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宗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结局+番外大唐皇太孙:黄袍加身,谁与争锋李承宗李世民》,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尹阿鼠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他是皇太孙又如何?敢阻我财路,谁来也没用!我女儿可是陛下宠爱的尹德妃!”崔武还是有些犹豫,“我觉得咱们还是稳妥一些好,他调粮也调不来多少,咱们把他手里的粮尽数收了便是,没必要跟他明晃晃对着干。”尹阿鼠盯视着崔武,说道:“崔侍郎,你可别忘了,如果不是老夫,你能坐上现在这个位置?”崔武听出他言语中的威胁,心头一震,连忙道:“国丈大恩,我没齿难忘!”尹阿鼠摆手道:“那就是了,按照老夫说的去做!”“喏!”崔武站起身,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转身而去。看着他的背影,尹阿鼠朝他刚才坐过的坐垫啐了一下,“这么大一个人,还怕一个孩子,没出息的东西!”骂完之后,他对着门口的舞女挥了挥手,丝毫没将刚刚发生的事放在心上,淡淡道:“接...
《结局+番外大唐皇太孙:黄袍加身,谁与争锋李承宗李世民》精彩片段
尹阿鼠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他是皇太孙又如何?敢阻我财路,谁来也没用!我女儿可是陛下宠爱的尹德妃!”
崔武还是有些犹豫,“我觉得咱们还是稳妥一些好,他调粮也调不来多少,咱们把他手里的粮尽数收了便是,没必要跟他明晃晃对着干。”
尹阿鼠盯视着崔武,说道:“崔侍郎,你可别忘了,如果不是老夫,你能坐上现在这个位置?”
崔武听出他言语中的威胁,心头一震,连忙道:“国丈大恩,我没齿难忘!”
尹阿鼠摆手道:“那就是了,按照老夫说的去做!”
“喏!”崔武站起身,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转身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尹阿鼠朝他刚才坐过的坐垫啐了一下,“这么大一个人,还怕一个孩子,没出息的东西!”
骂完之后,他对着门口的舞女挥了挥手,丝毫没将刚刚发生的事放在心上,淡淡道:
“接着奏乐,接着舞。”
————
而此时,李承宗坐在马车上,心里想着,尹阿鼠这会应该已经从崔武口中知道我了吧......
所谓阻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尹阿鼠这么贪婪的人,知晓他从外面调粮,试图压下粮价,肯定不会无动于衷。
李承宗猜测,尹阿鼠从崔武口中得知消息后,一定会出手,就是不知道他怎么出手,应该不至于一上来就掀桌吧,那就显得太愚蠢了。
想到这里,李承宗撩开车帘,望向骑马跟随在马车旁边的张亮,问道:
“张将军,你此次带来了多少粮?”
张亮立即回应道:“一共五千石。”
“因为时间紧促,所以臣此次只带来这些。”
李承宗微微颔首,又问道:“洛阳能拿出多少粮?”
张亮道:“十五万石。”
李承宗讶然,“竟然有这么多。”
坐在车夫位置的徐玥和赶车的王晊也露出吃惊之色,十五万石粮,足以解决长安城眼下的粮荒之急了。
张亮不假思索道:“都是秦王让我们屯的。”
李承宗一怔,目露古怪之色,“你倒是实诚。”
张亮沉声道:“秦王在信上特地叮嘱,让臣实话说与殿下听。”
不愧是唐太宗,胸襟就是宽广......李承宗暗暗感慨,有了李世民帮忙,他更加有把握解决京城粮荒之急,沉吟两秒说道:“明天开始,你每天都送一万石过来,能不能做到?”
张亮点头道:“没问题。”
道路的尽头,便是通往皇城和皇宫的入口,李承宗看着城门上方写有的“朱雀门”三个大字,说道:
“张将军送到这即可,叫人把粮食卸下来,堆到城墙边上,之后你可以带他们回去准备明天的粮了。”
张亮立即照做。
很快,数百辆牛车上面的粮食,被一袋接着一袋的抬下来,堆在了城墙边上。
张亮做好一切之后,来到李承宗身边,犹豫了几秒,说道:“殿下,臣能不能见一见秦王?”
李承宗沉吟两秒,摇了摇头,解释道:“暂时不行。”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知道你是我二叔的人,这个时候,让你去见,一旦有人捅到我皇爷爷那里,我不好回话,对秦王也不利。”
“等日后了,我会让你见到他的。”
张亮默然点了点头,“臣明白了,臣这就回去。”
说完,张亮翻身上马,调转马头,对着李承宗抱了一下拳,带着洛阳府兵离开。
李承宗目送他远去,感慨了一声,这个时候秦王府的人,居然没有一个说要和李世民划清界限,一个赛一个的忠心,怪不得李建成和李元吉斗不过他。
崔武正义凛然道:“能为朝廷分忧,臣不敢言辛苦。”
李承宗呵笑了一声,如果不是知道他跟尹阿鼠是一丘之貉,就他这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换谁都得被骗,问道:“你这么忙活,京城中的粮价可有跌落?”
