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安刘邦的其他类型小说《为匡扶汉室,开局我起兵靖难!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鱼白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刘染玉用余光瞥了一眼少年手上的弓箭,不禁感到有些诧异。这把弓箭可不同寻常,当今陛下在一次外出狩猎时射杀了一只足有五蹄的角兽,于是才将年号改为“元狩”。陛下居然把这东西都赐给了霍去病,这得是何深厚的龙恩?然而刘染玉却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你就打算送我这个?”“额...”霍去病有些不知所措,“这有什么问题吗?”刘染玉真不知道霍去病的脑子是怎么长得,哪个正常人会想到送给女孩一把弓箭?也就只有霍去病能干出来这种事了!不过刘染玉大概也才能猜到对方的想法,眼前的少年虽然比较梗,但也是出于一片好心。霍去病只是觉得这把弓箭是个好东西,他想把自己所有的珍贵之物,都送给自己的家人。他虽然姓霍,可他却觉得只有抚养自己长大的人是家人,也只有在辽东王府才能感...
《为匡扶汉室,开局我起兵靖难!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刘染玉用余光瞥了一眼少年手上的弓箭,不禁感到有些诧异。
这把弓箭可不同寻常,当今陛下在一次外出狩猎时射杀了一只足有五蹄的角兽,于是才将年号改为“元狩”。
陛下居然把这东西都赐给了霍去病,这得是何深厚的龙恩?
然而刘染玉却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你就打算送我这个?”
“额...”霍去病有些不知所措,“这有什么问题吗?”
刘染玉真不知道霍去病的脑子是怎么长得,哪个正常人会想到送给女孩一把弓箭?
也就只有霍去病能干出来这种事了!
不过刘染玉大概也才能猜到对方的想法,眼前的少年虽然比较梗,但也是出于一片好心。
霍去病只是觉得这把弓箭是个好东西,他想把自己所有的珍贵之物,都送给自己的家人。
他虽然姓霍,可他却觉得只有抚养自己长大的人是家人,也只有在辽东王府才能感到家的温暖。
这并非是为了攀辽东王府的高枝,以霍去病的傲气也不屑于去攀任何人的富贵。
在人心惶惶的尘世之中,他的傲气显得是那么单纯。
“算了。”刘染玉也懒得去跟这个耿直的家伙解释,转而说道,“谁让你叫我小妹的,论辈分,你应该叫我小姨才对。”
霍去病撇了撇嘴,道:“可我的年纪比你还大,我叫你小妹怎么了?”
“随你吧。”刘染玉忽然想起来什么,道,“霍家派人来了,还送来了一个小孩,你要见一见吗?”
听到“霍家”这个名字,霍去病的眼神忽然冷了下来:“他们派人来作甚,霍仲孺不是早就另娶妻子,还生了个儿子吗?”
霍仲孺,便是霍去病的亲生父亲。
此人曾与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私通生下一子,后来回到家中另娶妻子,便不再跟霍去病母子来往了。
卫少儿尚未婚配便生下儿子,有辱礼法,于是她便只能携子离去,不久之后郁郁而终。
霍家与卫氏一族听闻此事之后,都觉得有辱门楣,不想接回这个私生子。便任由其流浪,心里都在盼着这个私生子早点死了。
霍去病至今尚还记得,当年自己宛如乞丐一般流落街头,在寒夜里被冻得瑟瑟发抖,最后还是辽东王府将他救下,避免让这个可怜的孩子冻死。
哪怕他是个私生子,但辽东王府也从未嫌弃过他,反而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般抚养长大,甚至还给他靖祖后裔这个尊贵的名分。
这也让霍去病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也将辽东王府给予的恩情一直都记在心中。
至于抛妻弃子的霍仲孺?
以霍去病如今的地位与权势,他没灭了霍家满门都算是对得起自己这个亲爹了!
“霍家送来的那个小孩名叫‘霍光’,是霍仲孺的儿子。”刘染玉平静的说道,“霍家把他送过来,应该是想让你照顾一下,为他谋个前程。
这些倒是小事,不过我们还是想让你自己来决定,毕竟...他是你同父异母的弟弟,是你的家人。”
霍去病闻言,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早就没有家人了!”
