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李承乾李世民结局+番外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李承乾李世民结局+番外

南无火蛾万千悲勇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见他醒了,一直在旁看护的程咬金说道:“殿下,醒了啊?您这一觉睡得可够久了,这都子时了。”李承乾打着哈欠,伸了个懒腰:“孤,都睡了一天吗?”这时,远处一单人单骑向这头疾驰而来。此时月光明亮,大军哨探第一时间就观察到了。顿时响起一阵洪亮的号角声。这让李承乾微微一愣,现在可还在大唐境内,怎么可能有敌袭?这时,远处单人单骑突然大喝:“八百里加急文书!传旨,令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即刻押解太子李承乾回京!”话音一落,李承乾差点没从马车上栽下来,后背冷汗狂流。李世民竟然这么快就醒了?太医不是说要十天吗?这完全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让他所有谋划都成了泡影。如今他身处大军之中,根本不可能反抗,等待他的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如历史上那般死于流放之地。此...

主角:李承乾李世民   更新:2025-04-04 14:1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李承乾李世民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南无火蛾万千悲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见他醒了,一直在旁看护的程咬金说道:“殿下,醒了啊?您这一觉睡得可够久了,这都子时了。”李承乾打着哈欠,伸了个懒腰:“孤,都睡了一天吗?”这时,远处一单人单骑向这头疾驰而来。此时月光明亮,大军哨探第一时间就观察到了。顿时响起一阵洪亮的号角声。这让李承乾微微一愣,现在可还在大唐境内,怎么可能有敌袭?这时,远处单人单骑突然大喝:“八百里加急文书!传旨,令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即刻押解太子李承乾回京!”话音一落,李承乾差点没从马车上栽下来,后背冷汗狂流。李世民竟然这么快就醒了?太医不是说要十天吗?这完全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让他所有谋划都成了泡影。如今他身处大军之中,根本不可能反抗,等待他的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如历史上那般死于流放之地。此...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李承乾李世民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见他醒了,一直在旁看护的程咬金说道:“殿下,醒了啊?您这一觉睡得可够久了,这都子时了。”

李承乾打着哈欠,伸了个懒腰:“孤,都睡了一天吗?”

这时,远处一单人单骑向这头疾驰而来。此时月光明亮,大军哨探第一时间就观察到了。

顿时响起一阵洪亮的号角声。

这让李承乾微微一愣,现在可还在大唐境内,怎么可能有敌袭?

这时,远处单人单骑突然大喝:“八百里加急文书!传旨,令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即刻押解太子李承乾回京!”

话音一落,李承乾差点没从马车上栽下来,后背冷汗狂流。李世民竟然这么快就醒了?太医不是说要十天吗?

这完全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让他所有谋划都成了泡影。

如今他身处大军之中,根本不可能反抗,等待他的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如历史上那般死于流放之地。

此时李承乾心中异常绝望,难道命运真的不能改变吗?

这时,程咬金叹了口气,走到李承乾身边:“殿下,咱们这就走吧?”说完,他的亲兵已经上前将李承乾围了起来。

看这架势,只要他说一个“不”字,马上就会给他捆起来。

毕竟李世民的旨意,说的是押解。

“好吧……那就走吧。”李承乾强忍心中不甘,跳下马车。

“怎么样?程叔,需要将孤捆起来吗?”

程咬金此时不由有些心疼这位太子殿下。因为这一回长安,他注定再难有自由之日了。

“哈哈,您是太子储君,谁敢捆您?您不是说想多骑马吗?走,我跟您比比骑术。”

言罢,程咬金直接牵来一匹战马:“恭请大唐太子李承乾上马。”

自己天天和他斗嘴,他还如此待自己,这让李承乾不由有些感动,抱拳道:“那就多谢程将军了。”

说完,直接翻身上马,向长安方向疾驰而去。程咬金和他的亲兵也都策马赶上。

月光如银,洒在无垠的旷野上。

借着月色,李承乾策马狂奔,马蹄声在寂静的夜晚中格外清晰。

风声掠过耳畔,仿佛在催促他更快一些。他知道,这或许将是他人生中最后的自由时刻。

想到此处,他紧握缰绳,一夹马肚,大吼一声:“驾!”此刻他要在此刻挥洒尽心中的肆意。

李承乾毕竟养尊处优了几十年又瘸了一条腿,此时加上心绪不佳,纵马疾驰了小半个时辰,便有些体力不济。

勒紧缰绳“吁。”战马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抬头仰望星空,心中既愤恨又无奈。命运为何如此待他李承乾?刚给他能活下去的希望,然后又将他推入绝境。

这时,程咬金也策马追了上来。

“殿下骑术不错啊,老臣差点没追上。”

对这话,李承乾是嗤之以鼻。

程咬金是什么人?万军丛中都能斩上将首级的猛人,会追不上他?

