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女频言情 > 以杀治国全文

以杀治国全文

朱元璋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散朝之后。朱元璋十分高兴的要去坤宁宫给马皇后说关于太子的事情。其余的什么宰相制度啊,锦衣卫啊,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太子妃的人选定了。等礼部选好日子就可以进行册封,还有两个侧妃几个嫔一起册封。这才是他认为的大好事。朱元璋一去就发现吕妃居然在坤宁宫,而且在马皇后的保护下,侍卫们都不敢动手。这让朱元璋的心情有些糟糕。马皇后一见到他,也是怒从心中来,对他质问道:“重八,你犯什么浑,吕妃是太子的宠妃,你怎么让人来捉拿她?她犯了什么事,值得你这样做?”他忙对马皇后说道:“妹子,你听我说,吕本已经被咱给砍了,这吕妃伙同吕本要害咱标儿和皇孙,咱能手下留情吗?”吕妃马上求情道:“没有没有?”“你也别在这假惺惺的哭了,人证物证俱在,还想抵赖不成,...

主角:朱元璋朱标   更新:2025-02-22 14: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标的女频言情小说《以杀治国全文》,由网络作家“朱元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散朝之后。朱元璋十分高兴的要去坤宁宫给马皇后说关于太子的事情。其余的什么宰相制度啊,锦衣卫啊,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太子妃的人选定了。等礼部选好日子就可以进行册封,还有两个侧妃几个嫔一起册封。这才是他认为的大好事。朱元璋一去就发现吕妃居然在坤宁宫,而且在马皇后的保护下,侍卫们都不敢动手。这让朱元璋的心情有些糟糕。马皇后一见到他,也是怒从心中来,对他质问道:“重八,你犯什么浑,吕妃是太子的宠妃,你怎么让人来捉拿她?她犯了什么事,值得你这样做?”他忙对马皇后说道:“妹子,你听我说,吕本已经被咱给砍了,这吕妃伙同吕本要害咱标儿和皇孙,咱能手下留情吗?”吕妃马上求情道:“没有没有?”“你也别在这假惺惺的哭了,人证物证俱在,还想抵赖不成,...

《以杀治国全文》精彩片段


散朝之后。

朱元璋十分高兴的要去坤宁宫给马皇后说关于太子的事情。

其余的什么宰相制度啊,锦衣卫啊,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太子妃的人选定了。

等礼部选好日子就可以进行册封,还有两个侧妃几个嫔一起册封。

这才是他认为的大好事。

朱元璋一去就发现吕妃居然在坤宁宫,而且在马皇后的保护下,侍卫们都不敢动手。

这让朱元璋的心情有些糟糕。

马皇后一见到他,也是怒从心中来,对他质问道:“重八,你犯什么浑,吕妃是太子的宠妃,你怎么让人来捉拿她?

她犯了什么事,值得你这样做?”

他忙对马皇后说道:“妹子,你听我说,吕本已经被咱给砍了,这吕妃伙同吕本要害咱标儿和皇孙,咱能手下留情吗?”

吕妃马上求情道:“没有没有?”

“你也别在这假惺惺的哭了,人证物证俱在,还想抵赖不成,来人将吕妃打入宗人府,将她名字迁出朱家族谱!”

马皇后听到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在护着她了。

毕竟这都已经害到自己的头上来了。

她质问道:“吕氏,可是确有其事?”

吕妃知道已经无法狡辩,她没有回答,只是跪在地上不住地哭泣。

马皇后知道这就是默认了,她也流出了眼泪。

“咱的标儿真是苦啊,才失去常妃不久,又失吕氏,你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

朱元璋见马皇后伤心,早已厌烦吕氏,喊道:“来人,带走!”

吕氏这才着急说道:“陛下,娘娘你们不能杀我?”

马皇后一向心软,还劝了朱元璋很多次,在朱元璋刀下救了许多人,可是这一次,她没有劝朱元璋。

吕氏如此歹毒之人,不杀何以正纲纪。

朱元璋笑道:“咱杀人还有不能的,你父亲已经伏诛,你家九族也将一起陪葬,唯独你杀不得?”

“因为我肚子里怀了太子殿下的骨肉!”

唰。

这一句话彻底让两个老人有些头晕。

为什么,为什么。

偏偏是这个时候她肚子里面怀了标儿的骨肉。

马皇后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

朱元璋也明白了过来,这个女人太坏了,可是子孙是朱家骨肉。

于是,朱元璋下令打入宗人府大牢,好生照料,待生下孩子后,再行处置。

吕妃也是着急了,她不知道谎言是很容易被拆穿的,尤其是怀孕这种事情,三个月之后没有反应,或者御医探不出喜脉,她就得死。

不过,她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让自己可以多活几日了。

活着就会有希望,这是他父亲告诉她的道理。

于是,她被带了下去。

朱元璋把马皇后拉到一边坐下,对她说道:“好了妹子,这些糟糕的事情就不去想了,历朝历代这后宫之中就是有非常多的斗争,好在咱妹子宽宏大量,没有和其余的妃子一般见识。

否则咱的后宫也是一样鸡犬不宁。”

“知道就好!”

