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现代都市 >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朱涛朱标后续+全文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朱涛朱标后续+全文

明月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朱元璋叹了口气,他没有在意朱涛说的等自己驾崩才当官,而是想起了马皇后。马皇后身子骨不太好,近几年又染了病,但是却不怎么肯见太医。因为她担心自己的病没得治,会连累太医被朱元璋迁怒。“儿子,你说马皇后的病,来你这能治吗?”朱元璋忽然问道。“不一定,看看是什么病吧,不过只要不是绝症,来我这里不敢说痊愈,保命肯定是没问题。”朱涛自信地说道。“但是人家马皇后,能来我这小破诊所看病?”“说的也是,我就随口一问。”朱元璋笑了笑。但是他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两天必须要带马皇后来一趟了。马皇后总担心一旦太医治不好,就会被他砍了。但是总不至于担心自己砍了这么一个少年天才吧?更何况,这个少年天才还是自己名义上的儿子。“那你堂哥这除了吃药,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主角:朱涛朱标   更新:2025-03-24 13:5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涛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朱涛朱标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明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元璋叹了口气,他没有在意朱涛说的等自己驾崩才当官,而是想起了马皇后。马皇后身子骨不太好,近几年又染了病,但是却不怎么肯见太医。因为她担心自己的病没得治,会连累太医被朱元璋迁怒。“儿子,你说马皇后的病,来你这能治吗?”朱元璋忽然问道。“不一定,看看是什么病吧,不过只要不是绝症,来我这里不敢说痊愈,保命肯定是没问题。”朱涛自信地说道。“但是人家马皇后,能来我这小破诊所看病?”“说的也是,我就随口一问。”朱元璋笑了笑。但是他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两天必须要带马皇后来一趟了。马皇后总担心一旦太医治不好,就会被他砍了。但是总不至于担心自己砍了这么一个少年天才吧?更何况,这个少年天才还是自己名义上的儿子。“那你堂哥这除了吃药,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朱涛朱标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朱元璋叹了口气,他没有在意朱涛说的等自己驾崩才当官,而是想起了马皇后。

马皇后身子骨不太好,近几年又染了病,但是却不怎么肯见太医。

因为她担心自己的病没得治,会连累太医被朱元璋迁怒。

“儿子,你说马皇后的病,来你这能治吗?”朱元璋忽然问道。

“不一定,看看是什么病吧,不过只要不是绝症,来我这里不敢说痊愈,保命肯定是没问题。”朱涛自信地说道。

“但是人家马皇后,能来我这小破诊所看病?”

“说的也是,我就随口一问。”朱元璋笑了笑。

但是他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两天必须要带马皇后来一趟了。马皇后总担心一旦太医治不好,就会被他砍了。

但是总不至于担心自己砍了这么一个少年天才吧?更何况,这个少年天才还是自己名义上的儿子。

“那你堂哥这除了吃药,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没?”朱元璋又问道。

朱涛想了想:“正好,就让堂哥留咱家种种地吧,干点儿体力活也能有锻炼的效果。”

种地?

朱标傻眼了,我堂堂大明太子,每日天要替皇帝处理批阅奏章都忙不过来,还来给你种地?

朱元璋也觉得太儿戏了,但又不好明说,想了想说道:“儿子,你堂哥可是咱家难得的好掌柜,还得替咱处理店里的事情,哪能来种地?”

朱涛笑了:“您这是买卖干久了,瞧不上地里刨食乱?”

朱元璋连连摆手:“瞧你这孩子说的,咱当年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块儿自己家的地,如今生意做大了,但也没事就去菜园子看看,咋能瞧不起种地?”

“就是你堂哥确实忙,生意上的事毕竟更重要一点。”

朱涛不乐意了:“嘿,那我今天就带您看看,种地可比做生意重要多了,就算是皇帝看了咱家的地,也能放下身段儿亲自来伺候!”

要知道,他可是没少拿签到来的好东西往自家地里用,为的就是哪怕父亲行商破产,也能靠着这块儿地获得滔天富贵。

“你这孩子说的是什么话,难不成咱家的地里有金子?”