不过他也明白,程咬金这是在宽慰他。

“对了,殿下,您连日行军,已甚是疲惫,而且旷野之中无遮无拦,您还是坐到马车里吧。”

说完,后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循声看去,两名士兵驾着一辆带有车厢的马车向他们这赶来。

李承乾自然明白,这是准备将他看管起来了。

不过程咬金能让他骑一段时间的马,已经十分够意思了,没必要让他为难。

马车到后,他也没啰嗦,直接翻身下马:“那就多谢程将军了。”说完直接钻进车厢之中。


三人离开后,李承乾便缓步向城北走去,他要先做一些准备。

如今大唐已经有造纸术,而且连最为高端的宣纸都有,只是工艺尚不完善,产量较低,所以价格比较贵,寻常人家根本用不起。

因此他要扬长避短,以产量和价格优势杀进市场。

纸的主要成分就是天然纤维,树皮和草杆属于长纤维造纸张韧性高。

而杂草、树叶属于短纤维造出纸张韧性较差,所以二者以四六比列就可以支撑写字。

想把这些东西变成纸,第一步便是用含有碱的草木灰水煮原材料,而后在进行打浆加水弄成糊状。

再用帘子不断抄起纸糊中的纤维层,加以晾晒就可以成纸。

心中粗略将工序理清后,李承乾便吩咐士兵开始干活。

第一步自然是弄一个巨大的加温容器,铁锅这玩意成本太高明显是不合适,最好还是就地挖坑。

“你们马上在这挖出十个横竖三丈的大坑,每个相距不得超过半丈,中间在挖出一个竖坑。”

士兵们,闻言面面相觑,没事挖这么多坑干嘛?不过军令如山,片刻后便开始按照开始挖坑。

李承乾也没事就坐在这监工,时不时指导一下。

也好在人手够多,忙活了一个来时辰,就完事了。

看着这些大坑,李承乾颇为满意,但光这样还不行。

因为大坑中间的竖坑要加入燃料用来给周围大坑加温以煮原料,因此必须要将坑壁加固以抗高温。

好在草原中有上好的高岭土,这东西只要稍加过筛,然后加水搅拌就可制成粗制的陶泥。

把这些东西糊在坑壁上高温一烧,就会形成一层足够对抗高温了陶壳。

当即有吩咐士兵道:“你们去城外挖些细土来,然后孤,告诉你们要做什么,干的好,孤,有赏。”

这些士兵中领头的,昨天全都换成了李承乾带来的人马,这些人明白太子殿下的赏可是丰厚的紧,所以听到这话顿时来了干劲。

“弟兄们!殿下已经发话,干得好重重有赏!还等什么呢?”

话音一落,众人飞快忙活起来。

待高岭土弄得差不多了,树叶等物也都到了,侯君集三人工作效率是真不错,树皮等物都快堆积如山。

李承乾见状,便让所有士兵,按照自己构想的工序开始造纸。

三日后,李世绩大军已赶到诺真水河附近。

李承乾端坐帅帐内,面对侯君集、薛仁贵、北向辉三人。

侯君集率先道:“启禀殿下,唐军已距诺真水河不足二十里,估计时间再有一天便会跟薛延陀大军交战。”

侯君集一直坐镇中军负责练兵,对前方事宜也不过是听哨骑汇报。

薛仁贵和北向辉则被他派出去四处探查,一方面是了解周围地形,另外就是寻找丝绸之路的大商队。

毕竟纸已经造差不多了,需要寻找销路了。

“仁贵,向辉,说说你们看到的。”

“遵命。”二人对视一眼,由薛仁贵说道:“启禀殿下,据末将观察,李世绩大军如果按照正常行进速度,今日便应该到了,但又拖一天,明显是粮草不济了。”

北向辉跟着道:“没错殿下,据我观察李世绩大军的灶火,已由每日二燃,变成每日一燃。”

李承乾点了点头,情况和自己猜的一样。

“君集,薛延陀方向其兵力如何?统军将领是谁?”


“这样,你通知城中所有军官,孤要设宴款待他们。”

“那末将就替城中将士多谢殿下了,但不知道是今晚还是什么时候?”