“不,你有。”
刘染玉淡然道,“辽东王府就是你的家,我们便是你的家人。”
当霍去病听到“家人”二字的时候,一时间有些恍惚了。
他其实想过去报复霍家,只是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汉,不孝便是大罪。霍仲孺虽然抛妻弃子,但他毕竟是霍去病的亲生父亲,如果霍去病去报复霍家,那便是不孝之罪!
“兄长可知,上月匈奴骑兵劫掠云中,所过之处民不聊生。”
刘恒忽然起身,眼神中带着少年的意气风发,“百姓箪食壶浆以飨士卒时,我却在想...若这天下粮仓皆能丰盈至此,何愁匈奴不降?”
他声音渐低,似是被自己突如其来的锋芒刺痛,又变回那个垂首敛目的闲散王爷。
“我没看错你。”刘安拿起传国玉玺,递到了刘恒的面前,“大汉,是你的了。”
刘恒伸出了颤抖的双手,似是想要接过玉玺,可真当指尖即将触碰到玺面时却又停了下来。
“你心不安。”刘安仿佛能看穿对方的心思,直白的说道,“你既想接过这玉玺,却又害怕我是在试探你,对吗?”
“兄长将皇位拱手相让,又如何让我安心?”此时的刘恒终于不再掩饰,看向玉玺的眼神变得凌冽了起来。
“我所求只有一事,若你能做到,便也能安心接下这玉玺了。”
“兄长请说。”
“等你登基之后,你与你的后人,莫要为难我的后人。”刘安的眼神熠熠。
刘恒深吸了一口气,双手接过传国玉玺,他盯着手上这象征天命的玉玺,缓缓说道:“我刘恒以高祖血胤之名,立下血誓,倘若兄长你的后人永不篡权夺位,我刘恒与我后人便永不可对兄长你的后人行杀戮,必与之厚待,以国礼尊之!
此誓吾之后人世代口口相传,永不违背;若违此誓,则吾与吾之后人皆不得善终!”
听到刘恒立下血誓,刘安也肃穆的说道:“我刘安以大汉宗室之名,立下后人,吾与吾之后人永不篡汉。
此誓吾之后人世代口口相传,永不违背;若违此誓,吾与吾之后人皆不得善终!”
兄弟二人对视良久,而后齐声大笑。
天命已定。
……
汉高后八年,代王刘恒来到了长安。
刘安已经为刘恒扫清所有的障碍,让他得以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
紧接着刘安便率领辽东旧部,返回边关,从此不问朝政。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不得不相信,辽东王或许真的就此便要隐退了。
他就仿佛一颗流星般划过天空,诛杀了吕氏一族后又悄然回到了辽东,退出了众人的视野。
掌握兵权的新帝刘恒轻而易举的便控制了朝堂,大臣们这才发现,这位新帝无论是从心机、谋略、手段上来说,都极为出众,纵然跟高祖与吕后相比,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帝继位之后,让自己的心腹们来担任禁军要职,而后再一一赏赐当朝的大臣们,紧接着便又分封赏赐被吕后打压的皇族宗亲。
他对朝臣们有拉拢,亦有打压,对于皇族宗亲同样如此。刘恒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将权力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上,坐稳了皇位。
至于刘安,回到辽东之后选择了娶妻生子。
他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在平均寿命二十多岁的汉朝,三十岁才成婚是一件很奇特的事,一般也不会有哪个姑娘会嫁给一个三十岁的老光棍。
可刘安不是普通的老光棍,他是本朝权势最为显赫的辽东王,有不知多少人想成为他的王妃。在得知刘安有娶妻的打算后,无数媒人争先恐后的来为他说媒,就连王宫的门槛都被踏碎了。
甚至有些姑娘,不惜跨越千里从长安城来到辽东这苦寒之地,只求能见到刘安一面,得到这位辽东王的青睐。
谁都知道,假如有幸能成为辽东王妃,就可一跃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之一。
大汉天下身份尊贵的千金们挤破脑袋都想要嫁到辽东,可令人奇怪的是,刘安最终没有选择任何王侯贵族们的女儿,而是娶了河东平阳一个小家族的女子。
那个地位卑微的小家族,名为“卫氏”。
……
汉历三十七年,春。
距离辽东王奉天靖难,已经过去十五年了,这十五年间发生了很多大事。
皇帝陛下即位之后实施无为而治的仁政,刘恒很擅长治理国家,他废除肉刑,将黥面改为苦役,劓刑改为笞打;他轻徭薄赋,将田租从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甚至连续十二年全免田租,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他曾想建造一座露台,却因造价相当于十户中产之家财产而作罢。
在他的治理下,年轻的大汉王朝正在缓缓复苏。
但这太平景象并未持续多久,自高祖时的白登之围以来,大汉一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虽然有一点效果,但是并不能根本解除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双方一直处于战和不定的状态。
去年冬天,匈奴单于率领十五万大军入侵大汉,进占朝那、萧关、彭阳,烧毁回中宫,前锋直抵雍城、甘泉宫,距大汉国都长安城仅二百里。
危难之时,辽东王刘安率军勤王,三万辽东铁骑踏雪驰援,历经一番血战后将匈奴驱逐至关外,这才将大汉国都守了下来。
解除危机之后,汉帝在长安城中紧握刘安双手,当众称赞道:“八面威风杀气飘,勤王保驾显功劳!
