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失望和悲哀。
妲己扑通一声跪在纣王面前,泪流满面地哀求道:“大王,此事万万不可啊!
比干丞相乃国之栋梁,对您忠心耿耿,对大商更是鞠躬尽瘁。
求您收回成命吧!”
她的双手紧紧地抓住纣王的衣角,仿佛只要这样就能留住比干的性命。
然而,纣王此时已被愤怒和欲望蒙蔽了双眼,他一脚踢开妲己,怒吼道:“你这妖女,竟敢在此阻拦!
来人,动手!”
可怜比干就这样含冤而死。
他的鲜血染红了大殿的地面,也刺痛了妲己的心。
满朝文武皆认定是妲己蛊惑纣王犯下此等暴行,却无人看到她眼中的悲痛与无奈,无人愿意相信她的苦苦哀求。
比干含冤而死,这一事件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恢复冷静后的纣王心头。
往日里,他一度沉迷于酒色,对国家大事置若罔闻,可如今,比干的死让他不得不直面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他坐在空荡荡的宫殿中,望着窗外萧条的景象。
曾经繁华热闹的朝歌城,如今街道上行人稀少,百姓们面带饥色,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绝望。
国家的局势日益衰败,四方叛乱纷起,国力在无休止的征战和奢靡的挥霍中逐渐耗尽。
纣王想起比干生前的诤言,那些曾经被他当作耳旁风的话语,如今却如雷贯耳,让他内心涌起一丝愧疚。
于是,纣王开始尝试改变。
他下令减少宴会的次数,那些曾经通宵达旦、歌舞升平的场面渐渐消失。
宫殿中不再整日回荡着靡靡之音,奢华的珍馐佳肴也不再摆满餐桌。
他也不再频繁地要求建造奢华的建筑,那些为了满足他一己私欲而征用的无数民夫,终于得以暂时回家与亲人团聚。
妲己看到纣王的转变,心中燃起了一丝久违的希望。
她深知,这是挽救殷商、也是挽救自己命运的难得机会。
一日,在两人相对而坐时,妲己轻轻握住纣王的手,眼中满是真诚与期待:“大王,如今国家正值危难之际,若想重振朝纲,需得借助忠臣之力。
那些被流放的臣子,皆是对大商忠心耿耿之人,若能将他们召回,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共渡难关。”
纣王微微皱眉,面露犹豫之色。
那些被流放的臣子,大多曾在朝堂上直言顶撞他,让他颜面无光。
可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