今晚?今晚哪来得及?李世民的圣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到了。

李承乾抬头扫视一圈,神色看着好似十分心疼周围士兵,语气认真。

“父皇说过,大唐之所以能有今天繁盛,全赖边关众将士以命相搏。”

“每念及此言,孤便日夜难安。劳烦李将军这就通知吧,半个时辰后孤会在营中设宴。”

李武虽然疑惑为何如此着急,但也没多想。

“好,末将这就去办。”

半个时辰后,军营中已经准备好了宴席,但时间太过匆忙,其实也没啥东西,就是一些水煮羊肉和酒水。

李承乾端坐在上,看着一众军官,问李武道:“李将军,所有军官都到齐了吗?唉,如果忘了谁,孤可是心中难安啊。”

“殿下放心,所有军官都到了。不过殿下,咱们这宴席怕是要快点,毕竟最近边境上可不太平。”

李承乾点了点头:“孤明白。”说完起身,看向一众军官,神色严肃道:“孤明白众将士辛苦,等将来战事结束,孤会再好好款待各位的。”

“多谢殿下。”众人抱拳道。

“嗯,此时毕竟军情紧张,孤也不过多耽误各位时间。”说完,他端起桌上酒杯:“孤今天便满饮三大杯,以祝我们可以早日杀退来犯之敌!”

“咕嘟、咕嘟、咕嘟。”说完,李承乾快速喝完三大杯酒。

一众军官见状,也都端起酒杯:“祝早日杀退来犯之敌。”

“干!”

说完全部连干三杯。

大唐主流酒水有黄酒和米酒两种,其中黄酒度数高一些,但也略微贵,边塞将士一般只有重大庆祝时才有的喝。

但这次为了给李承乾面子,李武拿来的全是黄酒。

这个时代黄酒差不多有十五六度,三大杯差不多得有一斤多,这一口干完,还没吃什么东西,难免头晕目眩。

其中有酒量不太好的脸色都有些泛红。

李承乾见状,知道自己目的达到了。他就是要灌这些军官酒,然后快速将这些人全部拿下。

他假装失手,将桌上酒杯打落。在周围借等候借口的侯君集等人听到声音,迅速冲进帐内。

军官们酒意正浓,而且他们完全没想到太子会突然拿下他们,根本没防备,直接全部被摁住了。

李武此时哪里能不明白,什么陛下旨意、犒军纯属放屁,李承乾这是要造反啊。

当即就要大吼:“来……”话没说出口,嘴就被塞进一块破布。

李承乾见状很是满意,不过他也明白,这可不是他聪明,大唐军人笨。

而是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是皇太子,所以李武才对自己没有任何防备。

不到片刻,一众军官就全被困得跟粽子似的,嘴也都被堵住。

侯君集也没想到会如此顺利,激动道:“殿下,现在该怎么办?是不是?”说着做了个挥刀的动作。

其实杀了这些人是最好的,不过李承乾有点狠不下这个心。

毕竟这些人都是忠勇之人,也没做错什么。

而且就算他和李世民不和,但自己还是大唐太子,没到绝路之时,他是不会杀害大唐官兵的。

“君集,你在军中威望高,这些士兵有的可能都认识你,这样你去取了印信,然后将张掖城士兵全部打散,让咱们带来的人担任队正统领、营使统领、军使统领,记住事情办得要好,还要快。”


因此虽然经历连日行军,已是人困马乏,军心却十分高涨。

但李承乾现在属实有点支撑不住了。

毕竟一个瘸子能骑马跑两天已经是极限了。

说实话现在就是李世民站在他面前告诉他,皇位是你的了,他都提不起精神。

这时侯君集突然策马过来,眉宇间也颇为疲惫,大声道:“殿下,再有半天就到云中都督府了,不知您可有下一步打算?”

李承乾这一路上已经谋划出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张掖和云中都督府,位处陇右道一前一后。

其中张掖囤积了大量为战争预备的粮草,云中都督府作为最前站则囤积着应对突发战事的短期用粮。

现在张掖屯粮被他毁了,云中也将是他囊中之物。

因此他开始谋划的薛延陀战败尽量收拢其溃兵的计划也要变一变了。

毕竟制定战略方向一定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

薛延拖的兵哪有大唐精锐禁军好?

如果自己能收编李绩大部分人马,那将来称霸草原就更容易了。

“君集,放心,孤,已有计划,等到了后,再跟你详细说。”

侯君集点了点头,而后便策马到前面领军。

李承乾现在我浑身酸痛,特别是后背和腰都赶上不是自己的了,那条瘸了的腿,基本上已经快没什么知觉了。

但没办法,现在无论怎么样也得坚持。

毕竟历经这么多磨难,只差这最后一步了。

又疾驰两个多时辰,李承乾已经彻底坚持不住了。

就在他准备下令暂时修整之时,前方隐约出现了一座城池的轮廓。

这让一众士兵爆发出一阵喜悦声,李承乾也顿时精神了起来,双眼紧紧盯着前面城池。

此时前面突然远处卷起一阵尘土,想来是城中哨骑发现了他们的存在,来问他们是何方人马的。

因为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李承乾一脸从容,策马而出。

哨骑也很快赶到:“你们是何方人马?为何来此?”