崔武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殿下有所不知。”
“京城闹粮荒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京畿道二十一县的粮,就没的特别快,全部被有钱人给收了。”
“这就导致调粮困难。”
李承宗问道:“那就从别的县调粮不就是了?”
崔武无奈道:“臣就是这般做的,但做起来,没有那么容易,从遥郡远县调来粮食,一路的损耗,出奇的大。”
李承宗看着他问道:“有多大?”
崔武肃然道:“大到殿下您都无法想象。”
“有些粮车,走到半路,遇到了山贼土匪劫掠,也有些粮车,过桥之时,桥塌了。”
“还有的粮车,遭到灾民强抢。”
崔武叹息道:“臣已经上报陛下,陛下也降了旨意,申饬各地官府严办,还因此罢免了一些人。”
李承宗见他倒着苦水,就是不正面回话,暗暗啧了一声,“真是巧了。”
崔武苦笑道:“唉,只能说遇到天灾,人祸就会横行。”
“不过,皇太孙殿下且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平息粮荒乱象,还百姓一个安宁。”
李承宗呵笑道:“这么说,你还有功了?”
崔武连连摇头说道哦啊:“臣不敢居功,只求无过就行。”
李承宗问道:“虽然多半的粮车半路出事,但是,这一个多月时间,也足够运来一些粮食,你手里就没一点粮食?”
崔武解释道:“自然是运来一些粮食,但是,这些粮食,得先供给宫里,然后是各个府衙,还有十六个卫府。”
“京城除了有五十万百姓,还有十万左右的府军。”
“臣得先供着这些人吃,老百姓吃不饱,顶多哀声哉道,当兵的要是吃不饱,会哗变的。”
李承宗见他一肚子的理由,没有说什么,而是问道:“你现在手里的粮,够供给宫里、府衙、卫府吗?”
崔武点头道:“只能说勉强足够。”
李承宗颔首道:“那就行了。”
这话什么意思?崔武微微皱眉,一头雾水。
忽然,远处官路上,响起一道道车轮声。
崔武望去,看到运粮的车队,一辆接着一辆出现在了官道上,多到数不清,大吃一惊,转头望向带来的属吏,质问道:
“这些粮车是哪来的?”
五名属吏纷纷摇头,示意不知。
李承宗忽然道:“是我找来的。”
崔武猛地回头,盯视着他道:“殿下您从哪调来的粮?”
李承宗笑吟吟道:“洛阳。”
洛阳?洛阳那边,都是秦王府的人啊,秦王府和东宫势如水火,皇太孙怎可能从那边调来粮食......崔武心中惊骇。
而此时,数百辆粮车缓缓而来。
运粮的人足有三百多名穿着明光铠的府兵,都骑着高头大马,配着唐刀,一看便是府兵中的精锐。
为首的是一名三十多岁身高足有一米九的大汉,瞧见城门口站着一位身穿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的少年,旁边还站着一个红袍大臣,眼瞳一凝,立即握着缰绳策马而至,翻身下马抱拳道:
“臣车骑将军张亮,拜见皇太孙殿下!”
竟然是他......李承宗心头一动,想到史书中有关他的记载。
张亮,是史书中记载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仅能征善战,还有治州之才。
李承宗笑着问道:“张将军,信收到了?”
张亮肃然点头道:“收到了,臣一收到信函,便连夜启程,不敢耽搁。”
李承宗微微颔首,抚慰道:“辛苦了。”
“张亮......”就在此时,站在李承宗旁边的崔武开口问道:“你是秦王府的人?”
张亮看了他一眼,见他一脸警惕的望着自己,心头一动,没有应声。
崔武见他不回话,心中一恼,质问道:“本官是户部侍郎崔武,现在问你话,据实回答!”
张亮仍旧淡然不应声。
崔武正要再呵斥他几句,只听旁边响起李承宗的声音:
“秦王府已经摘牌了,哪来的秦王府?现在只有朝廷的官。”
李承宗说完,对着张亮挥了挥手,说道:“叫你的人,把粮车运进城。”
张亮抱拳道:“喏!”
眼看着数百辆粮车就要入京,崔武脸色一变,这么多粮车,少说也有五千石,一旦入城,他都不敢想粮价得跌成什么样子。
想到这里,崔武立即看向了李承宗,问道:“殿下,你调集这么多粮入京作甚?”
李承宗早已料到他会这么问,面带笑容说道:“东宫缺粮,我从外面调一些来,有什么问题?”
