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现代都市 > 与姐姐双重生,却成了娇养团宠谢殷闻昭昭前文+后续

与姐姐双重生,却成了娇养团宠谢殷闻昭昭前文+后续

把酒叙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潜力佳作《与姐姐双重生,却成了娇养团宠》,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谢殷闻昭昭,也是实力作者“把酒叙”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重生前,在她嫁入东宫要成为太子妃当天,亲生父兄将她绑了,让她姐姐去替嫁给太子。这些年来她对爹跟哥哥们掏心掏肺,为他们谋划前程,助他们步步高升,得到的却还是他们的厌恶和算计。重生后她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随改嫁后的母亲一起进入了王府。她倒要好好看了,这一次没了她的帮助,她的这些白眼狼爹爹和哥哥们还怎么出人头地。而叫她意外的是,王府里的长辈跟几位继兄都是真心待她,她不过是回馈了一二,就迅速成了整个王府里被捧在手心上的团宠。...

主角:谢殷闻昭昭   更新:2025-06-08 04: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谢殷闻昭昭的现代都市小说《与姐姐双重生,却成了娇养团宠谢殷闻昭昭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把酒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与姐姐双重生,却成了娇养团宠》,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谢殷闻昭昭,也是实力作者“把酒叙”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重生前,在她嫁入东宫要成为太子妃当天,亲生父兄将她绑了,让她姐姐去替嫁给太子。这些年来她对爹跟哥哥们掏心掏肺,为他们谋划前程,助他们步步高升,得到的却还是他们的厌恶和算计。重生后她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随改嫁后的母亲一起进入了王府。她倒要好好看了,这一次没了她的帮助,她的这些白眼狼爹爹和哥哥们还怎么出人头地。而叫她意外的是,王府里的长辈跟几位继兄都是真心待她,她不过是回馈了一二,就迅速成了整个王府里被捧在手心上的团宠。...

《与姐姐双重生,却成了娇养团宠谢殷闻昭昭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闻昭昭的耳膜被震得疼痛难忍,脑海中一片空白,只余爆炸后的一线嗡鸣声。

她捂住耳朵,狼狈地蜷缩成团。

等到痛感稍稍缓解,她才抬起猩红的杏眼。

伶人们抬进来的不是祈福道具,而是一箱火药包!

难怪她在箱笼里闻到的是硝石味儿!

有人混在伶人之中,妄图炸毁这座楼阁。

可是,为什么?

闻昭昭想到了谢殷。

他今夜应当和其他蜀郡官员一起在这里吃酒宴饮。

莫非这场爆炸,是冲着他来的?

此地不宜久留,闻昭昭扶着墙壁站起身,刚迈出去一步,就被人扯住袖角。

她回眸。

谢厌臣蹲在墙根边,一只手抱住膝盖,一只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袖。

他仰起头,清润的眼眸里一片血红,似有泪光。

他哑声:“你别走……”

十八岁的青年,在今夜像是一个可怜无助的稚童。

闻昭昭察觉到他的不对劲:“你怎么了?”

“你别走……”谢厌臣只是喃喃重复这三个字,苍白修长的手掌顺着闻昭昭的衣袖攀援而上,牢牢握住了她的手腕,“你别走……”

火光映照着他如玉如琢的脸。

青面獠牙的恶鬼面具,在火海里显得可怖却又滑稽。

闻昭昭发现,谢厌臣在发抖。

因为极端的恐惧,他似乎快要喘不过气了。

她单膝蹲下,替他解开那半张面具:“你怕火?还是怕别的什么?”

谢厌臣的薄唇几乎绷成了一条线,那张美貌雅致的观音面遍布惊惧,突然之间就落下两行清泪。

他紧紧抱住闻昭昭,声音越发嘶哑:“你别走……别走……”

闻昭昭感受着他的战栗。

她不知道谢厌臣过去经历了什么,以致于他现在的性情如此扭曲古怪。

他的力气很大,把她抱得那样紧,勒的闻昭昭也快要窒息了。

她只得竭力安抚:“我陪着你,你别怕。”

这么说着,心底却升起一股不安。

大火已经从顶楼烧了下来。

再不逃走,等会儿要是吸进浓烟神志不清,想走都走不了了。

她定了定心神,道:“我带你出去。”

“不!”谢厌臣却死活不肯,依旧蜷缩在墙根,“我不走……我不能走……”

闻昭昭咬牙:“我不知道你过去经历了什么,心里又留下了怎样的创伤和阴影,我只知道你再不走,咱俩都得死在这里!谢厌臣,我这条命来之不易,我不会陪你死!”

