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元初谢渊的其他类型小说《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元初谢渊大结局》,由网络作家“淡水流云2025”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嗯。”吃完饭,元初就去了卫生室。她先去问了问会计,“华子叔,上午有人找我吗?”“没有。一个都没有。踏实采你的药,真要有急事,就上山去找你了。你们爷俩那采药路线我们都清楚。”元初嘿嘿笑,“那倒是。”冯振华问她:“今天有什么收获呀?”“就是那几种常见药,咱们这儿又不像人家东北那边,有人参灵芝什么的,我能采点丹参就很高兴了。”她扫视了一下办公室,问她:“其他的叔叔大爷和姑姑们呢?”冯家庄大队,顾名思义,姓冯的人居多,往上追溯一下,都是同一个祖先。“都出去了。你振中大爷下地干活去了,别看他是大队长,也得以身作则。你振国叔去公社开会了,他是支书,要经常学习,党性不能丢。你振英姑姑去县里开妇女大会了,还有你振军叔,也去地里干活了。”“哦,我还...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元初谢渊大结局》精彩片段
“嗯。”
吃完饭,元初就去了卫生室。她先去问了问会计,“华子叔,上午有人找我吗?”
“没有。一个都没有。踏实采你的药,真要有急事,就上山去找你了。你们爷俩那采药路线我们都清楚。”
元初嘿嘿笑,“那倒是。”
冯振华问她:“今天有什么收获呀?”
“就是那几种常见药,咱们这儿又不像人家东北那边,有人参灵芝什么的,我能采点丹参就很高兴了。”
她扫视了一下办公室,问她:“其他的叔叔大爷和姑姑们呢?”
冯家庄大队,顾名思义,姓冯的人居多,往上追溯一下,都是同一个祖先。
“都出去了。你振中大爷下地干活去了,别看他是大队长,也得以身作则。你振国叔去公社开会了,他是支书,要经常学习,党性不能丢。你振英姑姑去县里开妇女大会了,还有你振军叔,也去地里干活了。”
“哦,我还想跟你们说点事呢。等他们都回来再说吧。”
“你想说啥啊?你先跟我说说,等他们回来了,我转告他们。”
“我想说说种草药的事啊。这两年我一直在考察,虽说咱们这儿的野生草药不太值钱,但其实吧,也不便宜。牌价上写的,地黄一斤8毛,当归一斤一块钱,别的也都是差不多的价格。
咱们山上有野生的,但是不太多,如果大家都去采,那可能就该给采完了。所以呢,我想着咱们种一点,就在山上种,种出来以后炮制好了拿去卖,也是个收益。你觉得呢?”
冯家庄人对委托人还是不错的。因为她是捡来的孤女,平时对她都多有照顾。元初闲着也是闲着,愿意为大家做点事。
“咱们没种过这东西,怎么种呢?谁来给咱指导啊?”
“我啊!我这两年刻苦钻研,很有心得。你要是觉得我不能服众,就找公社、找县里的技术员,咱们想要干一件事,想要为国家的医药事业做贡献,让老百姓都能吃得起药,公社和县里给点帮助不过分吧?他们应该帮!”
冯振华想了想,觉得有道理。“这样,等你振中大爷和振国叔他们回来,我先跟他们说说,要是他们同意,我们就先去公社和县里问一问,要是能要来人帮忙,就不折腾你了。你别以为指导大家种地是个简单的事,大家伙平时都还算好说话,真到了干事的时候,那嘴巴都毒着呢,不是那么好管理的。”
“我知道。我看过大家评工分,都敢说话着呢。”
冯家庄大队又分成了七个小队,评工分这事是以小队为单位进行的。每个人一天拿多少工分,是大家伙评出来的,记分员就真的只是“记”而已,一点实际权力都没有。
评工分的时候,个人主动站起来说自己应该拿多少工分,别人再七嘴八舌的议论一下,最后投票决定这个人拿多少工分。
委托人曾经围观过一场,有个人说自己该是一等劳力,该拿10个工分,结果立刻就有人站出来说他只能拿8个,还有人说他最多拿9个,又把他干的活点评了一番,最后这个人就只评了8个工分。
不同的职位确定了工分上限的区别。比如,跟车运输的,最多就只能拿8个工分,扛麻袋干重体力活的,上限就是10个工分。
这就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民主。哪怕大家平时关系都不错,到了这种时候也是不讲情面的。
元初和会计聊完,就回到卫生室坐镇了。
冯振中跟顾培元三人说道:“你们踏踏实实的,好好干活,让你们来改造是要改掉知识分子的坏习气,让你们深刻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我们冯家村对你们的监督也仅限于此,不会做多余的事。你们现在过的日子,就是我们穷苦大众祖祖辈辈都在过的。甚至,我们过得还不如你们。”
他言尽于此,这些人要是还想不开,那就继续郁结着吧。
说完,冯振中就和元初、顾长风一起离开了。
顾长风跟着去了卫生室,拿了药以后又快速返回小土屋。
顾培元看着忙忙碌碌的孙子,也不好责怪他,只是这小子的举动,确实给他们带来了麻烦。
之前他和老张俩人干活,老楚基本是在家半歇着的状态,现在好了,三个人都要出去干活,回来以后都要做家务。
挑粪比别的活轻松,这事他们早就已经观察出来了。他们又不是傻子。
张老头和楚老太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也没说什么。难道还能不让人家的孙子关心爷爷吗?到底是太年轻了!做事情思虑不够周全。
只是一想到明天要和社员们一起去干活,心就好像泡在了黄连水里。
他们自己挑粪的时候,可以慢慢挑,可以休息,没人管他们。和大家一起干活?他们好意思慢腾腾的吗?