“是是是,咱知道你担心标儿,今日在朝堂之上,咱已经为标儿选好了几门亲事了。”

“几门?”

“是啊,就是咱招进宫的三个姑娘啊,妙锦今日也在朝堂之上,标儿亲口答应她为太子妃的。

其余两个就分别当个侧妃吧!

还有黄彬几个的女儿。

咱标儿还年轻,常妃吕氏的事情就慢慢让它过去吧,等几年之后,这些个妃子再给标儿生几个孩子,咱标儿的心也就放宽了。”

“嗯,你这事还办得差不多!”

“嘿嘿,只要标儿满意就行!”

......

朱标回到了东宫。

朱允熥哭个不停。

朱标前去查看,见几个宫女毛手毛脚的也哄不好。

这里没有见到吕妃,他问了问太监李恒。

他也没有见到,也没有看到宫中侍卫来抓她。

那吕妃去哪里了?

一个宫女说吕妃去皇后娘娘那里去了,朱标忙对李恒说道:“去叫徐妙锦来带孩子,告诉她想当太子妃,这第一关就是带好朱允熥!”

李恒派人去传令去了。

朱标怕马皇后心慈手软到时候放了吕妃就麻烦了。

于是,他也前往乾清宫,却在路上就听说有太监宫女在传,吕妃娘娘有喜了。

朱标叫住他们一问,消息是坤宁宫传出来的,果然属实。

朱标想起昨晚的行为,又问了问李恒,李恒如实说了。

“回太子殿下,今天吕妃拒绝喝汤药,还把汤药打翻了。”

“混账,这种事情也能马虎吗?自己去领二十梃仗!”

李恒只得从命。

朱标还真怕会出现什么差错,赶忙去到了乾清宫。

看到朱元璋也在这里。

朱标问讯。

“爹,娘,吕妃人呢?”

朱元璋看着他一脸焦急,微笑着说道:“标儿放心,她有孕在身,不会杀她的!”

“不是,她有身孕是假的!”

马皇后大惊。

“什么,这种事情还能有假?”

“是啊,不信找个御医去给她把脉吧!”

马皇后这次也生气了。

“这个吕氏真是胆大包天,是什么都敢隐瞒欺骗啊。

重八,命宗人府好好查验,如若有假,从重处罚!”

“放心吧妹子,咱有数的!”

朱标见吕妃是这种情况,也就放心了,他还以为朱元璋或者马皇后会放她一条生路,既然已经入了宗人府,那她也就必死无疑了。

昨晚一夜疯狂无论他怀孕与否,都是死路一条。

只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而已。

朱元璋和马皇后轮番的对朱标进行宽慰,给于温暖,就怕朱标因为这些事情受到打击。

朱标也就逢场作戏配合他们一下,商量一下关于册封太子妃的事宜。

两老因此高兴得很。

聊了许多,在宫里吃了马皇后亲自做的午膳后。

朱标回到东宫。

不多久,有御医从宗人府探脉回来,前来禀告。

“殿下,微臣已经去号过脉了,未见喜脉,敢问殿下是何时与吕氏同房的?”

“昨晚!”

“啊,这,时间太短,微臣无能实在是号不出来啊!”

朱标当然知道他们号不出来,这还不到二十四小时呢,按照后世的说法,这个时间段买个紧急的避孕药还可以防止怀孕呢。

朱标想到这里,命令御医让她继续喝滑胎药,免得她真的怀上。

就在这时,太监李恒匆匆来报!

“殿下,不得了了,皇孙允炆他,快不行了!”

“啊!”

朱标赶紧跑去前,御医也跟着过去。

只见朱允炆全身都是红豆似的麻点,呼吸急促,口吐白沫。

御医一看这个症状,稍一把脉,大惊道:“太子殿下,允炆小殿下得的是天花!”

朱标心中一动。

“这就是天花,吕氏可谓是害人又害己啊!你不是不想死吗?想多活几日吗?

本宫就成全你,让你亲眼看看你的爱子是如何死在你怀里的。

杀人诛心,杀人诛心,吕氏你这种坏人该有此报!”

朱标吩咐道:“御医,把允炆带到宗人府交给吕氏照料吧!”

御医也知道天花乃不治之症,交出去免得自己受罚。

他乖乖照办,把朱允炆送到了宗人府大牢,为吕妃送去滑胎汤逼她喝下去。

然后他为了避免染上天花,将全身衣服烧掉,这次回到太医院。

吕妃看着奄奄一息的朱允炆,哭得格外狰狞恐怖。

而朱标还在忙完之后,去宗人府大牢告诉她:“吕氏,所谓天道好轮回,害人终害己,朱雄英,朱允熥他们注射了牛痘都没有染上天花,你自己弄回来的病毒,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还害死了自己全家,你满意了吗?