朱涛也不解释,直接领着他们来到自家地里面。

“什么呀,这不就是普通的田地,不过论起品级,倒也算得上是上等。”朱元璋捏起泥土,笑着说道,心里确实挺满意。

朱涛一个少年,能把家里的地打理起来没有荒废,倒也难得。

“老爷您有所不知,咱家这地几年前刚得来的时候,只是块儿下品!是少爷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把它变成了良田!”老唐在一旁解释道,语气里满是与有荣焉。

“什么?你还有这么大的本事?”朱标没什么反应,他是真不懂农田,但是朱元璋惊了。

他是农村出来的,深知土地好坏决定着一家人的命运,所以也有不少老农能做到改善土地的品质。

然而眼下,这个少年竟能把薄田变成良田!这可是神话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儿子,你是怎么做到的?”朱元璋激动地问道。

“别问,问就是金坷垃!”朱涛玩儿了个梗,可惜这里没人听得懂:“是西域商团的神物,可惜只买到一点,将来或许有机会再买到。”

“还有啊爹,重要的不是这块儿地,而是地里种的东西。”

只见这大概三亩地的范围,看不见麦子之类的作物,反而到处都是成行成列的藤蔓。

“你这是种了青菜,咱怎么没见过这种菜?”朱元璋问道。

他的心里有点惋惜,觉得到底是少年人,竟然用这么好的地去种菜,简直是暴殄天物。

但是从老唐口中套话得知,朱涛从小一个人长大,没沾染不良嗜好,还能不荒废了土地,已经很不错了。

“对啊堂弟,你就是让我放下店里的生意,来照顾这些菜?”朱标也有些不以为然。

若是种地种粮,那还算正事,但是栽培果蔬,就更不值得他这个太子费心了。

“呵呵,”朱涛冷笑一声:“这不过是可以喂养鸡鸭的藤蔓罢了,真正的宝贝,在土里长着呢。”

说完,朱涛朝着老唐和几个佃户挥手:“把这一号试验田的作物请出来,给我爹和堂哥长长见识!”

老唐等几人立马兴奋地开始动手,去年朱涛种过一次这个作物,只有一颗藤蔓,但是产量却吓到了所有人。

今天看着这满满几亩地的藤蔓,他们只觉得不是在挖粮食,而是在挖金矿!

朱元璋和朱标看着众人兴奋的样子,只觉得他们没见过世面。

而身为皇室,他们两个什么奇异的果蔬没见过?

然后,两人沉默了,土里挖出来的那个黄色的圆形果子,他们还真没见过。

“儿子,这是粮食还是果子?叫什么?”朱元璋问道。

“嘘。等会儿把这颗藤蔓下的挖完我再告诉你。”朱涛说道。

挖完?这不已经挖出来两三颗了,难道还有?

朱元璋奇怪地回头看去,正好看见老唐清理出挂着颗十五颗果实的藤蔓,耳边恰到好处传来了朱涛的解说。

“此物名为土豆,可以做菜,易活,南北都可以种植,可以当……主食!”

产量大,易成活,主食!

看着满满当当的土豆,再看到那满目皆是的藤蔓,朱元璋眼睛一下子变得血红。

天佑大明!

他满脑子就只剩下这四个字。

经历了元末的灾荒和战乱,朱元璋骨子里带着对饥饿的恐惧,不是自己怕饿,是不希望有人再挨饿。

但是无论他怎么劝课农桑,地就那么大,产量就那么大,但是现在,他看见了希望,所有人吃饱饭的希望。

朱标已经瘫坐在了地上,他只是跟父皇来看一眼田地,却没想到看见了一场神话。

忙活了半天,试验田一号收割完成。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然后就听见老唐一字一句的汇报:“报告少爷,一号试验田土豆产量,每亩六千斤!”

“神物啊,神物!”朱元璋紧紧抓着朱涛的肩膀:“快把这神物交给朝廷,儿啊,不给你个国公,朝廷都对不起你!”

朱标吸了一口凉气,朱元璋向来严格把控爵位,却不想这一次愿意给一个少年公爵!

然而,朱涛却没那么激动。

“老爹,别着急,我准备等朱棣造反,再把土豆交上去!”


