就把薛蟠给引了过去。贾环不禁松了口气。

当下,贾环赶紧抽身,准备溜回去西府。

路过园子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子将凤姐拦住,定睛一看,竟是贾瑞。

贾环心里琢磨着,贾瑞在这个地点出现,定是存了非分之想,看来是命不久矣。但转念又一想,贾瑞和秦可卿的死是极为接近的,看来,秦可卿也快要没了。

他不禁叹了口气,可惜了秦大美人。他甚至连面都没见一下,很是遗憾。

但遗憾归遗憾,他是不可能见到了。毕竟男女有别,又是自己侄儿媳妇。他没有贾宝玉的厚脸皮和待遇,自是见不到。而且人生本来就是充满遗憾的,要是事事都能如愿,那又如何体现幸福美好呢?

贾珍的生日一过,贾环就去了钱先生家里,钱先生要给他讲授制艺了。

毕竟是两榜进士,底子硬邦邦的,和贾瑞相比,不对,不能比,这是亵渎老师啊。

不但讲授了制艺的技巧,钱先生也给贾环讲授了经义。

虽然贾环凭借自己的理解,也能懂一些,但和人家一比,马上就落了下乘,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临走的时候,贾环不由得感慨,还是不能轻视古人啊,哪怕自己是穿越过来的,也没有自带光环。

眼见着中秋节快到了,贾环还得准备中秋的节礼。

月饼是必须要的,还有鸭蛋,贾环特意嘱咐舅舅赵国基,去买了高邮的咸鸭蛋,据说是双黄的。

另外又准备了半腔羊,这就又花了贾环一两多的银子。

上次离开之前,钱先生给贾环留了作业,要他试着做几篇文章。题目都拟好了。

吭哧了几天之后,贾环便带着文章和节礼,登门了。

绕了几条街,便到了钱先生的府邸。

管家钱槐已经和贾环很熟了,见到贾环到来,后面的赵国基还挑着东西,心知是来送节礼的,当下就帮了把手。

贾环致谢道:“有劳槐叔了。”

钱槐很是客气地说道:“不当什么的,三公子里面请,老爷等候多时了。”

贾环便进入了外书房,钱先生在里面。

见了贾环的文章,钱先生的眉头略皱。

文章生涩,毫无优点,只是能勉强读通而已。

但看到贾环小小的样子,随即又感觉是自己苛刻了。小小孩童,能写出什么文章!能够读得通就不错了。

当下勉励道:“文章还需努力。”

然后把文章收起,拿起书来,摘了几个句子,说道:“下次,带这几篇文章来。”

八股文章题目,向来都是从文章中摘取。

明朝时期,还有截搭的,只是这种截搭题目,对圣人经义的理解太过失偏颇,士林对这种题目的意见很大,所以后期,还是从中截取一个句子作为题目了。

贾环见先生出好了题目,收好书本,恭恭敬敬地起身告辞。

正要离开之际,一个慈祥的妇人进来了,见到贾环,略微颔首,对着钱雨本说道:“这便是你新近收的弟子贾环了?”

贾环赶忙施礼道:“正是学生。”

钱雨本说道:“这是你师娘。”

贾环重新见礼,口称:“拜见师娘。”

钱夫人说道:“倒是一表人才。”

钱雨本轻咳了一声,对贾环说道:“文章要用心写,去吧。”

贾环告辞而出。

路上,翻着钱先生给批改的文章,看到哪哪都是红字,简直就是另外一篇了。

贾环不禁苦笑,自己的文笔竟是如此生涩。

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是极好的,毕竟自己的科举之路才刚开始,要是马上能写出来钱先生赞叹的文章,那可就真是奇了怪了。

和舅舅赵国基分别的时候,贾环又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两银子。

“舅舅,这些日子甚是麻烦,正巧中秋了,家里也添些东西。”

赵国基开心地接了过去:“环哥儿,看你这次拜的先生,像是个有本事的。”

贾环笑道:“钱先生可是两榜进士。”

赵国基说道:“一看就和族学里的先生不一样。”

这倒是,赵国基虽然没念过什么书,但人的水平高下还是能分得出来的。


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家中,正给林黛玉收拾箱笼,准备去金陵的外祖家中过些时日。

贾雨村正巧在林家做先生,自打罢官以来,贾雨村处处不得志。

这一日,林如海把贾雨村请至书房,下人奉茶之后,林如海端起,略掀了掀茶碗盖,吹了吹,啜了一小口,言道:“时飞兄,弟要恭喜你了。”贾雨村字时飞。

贾雨村不得要领,疑惑道:“敢问如海兄,何喜之有啊?”