辽东王真乃我大汉擎天之柱也!”
这一次刘安没能再回辽东归隐,因为汉帝在经历了这场国都危机后,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只有辽东王守卫在身边,汉帝才能踏实的睡着觉。
……
虽然已值春日,但长安城里仍残余着浓郁的雪意,未央宫上飘着一层雪白,宛如天上的冰宫楼阁。
宫女将烫好的热酒奉于案前,汉帝刘恒端壶倒酒:“兄长,上好的屠苏酒,喝一杯暖暖身子吧。”
能让皇帝陛下亲自为其倒酒的,大汉天下仅有一人。
刘安端起了酒樽,却并未着急饮下,缓缓说道:“陛下,您威仪八方,臣如何受得起您这般礼待?”
汉帝却摆了摆手,浅笑道:“吕氏之乱是兄长起兵平定,匈奴入侵也是兄长率兵驱逐,就连朕这个皇位也是兄长所让。大汉可以没有朕这个皇帝刘恒,却不能没有兄长你这位辽东王。以你立下的汗马勋劳,无论怎样的礼待都是理所应得的。”
长安城里硝烟四起,战火蔓延全城,即使是皇宫也未能幸免。
“咳咳...”未央宫里,发出阵阵咳嗽声音。
“祖母,外面好乱,朕好怕。”小皇帝刘弘紧紧抓住吕后的裙角,听到外面兵荒马乱的声音,吓得浑身颤抖不止。
吕后轻抚小皇帝的头发,咳嗽着说道:“咳咳...陛下,这一天早晚会来,只是我也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下一刻,殿外传来惨叫的声音,侍卫们被尽数杀之。
身披银甲的刘安提刀而入,鲜血顺着刀尖落在殿内金砖之上,一身的杀意让殿内骤然冷了下来。
“婶婶,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刘安眼神冷冽。
“刘安...”
吕后强撑着身体,即使是穷途末路,她依然扬起脖颈,坐在高处俯视对方,“你好本事啊,我从未想过,将吕氏逼到绝路的人,会是你辽东王刘安。”
刘安用手擦过刀身上的血迹,冷然道,“尔身为太祖高皇帝之妻,却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诸吕用事,天下示私。祸盈斯验,苍狗为菑!”
“事已至此,随你怎么说吧。”吕后用手指向龙案,传国玉玺赫然便在案上,“传国玉玺在此,大汉天下,任尔取之。”
“笑话!”刘安不屑一笑,“汝以为孤起兵讨吕,是为了这块传国玉玺吗?”
吕后微微颦眉,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就是为了皇位才造反的吗?”
“妇人之见,何其短浅!”
刘安淡淡的说道,“你以为我像你们吕氏一般是篡权之辈?孤起兵讨吕,一心只为匡扶汉室!
事成之后,自然应该由高祖的子嗣承袭帝位!”
在刘安看来,所谓的皇帝也没有多大的诱惑力。
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创立大秦自封始皇帝,想要让大秦绵延万世,是何等的虎视雄哉!
然而无论嬴政有多么的志向高远,大秦又是多么的雄伟强大,这个王朝最终还是以二世而亡作为结局。
再强大的王朝也会陨落,再伟大的皇帝也没办法改变这个事实。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比起一时称帝,他的野心在于建立起绵延万世的世家,让自己的名字在后世被永远歌颂,让辽东刘氏的后人在未来永远能得以长存。
比起短暂的王朝,刘安希望自己与自己的后人能一直游走在历史长河之中,为青史铭记。
然而吕后不懂这些道理,更不会理解刘安的野心是多么的庞大。
她愣神了一下,而后大笑。
吕雉本就病入膏肓,此时不过是顶着最后一口气来说话,笑起来也显得虚弱不堪,仿若自言自语道:“刘季啊刘季,若你泉下有知,见到你那侄子如此愚昧,不知会作何感想?”