朱涛一看两人谨慎过头了,笑着说道:“放心吧,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平时别让人往里面扔明火,不会有危险的。”

听了朱涛的话,两人这才放心下来,随后朱元璋眼前一亮,有了个好主意。

“儿子,你说,要是把沼气用在战场上,那是不是神兵利器啊!”

听了朱元璋的话,朱涛差点儿被口水呛到。

不得不说,自己老爹的脑洞真的大,什么都能往战场上想,你一个行商,格局搞这么大干什么?难道还准备当个军火贩子?

在后世不好说,但是在这个时代,敢当军火商,怕不是一家都得死。

“行了,老爹你就别瞎想了,这东西没法携带,还不如多带点弓箭火油好用。”朱涛无语道:“而且,人家行军打仗带军粮辎重,你带一队大粪,这像话吗?”

虽说粪水在战场上的应用历史不短,但也仅限于守城往下泼,或着给弓箭加上破伤风buff,哪又想着用屎炸死人的?

“嘿嘿,我这不就随口一说嘛。”

朱元璋嘴上敷衍,但内心却真的在考虑沼气当作武器的可行性了。

“别想了爹。”朱涛看见他魂不守舍的样子,笑了:“您怎么还不听劝呢?要是真想要能爆炸的武器防身,回头我给您研究出来,保证比这东西好使。”

现在其实已经有黑火药了,不过在战场上的应用并不多,主要是当作发令炮用的。

比如水浒和三国里面经常有描写,说一声炮响,如何如何,但那其实是常识性错误,宋朝和三国还没有这东西,这是元代和明朝才被广泛使用的。

而后世所用的火药,被称作黄火药,那才是真正能大规模杀人的利器。

“什么?你能做出这种东西?”朱元璋彻底震惊了,他只是幻想一下,如果能有大范围杀伤的爆炸性武器,在战场上会有多厉害,但却没想到,看朱涛的样子,他是真的有把握做出来。

“能啊,不过大概需要个一两年时间。”朱涛理所当然的说道:“当然了,就是做出来,也只能给您防身用,不然泄露出去,咱们一家就等着被皇帝派人抓进宫里吧,就算不死,这辈子也再也别想要自由了。”

朱涛深知黄火药的可怕,这东西一旦被皇帝知道,再仁慈的皇帝也不会放任不管,顶多让自己这个发明者在宫里活着,以保证不会外泄配方,不帮其他势力制作黄火药,而以朱元璋的性格,恐怕杀了自己全家来保密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好儿子,那你可一定要尽快做出来,这东西爹有大用!”朱元璋抓着朱涛的肩膀急切地说道。

“好好好!”朱涛无奈答应道。

黄火药的成分,在后世并不难被查到,他也曾在键政圈子里学过,之所以说要一两年才能造出,一来是不希望老爹又这么快就跑出去,二来则是需要试验药力。

前世,他可没敢试验过自己关于黄火药的理论知识,不然的话,早就在里面唱铁窗泪了。

好不容易把神不守舍的朱元璋拉进堂屋,一家三口吃完了饭,朱涛就去给母亲准备沼气灯了。

“老唐。”装着管道,朱涛忽然说道:“给你一批望远镜,你应该可以回到军队,功过抵消吧?”

老唐收拾东西的动作顿住,半天后说道:“能!”

“要回去吗?我还有不少好东西,应该能帮你抵消逃役的罪名,甚至还能立功。”朱涛问道。


本来按他的想法,要么他弄死朱元璋,成功篡位,再不济也能当个明朝霍光,要么,他就被朱元璋株连九族。

然而,现在朱元璋还是皇上,他却没死,而是假死脱身,成为了一个酒楼掌柜。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要去见的那个少年。

他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朱元璋如此重视。

“灵儿那孩子,听说咱们要来庄子,还挺失落的。”马皇后叹息道:“那天就不该让她跟咱们回宫。”

“没事,这丫头混了个郡主,不亏,等回头咱和涛儿说了身份,这丫头就能回家了。”朱元璋拍了拍马皇后的手。

终于,到了朱家宅子,老唐已经笑呵呵地等在门口了。

“老爷,夫人,太平少爷。”