哈哈哈哈哈!”

吕氏神情先是呆滞,忽而大叫,忽而大骂,忽而抱着朱允炆大哭,人已经近乎疯了。

朱允炆则气息微弱地说道:“娘,孩儿好难受!”

朱标说道:“允炆,你逼到十二子朱柏自焚,十三子朱桂贬为庶人,你死后我会让这两位叔叔亲自为你火化!

哈哈哈哈哈!”

朱标笑着离开了宗人府大牢。

“啊~~~~~~~”

身后传来吕氏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惨叫!

系统提示音响起。

杀人诛心,卸磨杀驴,利用完就扔,实在是狠,增寿两年


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暂时是选定了。

接下来饭还没有吃完,徐妙锦不好意思在这里,就溜走了。

锦衣卫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徐达和汤和要求的罪己诏还没有说法。

朱元璋知道他们两个在想什么,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两位兄弟,这种家宴真的是好久没有这样吃过了。

咱就再说一下,罪己诏的事情你们不要在说了,至于对天下人的交代,标儿已经给咱出了主意了。

你们就不必操心了。”

朱元璋大致说了一下朱标的办法。

徐达和汤和都认为此法可行。

只有马皇后对于这个办法,甚是吃惊。

她吃惊的是,这样的办法真的是朱标想出来的吗?

她看着朱标问道:“标儿,常妃薨逝是不是对你有什么打击,怎么感觉你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这样狠毒的办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是不是重八逼你的?

还有东宫下人来报,经常听到你的寝殿里面传来许多奇奇怪怪的声音,还有吕妃的哭声,你在折磨吕妃吗?”

朱元璋一向关心朱标,但却没有这么细心,现在听到马皇后问起,他也关心道:“你母亲这样一说,咱也想起了,你和以前是不大一样了哈。

是不是真的受到什么刺激了?”

徐达和汤和倒是没有什么发言权,不过对于朱标的变化,他们还是看在眼里的。

朱标只得笑笑说道:“哪里有什么刺激,不过是通过死亡看到了一些人性罢了。

其实我读书不少,以前很多时候,都只是看到表面,没有去深入思考,或者总觉得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可是当常妃死于东宫,我才去想这些事,想了很多。

历史上的人为了争夺大位,往往都是要流血牺牲的。

常妃与我性格相同,都是仁慈善良,宽厚待人,但正是这种性格,失去了最基本的防人之心,就很容易被人给陷害。

如果是竞争对手,就一定会欺负到头上来。

既然是家宴,我就做一个最大胆的猜测,你们只要听了这个猜测,也就知道我为什么会变了。

比如常妃不死,那么她就会一直是太子妃,将来成为皇后,而常妃死了,谁得利益?

自然是吕妃了,东宫就两个妃子一个常妃,一个吕妃,常氏死了,吕妃当太子妃就有绝对的竞争力了。

历史上后宫斗争一般是皇后和妃子之间的争宠导致的。

可是真正在皇帝后宫争斗,那就更加复杂,竞争对手又会变得更多,可要是提前谋划,就会减少很多竞争对手。”

现场四人大惊。

朱元璋说道:“标儿,你是怀疑常妃之死,是吕妃所为?”

马皇后:“常妃死于难产,不是被人陷害的。”

汤和和徐达也表示震惊。

露出一脸不可思议。

朱标接着说道:“我只是猜测比喻,没有说事实就是这样,是不是陷害,以后慢慢去查吧!不过这是我觉得要改变自己的一契机。

常妃的死,让我把这件事情代入到了自己。

我虽然是太子,可是如果我一味的软弱仁慈,毫无防人之心,这也难免会被别人动歪主意吧!

可能父皇会说我的这些弟弟们不会有篡逆之心。

可是这种事情,在历史上还少吗?

他们都是骨肉至亲,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可真正到了有机会当皇帝的时候,他们斗争起来也是毫不留情,毫无亲情可言的。

我就在想,我可以对他们报有手足之情,可他们会不会想当太子,想当皇上呢?

因此,我必须要改变,否则,就算这些弟弟们念我的情不动手。

那么那些大臣呢,那些武将们呢,他们会不会有不臣的想法呢?