刘季,说的便是太祖高皇帝刘邦。
等到吕后的笑声止住时,她用阴冷的目光注视刘安:“我从未想过,推翻我吕氏的人居然会是你这样的一个蠢货。
当年韩信彭越等人的血,可比今日这殿上的血鲜艳多了。
你以为诛灭吕氏就能永保太平?待新帝长成,你这辽东王的头颅,未必比我吕雉的安稳!”
“那你也看不到那一天了。”
刘安提刀斩断殿内帷幕,将这截帷幕丢到了吕雉的面前,“你毕竟是高祖的皇后,孤不会对你行兵刃之殇,希望你能体面一些,自行了断。”
说完,他便转身走出未央宫。
吕雉攥紧了面前的帷幕,最终全都化作一声叹息。
输了。
输了就是输了,吕雉虽然傲了一辈子,但当这一刻来临时,她也只能坦然赴死。
……
《两汉门阀制度研究·京城大学出版社》:俗话说“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可纵观古今,也只有辽东刘氏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铁打世家”了。
历经两千余年而不倒,辽东刘氏的家族成员在每个朝代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人为羽衣卿相,辅佐帝王建立起了空前的盛世;也有人鲜衣怒马,封狼居胥饮马翰海。
总而言之,辽东刘氏的后人在每个朝代都曾担任过国之柱石的身份,这个家族为汉人王朝立下过汗马勋劳。如果没有辽东刘氏,汉人或许早已泯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
汉高后八年初,积雪尚未融化,但长安城里却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未央宫北阙的铜鹤漏停在丑时三刻,吕后自尽于椒房殿。砖石在铁甲踏破,宛如吕氏一族的骨殖被碾作齑粉。
此时群臣愤起,吕氏一族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在长达三天三夜的搜寻后,即使藏得再隐秘的吕氏党羽,也被揪出来一刀砍下头颅。
被吕后当做傀儡的小皇帝刘弘,及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被质疑并非惠帝血脉,逐一废黜。
至于他们到底是不是惠帝的血脉,就不得而知了。
这一场刘氏与吕氏的一场流血斗争,最终还是在刘安的带领下,以刘氏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在宫人将地砖上的血迹洗净之后,刘安在未央宫与群臣商议后续之事。
丞相陈平率先开口:“长安初定,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当下紧要理应是拥护新帝继位。”
“丞相所言极是,可是这皇位,该有谁来继承呢?”太傅周勃问道。
这一问倒是把群臣都问住了,一时间殿内众人全都沉默了下来,将目光望向刘安。
这种废话还需要说吗?
现在长安城被刘安控制在手上,人家手里有兵,还是大汉宗亲,这皇位不让他来坐,谁敢坐?
“咳咳,既然诸位都不说话,那便本相来说吧。”陈平偷偷瞥了一眼刘安,对群臣说道,“老夫以为,辽东王起兵讨吕,平定天下乱局,将诸吕诛尽,此乃大功焉。
再者而言,辽东王乃是太祖高皇帝的亲侄,血脉尊贵,唯有辽东王继位,方能堵住悠悠众口,天下太平!”
“丞相所言极是,还得是辽东王继位最是合适,没有比王上更配坐此皇位的人选了。”
“诚然如此,某亦是这样觉得,王上坐此皇位,乃是民心所向,理应如此!”
“老夫也是这么觉得的,就得是王上继位。”
“俺也一样!”
论权势,辽东王府不比你王氏显赫多了?
如今的王氏也只不过是封了八个侯爵,辽东王府那可是九世九帝师!
历任辽东王,皆被汉帝册封为三公之首的太师!
此等奇观,纵观古今仅辽东王府一例!
更何况,如今的辽东王府已经不屑于去玩弄权势了。
他们现在玩弄的,是要远比权势更高一层的“天命”!
何为天命?
那便是万民所向,群臣归心!如果有谁跟辽东王作对,那便是对大汉怀有异心的奸臣,将会遭到所有人的讨伐!
两百年来,历代辽东王碧血丹心,用丰功伟绩换来了如今的天命!