她站起身,试图去拽谢厌臣。

可是就算她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对方也依旧纹丝不动,仿佛恨不能把这个身体都藏进墙壁里。

闻昭昭用力过猛,冷不防撕裂了谢厌臣的衣袖。

她整个人脱力的往后栽倒,结结实实摔了个屁股墩儿,疼得倒吸一口凉气。

眼见楼梯开始着火,她不再管谢厌臣,扭头就走。

跑下半层楼梯,她又忍不住回头。

白衣胜雪的青年,紧紧抱住脑袋,面色惨白双眸猩红,嘴里快速呢喃着什么,仿佛陷入了极端可怕的梦魇之中。

而他怀里,还抱着闻昭昭买给谢泽的那盏鱼灯。

闻昭昭记得她从顶楼逃下来的时候,顺手就扔了鱼灯,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捡回来的。

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眼见火焰即将燎烧到青年的白衣,闻昭昭到底狠不下心放弃他,认命似的返回楼梯口。

她听见谢厌臣语无伦次:“别杀他们,你别杀他们……我听话,我乖乖听话……求你了……”

他的口吻绝望至极,泪水簌簌滚落,染湿了他的衣襟。

闻昭昭从旁边抄起一根棍子,直接敲晕了谢厌臣。

她费劲儿地背起谢厌臣,艰难地一步步走下楼梯。

青年看似劲瘦,可是真正背起来却是那样的沉重。

闻昭昭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一张小脸涨得通红,喘着气道:“都是因为你我才折返回来的,要是我被你害死在这里,我变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你……”

浓烟滚滚。

闻昭昭渐渐呼吸困难,眼前的景象也开始模糊。

逃到三楼的时候,她本以为终于能看见一点希望,哪知底下的一楼和二楼竟然同时起了大火。

火势顺着楼梯和墙体蔓延,把他们堵在了楼阁中层,幕后之人下了死手,不给他们留任何活路,俨然是要把他们活活烧死。

闻昭昭喘息着,双膝一软。

她骨碌碌滚下楼梯,被昏迷不醒的谢厌臣压得结结实实。

火海里浓烟弥漫。

少女蓬头垢面,捂着唇不停咳嗽。

她无力地想,托谢殷的福,她大约要死在这里了。

意识朦胧之际,她听见不远处传来带着哭腔的求饶声:

“谢指挥使,这些事都是我爹干的,与我无关啊!求您放过我吧呜呜呜!”

闻昭昭勉强睁开眼。

回廊尽头,几名黑衣暗卫面容肃杀,抬起长剑架在几名官员的脖子上,而那些官员的中间还跪着个衣衫锦绣的年轻公子。

年轻公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是我爹在伶人们中间安插了奸细,特意把火药藏在箱笼里运进来。我爹又安排心腹给你灌酒,想让你醉酒歇在这里,再趁你不备将你烧死……这一切都是我爹的主意,我就只负责在你的酒里下软骨散而已,求您饶了我吧!”

闻昭昭顿时了然。

这位公子是杜太守的儿子。

今夜这场爆炸,果然是杜太守用来杀害谢殷的……

她的视线落在谢殷身上。

青年金簪玄衣,慵懒地倚在镂花窗边。

火光照亮他的下半张脸,他骨相漂亮矜贵犹如金石雕琢,淡红薄唇弯着淡漠的弧度,容色极艳,一点儿也瞧不出前日在校场受过伤。

他遗憾道:“杜太守精心安排了这么一场有趣的盛宴,可惜某今夜还有别的事,不能留下来赏玩。既然诸位是他的心腹,不妨替某在这楼阁里享受一番。”