所以,我不得不变,不仅要变,还要变得让人摸不透,只有这样才真正有上位者的威严。

才不会被臣下所欺。”

朱标洋洋洒洒地说了这么多。

徐达和汤和听得是心惊胆寒,原来这当皇帝的当太子的这么难。

还不如他们当一个大将军来得自在。

他们的大将军虽然彼此直接也有一些斗争,但最后谁谁能够胜出,还是得皇帝圣裁。

可皇家的斗争就不一样了。

那可真的是,要么死,要么活。

真正的是成王败寇。

历史上面这种事情的确不在少数,也真正如朱标说得那样,每一个朝代的君主都认为那些只是历史,绝对不会发生在自己的朝代。

可是事情往往就发生了。

太子朱标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他的太子位是朱元璋一手扶起来的,朱标的表现也不差,朱元璋不会出现什么废太子这样的事情。

但谁有能知道百年之后的事情呢。

朱元璋将来不在了,太子就要面对整个大明了。

臣下,藩王会不会有二心?

这些藩王们都是陛下的孩子,离皇位也就是一步的距离。

谁又能进入他们的内心,去知道,他们有没有想当皇帝的心呢。

所以,当年朱元璋要分封诸皇子藩王的时候,就有大臣死谏,说分封诸王子为藩王是动乱之因。

朱元璋还把这个大臣给摔死了。

太子能够有这样的觉悟也是好的,只是他这样想的话,那么将来他真正登基的时候,会不会因此而削藩呢?

徐达开始有些担忧燕王朱棣了。

马皇后听完朱标的话,倒是也认为,朱标说得对。

“标儿,你真是成长了,的确,帝王家最是无情,娘看到你这样心里也有些难受。

我知道你说得没有错,是该有防人之心,可是我心里,还是喜欢之前那个仁慈爱民的太子。”

朱元璋则乐得大呼:“哎呀,妹子,你知道什么,咱标儿怎么就不仁慈爱民了。

标儿不是还让咱大赦天下吗,不是还劝咱大开恩科吗?

要咱说,标儿现在这样做才是绝对的正确的,咱不管吕妃有没有害常妃,也不管其余的皇子会不会觊觎太子位,心里有些防备总是好的。

否则被人害了,还不知道,那不是善,那是愚蠢!

标儿变得好,变得好,不要被你娘带偏了,她哪里知道什么是政事。

你以后要记住,不准后宫干政!”

朱元璋说这话其实就是说给马皇后听的,马皇后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她马上没好气地说道:“是是,你是皇帝你最大,我不干政行吧。”

朱元璋:“又没说你,你着什么急!”

徐达:哈哈哈哈。

汤和:哈哈哈。

.......

一桌子人有说有笑的,去回忆以前奋斗的时光。

徐达和汤和见事情都已经处理了,也就告辞各自准备回程了。

朱元璋把朱标单独留下,问道:“标儿,现任锦衣卫指挥使毛穰如何处理?”

朱标很高兴朱元璋连这种事情都要问他,而不是直接自己处理。

证明现在的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

朱标略一思索,轻轻地道:“杀了吧,百户以上全部杀了,给天下一个交代。”

朱元璋刚刚还一脸正经的脸,笑开了花。

“标儿,和咱想一块去了,对,杀!”

这时,系统提示音响起:“好一招卸磨杀驴的狠招,增寿两年。”

朱标看着系统面板越来越多的增寿,心中暗叹:“小狠小增寿,大狠大增寿,这变狠之路还很长.......”


朱元璋天威一怒,让在场的群臣一时也不敢再进行奏报。

当然他们的奏折都会在头一天交到中书省,再由中书递交给朱元璋。

上朝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看过他们上奏的内容了。

因为朱元璋对太子的期望,朱标这里会先审阅中书省递交上来的奏折。

再递交上去。

这个时期,朱元璋还没有废除丞相制度。

目前,统御于六部文武之上的中书省,还有两个丞相。

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胡惟庸。

李善长是胡惟庸的老师,他其实基本上只是挂职不管事,实际大权全由胡惟庸一手掌握。

按照历史的发展,李善长在不久后,就将卸职告老还乡。

朱元璋会在杭州赐给他一座以前张士诚的吴王府,还会在金陵城给他准备一座韩国公府。

现在百官都以胡惟庸马首是瞻。

胡惟庸是最会揣测圣意的人,这也是他最后惨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站在百官之前,看着朱元璋脸上的神色,稍有放松。

证明太子朱标对于他的冲撞,公然相劝,触他逆鳞这个事情,并没有让他真正的生气。

一来可以说是太子朱标这他心中的恩宠地位,在则也可能是故意演一场戏给百官们看的。

胡惟庸想到这里,心里也就有了打算。

他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他站了出来,彰显出他的能力来。

“陛下,大明十二年来,万物复苏,太仓存粮满仓,兵器辎重等物均一应齐备,只需点齐兵马数日之后即可启程,敢问陛下此次派多少兵马出征。”

“此次嘎呼尔率甘北草原各部,集结南下,扬言要攻破大都,恢复大元,号称雄兵三十万。

蓝玉,朕着你领十五万大军,出击嘎胡尔。

咱命令你拿出鄱阳湖水战的豪气,一举歼灭嘎胡尔部!”

“末将领命!”