纵观天下名门望族,见辽东王府如井中蛙观天上月;即使成为了像王氏这样权势滔天的豪门,见辽东王府也若一粒蚍蜉见青天!
“如今有太后您的庇佑,我们王氏一族才得以兴起。”王莽缓缓说道,“可再过个几十年,我们这些掌权的人都老去后,王氏一族便会走向衰弱,甚至可能会在百年后泯灭。
可辽东王府不同,每一位辽东王的出现,都会继续积累他们的‘天命’,如同参天大树一般,将树根在人心中越扎越深!”
“如果和辽东王正面作对,无异于是自寻死路。”
听到王莽这么说,王太后顿觉无力。
她疲惫不堪的问道:“那你封侯的事,就这么放弃了?”
“放弃是最好的选择,但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
“...你自己都说了,不可与辽东王正面作对。”
“我们不能与辽东王作对,但是有人可以去对付他。”
“谁?”王太后诧异的询问道。
“那自然是...”王莽缓缓说道:“陛下!”
王太后紧皱眉头,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辽东王的天命,是依靠大汉、依靠汉帝所得来的。”王莽眼眸闪烁,目光深邃,“同样的道理,能对付他的人,也就只有陛下了!”
……
辽东王府。
传旨太监手握圣旨,宣读诏书:“自靖祖北伐后,北境安宁已数十年。近年来匈奴休养生息,便频繁侵扰我大汉边境。
纵观朝中诸将,唯辽东王刘慕白勇惟鹰扬,可率兵恢我朔边!
朕愿拜辽东王为大司马大将军,统辖边军,肃清匈奴吗,请辽东王即日起,领兵北伐!”
宣读完圣旨,太监弯下身子,笑眯眯的看着面前的辽东王:“王上,还请您领旨吧。”
刘慕白身体颤抖,也不只是因为愤怒亦或者是感到悲哀,他双手接过圣旨,心中的情绪最终全都化作了一声叹息:“臣刘慕白,领旨谢恩!”
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太监也没有久留的打算,道:“既然王上已经接旨,那奴婢还有些事要办,就先回宫去了。”
待太监离开之后,刘慕白看着手上的圣旨,想要摔在了地上,最终却忍住了自己的脾气。
此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他身着一袭雪白的袍子,衣袂随风轻扬,宛如谪仙临尘。
他的面容清俊儒雅,眉目如画,双眸深邃而温和。
年轻人感慨道:“父亲,陛下这是打算让我们远离长安啊。”
这年轻人便是刘慕白的长子,也就是未来的第十代辽东王,刘沉月。
只是按照当今汉帝的昏庸程度来看,大汉能不能挺到第十代辽东王都是个问题。
刘慕白紧紧的攥着手中的圣旨,几乎要将其握碎。
“为父当然知道,这是陛下嫌我烦,打算把我撵到北边去,离他越远越好。”
能让刘安亲自帮助更衣,新帝表现的有些拘谨。
一直以来,他在刘安的面前都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对自己的这位老师始终保持敬意。
纵然如今当上了皇帝,这份敬意也是有增无减。
“陛下。”
刘安的手指拂过新帝冕服上的十二章纹,轻声问道:“可是心中不安?”
刘启瞳孔微缩,龙纹广袖下的手指猛然攥紧。
他分明看见面前铜镜倒影中,年逾半百的辽东王鬓角隐现银丝,可那双眼眸依旧如二十年前踏破吕氏宫门时般锐利,仿佛能洞穿未来。
晨钟恰在此时响彻宫阙,惊起檐角栖息的玄鸟。
“果然是什么事都瞒不住太公。”
刘启苦笑一声,道,“朕虽然当上了皇帝,可这大汉天下,动荡不安啊。”
“陛下说的动荡不安,指的是诸侯吗?”