他自然是照葫芦画瓢,拿出自己皇太子印信。

“孤,乃大唐皇太子李承乾,奉旨前来云中都督府协助边塞防御。”

那士兵闻言也没啰嗦,接过印信便返回城池之中。

又过了后,云中都督府方向,再次卷起一阵尘土。

而后一满脸络腮胡,鼻梁高挺,明显胡人长相的将领策马而来。

“末将,那社尔参见皇太子殿下。”虽是胡人但汉语说的还算不错,而且还是地道的关中地区官话。

李承乾并不意外这人是外族人。

毕竟人家李世民可是天可汗,有外族将领不是太正常了。

而且这云中都督府,属于当年东突厥的腹地,唐朝针对草原的方略又向来是以夷制夷。

“那将军不用多礼,咱们进城再说吧。”

草原人更不知道大唐朝中那些事儿,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策马在前领路。

这云中都督府,建成没几年,而且地处草原,城防修建的远不如张掖。

外围是由土墙筑成,不过五六米高。

周围也是用木头搭起来的瞭望塔,虽看着简陋一些。

但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伫立这样一座城池,也是十分壮观的。

而且在历史长河之中,有能力在草原建城的朝代也是寥寥无几。

这草原人也当真没什么心眼。

李承乾朗读完自己胡编乱造的圣旨后。


李承乾,目光微转,很快在尉迟敬德的话中找到破绽。

“尉迟将军所言差异,朝堂之上,何来‘骂’之说?有道是‘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我刚才那是忠心谏言,父皇他从谏如流,怎么会记我的仇?”

这话怼尉迟敬德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声什么,最终一拍脑袋。

“太子殿下,俺是个粗人,说不过你,明说吧,你要率军出城除非是踏着我的尸体!”

其实他这话,代表了在场几乎所有人的态度。

李承乾心里也明白,靠着几句胡搅蛮缠的话,绝可能让这些人同意自己率大军出征。

不过政治博弈,某些时候跟做买卖差不多,我漫天要价,你坐地还价,最后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价钱成交。

“呵呵,孤其实也不是非要亲自为帅率军出征。”

听到这话,所有人神色都有所缓和。

“不过...不过...。”

不过半天也没人接话,李承乾脸上露出无奈之色。

“那本宫就直说吧,本宫同意中书省拟好的方略,不过孤要做副帅随军出征,而且要任命侯君集为主帅!”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像看傻子一样他,谁不知道侯君集和你关系密切,他当主帅和你自己当主帅有个P分别。

李承乾此时突然一改咄咄逼人的态度,微微一笑,环视众人,语气温和。

“诸位卿家,若有疑虑,不妨直言。孤虽居储位多年,然未立寸功,实感惭愧。此番征讨薛延陀,正是孤欲借此机会,为社稷尽一份心力,亦望父皇能稍加垂青。卿等以为如何?”

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继续道:“虽居储位,然年岁尚轻,阅历浅薄,岂能独揽天下大事?国事繁重,非一人之力可担,如若诸位不与孤共谋,怕是要耽误社稷大事了,到时父皇怪罪下来,诸位怕是要遭罪了,而孤也只能去太庙自刎”

他这番话,前面基本上都是废话,主要还是后面几句,意思很明白,你们要不答应我的要求,出兵的旨意我肯定不会批答,而且哥们还得自尽,你们就看着办。

其实这一众文臣都堪称人杰,也都快速在心中权衡利弊。

这旨他们是肯定不会下的,但李世民真半个月才醒,到时北境边疆有失,高句丽、吐蕃趁势来攻,那李世民追究起来,他们也有责任。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手中完全没有遏制李承乾的筹码,没法阻挡他自尽。

如果李世民醒来,发现李承乾已经在太庙自尽,他六亲不认之名坐实,那场景他们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过了良久,魏征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您看这样好不好?军情紧急,而且现在情况你也明白,我们肯定不能同意您独自率军出征的。”

他这话说的倒也算诚恳,李承乾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魏大人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魏征看了一圈众人,略微犹豫了一会才说道:“这样吧,只要殿下您能批答出兵旨意,我们就同意您跟随大军出征。”

“不过要李世勣将军为主帅,程知节将军为副帅军,而您不能在军中担任任何职务,且您要授予李勣节制大军一切,包括您在内的权利。”