胡惟庸继续说道:“十五万大军出征,一年军费是一百三十六万七千两,两年军费是一百八十九万五千两,三年军费是二百一五万四千两。

臣会带领六部,一切优先于战场供给!”

“好啊,胡相真是咱的能臣干吏啊,那就这么办吧。”

胡惟庸满脸堆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李善长则是一脸忧郁,不知道在揣测些什么。

太监云气长语一呼。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这些人当然不会这这个时候再参奏了,于是叩拜之后,就退朝了。

太子朱标忙喊道:“刘大人,请留步!”

刘伯温停下了脚步,胡惟庸和李善长等人驻足了一下,相视一眼,退出了奉先殿。

刘伯温上前,行礼:“太子殿下,召微臣何事?”

“刘大人,父皇有差事交给你!”

朱元璋也从龙椅上面下来,他看了一眼朱标,说道:“伯温啊,你这次可是辛苦了,此去督察盐铁走私一案,离京半年多了吧,身体又日渐消瘦了,身体可还好?”

“回陛下,臣是老病体了,多谢挂念。”

“正如太子所言,咱有一个要紧职位要你来担任啊,你可得赶紧调养身体啊.”

“不知是何差事?“

朱标出言说道。

“刘大人,此次你查出了这么多的淮西勋贵,在朝中树敌太多,恐怕很难自处。

御史台恐怕已经不适合你了。

蓝玉等人出征前,一定会拿你说事,因此,为了他们放心出征,父皇会下令撤掉你的职,停掉你的俸禄。”

刘伯温刚才上朝听到了朱元璋的安排,也就大致猜到了他的结局,朱标说得这个话在他意料之中,他没有任何吃惊。

朱标对于这段历史也非常的了解。

历史记载,蓝玉等人出征前就拜托胡惟庸要设法除掉刘伯温,胡惟庸和李善长作为淮西党,本来就对刘伯温恨之入骨。

一直在找机会除掉他。

朱元璋为了让蓝玉他们可以安心出征,就贬斥了刘伯温。

刘伯温失宠之后,就没有人再去找他,甚至穷得只能变卖书画才能活命。

最后是马皇后暗中接济,否则刘伯温会饿死于家中。

后来,朱元璋得知刘伯温生病,也不想刘伯温真的死去,就在刘伯温生病期间,特意赐药,以示皇恩。

却没有想到,胡惟庸自己揣测圣意,认为这是皇上要处死刘伯温了。

因此,他带着朱元璋的恩典,前去看望刘伯温,将药换成了毒药,刘伯温看到这个药,也以为是皇上要赐死他了,自己的大限到了。

就将毒药一饮而尽,就此一命呜呼了。

这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现在朱标不希望刘伯温这样死去了,这种人才以后留有大用。

他继续说道。

“父皇打算新成立一个锦衣卫,由刘大人暗中领衔。

这个部门可以监察百官,缉拿和抓捕,守值宿卫,并典昭狱,直接听命于皇上。

独立于其余部门之外。

曾经的御史台将改为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负责天下刑案诉讼。

刑部初审,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督。

锦衣卫则凌驾于所有部门之上,不仅是文武百官,甚至是诸位皇子藩王皆在监察之中!”

听到这话,刘伯温连忙下跪。

“臣惶恐,如此重要的职务,臣万万担当不起!”

朱元璋拉起刘伯温,语重心长地道。

“伯温啊,你跟着咱从濠州一直到现在,十几年了吧,咱虽然是靠着淮西这帮兄弟打下来的天下,可这治理天下,还得是你们这些文人啊。

你在前朝就是进士出身,还组织乡勇对抗过义军,可谓是文武全才。

咱们这些淮西兄弟,骄横跋扈惯了,要是让他们来领锦衣卫,恐怕人不腐先自腐了。

你就放心干吧。”

“陛下,臣老迈多病,恐......”

“别老是拿病说事,不能推辞,刘伯温听旨!”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一招朱元璋拿捏的明明白白。

他知道和刘伯温嚼舌根,说不过这些文人。

但自己是皇帝,是天子,有绝对的威严。

刘伯温只得老老实实地下跪接旨,抗旨这种事情,他是做不出来了。

“即日起免除刘伯温御史台左丞一职,停俸居家,不得外出。”

“臣遵旨!”

“继续接秘旨。”

“刘伯温暂领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挑选人员,制定章程,训练等事。”

“臣遵旨!”

朱元璋满意地露出了微笑,心里想着:“治你们这些文人就得来硬的!”

朱标也在这个时候,对朱元璋说道。

“父皇,儿臣为刘大人请一职。”

“什么?”

“太子太师!”