崔武沉声道:“东宫每月所需之粮,臣都派人足额送过去了,不该缺粮才是。”
李承宗淡淡道:“你不是东宫的属官,不清楚东宫的情况。”
崔武立即道:“如果东宫缺粮,殿下只需要派人知会户部一声,户部一定送过去!”
李承宗看着他道:“你当差这么辛苦,我哪能还给你添麻烦。”
说完,他投给张亮一个眼神,让他立即进城。
崔武望着粮车就要入城,声音带着几分急躁,“殿下......”
李承宗眉头一皱,“怎么,你要教我做事?”
崔武脸色微变,连忙道:“臣不敢。”
“那就行。”李承宗再次露出笑容,说道:“当好你的差吧。”
说完,他便坐回到了马车上。
徐玥和王晊立即跳上马车,赶车进入京城。
崔武看着马车和数百辆粮车一同进京的一幕,脸色难看至极。
这么多粮,东宫就是吃三个月都吃不完,分明就是用来卖给百姓,以此打压粮价。
想到这里,崔武立即找来一匹马,翻身而上,吩咐五名户部属吏在此继续做事,他则策马飞入长安,前往安仁坊。
安仁坊中,有一处巨大且奢华的府邸。
府邸门前,有两座石狮,以及陈列着一排长戟,彰显着这座府邸主人的身份。
此时,府邸大门紧闭,府门上方,挂着一个门匾,上写“尹府”二字。
崔武快马而至,来到大门口,翻身下马,焦急的拍了拍门。
很快,伴随着嘎吱一声,府门之内探出一个中年男子的脑袋。
崔武急声问道:“尹国丈在吗?”
尹府男子点了点头,见他神色焦急,摊开手掌道:“我带你去见。”
“有劳了。”崔武对着他拱了拱手,随即跟在他身后,朝着府堂而去。
而此时,府堂之中,弦乐之声,不绝于耳。
六名身材婀娜的女子,正舞着长裙,翩翩起舞。
主座之上,坐着一名五十余岁身材发福的中老年人,正笑眯眯的一边吃着糕点,一边看着起舞的女子。
在他旁边,站着一名戴有幞头的中老年人,正是尹府的管家,此时他手中拿着一本账册,低头向他汇报:“国丈,昨天府上所赚钱银,共计一万两千贯,有几个粮商,大清早的前来,说要购粮。”
尹阿鼠闻言,拿起筷子,一边夹着面前案几上的丰盛的酒菜,一边说道:“这么着急?”
尹府管家点头道:“听他们说,粮食确实不愁卖。”
尹阿鼠放下筷子,淡淡道:“不愁卖?那就吩咐下去,让他们把粮价给我再抬高十文钱。”
布衣青年眸中带着几分欣喜,拱手道:“多谢公子赏酒喝。”
说完,他拎起酒壶,给空盏中斟满酒水,然后一饮而尽,露出享受的神色。
李纲、魏征见状,喉咙不由攒动了一下。
李承宗险些没绷住,却也没让他们喝。
毕竟,让他们将说过的话收回去,跟打他们的脸没什么区别。
这两个人也是要脸的,他们现在就是再馋,也不会碰酒。
“来了来了!”
就在此时,坐在前方的众人忽然叫了起来。
李承宗注目而去,只见一个手持书籍,身穿绿袍的二十多岁青年,朝着楼下走来,神色淡然的坐在了最上方。
前方等待已久的众人,顿时正襟危坐,目光崇敬的看着这名国子监助教。
还挺道貌岸然......李承宗正打量着对方,忽然听到身边响起哼声,回头望去,见布衣青年一脸鄙夷的望着那名国子监助教,好奇道:“你对这个人有看法?”
布衣青年握着酒盏抿了一口酒,随即说道:“这个国子监助教,姓于,叫于麟,是粮商的儿子,别看他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他爹卖高价粮的时候,他劝都不劝。”
李承宗闻言,微微颔首,表示了然。
而此时,坐在前方的众人,等到于麟入座之后,有人恭敬问道:“于助教,今天您要讲些什么?”
于麟面带微笑,放下手中的书籍,正襟危坐,说道: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让我大唐百废待兴。”
众人也纷纷闭口倾听。
于麟朗声道:“我大唐,是承两汉以来,最顺应民心的皇朝。”
“我大唐皇帝陛下,自晋阳起兵以来,兢兢业业,建设基土,上位殚心竭虑,保天下安宁,我等百姓,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大唐兴建百业。”
话音甫落,一道少年的嗓音突兀的响了起来:
“于助教,你有没有去过京城的东市和西市?”
众人闻言,纷纷回头看了过去。
只见一个身穿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的帅气少年,正一脸严肃的看向这边。
众人纷纷又看向于麟。
于麟打量了几眼那名少年,见他身边还坐着一个老头和一个中年人,像是非富即贵,不敢大意,沉吟说道:“最近比较忙,未曾去过。”
李承宗眉头紧皱,他本不想说话,但是实在听不下去,怎么会有这般腐儒,直接质问道:“你知道东市现在的粮价多少钱吗?”