客客气气的语气,任谁听了都要夸一句世子爷谦恭有礼。

可就是这样一番话,令众人瞬间面如土色。

谢殷不再管他们的求饶哀嚎,慢条斯理地转身离开。

闻昭昭依旧趴在地上。

她的眼睛被烟火熏得很疼,泪珠子一颗颗往外涌。

她勉强抬起眼睫,看见一双黑金卷云纹靴履停在了自己面前。

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慢慢仰起头。

是谢殷。
"


蜀郡太守杜广弘住在阳城,执掌财政和民生,和蓉城执掌兵权的镇北王府呈互为犄角却又分庭抗礼之势。
杜太守道:“那指挥使为何……”
“根据尸检结果判断,凶手是阳城人。”谢殷温声,“某不过是见他吞毒而死,实在可怜,感慨他对主子一片忠心,这才将他送回原籍,好叫他落叶归根。可惜他主子愚钝,一片算计不仅没能成事,还搭进去一个忠仆。”
闻昭昭咬住唇瓣。
桌案底下实在狭小,加上有人把脚伸得很长,她只得艰难地猫着身子。
身子渐渐酸软发麻,她下意识将手掌伸到前面,却按在了一个冰凉的东西上。
闻昭昭抬起头。
她把手按在了谢殷的脚背上……
谢殷正在吃茶。
被人按住脚,一股僵硬感顺着脚背攀援而上。
他垂眸,正对上一双仓惶的圆杏眼。
对面的杜太守干笑两声:“指挥使真是菩萨心肠,要是换做本官,那肯定是要把凶手挫骨扬灰的。”
谢殷的语气依旧温和:“听闻杜太守的爱子在白鹤书院读书,只是没什么读书的天赋,以后打算参军入伍?”
西南的兵权在谢靖手上。
杜太守之子想要参军入伍,必须得经过镇北王府。
谢殷这番话的弦外之音,便是拿那孩子的性命来威胁杜太守,别再搞幺蛾子。
闻昭昭撑着身子,勉强将手从他脚背上移开。
背后不知是谁又伸长了腿。
她往前爬了三寸——
于是她好巧不巧地卡在了谢殷的那双绣金革靴之间。
姿势怪异。
令人面红耳赤。
闻昭昭愣是没敢抬头。
然而一味低着头盯着谢殷的某处,似乎也不太妥当……
此刻,杜太守那张胖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
良久,他紧紧捏着茶盏,挤出一个憨厚的笑脸:“好好的,指挥使提那孩子干什么?对了,这次太妃娘娘六十大寿,本官特意用足足两斤重的黄金,为娘娘锻造了一座观音像,还请指挥使和太妃娘娘笑纳。”
两斤重的黄金……
闻昭昭想着那座黄金观音像,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哪知抬起头,却见谢殷正盯着自己。"



闻昭昭察觉到一道薄凉的视线落在自己脸上。

她回视谢殷:“我母亲的一切,想必世子早就查过了,应当不需要再审我了吧?”

谢殷缓缓转动墨玉扳指。

早在父亲决定迎娶卫灵茹的时候,他就已经查过了她。

可这个女人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她没有族亲、没有朋友,不知身世、不知来途。

他在西南手眼通天,却偏偏查不出她的底细。

他敛去眼底的晦暗不明,居高临下地盯着闻昭昭:“你该唤我长兄。”

闻昭昭知晓这人又开始装模作样了。

她不理谢殷,拉起谢泽往祠堂外面走:“四哥哥,你明天还要去见李老将军,我陪你去挑些礼物。”

谢殷慵懒地倚靠在供桌旁,语气戏谑:“永禧可真不乖呀。”

他的视线如芒在背,如同追魂夺命的绞索,叫闻昭昭浑身汗毛倒竖,仿佛自己被一只春夜艳鬼给盯上了,要拉着她共堕地狱。

她的脚步不禁更快了些。



另一边。

闻家。

闻俏俏清晨起来,发现自己的头发被剃掉了半边。

她哭得声嘶力竭,本想找三位兄长求安慰,哪知他们的头发也被剃了。

闻如雷怒不可遏:“是谁那么无聊,干出这种事?!等我揪出他,一定饶不了他!”