而且,他们作为下放人员,也不好请求别人的帮助,只能咬着牙干了。
唉!这都是什么事啊!
顾长风低着头跟大家道歉:“对不起爷爷,对不起张爷爷、楚奶奶,我也没想到还会有后面这一出,我以为只是给爷爷开药就完了。没想到还给你们换个事做。你们放心,我帮你们干。”
顾培元苦笑道:“我们到这儿来,就是来劳动的,我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哪能让你帮忙。再说了,你要是帮我们,肯定对你也有影响。算了,我们慢慢干,就是希望大队长说话算话,过几天再给我们换回来。”
张老头说道:“咱们不但要好好干活,还得高高兴兴的干活,把自己累趴下了,才能表示咱们对干活没有抵触。”
楚老太太说道:“是这个理。明天就好好干吧!”
☆
离开小土屋之后,顾长风赶回知青点,下午和大家一起出工。
他心里的懊恼加重,早知道就不轻举妄动了。他手上还有钱,大不了想想办法,多买点营养品给爷爷补充营养,再多陪陪他开导他,让他自己慢慢把身体养好。
他光想着走捷径了,想借助大夫的能力帮他爷爷调理身体,只是没想到冯元初竟然是这样的性格!真是害惨了他!
明明在城里的时候,哪怕他顶着“狗崽子”的头衔,还是会有不少女同志主动靠近他,甚至有人直接说不在乎他的身份,要跟他处对象的。怎么他这张脸到了这儿就不灵了呢?
☆
第二天,顾培元三人就背着筐下地和大家一起掰玉米了。掰一筐背出来倒在车上,来来回回,无休无止,他们倒是想停下来休息一下,但是身边人全都干得热火朝天,有的老头老太太满脸褶子,一看年龄就比他们大,而且有的老太太还是裹了小脚的,竟然都比他们能干得多。
他们只能咬着牙坚持。
干了半天,中午回到小土屋,楚老太太就哭了起来。太难了!这日子太难了!
等水烧开,冯振兴饺子也包好了,锅足够大,一次就能煮够爷俩吃的。
元初吃了十五个薄皮大馅的饺子,吃完了就在院子里慢吞吞的散步助消化。
又过了一会,大队长冯振中、支书冯振国和会计冯振华就来了。
冯振中一来就问:“吃完了吗你们爷俩?”
冯振兴说他:“装什么呢?你不就是估摸着我们吃完了才来的吗?”
冯振中表示:“你别说,我是想来你家蹭饭的,你嫂子不同意啊,我就说了句去振兴家吃饭,她就骂我没出息。”
元初跟他们打招呼:“大爷,振国叔,华子叔。”
冯振中说:“初初,给我倒杯水,晚饭吃咸了。今天有个大盐粒子没煮开,被我吃了。”
冯振国说他:“你就不会吐出来?非得咽进去啊!”