他话音一落,一众大臣都没说话,差不多默认了魏征这个办法。

其实这办法,倒也算万全之法,这样不光能把李承乾囚禁在军队之中,还能防止他去太庙自尽。

更重要的是,李承乾现在依然是太子,拥有监国辅政之权,要是留在长安还说不上闹出什么乱子。

此时李承乾心中狂喜,他要的就是能顺利出长安,其他的其实并不在乎。

这也是他漫天要价的好处,要是开始就说自己要随军,这些人肯定不干。

但要求为主帅出征,退而求其次,就会同意让他随军。

不过为了避免这些人精起疑,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沉吟了一会,才说道:“孤觉得这个方法确实可行,但孤要让侯君集替程将军为副帅。”

魏征可能猜到李承乾会这么说,飞快摇头拒绝:“殿下,这是我们最后底线,如您不能答应,我们也没办法了。”

李承乾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自己也没必要再坚持。

不过他还是要装作不愿意的样子,并没立刻答应。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声音平淡,好似没有任何情绪。

“殿下,您还是不要让诸位大人们为难了,答应了吧。”

长孙无忌虽然明面上权力和其他几位重臣差不多。

但他身份特殊,还是李承乾的舅舅,此时站出来,只要李承乾点头,事情基本上就算敲定了。

李承乾见状,也没在端着。

“好,那孤便答应,不过孤有最后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在两日内出兵。”

他这么要求,无非是怕夜长梦多。

众人哪里会不明白李承乾想法。

但也无所谓,因为大唐情报网不是开玩笑的,战报到之前,就预测到薛延陀会袭扰边境,早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既然事情敲定,李世民也无大碍,这些人就去忙了。

毕竟整个大唐帝国一天也不能停止运转,况且还要安排具体出兵事宜。

众大臣对李承乾微微躬身。

“臣等告退!”

言罢所有人便鱼贯离开,李承乾则驻足原地并未动弹。

抬头望着气象万千的太极宫,心神不由有些恍惚,自己就这么丝滑的活下来了?

这时他感到肩膀被人从后面拍了一下,所有人都对自己避之不及,谁会这个时候招惹他?

带着疑惑回头看去,只见身后站着一个五十多岁男子,其身形高大,肩宽背阔,五官棱角分明,眉如刀削,双目深邃如寒潭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如同山岳般稳重气场,此时他嘴角微微上扬擒着一股耐人寻味的笑意。

李孝恭?他怎么冒出来了?这人出身宗世身份显贵,而且在隋末乱世时为李唐经略巴蜀、平定南方。

要说大唐的江山北方是李世民打下来的,那南方就是李孝恭打下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李唐建国的第二大功臣。

但也因为他功劳太大,为防猜忌,一直深居简出,基本不参与朝政。

正在离开的众臣,也都微微侧目二人这看来,一个个神色复杂。

毕竟李孝恭虽然远离朝政,但能量可不小,他表面是从不和任何人结党,但其经略江南多年,军政两届故旧无数。

而且和他如今大唐军界中地位最高的李靖,虽然表面上从不往来,但俩人之间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李孝恭平定江南期间对李靖的用兵方略几乎是言听计从,可以说是李孝恭贤明,但你说二人没有私交,恐怕三岁孩子才会信。

“皇叔?您有事?”

李孝恭闻言笑了笑:“哈哈,太子刚才那般模样,可真像你父亲年轻那会。”

李承乾听到这话,大脑疯狂运转,他这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就在他思考之际,李孝恭已经转身离去。

“咦?怎么走了?”

这人怎么神神叨叨的。

见他离开,李承乾也没再继续思考,转身向东宫走去,他也要抓紧时间为出征薛延陀做准备了。

他现在虽然靠着胡搅蛮缠争取到了跟随大军出长安的权利。

但他面对的的依然是几乎必死之局。

因为这次出征,他在军队中没有任何权利,那程咬金和李世绩又都是李世民铁杆,相信自己到了军中,这俩人一定会派兵牢牢看紧自己,只等李世民一醒,马上将他押解回长安。

不过好在现在李世民突然晕了过去,还没下旨处罚那些策划谋反的太子府僚属。

这些人如果能全部跟随他出征,虽然不能架空李世绩和尉迟敬德,但也能在大军中拉拢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

对于拉拢人心,他笃信,‘皇帝不拆饿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钱能使磨推鬼’

他现在一方面的想办法将亲信安排进出征部队,另外一方面就是尽量筹钱,等到了军队中他打把撒钱,再配合僚属,应该就没问题。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