“我已经叫人去买假发了。”闻如风看不进书,烦躁地合起来丢在旁边,“不管是谁干的,咱们总要出门的,还是先戴顶假发遮一遮。”

闻俏俏的脑海中,蓦然冒出一个名字——

谢厌臣。

天底下,这么变态又无聊的人,除了他还能有谁?

可是他为什么要对他们下手?

他们兄妹又没招惹他。

难道是为了帮闻昭昭出气?

闻俏俏摇了摇头。

谢厌臣性情乖张,他绝对不可能接受闻昭昭当他的妹妹。

事事不顺,令闻俏俏生出烦恼。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决心要让命运回到正轨。

只有让父兄们保持前世的轨迹,她才能去京城当太子妃。

首先就是三哥。

三哥必须拜李老将军为师,参军入伍建功立业。

思及此,她柔声道:“头发的事情先放到一边,听说李老将军想收个弟子,传承他的李家枪法。三哥在武艺方面天赋绝伦,要不你去拜李老将军为师?”

闻俏俏以为闻如雷会满口答应。

毕竟他前世走的就是这一条路。

可是闻如雷却揉着半边光头,烦躁道:“自古以来武将就比文臣地位低微,我为什么放着读书考功名的阳关大道不走,反倒去军队里当个小卒?难道在俏俏的心里,我这辈子都没机会考上功名?!”

闻俏俏沉默。

闻如雷在书院里年年功课倒数,他能考上功名才怪。

可她不能直说。

她道:“三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

闻如雷打断她:“更何况参军入伍十分辛苦,说不定十天半月才有机会回一趟家。俏俏,你忍心我孤零零在军营里吃苦吗?”

闻俏俏不解地看着他。

他坐姿懒散,一点儿精神气都没有。

怎么会这样呢?

前世他明明当了李老将军的亲传弟子呀……

闻俏俏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可她急于让命运回到正轨,于是红着眼圈道:“三哥生我的气了吗?可我也是为了三哥好呀。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万一三哥被李老将军选上,说不定以后有机会受封将军,像谢指挥使那样名动天下。”

谢殷也是弃文从武年少成名。

不过短短三年,就杀的边陲诸国俯首称臣,年年缴纳岁贡,再不敢随意侵犯。

可是蜀郡这么多年,也就出了一个谢殷。

闻如雷叹了口气:“不是我不想名动天下,实在是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谢殷是镇北王府的世子,他立下的那些军功,说不定有许多都是仗着权势冒领别人的。像我们这种没什么背景的人,想建功立业其实是很难的。唉,俏俏你是深闺女子,什么也不懂,和你说了你也不明白!”

他说完,便安安逸逸地享用起丫鬟沏来的新茶。

闻俏俏复杂地看着他。

他今年才十六岁。

明明应该是热血昂扬的年纪,却一副平庸度日的模样。

和前世那个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金吾卫副指挥使,完全像是两个人。

她不明白闻如雷究竟是怎么了,就算有黑幕那又如何,难道天底下出人头地的青年,全都是靠着黑幕吗?

总有那么几个天之骄子,是凭自己本事杀出来的。

为什么三哥不能当其中的一个呢?

可是不等她再劝,闻如雷就已经起身离开,说是约了兄弟出门喝酒。

闻俏俏左思右想,决定预备厚礼,明日亲自去见李老将军。

她要劝他收三哥为徒。

次日。

闻俏俏踏进李府垂花厅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闻昭昭和谢泽已经坐在这里了,正和李老将军相谈甚欢。

她心底涌出浓烈的不安:“真是巧了,小妹也在这里?”

闻昭昭温声道:“姐姐,我陪四哥哥来见李将军。”

闻俏俏试探:“谢四公子的腿伤还没有痊愈吧?不知来见李将军,所为何事?”

谢泽不理她,神气地翻了个白眼。

闻昭昭解释:“将军有意收四哥哥为徒,传授李家枪法。四哥哥今日过来,就是专程来拜师的。喏,这些都是四哥哥带来的拜师礼。”

她指了指侍女们捧着的锦盒。

锦盒里面盛着人参鹿茸、古玩字画、金石玉器,全是珍贵的宝物。

这份拜师礼,不可谓不厚重。

闻俏俏的脸色更加难看。

闻昭昭的目光落在她怀里的食盒上,眼底掠过深意,问道:“莫非姐姐也是来拜师的?”