冯振中说:“那哪儿舍得,都是钱买的。”
其他人:“……”
元初给他们倒了水,冯振国招呼她:“初初,坐下,你华子叔跟我们说,你想在山上种草药,你详细跟我们讲一讲。要是确实可行,我们就抓起来。”
“哎。”
元初坐下来,把自己稍加完善后的设想跟他们说了说。
下午和冯振华聊还是临时起意,聊完以后她又仔细想了想,考虑了冯家庄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觉得可以发展“立体农业”,即种植果树,树下种植草药,然后再配合养蜂,可以把野山变成花果山,还能变成药园。
经过她仔细斟酌的方案听起来十分诱人,冯振中和冯振国一下子就心动了。虽然果树见效稍慢,但是初初列举的草药有一部分是一年生的,一年即可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只会越来越好。
这天晚上,他们和元初聊了很长时间,又追问了一些细节,最后三人一拍板,干了。
他们跟冯振兴感慨:“咱冯家庄的孩子长大了,都能想办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了。”
冯振兴说他们:“别乱说,什么叫冯家庄的孩子啊,那是我冯振兴的孩子。还有,这事吧,虽然听起来特别好,但是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你们仨……”
冯振中说:“放心,这事就说是我和振国的主意,等事情办成了,再跟乡亲们说初初的功劳。失败了我们俩担责。”
冯振兴一拱手:“谢谢你们了。明天来我家喝两盅。我给你们炒两个好菜。”
“得嘞。我们明天晚上过来。”
第二天一大早,冯振中和冯振国就去了公社,把冯家村想要发展立体农业、把野山变花果山,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更多贡献、提供更多物资的想法跟公社书记做了汇报。
这是个新的尝试,公社方面听了他们的汇报,觉得这事可以做,如果做好了,就可以在其他大队也进行考察推广。
公社的赵书记跟他们说:“我跟农技站的同志们说一声,你们可以随时去找他们请教问题。我再给县里打个报告,你们这种新尝试应该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光是咱们公社可能不够。”
冯振中笑道:“赵书记,咱们想一块去了。既然咱们是为了国家建设做新的尝试,那就应该集思广益,尽可能多的网罗人才。”
赵书记哈哈一笑,说道:“行啊,老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咱才几天没见啊,你这文化水平有提高啊!”
冯振中笑得憨厚,没再多说。
这都是昨天晚上听元初讲的,他属于现学现卖。
搞定了公社,冯振中和冯振国又拿着公社的介绍信去了县里,争取到了县农业水利局革命领导小组的支持。
冯振兴背着蜂巢,元初一路采着草药下山了。
她打算每天给冯振兴喝一杯蜂蜜水,里面加一滴灵泉,帮他调理一下身体。
冯振兴的身体看着强健,但隐患不少,而且他之所以情绪不稳,也不仅仅是因为战后应激,更因为他脑子里有淤血。这些年能克制住不再发疯,真的十分难得,也十分不容易。
回家以后,元初把蜂蜜收好,直接泡了一杯给冯振兴。
冯振兴摆手:“我不喝这玩意,甜不唆的,你自己喝吧,你不是要美容养颜吗?”
“我就那么一说,我这颜还用美吗?我已经够美的了!这就是给你摘的,喝了对身体好,快喝。”
冯振兴瞥了她一眼,“谦虚点,低调点。”
“我不。我已经够谦虚的了。”
委托人本人就是这么个好玩的性子,当初顾长风接近她,她完全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她觉得自己那么好看,又那么厉害,顾长风喜欢她是很自然的事情。
她和男主谈对象的时候很开心,被人分手了也没有太难过,并且很快就恢复了,统统都是因为她很自信。
元初的性格,只会比她更自信。
所以冯振兴觉得自己闺女越发的脸皮厚了。
他接过杯子,一口闷了,“味不错嘿,还挺好喝。”
“好喝你就喝吧。但你可千万不要一个人上山去摘啊。你今天没有被蜜蜂蛰,应该是因为有貌美如花的我在旁边震慑,所以蜜蜂放过你了,要是你一个人上山,可没这么好的运气。”
冯振兴嘲笑她:“你不能在家里替我震慑一下吗?”
元初:“蜜蜂也没有千里眼啊,离远了它们看不见我的美貌。”
冯振兴:“……”
你离得近了蜜蜂也看不见你,你在筐底下待着呢!