“也好,这锦衣卫是你建议成立的,你就和伯温一起好好管理吧。”

“谢太子殿下。”

刘伯温感觉今日备受恩宠,同时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朱标和刘伯温都退下后。

朱元璋一人在奉先殿沉思良久。

“咱的标儿越来越像人君了,常妃已逝,该考虑太子妃人选,让太子多多开枝散叶了。”


中书省胡相府。

一群文武大臣全都聚集于此。

“胡相,这次空印案影响甚大啊,官员人人自危,百姓也是议论纷纷。”

“是啊,这么多人都被砍头了,陛下的名声可不好听。”

“要我说罪魁祸首还是锦衣卫,以及刘伯温。”

“他现在告老还乡倒是自在,可我们以后日子可就难了。”

官员们一个个抱怨着。

胡惟庸倒是一言不发,看着眼下的众臣。

不一会儿,一个胡惟庸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吏,见时机差不多了。

忙出列说道:“胡相,你说说吧,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一群官吏本来就是来商议对策的,现在有人领头,也就跟着他一起请胡惟庸拿主意。

胡惟庸脸色阴沉一变,道:“诸位,此次空印案来得太突然,我们都没有任何准备。

最可气的是,陛下无视我等裁撤锦衣卫的建议,就因为太子一句话,他就可以保留下来,他就可以当场杀人。

如今,数千人被杀,这在哪个朝代都是非常残暴的。

既然陛下不信任我们,要用锦衣卫,那么我们就要采取一些手段了。

否则坐以待毙,下一次秦淮河边,就是我等的人头了。”

“胡相说得是啊.”

“还请胡相为我等出谋划策。“

“陛下如此,的确让我等臣子寒心啊!”

这些官员议论了一会儿,又重新拱手,请胡惟庸主持公道,一一表忠心,愿意效劳。

胡惟庸见此情况,心里很得意,但脸上依然十分愤慨。

“诸位,我之前就说过,如果锦衣卫不能被裁撤,那么我们就设法倒逼朝廷。

我们就做好自己,不要被锦衣卫抓住把柄,但是前线的供给,能拖就拖。

到时候蓝玉等人,一定会向朝廷禀报,我们再在合适的时机,上书以锦衣卫扰乱我等工作为由请求陛下裁撤。”

“可要是陛下还是不愿意裁撤呢?”有官员问道。

胡惟庸露出一丝冷笑。

‘难道,他想逼人反吗?’

‘蓝玉等人带兵出征,粮草断了,还能打仗吗?倒不如引兵回京,我等里应外合,不就......’

听到这话,在场的官员吓得不轻。

搞了半天,胡惟庸在这里等着他们呢。

这不是造反吗?

这种可是要亡种灭族的大罪啊。

大多数官员只是接受不了锦衣卫的做事风格,接受不了锦衣卫对他们的监督。

还不至于要造反。

可现在听胡惟庸的口吻,这显然是已经有了这种想法了。

即使还没有付出行动,就这个想法,也是万万不可的啊。

胡惟庸看这些官员都害怕,于是,他叫下人抬出了一筐东西。

里面是各种信封书纸等。

胡惟庸随便从中拿出一封,打开念了起来。

‘礼部员外郎徐士斌,采购祭器时,贪得脏银三千二百余两!’

“兵部侍郎庞英鹏,在军用鞍山矿场,以次充好,调换铁矿,获得脏银一万六千两。”

“工部侍郎祁子潜,修建国子监宫殿期间,偷工减料,获得脏银五千余两。”

“户部员外郎袁扬名,以权谋私,在其家乡安庆,强制低价收购田产房屋,折算预计值七千多两。”

“还有很多,我还需要一一念出吗?”

这些官员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敢看胡惟庸。

胡惟庸继续说道:“这些东西我交给锦衣卫如何?

交给陛下又会如何?”

这些官员都知道,朱元璋最恨贪污。

只要贪得六十两以上就要被砍头。

而他们贪得数字何止六十两。

这要是被朱元璋知道了,哪里还有活命?

还有那个臭名昭著的昭狱,那里面是能去的吗,如果胡相交给锦衣卫或者被锦衣卫发现,那也活不了。

于是,这些官员互相看了看,咬了咬牙,齐齐跪在地上。

“胡相,我等愿听从你的安排,只要胡相放过我们一马!”

“哈哈哈哈,好,从此开始,我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如果成了,诸位就是功臣,如果败了,对,不能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嗯,胡相你说吧,我们要怎么做!”

胡惟庸点了点头。

“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锦衣卫不是要监察百官吗?

那么这段时间大家都要保持手脚干净,千万不能做违法之事,否则进了昭狱我怕你们受不了。

其次,三法司这边要注意有人那些报案申冤之人,这个节骨眼不能被锦衣卫发现。

最后,关于前线战时供给的事情,就尽量拖,拖得越久,对我们就越有利。

兵部这边还要即使把蓝玉他们的动静报回来,蓝玉走之前就投靠于我了。

到时候他被逼急了,我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书信一封,到那时大军直扑金陵,我们在借机大开城门。

天下唾手可得!

