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我咋没事干?就不能让我……”
看着王莲使劲挤眼睛,他迟钝的反应过来,媳妇是故意让他跟去的。
马上改口,“妈,我跟你一起去,帮你拿东西。”
是啊,老五老六都去了,保不准,妈又在背地里给他俩买什么好东西,他可得看着点,凭什么大家都是儿女,只给他俩,不给他买?
要买都得买,要不买,谁也别占。
杨老太无所谓,多来个人,一会有人提东西,省的她费力气。
今天大家都趁着休息,出来买生活用品,街上人很多,难得,今天天气也不错。
他们先来到粮油店,看看有啥米面。
单位发下来的粮票,杨老太一月二十五斤,陈有国一月三十五斤,但这远不够全家人吃,杨老太上次可没跟他们要粮票。
“这次回去,咱家再开个会,每人都得交粮票,一个两个不出粮票,张嘴就要吃喝,哪来的东西?”
陈荣立刻跳出来表忠诚,“妈,我的粮食定额可一直在你那”
她是学生,每月有十七斤粮食定额,都是杨老太直接去领的。
陈明哭唧唧,粮票也要交,那他还怎么给要美买好吃的呀!
陈阳不情愿,打算回去跟媳妇商量商量。
杨老太心中计算着,怎么把手里六十斤的粮票换成粗粮,能尽可能换的多。
最后他指挥陈阳去两斤大米,和五斤白面。
派陈明去买十斤荠米,自己和陈荣去买二十五斤高粱面,三十斤玉米面。
“妈,这么多,吃得完吗?”陈明抱着面袋子,沉甸甸的,压得他胳膊疼 。
“就这还不够吃呢。你算算咱家多少人?”
“这还不够?”
家中一个个都张着嘴等着吃,从来没了解过米面来得多不容易。
几个子女从来没交过钱和粮票,杨老太长年累月的贴补孩子们,除了在粮油店买正规的米面,还不时去黑市拿钱买粮食。
照以前,她的三四十再加上陈有国的三十,每月肉蛋不少,吃的管饱,她真剩不下几个钱。
偏偏年老后,几人提起就对杨老太咬牙切齿,说她存款上万却不拿出来给他们用。
杨老太真是冤枉死了。
手中还有几张豆票,她买了两斤素皮,并两个鱼罐头,路过邮局,寄给老四。
陈阳撇撇嘴,
反正他老娘的心偏到老大身上,偏到老四老五身上,从来没偏到他身上过。
到供销社,陈荣一直把杨老太往卖鞋柜子前边拉,杨老太任她拉着介绍,却迟迟不点头,最后只买了一把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