李老将军捋了捋胡须,好奇地注视闻俏俏。

闻俏俏只得硬着头皮,送上食盒:“家中钱财单薄,因此礼轻了些,叫司徒大人见笑了。”

她送的是一盒糕点。

“虽然比不得谢四公子的礼物贵重,”闻俏俏鼓起勇气,“但我三哥对您的孺慕之意和想拜您为师的决心,与谢四公子是一样的。希望您念在我三哥差一点就能在演武比试上夺魁的份上,收我三哥为徒。”


闻昭昭第一次在谢殷面前,清楚地表达了对闻家兄妹的厌恶。

谢殷缓缓笑了:“那么在闻姑娘眼里,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镇北王府的权势?还是祖母赏赐你的金银珠玉?”

闻昭昭抱紧那双靴履,仰视面前的青年。

似乎是忍无可忍,她那双圆杏眼里弥漫出厌烦。

她道:“世子爷,麻烦你搞搞清楚,归根结底,难道不是你父亲强娶我母亲的吗?一个男人用权势霸占一个女人,却对她的亲生骨肉吝于付出,欺负孤儿寡母,这就是你们镇北王府的格局?别说我不曾觊觎你们的富贵权势,就算我觊觎了又如何,我随母改嫁,你们原本就有抚养我的义务!”

四目相对。

蠡壳窗上倒映出两人剑拔弩张的姿态,仿佛是初生的稚嫩青荷绷紧了身子,试图对抗春夜索命的艳鬼,在这寒夜里顽强地绽出莲华。

闻昭昭绷紧小脸。

不知过了多久,她在起初的勇敢过后又感到了一丝后怕。

人在屋檐下,也许她不应该逞一时口舌之能,去得罪谢殷。

是她冲动了。

她低下头,蜷了蜷手指,重新缝补起鞋底。

她声音极低,寂静的冬夜里似是掺杂了一丝哽咽:“我年岁尚小,还不能自立门户。如果世子执意将我撵回闻家,那么我又得过上和从前一样,给闻家兄妹为奴为婢的日子。

“世子疑心我贪慕虚荣,是,我承认我喜爱金银珠玉。天底下,又有谁不喜欢这些呢?只是比起这些,我留在王府更重要的原因,是时间。在这里,我的时间属于我自己,不必伺候谁,可以肆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对我而言,时间,是比金银珠玉更宝贵的东西。”

谢殷默然。

他的视线从她的额头落在她的手上。

许是从闻家带过来的毛病,她手指生有冻疮,冬日里看来并不纤细白嫩,即便来王府之后仔细搽过药,十指也依旧轻微红肿。

黑色丝线从她指间穿过。

柔韧又细密,将鞋底严丝合缝地重新缝补起来。

她今年十四岁。

过往的许多年,那些寒冷的冬天,她便是孤零零坐在小杌子上,低着头为闻家兄妹做衣裳、做鞋袜的吗?

正在这时,扶山匆匆过来,声音略显夸张:“不好了,世子爷!咱们沧浪阁丢了东西,是先王妃留给您的双鱼玉佩!今日沧浪阁没有外人进出,只有闻姑娘来过!”

谢殷冷冷扫他一眼,幽幽道:“看仔细些,真丢了再来禀报。”

扶山紧张。

世子爷的回答,和他们先前计划的不一样啊!

他小心翼翼地试探:“那……那到底是丢了,还是没丢呀?”

谢殷:“……”

闻昭昭已然听出了名堂。

她放下缝好的靴履,起身道:“原来世子爷今夜请我过来,并非是为了靴履,而是想栽赃陷害,让我背上盗窃的罪名,好将我撵出府去。”

谢殷不置可否。

闻昭昭凝着他,一字一顿:“难为世子爷,在我身上如此费心。”

烛火映照在她脸上。

少女那双乌润清澈的圆杏眼里,已然漾开了水意。

她隐忍地呜咽一声,红着眼圈行了个退礼,飞快地转身走了。

扶山茫然:“世子爷?”