“老唐啊,咱怎么感觉你今天挺开心的啊?遇上好事儿了?”朱元璋问道,以往老唐也是笑呵呵的,但总有一种藏着事儿的感觉。

但是今天不一样,感觉他整个人都轻松不少。

胡惟庸有些惊讶,他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会注意到区区一个乡下管家的心情。

“老爷回来了,家里热闹,自然高兴一些,而且少爷他……”老唐笑了笑:“算了,您还是听少爷自己说吧。”

“行,跟咱还藏着掖着的,涛儿呢?”朱元璋笑着锤了下老唐的肩膀,带着众人往院子里走。

“少爷在后厨呢,小环去叫他了。”

“涛儿还会下厨,啧,这小子不知道君子远庖厨吗?”朱元璋随口吐槽道。

“爹,您吃的开心的时候可没说过这句话。”朱涛这时正好走出来,然后向着马皇后和朱标行礼:“娘,堂哥!”

“这位先生是?”

“咱不是给你置办了个酒楼吗,这是掌柜的,叫胡大。”

“胡掌柜!”朱涛拱手。

他本来以为朱元璋说给他开酒楼是酒后开玩笑的,没想到还真开起来了。

“少东家!”胡惟庸拱手,鞠躬很深,也算是向朱涛救他一家道谢。

朱涛赶紧把他扶起来,老爹找的这个掌柜,咋这么客气呢?

“爹,娘,你们去堂屋吧,我再炒两个菜,保准而是你们没吃过的。”朱涛撸起袖子,他今天换的短打,干活下厨都方便。

“那我跟少东家一起去厨房吧,正好见识下少东家的手艺。”胡惟庸说道。

朱元璋淡淡的给了他一个眼神。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你应该都知道吧?

胡惟庸点了点头。

这命保下来挺不容易的,他不准备作第二遍死。

厨房里,没有抽油烟机,只能靠窗户通风,所以烟熏火燎的,好在朱涛这一世没少自己做饭,已经习惯了。

胡惟庸虽然是掌柜,但不怎么进后厨,被呛得连连咳嗽,旁边的丫鬟递给他一条湿毛巾,胡惟庸擦了擦脸,又稍微捂住口鼻,这才舒服一些。

“胡掌柜,看来你是专职经营的,不怎么进后厨啊。”朱涛说道。

胡惟庸赶紧拿下毛巾,拱手说道:“回少东家,我之前是做别的营生的,刚进酒楼不久,我会尽快适应的。”

朱涛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这么客气胡掌柜,咱已经是一家人了,我这儿没那么多规矩,放松点。”

锅热完了,朱涛倒上芝麻油。

明朝初期已经出现了大豆油,但是受限于技术条件,杂质多,不如芝麻油好用。

朱涛正琢磨用什么办法能提升一下榨油的效率,光指望能签到得到榨油机器,他是等不起。

热油,葱姜蒜加红辣椒爆锅,香味儿立马起来了,然后再下淀粉搅拌的肉丝和刚做好的豆瓣酱,最后下菜,加上料汁料油,鱼香肉丝出锅。


“君臣之间哪有什么和不和的,不过是两种利益立场的调和与互相需要罢了。”朱涛笑了笑。

胡惟庸脸色发白:“少东家,这话可不能乱说!”

现在主流的言论还是君臣相得才算盛世,隐隐把皇帝与大臣当作同一个利益集体,朱涛这话在一般人听起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尤其是,他就是个例子,表面的君臣相得,实际上势同水火。

“所以不用讲究那些表面的话,说到底,会有大臣反对摊丁入亩,并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个策略对人民无益,只是对他无益,甚至损害了他的利益。”

“那么我之前说的,就是打掉这个跳的最欢的人,然后给所有大臣更好的利益!”

“更好的利益?”朱元璋疑惑了。

大明百废待兴,就连官俸都有些微薄,他上哪去找更好的利益送给大臣?

倒是胡惟庸联系朱涛在后厨说的话,眼前一亮。

难道?少东家想用那种离经叛道的方法?