“诚然如此。”
文帝在位时放弃了国家铸币权,诸侯国通过私铸钱币和煮盐积累巨额财富,形成与朝廷抗衡的雄厚底蕴。
同时,诸侯国还拥有独立军事、赋税和官吏任免权,吴王刘濞因太子被景帝误杀一事积怨二十余年,早已对朝廷不满久矣。
如今正逢文帝驾崩,新帝即位的时间,诸侯国蠢蠢欲动,帝国内部的隐患早已浮现了上来。
“先帝驾崩时,老臣曾说过会辅佐好陛下。”
刘安替新帝系紧赤色绶带时,白玉组佩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淡然道,“只要臣还在,诸侯就掀不起浪花来。”
听到太公的话,新帝的眉头舒展,顿觉身上轻松了许多:“有太公这句话,朕也就放心了。”
刘安为新帝穿戴好冕服之后,看着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陛下,时辰已到。”
“该举行登基大典了。”
在刘安的搀扶下,新帝刘启一步一步的走出大殿。
殿外,群臣恭候良久,此刻尽皆叩首行礼。
晨钟此时响彻宫阙,惊起檐角栖息的玄鸟。
……
《西汉削藩史》:汉历四十五年六月,汉文帝驾崩,同月,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
汉景帝继位之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削藩,而削藩也必将引发诸侯的反抗。
皇帝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场酝酿已久的战争即将到来。
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上来讲,诸侯都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于是,大汉天下便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诸侯派”,另一个是“保皇派”。
诸侯派以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刘濞为首,在这场战争中,诸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大部分都选择跟吴王站在了同一个派系,反对皇帝的削藩政策。
保皇派则又分成了两类,分别是“激进类”与“保守类”。
保皇派的“激进类”以御史大夫晁错为首,晁错向汉景帝提议,以诸侯王犯错为借口,趁机削减诸侯王的封地。
而保皇派的“保守类”则以辽东王刘安为首,刘安认为激进类太过保守了,他对景帝提出的建议是直接把势力强大的诸侯全都灭了。
……
辽东王宫里种着一株桃树,正逢桃花盛放的季节,一阵微风拂过,便卷起了满地的绯色花瓣。
桃树下面,汉帝刘启盯着面前的棋盘抓耳挠腮,思忖良久,最后只能长叹一声,道:“太公的棋艺不愧是当世第一,朕甘拜下风,输得心服口服。”
刘安把玩着手中的棋子,浅笑着说道:“陛下忙于国事,在棋道上退步也是难免的。若是陛下一心放在钻研棋道上,老臣又如何能赢得了陛下?”
“太公谦逊了。”刘启苦笑道,“下棋最重要的便是天赋,倘若朕在棋道上真有天赋,当年也不会用棋盘砸死吴国太子了。”
“能用盘外招解决对手,何尝又不是一种另类的天赋呢?”刘安笑道。
在他看来,刘启才是当之无愧的“大汉棋圣”。
明知不敌,便抡起棋盘砸破对手的脑袋,谁下棋能下过这样的一位“棋圣”啊!
“太公就别提这件事了。”刘启忧愁的说道,“当年若非是朕杀了吴国太子,或许朝廷与诸侯之间的矛盾也不会走到今天这番田地。
朕听闻,吴王已经去了胶西,与胶西王刘卬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
不仅如此,已经有很多诸侯都已经蠢蠢欲动,想要起兵谋反了。
若诸侯真的造反成功,朕死后又有何颜面去见先帝啊!”
棋盘上黑白纵横,可在刘启看来,自己俨然是败局已定。
就在此时,刘安却将一枚白色棋子落于棋盘之上,局势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淡然说道:“陛下请看,若白子落于此,岂不是白棋瞬间便将局势扭转过来了吗?”
刘启看着面前的棋局站起身来,他来回踱步,猛然鼓起了掌:“好棋,好棋啊!
倘若落子于此,白棋不仅能从危机中脱困,反而可以借机反攻,将黑棋逼向绝境!果然是好棋,堪称神之一手!
太公,您这一手真是太绝了啊!”
刘安闻言,平静一笑:“老臣曾经教过陛下一句话,君道如弈,不知陛下可还记得?”
刘启顿时惊醒了过来,他再看向棋盘时,棋盘上仿佛已经不再是黑白纵横的棋子,而是大汉天下的江山社稷!
“绝境中亦能逢生,更何况,陛下也从未走到过绝境。”刘安不紧不慢的说道,“老臣既然答应了陛下,要替陛下守好社稷,那老臣便绝不会食言。
吴王若是造反,老臣自当亲率辽东铁骑,让他以血谢罪!”
刘启面色肃穆,拱手道:“太公,汉室兴衰,朕便托付于您了。”
……
汉历四十七年春,吴王刘濞串通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六王,公开反叛。
吴王自封“东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七国叛军聚集部众,号称五十万大军,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举兵西向。
汉帝任命刘安为主帅,出兵平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