谢殷靠着书案,一手抵在眉心。

视线落在那双重新缝好的靴履上。

不知怎的,脑海中反复掠过的却是闻昭昭长着冻疮的双手。

扶山又问:“世子爷莫非是后悔了,不想把闻姑娘撵出府去了?其实闻姑娘挺讨人喜欢的,她留在府里,总能哄的太妃娘娘高高兴兴,世子爷时常不在府里,她留在王府,倒是能替您在太妃娘娘膝下尽孝。”

谢殷吩咐道:“把我库房里的那瓶宝相琉璃膏送去屑金院。”

屑金院是闻昭昭居住的院落。

宝相琉璃膏则是最好的伤药,无论怎样的伤疤,都能完美祛除。

扶山闻言,便知道自家世子是打算留下闻姑娘了。

他高兴地应了声“诶”,连忙去办了。

屑金院。

闻昭昭端坐在烛火下,已经换上寝衣。

她转了转那瓶宝相膏,弯起浅红如花瓣的唇。

看来今夜,是她赌赢了。

谢殷,骨子里是个非常重视亲情的人。

他为人长兄,爱护幼弟,是以,他鄙夷闻家兄妹的所作所为。

他对她生出了一丝怜惜。

上位者的一点点怜惜,就足以令她留下来。

闻昭昭垂落眼睫,挖出一大块药膏,慢条斯理地涂抹在自己的冻疮上。

转眼便是年底。

书院放假,谢厌臣也从义庄回到王府,府里热热闹闹的。

因为卫灵茹称病的缘故,执掌王府中馈和打理庶务的依旧是老太妃。

老人手把手带着闻昭昭,一点点教她如何统御奴仆收买人心,如何整理账本统筹宴会,种种繁冗,全是做高门主母的必备本领。

闻昭昭不知自己将来是否会嫁人,是否会用到这些本领。

但她愿意用心学。

到了正月间,王府每日都有前来拜年的宾客,老太妃把闻昭昭带在身边,让她试着交际夫人小姐。

待到用过午膳,后园子开始搭台唱戏,闻昭昭则服侍老太妃去更衣。

老人缓缓道:“这官场上的亲疏远近和各家动向,从内宅妇人身上便可窥探一二。所以,小丫头你可别小瞧了咱们这几天的交际。”

闻昭昭若有所思,半晌,道:“听闻赵都护年前被大哥哥革了军职,今日他夫人携女儿登门拜访,又送了重礼,想必就是求祖母在大哥哥面前替她们家说说话,好叫赵都护官复原职?我瞧她女儿正值妙龄,她又屡屡提及大哥哥身边缺人照顾,莫非她还想……”

“是了。”老太妃赞许地看她一眼,“可赵仲之贪污军饷,犯了你哥哥的大忌。所以这些钱财美人,咱们不能收。如今她们娘儿俩还等在垂花厅,小丫头可能替我应付她们?”

闻昭昭知道,老人家这是要历练她的为人处世了。

她福了一礼:“愿为祖母分忧。”

陈嬷嬷送她出门,像是拉家常般笑道:“说起来,这赵都护跟了老王爷二十年,屡次三番陪着出生入死,也算忠心。也是年纪大了,临了竟犯糊涂,贪污了两万两军饷。好在世子爷念及他过往的功绩,自掏腰包补上了窟窿,也没要他的命。”

闻昭昭知晓这是陈嬷嬷有意提点她,莫要太给赵家母女难堪。

她领了情:“多谢陈嬷嬷。”

陈嬷嬷赞许地目送她离开,才回去伺候老太妃。

老太妃坐在榻上:“昭昭这孩子,先是救了老四,又百般孝敬我、哄我高兴,我是真喜欢她。若能培养出来,将来未必不能嫁进高门大户。”

陈嬷嬷叹息:“可惜出身差了些,到底不是咱们王爷的亲闺女。”

垂花厅。

谢殷本是来万松院告诉老太妃,谢厌臣已经返回义庄了。

穿过廊檐的时候,却见花厅里坐着赵家母女。

他知道这母女俩的心思,因此没驻足,正要继续往前走,却又听见座屏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他望去。

出来招待赵家母女的人竟然是闻昭昭。

他知晓从年底到正月间,闻昭昭一直在跟着祖母学习为人处世。

却不知她学得如何了。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文元读物书号14401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