“我不是跟你们说了商路的事。”朱涛笑了,看向朱元璋:“爹,你想想看,要是能让朝廷拉起一条商队,每个大臣都有份子,这条商队的利润一方面用来维持经营,另一方面则用来让大臣们有更多收入,这算不算更大的利益?”

朱元璋目瞪口呆,这可是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千百年来,重农抑商都是王朝的主流思想,勋贵们倒是挺喜欢掺合买卖,但是让那些重视清名胜过生命的文人沾上生意,怕不是要引起轩然大波。

“不行,文臣怎么可以沾染商贾之事?”朱元璋直接否决:“那些文臣若是知道了,怕不是要戳……戳皇上脊梁骨!”

朱涛撇了撇嘴,江南富商无数,论起来,哪个背后没有官员,谁不是官员的亲戚?

“这又不是直接让他们经营,而是巧立名目,更何况,只要利益够多,那些文官绝对会给自己立上大义的名头。”

朱元璋被朱涛说的三观有些崩碎,他看向胡惟庸,想问问这个前文官之首,朱涛说的对不对。

然后,朱元璋就见到胡惟庸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胡惟庸抬起头来,笑容有些苦涩。

胡惟庸作为前首相,很想驳斥朱涛的歪理邪说。

但是,他仔细思考,却发现朱涛是对的。

朱元璋沉默,他的臣子,可都是精通理学,将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挂在嘴边的读书人啊!

“爹,你一个行商,竟然不知道有多少商人背后有官员背景吗?”朱涛有些惊讶吗,他还以为自己父亲很明白这里的头头道道。

朱元璋嘴角抽动了一下,没说什么。

他又不是真正的行商,上哪知道这些东西去?

马皇后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让他想开点。

反倒是朱标最快地反应过来:“堂弟,成立官商,真的能推动摊丁入亩?”

朱元璋和胡惟庸也都看向朱涛。

也对,管他那么多干什么,重要的是好不好用!只要能推动摊丁入亩,那就干!

“只要苛刑加重利,绝对有用!甚至可以改善贪污环境!”朱标一脸肯定。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有朱涛这话,他就放心了。

“而且,爹你想想看,一旦官方组织了商队,是不是其他商人想要随便搞物价就更难了?这本身也是促进商业的一种方式!”朱涛紧接着说道。

“只要粮食、盐铁、布料、房子、交通这些支柱行业有了朝廷背景介入,那么市场必定更加稳定!而且商业发达,也是必须要更多的公务员来处理事务。”


不愿意当官儿?

刘伯温眉头一挑,怎么听起来,这位少年英才跟自己的性格差不多呢?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性格淡薄的人,又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制度?

若是厌倦了官场却又熟悉权力与人心的老家伙倒也罢了,偏偏是个少年,刘伯温总觉得矛盾的地方太多,更有了想要见上朱元璋这个干儿子的兴趣。

李善长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一方面庆幸自己不用被卸磨杀驴,又对自己这个宰相之位说没就没而觉得惋惜。

算了,活着就好。

李善长在心里安慰自己。

“你们两个帮朕完善了这个内阁任期制,明天大朝会,朕要正式施行!”朱元璋说道。

李善长和刘伯温对视一眼,然后向着朱元璋一齐拱手:“是!”

废除丞相,实行内阁任期制已经是朱元璋下定决心的事了,两人自然不会在这个关头找事儿。也幸亏两人都不是那种视权力如命的人,不然的话,此时恐怕已经闹着死谏了。

这边三人热火朝天的忙着,朱涛那边则十分悠闲。

“太平少爷,您这垄挖的太浅了,这样可没法灌水呀!”

“太平少爷,这还有两桶水您得提着!”