林如海朝天上拱了拱手,说道:“天子大恩,之前罢免的官员,都要重新启用,这不是大喜么?”

贾雨村闻言一下子就站了起来,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但随即跌坐在椅子上,苦笑道:“何喜之有啊,如海兄莫要取笑了。虽说今上要重新启用我等,奈何,哎,没有门路,还是补不上缺啊。”

林如海言道:“兄何必忧虑!弟已修荐书一封给我内兄贾政,兄可携书入都,与小女同行。”

贾雨村大喜,有了林如海的帮衬,他的前途可期,当下商议了启程日期不提。

却说林黛玉因母丧,身体也不见好,贾母又十分想念,故而再三来请,林如海也念着贾母年高,想着小女过去也能略尽孝心,也就应允了。

金陵贾府,贾母整日算着林黛玉何时能入京,连带着宝玉都很期待,听说是个神仙似的妹妹呢。

贾环也很是好奇,这个传说中的林妹妹,不对,是林姐姐,到底长什么样子。

见到两个小孙子的表情,贾母乐呵呵地说道:“回头见了你表妹,可不许失礼了!”虽然贾环也很期待,但贾母却是自动略过了他,话主要是对贾宝玉说的。

贾宝玉很是乖巧地点头答道:“孙儿知道的。”

眼见贾母有青梅竹马的意思,但王夫人却另有打算。

她的外甥女,薛宝钗,年纪也是相当仿佛。自家儿子宝玉,与其配了表妹黛玉,倒不如配表姐宝钗。

自此,婆媳暗斗不止。

又过了几日,周瑞家的悄悄进来回王夫人:“太太,打听清楚了,表小姐下月初进京。”

王夫人转了转佛珠,说道:“我前些日子在佛祖面前许了愿,也该去还愿了。奈何最近身子不爽利,想来只能让宝玉替我走这一趟了。”

周瑞家的会意,俯身应道:“奴婢去安排,定要少爷早去早回。”

王夫人点点头,说道:“辛苦你了。”

贾宝玉还在傻傻地等林黛玉呢,却不曾想,王夫人安排他去铁槛寺还愿。虽是闷闷不乐,但终究母命难违,还是乖乖去了。

林黛玉便在这一日,入了都。

一顶小轿,吱吱呀呀地抬进了荣国府的西角门。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停。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贾母又将家中之人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黛玉又一一拜见过。

贾母又说道:“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

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然后便是凤姐登场了。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等到晚上传了饭,贾宝玉便风风火火地回来了,见到林黛玉之后,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犹豫了一下,说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玉啊!”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厨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

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

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

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莺哥既给了黛玉,也就顺便改名为紫鹃了。

这边已经见过,自然没有贾环什么事情。众人眼里既没他这号人物,贾环也乐得清静,正是读书用功之时。他的三百千早已熟读,现在已经开始读四书了。

只是没有人来教授自己,很是抓瞎。但他随即想到了以前高中时期自己老师的话:“人啊,要学会自学,虽然说老师很重要,但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自学才是决定你们将来最重要的一步。”

现在,他也被逼着走了自学这条路了。

不过自己的月例银子都被赵姨娘收着,想再拿回来,那是难上加难。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年底的压岁钱了。

自打林黛玉进了府,学堂便见不到贾宝玉的影子了。贾环也觉得贾瑞不好好教,也不愿意去。一来浪费时间,二来自己也不去,就不会碍着王夫人的眼了。

但王夫人哪里有空理会他,薛家人也要进京了。

只是进京的路上,呆霸王薛蟠打死了人!这下子好了,被告上了!

幸好有贾雨村,之前走了贾政的门路,授了应天府知府,当下糊涂判了此案,了了这桩命案,让王夫人和薛姨妈直抚心口,道是“好人有好报”,要不是贾政给贾雨村帮忙走了路子,哪有那么便宜了结这桩命案。

薛宝钗的到来让贾宝玉更是开心,本来家里就多了个神仙似的林妹妹,现下又多了一个不遑多让的姐姐,太太更是把薛家人留在了梨香院,这更是让贾宝玉开心地晚饭都多吃了两碗,撑得让袭人给他揉肚子,又闹出了一出笑话。

贾环也很是好奇薛宝钗的模样,只是没人想起来去引见,只得按下心头想法,以后总是有机会的,不过总是见到了传说中的林妹妹,这倒是极好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