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的包装和标签,标注成分、营养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全部需要中英法三语。
需要准备各种资质证明、出口文件。
还需要设计展台,准备宣传物料。
幸好,系统再次给了我帮助。
之前积攒的非遗知识碎片派上了用场。
使用[非遗知识碎片]x1,获得[跨文化沟通与表达](初级)使用[非遗知识碎片]x1,获得[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认知](初级)虽然只是初级,但足够我应付眼前的局面了。
我加班加点,根据国际标准调整了生产细节,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符合出口要求。
包装设计上,我保留了原有的风格,但在材质和细节上做了提升,更显精致。
我还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讲述林家酸菜四代传承的故事,配上英法文字幕,准备在展台上播放。
村里人听说我要去法国参展,都替我高兴。
奶奶更是拉着我的手,嘱咐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国外,好好跟人说,咱们的东西,是干净的,是用心做的。”
出发那天,全村人来送我。
我带着精心准备的产品和资料,还有一颗忐忑又期待的心,踏上了前往巴黎的飞机。
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SIAL),是全球顶级的食品盛会。
展馆内人潮涌动,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汇聚一堂。
世界各地的美食琳琅满目。
我们的展台不大,位于亚洲食品区的一个角落。
说实话,一开始,关注我们的人并不多。
很多人对“酸菜”这种腌制发酵食品感到陌生,甚至有些疑虑。
我穿着一身简洁的中山装,站在展台前,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
我拿出在国内就准备好的小份试吃装,主动邀请路过的人品尝。
“Try this, please. Its Chinese traditional pickle, Suan Cai.” 我用系统赋予的蹩脚口语,努力地介绍着。
“Fermented by ancient methods, with mountain spring water.”起初,很多人只是礼貌地摆摆手。
但总有好奇的人愿意尝试。
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士,在我的邀请下,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小块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