朱标在老唐的指引下,像个勤劳的小蜜蜂,穿梭在田间地头,而朱涛则拿着一本画本,悠闲地坐在躺椅里,借着凉棚的阴影,都快睡着了。

要不是给自己堂哥面子,他现在应该在家里喝着啤酒看丫鬟跳舞,但毕竟是堂哥第一次下地,他自己在家里享受终究是不太好。

终于,朱标忙活完了自己的任务指标,气喘吁吁的钻进凉棚,倒了一大碗茶水就要喝。

“且慢!”朱涛按住了他的手:“堂哥,等气喘匀了再喝,你的身体本就不好,平日生活里更需要注重细节。”

说完,朱涛替朱标把了把脉搏,过了一会儿:“喝吧,问题不大,就是多少还有点心率过速,平时别总瞎操心,慢慢就好了。”

朱标本来干了一上午的活,却看见朱涛在凉棚里优哉游哉的,还有点怨言,但是现在却心里一暖。

父皇和母后虽然也很慈祥,但是终归太忙了,平日很少能照顾到他,更多地是在培养他作为太子该如何如何。

现在却被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给照顾了,朱标有些不好意思,也觉得挺温暖的。

“堂弟呀,虽说读书人耕读传家,往往不干什么重活,但是也不能一锄头不挥呀,你这样是要被人笑话成纨绔子弟的。”朱标劝说道。

在古代,读书和耕种都是最重要的事,就算是一些家境殷实的书香门第的公子哥,往往也要做做样子,亲手栽种些什么。

“堂哥,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朱涛挑了挑眉头。

“误会什么?”

“误会了我啊。”朱涛笑了:“我本来也不是读书人,反而就是个纨绔子弟啊!”

“我朱涛别的想法没有,就想踏踏实实赚大钱,娶几个漂亮姑娘,当一个痛痛快快的纨绔子弟!”

朱标无语了,他实在不明白,这样惊才绝艳的一个人,理想怎么会这么庸俗?

难道,天才都有些奇怪的癖好?

“说起来,堂弟,当个纨绔子弟有什么好的,以你的才华,完全可以当个大官儿!到时候你就算在街上横着走都没问题,想娶几个就能娶几个。”朱标说道。

其实,他这次留下来不光是要种地和调养身体,还带着秘密任务。

朱元璋离开前暗中交代过,让他劝劝朱涛当官儿。

然而,朱涛撇了撇嘴,拿出了马皇后给的玉佩:“娘说了,有这块儿玉佩,我也可以横着走。至于娶亲,回头我多弄几样宝贝出来多赚些钱,再捐个员外郎的位子,不也能想娶几个就娶几个?何必去趟朝廷的浑水?”

“但是只要你这样的大才当了官儿,就可以恩泽万民了!”朱标急道。

朱涛有多大的才华,朱标是看在眼里的,这样的人进了朝堂,对整个大明的百姓都是有好处的。

朱涛指了指农田:“我不用当官,已经可以恩泽万民了。”

等到这批试验田的土豆一出,直接献上去,只要朝廷不眼瞎,肯定会大力推广,尤其是胡惟庸出事后,官场大肆株连,官员们肯定急需一个好消息稳住朱元璋的杀心,不会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冒功。

朱标往椅子上一摊,他是彻底服了。

朱标跟着朱元璋打拼多年,尤其是建国后需要人才,也亲自邀请过一些隐士出山。

那些隐士大部分表面淡泊名利,但只不过是待价而沽,条件给到位了,立马就能以天下为己任。

但是朱标发现自己这个堂弟不一样,他是真的隐士,压根儿不愿意露面的那种。

算了,尽力了,还是让父皇亲自想办法吧。

其实朱标作为皇太子,天然地会忽略一些问题。比如朱涛虽然惊才绝艳,但是进了官场,还能不能保持本心。

天下不是没有人才,但是朝堂不需要为民考虑的人才,朝堂需要的是能站队的人。朱涛有朱元璋这个便宜老爹,肯定不用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

但是其他人呢,就算有才华有抱负,进了官场也无从施展,不站队,没有派别,就没有人肯提拔你,才华抱负无处施展。

站了队,有了派别,就要把精力用在如何融入派别,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讨好上级,如何保护本派别的利益这些蝇营狗苟的烂事上。

那些做出了不错成绩的英杰,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能用在正事上的力气,恐怕还不到一半。

这就是大明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也是朱涛为什么不愿意当官的原因。

次日,大朝会。

周围的大臣们热闹地互相寒暄着。

毕竟每次大朝会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所以大家心态都很放松。

刘伯温和李善长相视一眼,只有他们两个知道,今天这场大朝会,怕是要被载入史册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