只要控制着京城,那些藩王也就不足畏惧了。”

“好,就按胡相说得办!”

这些官员也知道,这种事情做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同时他们也知道,不做,胡惟庸也可以随时要了他们的命。

在这样的情况下,倒不如搏一搏,万一成了呢,他们就是功臣了。

胡惟庸在相府设宴,款待了他们。

......

东宫。

锦衣卫指挥使毛穰,来见朱标。

他已经接到了朱元璋的口谕,凡有事可先报之太子。

毛穰是个粗人,也是十分忠义的人。

他知道自己成为锦衣卫指挥使,是太子殿下举荐的。

这让他对太子也就格外的忠心了。

“下官毛穰,参见太子殿下。”

“平身吧,毛大人这次空印案办得漂亮,现在无论是昭狱还是锦衣卫都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了。

也好,这些官吏知道畏惧,也就知道收敛了。”

“禀殿下,上次刺杀刘伯温的贼子招了。”

“哈哈哈哈,诏狱就是有办法,怎么样,谁派的?”

“李善信!”

“是他,李善长的亲弟弟,李善长已经离开了京城,他还容不下刘伯温吗?”

“殿下,李善信没有离开,他在胡惟庸手下当差。”

“也就是说有可能是胡惟庸指示他去找人杀刘伯温的。”

“是!”

“好啊,李善信现在在哪里?”

“逃了。”

“想办法抓回来!”

“是。”

“近来京城可有什么事情发生?”

“没有,不过下官以为,应该有!”

“什么意思?”

“因为实在是太正常了,反而不正常,我们派出的锦衣卫,监察官员们,发现他们一点点错误都没有,这太不正常了。

就连三法司这种执法部门,都一片祥和,毫无任何问题!”

朱标立刻明白过来。

“这是别人在反锦衣卫监察了,既然如此你们就撤回来吧,你们可以做一件事,放出消息去,百姓持《大诰》可以直入锦衣卫府衙举报违法,没有大诰的百姓,在路上遇到锦衣卫,也可以举报官员违法。”

“遵命!”

毛穰退下了。

朱标想了想大概也知道是谁在搞鬼了。

心中有鬼才怕别人查。

“胡惟庸,再留你一段时间,等恩科结束就该老人退新人们登场了。”


“你们这些老学究,就知道礼礼礼的,男婚女嫁天经地义,有什么不可以的?”

“我自己推荐自己怎么就不行了!”

“我嫁人自己为什么就不能自己选择了,非得要我父亲为我做主!”

“陛下当年不也是先私定终生,再由郭大帅主持的吗?”

徐妙锦愤愤不平的说起来,搞得这些官员一个个都只能,手在空中指着,嘴里说着“这这这.......

这岂有此理嘛!”

朱标看得心里直乐。

“这洪武朝的文官这口才实在是不行啊,连一个女子都打不过。

他们要是知道后世明中期的文官,那吵架吵的可真的是天花乱坠,唾沫横飞。”

朱元璋听到徐妙锦说起自己,倒是想起了当初马皇后的确是如此的。

要不是她,偷偷地携带给他吃,可能他朱元璋都已经饿死了。

他觉得徐妙锦说得没有错。

于是,说道:“妙锦说得没有错,当初咱和马皇后也是先私定终身的,这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妙锦姑娘要争取太子妃,亦是可以的。

从今日起,凡大明的未婚男女,均可自己选择对象,但需在礼仪范围之内,未婚男女只可相见,不可有逾越之事,否则当问其罪。

男女互相认同后,经由其父母之命,方可成亲,父母如若不同意,亦不可成亲。

妙锦你看这样如何?”

徐妙锦躬身一礼:“陛下英明!”

朱标十分惊奇,没有想到这个徐妙锦这样一闹,大明的婚姻制度都改了。

这倒是有点自由婚姻开放的意识。

这在封建的大明来说是进了很大一步啊。

而且朱元璋这个政策非常好的一点是,未婚男女可以见面聊天,但牵手同居之类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

然后两人如果有感情,还是要经过父母同意才行。

这简直比后世的婚姻制度要好一些啊。

后世的制度完全自由,两人看对眼就可以开房,到时候不满意就分手,这会造成多大的心理问题啊。

这样有些怀孕的女子,就只能被迫堕胎,实在是可怜又可悲。

女孩子把所有最珍贵的都失去了之后,还是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否则一样结不了婚。

还有一些偷偷结婚的,奉子成婚的,种种......