说完,不等于麟应声,李承宗神色肃然的竖起三根手指,说道:
“现在东市,最便宜的粟米,一斤也要三百文钱。”
“三百文钱,足有两斤重。”
李承宗猛地一拍桌子,斥责道:“现在两斤铜钱,却只能买一斤粟米!”
“老百姓饭都吃不起了,你还在说什么让老百姓兴百业?”
“说得好!”
布衣青年放下酒盏,拍手叫道。
李纲和魏征对视了一眼,不动声色,默默倾听,他们感觉到,李承宗突然开口呵斥对方,肯定还有别的用意。
听讲的十余人纷纷望向于麟。
于麟脸色涨红,在这么多人面前被一个少年指责,面子上挂不住,反驳道:
“老百姓吃不起饭,自有朝廷去管,你我管好自己,独善其身,不给朝廷添麻烦,就足够了。”
还有点良知......李承宗闻言,转头对徐玥低声说了几句。
徐玥应了一声,站起身走到了于麟身边,说道:“我家公子请你过去。”
于麟眉头一皱,不知这个少年什么意思,但还是站起身,走了过去。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们随我来。”
说完,他摊开手掌,比划出一个请的手势,领着二人朝着显德殿方向而去。
李纲、魏征跟在他身后,彼此对视了一眼,感觉李承宗还挺亲人。
来到显德殿。
李纲和魏征望了一眼殿内的情况,同时怔然。
只见显德殿中,坐着李建成夫妇、李世民夫妇、还有李元吉。
此时,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瞧见了李纲和魏征,纷纷皱起了眉头。
太子妃见状,起身对着李承宗说道:“承宗,为娘先回去了。”
李承宗将她送到门口说道:“娘亲慢些。”
这时,李承宗瞧见秦王妃站了起来,知晓她想说什么,不等她开口,先指了指她的三个孩子,说道:“二婶,你先带着他们下去歇着。”
秦王妃点了点头,立即带着李承乾、李泰、李丽质离开了显德殿。
一时间,显德殿内,只剩下李承宗、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以及李纲和魏征。
而此时,徐玥拿来了两个坐垫,放在了殿内。
李承宗投给她一个赞赏眼神,旋即指着坐垫,对李纲和魏征说道:“请坐。”
李纲、魏征立即行礼道了一声,然后又对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行了一礼,方才坐在了坐垫上。
就在此时,李建成带着几分清冷的声音响起:“你们来干什么?看本宫的笑话吗?”
李纲、魏征望向他,连连摇头,正想解释,李承宗却先开口说道:“李少保,魏学士,我父亲这会心里不平衡,你们不要介意。”
李纲、魏征闻言,立即摇了摇头,将要解释的话咽了回去。
李建成心中一恼,看出李承宗这是在宣誓主权,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抿着嘴唇不吭声。
旁边的李世民手握茶盏,轻轻的抿着,似乎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李元吉坐在旁边,没心没肺的捏着糕点放进嘴里。
李纲、魏征望着这一幕,暗暗咂舌。
这三兄弟,以前是水火不容,属实没想到,有一天能看到他们坐在一起,且无事发生的样子。
魏征率先收回目光,望向了坐在主位上的李承宗。
此次来东宫,他有很多话想问一问这位皇太孙,但是现在,他觉得想问他一些别的,开口说道:“皇太孙殿下是否觉得,经此一事,朝廷的局面,会好过以前?”
众人闻言,纷纷望向李承宗。
李承宗有些意外,没想到魏征会这么直白。
他没有给出结论,而是说道:“魏学士觉得呢?”
魏征正襟危坐,沉声说道:“臣以为,现在的朝廷,跟以前没有什么两样。”
李承宗摸着下巴,瞅了一眼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说道:“我觉得比以前好。”
“至少,现在我父亲,还有我二叔,四叔,不会再争斗。”
说完,他看着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面露笑容道:“对不对啊,父亲,二叔,四叔?”
李建成脸色瞬间黑了几分。
李世民也放下了茶盏,直直盯着他。
李元吉嚼着的腮帮子,此时也停了下来。
这不是在戳他们三人的肺管子吗......李纲握紧手中的拐杖,心里想着。
魏征沉声说道:“三位殿下能够放下争执,和睦共处,对陛下而言,对臣民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同时板着脸看向魏征。
你也搁这戳肺管子......李纲目光异色看着魏征。
李承宗双手抱肩,歪着头望着魏征,隐隐感觉他要说但是。
果然,下一秒,魏征话锋一转道:“但是,朝廷的局面,在臣看来,并没有什么变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