他懒得理这臭屁孩子,拿着杯子进了厨房,先把杯子洗了一下,又开始准备午饭。
元初在院子里处理采来的药材。
他们爷俩院子挺大,有一部分开出来种了菜,另一部分摆放着木架子、笸箩,用来晾晒草药。
别人一进门就知道这是个大夫家。
别看委托人只参加了一期赤脚医生培训,但是她天赋不错,自己又勤奋刻苦,《赤脚医生手册》基本上能倒背如流,她还根据上面介绍的知识,跑到县里的新华书店买了拓展性书籍,自己在家里钻研,抽空就去公社卫生院找老大夫请教,水平是挺不错的。
元初在快穿局接受培训的时候学过医术,现在要做的就是和这个世界的医术融汇贯通一下,然后再查缺补漏,不断精进自己。
她整理完草药,冯振兴刚好做完午饭,烙饼配芹菜炒鸡蛋。
家里也养着鸡和猪。
冯家庄这边鼓励社员搞副业,对养鸡没有限制,鸡蛋是不缺的。
至于猪,那是任务猪,家家户户都得养一头,到年底卖给食品站,不养不行,养不到120斤也不行,是要在年底的社员大会上挨批评的。
冯振兴给元初夹了一筷子鸡蛋,说道:“下午我去公社买点肉回来,晚上包点猪肉荠菜饺子,留点馅明天早上还能做碗馄饨吃。”
元初边吃边点头,问他:“你什么时候去县里啊,我也想去逛逛。”
“5号。我去武装部领津贴,你跟我一起去,正好领了钱去买东西。”
“买点布料,咱们做新衣服。”
“我不做,年年做,我衣服都穿不完。你自己做吧。成品衣服看着好看的也可以买。”
元初打量了一下客厅,墙上挂着结婚照,桌子上摆着带喜字的搪瓷缸子,门上也贴着喜字,倒确实有点喜庆气氛。
“明芳姐,这是给你们的新婚礼物,祝你们新婚快乐哈!”
张明芳把东西接过去,嗔怪道:“怎么买这么多?”
元初实话实说:“丝巾是我买的,四件套是老头老太太们买的,他们好不容易想凑个热闹,那我还能不允许啊?”
张明芳说道:“这人情我怎么还啊?”
元初笑道:“以后见了面,你谢谢大家不就完了。你这么勤奋用功,谢工也很厉害,你们俩总有一天能站到行业高处。到时候见到专家们,闲聊起来,这也是件趣事,还没见过面呢,先收到结婚礼物了!”
张明芳笑道:“还是你嘴巴会说。等着啊,我给你拿糖吃。特意给你留的。”
晚饭是谢渊做的,确实如张明芳所说,厨艺不错。
元初边吃边夸:“明芳姐,谢工厨艺这么好,以后你可有口福了。”
谢渊说她:“不用你再提醒我多做饭多做家务了。我很自觉的。”
张明芳:“……”
老实讲,她都没听出来。
不过谢渊这么一说,她也觉得元初就是这个意思,不愧是她的好姐妹!
☆
错过了谢渊和张明芳的婚礼,元初赶上了李志祥的。
这家伙娶的是自己的高中同学,新娘名叫王海燕,她的父母都是海市化工厂的职工,70年高中毕业的时候,凭借双职工福利进入化工厂工作,躲过了下乡。现在,她妹妹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同样面临下乡的问题,王海燕就想着把工作让给她妹,她到结婚年龄了,可以嫁人。
这年头差不多都是这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海燕和妹妹感情好,愿意主动相让。
当然了,前提是她能找到合适的人结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那也不能牺牲自己去成全妹妹。
王海燕同志想来想去想到了她的高中同学李志祥,一打听,有工作、没结婚,正合适。她主动找到李志祥,问他愿不愿意和自己结为革命伴侣。
巧了不是?李志祥这家伙对人家也有好感,忙不迭的就答应了。
李家是个开明人家,只看重新娘子的人品,有没有工作倒是次要的。李志祥有工作,养活自己的对象还是没问题的。老两口多少也能帮衬着点。
年轻人你情我愿,做家长的也不反对。事情就好办了。
赶时间,一切从简。
1973年7月底,李志祥和王海燕领证结婚,也在厂里转了一圈,唱了红歌宣了誓,元初笑得嘴都快合不上了。
这个流程听起来好像很尴尬的样子,但是参与其中,作为起哄架秧子,那还是挺快乐的。
张明芳问她:“你怎么比新郎和新娘子还高兴呢?”
谢渊说道:“何止啊,她比老李两口子还高兴呢!”
元初说:“我为我的同事开启了幸福人生的新篇章而高兴嘛。”
绝不是看热闹看高兴了。
张庆斌问她:“你以后找对象的话,想找个什么样的?”
元初说道:“我暂时不想找对象,后面想不想找还不确定,如果,万一,我是说万一,我想找的话,那我肯定要找个高大威猛英俊的。”
张厂长脑子里快速把动力机厂的职工们过了一遍,心想,完了,没一个符合条件的。
他跟元初说:“那你可得精挑细选,高标准严要求。你自己这么有本事,找对象就要找个贤内助型的,别拖你工作的后腿,还得给你做好后勤保障,让你回到家就有热乎饭吃,有干净的衣服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