所以有时候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

朱标觉得徐妙锦这女子十分有胆识,对她也很欣赏。

于是,他主动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徐妙锦当太子妃可以。”

朱元璋很高兴,徐妙锦本来就是几个人选之一。

其余的两个也是家世身份都配得上太子妃的位置。

就算是一个普通百姓的女子,只要朱标愿意,他朱元璋也是有心里准备的,他自己就是泥腿子出生的,也不是什么高贵家庭。

可是现在朱标答应了。

那就更加好办了。

“好好好,礼部择一良辰吉日,为太子立妃,另外标儿那邓婉儿和汤敏都进宫,还有宜春侯黄彬之女,黄舒蝶,宣宁侯曹良臣女曹舞云,营阳侯杨璟女杨清璃,东平侯韩政女韩兮夜,都贤良淑德,你就一起收了吧!

这样东宫就热闹了。

过几年多为咱带几个孙子啊。”

官员们笑嘻嘻地开始祝贺了。

“恭喜陛下,恭喜太子殿下!”

朱标没有想到还有这种意外收获。

一下子就有了几个妃子,这几个妃子直接就是几大家族。

朱标细数了一下自己现在的阵容。

前太子妃常遇春一家,常茂及蓝玉;

现在多了几个妃子,那邓愈,汤和,黄彬,曹良臣,杨璟,韩政等又成了自己人。

冯胜为左詹士,也就是相当于秘书长,全权辅助他处理东宫事务,另外胡美,廖永忠,李伯升等好几位开国功臣为同知詹士,虽然都是挂职,也是妥妥的太子党。

还有吴桢,耿炳文,傅友德等为赞善大夫。

文臣之首宋濂,太子太师方孝孺,太子太傅李文忠,还有一些座上宾等,以及宫中侍卫头领康茂才,汪兴祖等等。

再加上现在有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老婆,还有两个国公女儿作为侧妃。

以及朱家亲戚李文忠一家,朱元璋义子朱标义弟沐英,郭英等!

朱标心里暗忖。

“老朱啊,也亏得是你,这阵容就算是直接造反,你也抵不住啊。

把这个阵容给十分之一给李世民,他都能每日搞一次玄武门之变。

史上最稳太子朱标,的确是名不虚传的。

朱元璋就算怀疑谁,也根本不会怀疑朱标,就算朱标真的想反,他估计也高兴地为朱标准备龙袍。”

朱标想着,也转忧为喜道:“谢父皇做主,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要禀告!”

“什么事?”

“父皇,如今胡惟庸已经伏诛,中书省相位空缺,吕本也已伏法,吏部尚书一职也空缺了,当补齐位置,以报朝廷正常运转!”

一听这话,官员们也高兴了起来。

他们一个个站直了身体,这吏部尚书和宰相的位置可都是非常肥的差事啊。

就连宋濂这种文人,也都十分的向往。

却没有想到,朱元璋毫不客气地说道:“中书省宰相一职权力太大,已经出了两任奸相,咱实在是伤心,纵观历史上,许多宰相都曾独揽大权,危害皇权。

咱有意取消宰相制度,取消中书省,由天子直接管理六部九卿各级奏折直接上呈。”

朱标已经料到会是这种结果了。

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只要是历史上面发生的事件,都会真实出现。

那么接下来就是百官开始不干了。

“陛下,宰相制度千年有之,不能因为一两个奸相就取消这个制度啊。”

“是啊陛下,中书省上呈下达,统摄六部,可以为陛下分忧不少啊。”

“如果取消宰相制度,那么一应奏折事宜都要直接由陛下亲自负责,这会给陛下极大的工作量。”

“就算陛下觉得无妨,但其余后世之君,还能也一样勤勉吗?

没有宰相六部九卿都是平级,又将如何节制呢?”

.....

总之有许多的不妥。

朱元璋也是挑选了其中几条回答了一下。

“咱都不怕辛苦,你么还有什么可说的。

宰相就是权力太过于集中了,才会出现这种奸相,要是后世之君能力稍弱,遇到这种宰相不是更加危险?”

朱元璋还是看得非常清楚。

朱标则站出来说道:“父皇所说完全有道理,可是天下一应奏折都有陛下亲自审阅,这工作量的确也是太大了。

儿臣提议,取消宰相制度,建立内阁制度。

内阁由五名大臣担任,称为内阁大学士,其中一人为首辅,无官职;只拥有审理批阅上传下达的作用。

凡有疑虑应当五人公议,少数服从多数。

他们既无官职比六部尚书要权弱,但他们有审理批阅奏折,上传下达的权力,又能节制六部。

是为最佳设置。”

朱标说完,朱元璋思忖片刻觉得可行。

诸位官员也觉得这个内阁大学士无官无职,只有审议奏折的权力,对于他们来说也要轻松许多。

就连宋濂之辈,饱读诗书之人,也觉得此创设之举,实在是妙。

朱元璋当下拍板改组宰相中书省,组建内阁制。

大家都在称赞朱标,只要他自己知道,这不过是抄了朱棣的办法而已。

朱标后续还会将方孝孺谏入内阁,把铁铉安排在吏部,朱元璋当然都会一一应允。

散朝之后,一则劲爆的重大消息传开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