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县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县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大江大河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朱樉虽说有些动心,但想到朱元璋若是知道此事,少不了会惩罚他们。这事不能掺和。他点头道,“虾大人,那么多赚钱的生意。”“要不然换一种法子,就是钱少挣点也行啊!”看两人害怕的样子,虾仁无语。瞧这怂样,没出息!虾仁解释道,“你们不用担心,本官的意思不是出海经商,而是清理倭寇。”这话顿时让两人安静下来。同时也纳闷,“什么意思?”怎么说到清理倭寇了?虾仁知道,他们没有胆子违反国策,想要说服他们,不能直接说出海经商。得换一种说法。虾仁思忖了片刻,叹了口气,摇头道,“实不相瞒,本官压力大啊。”朱标和朱樉有点懵。“大人这是怎么了?”两人有些惊疑不定。心想,虾仁这是演的哪一出。虾仁苦着脸,“你们听我说。”“这自从到了福州后,我身上的压力是一天比一天大...

主角:虾仁朱元璋   更新:2025-06-18 09: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虾仁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第一县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由网络作家“大江大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樉虽说有些动心,但想到朱元璋若是知道此事,少不了会惩罚他们。这事不能掺和。他点头道,“虾大人,那么多赚钱的生意。”“要不然换一种法子,就是钱少挣点也行啊!”看两人害怕的样子,虾仁无语。瞧这怂样,没出息!虾仁解释道,“你们不用担心,本官的意思不是出海经商,而是清理倭寇。”这话顿时让两人安静下来。同时也纳闷,“什么意思?”怎么说到清理倭寇了?虾仁知道,他们没有胆子违反国策,想要说服他们,不能直接说出海经商。得换一种说法。虾仁思忖了片刻,叹了口气,摇头道,“实不相瞒,本官压力大啊。”朱标和朱樉有点懵。“大人这是怎么了?”两人有些惊疑不定。心想,虾仁这是演的哪一出。虾仁苦着脸,“你们听我说。”“这自从到了福州后,我身上的压力是一天比一天大...

《大明第一县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精彩片段


朱樉虽说有些动心,但想到朱元璋若是知道此事,少不了会惩罚他们。

这事不能掺和。

他点头道,“虾大人,那么多赚钱的生意。”

“要不然换一种法子,就是钱少挣点也行啊!”

看两人害怕的样子,虾仁无语。

瞧这怂样,没出息!

虾仁解释道,“你们不用担心,本官的意思不是出海经商,而是清理倭寇。”

这话顿时让两人安静下来。

同时也纳闷,“什么意思?”

怎么说到清理倭寇了?

虾仁知道,他们没有胆子违反国策,想要说服他们,不能直接说出海经商。

得换一种说法。

虾仁思忖了片刻,叹了口气,摇头道,“实不相瞒,本官压力大啊。”

朱标和朱樉有点懵。

“大人这是怎么了?”

两人有些惊疑不定。

心想,虾仁这是演的哪一出。

虾仁苦着脸,“你们听我说。”

“这自从到了福州后,我身上的压力是一天比一天大!”

“可是又不能说!”

“直到今天碰到你们二位才有机会开口。”

虾仁满腹心酸的样子。

朱标看了都觉得他怪可怜的。

问道,“虾大人,到底怎么了?”

“两位有所不知!”

虾仁平缓了一下心情,这才道,“现在的福州在人们看来,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好地方。”

“本官也有信心,福州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但是顶多两年。”

“两年后必定会出事。”

见虾仁说得斩钉截铁。

朱标和朱樉全愣住了。

皆是感到纳闷。

朱标问道,“虾大人何出此言,又会出什么大事?”

虾仁叹了口气,“福州的百姓一旦富裕起来了,那么福州的储备物资便不够用了。”

“百姓有钱安逸下来以后,谁还肯去干农活!”

“到时候囤粮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虾仁语气严肃。

朱标和朱樉两人神情也跟着凝重起来。

朱标问道,“大人既然已经预测到了这种可能性,那就需早做处理。”

“虾大人想到解决的办法了吗?”

虾仁点头“凡事都会有解决的办法。”

“眼下最迫切的问题,是清剿倭寇,拿回农田。”

“然后再让百姓种植庄稼,粮食的问题就解决了。”

朱标点头赞同。

“这个办法可行。”

虾仁继续道,“是可行,可是粮食收获也是需要时间的。”

“本官就想。”

“清剿倭寇后,设立防守点,百姓可以近海捕鱼。”

“如果寻找到一些其他的物资。”

“还可以高价卖给有钱人,这样也能提升福州的经济水平。”

朱标茅塞顿开,“这样一来,不用等粮食收割,百姓都有吃的。”

虾仁真是一个治世奇才,他不禁深深的佩服。

虾仁欣喜的点头:“公子言之有理。”

他继续道,“不但如此,本官还想过成立商队,随着军队出海。”

“换取紧缺的白银,以及其他的物资。”

说到这里。

虾仁意味深长的看了朱标他们一眼。

“出海做生意可是稳赚不赔。”

“尤其你们不仅是皇商,还是皇亲国戚。”

“这么好的机会,你们真的不考虑一下吗?”

朱标思忖了片刻,“出海一事,风险还是太大了。”

虾仁苦口婆心,“担心什么?你们身份特殊,也没有违反国策,皇上也不能砍了你们吧!”

说到这,朱标和朱樉自然看到了虾仁的决心。

心里也有些跃跃欲试。

虾仁提到的好处确实是挺诱人的。

只是他们身为皇子,还有背后的朱元璋。

思量了片刻,朱标道,“虾大人,这些问题我们都明白。”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做不了主。”

“请给我们一些时间,回去禀报父亲后再做决定。”


模型上具体到小吃一条街、听曲唱戏、自由行业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让投资人看了就一目了然知道,这块区域自己要不要投资。

朱标和朱樉两人看愣了。

朱樉惊喜道,“娱乐招商区域的投资项目真不少。”

“我已经想象到建好后这里热闹的场面了。”

朱标点头,“是啊,这些规划还都是百姓的需求。”

“快看,这里还有如何投资的教程。”

两人立刻对着告示看起来。

原来不同的街道,每个项目都有投资的底价。

每个产业也都标注了价钱。

朱标和朱樉立刻感觉学会了不少。

不仅是做生意的窍门。

这些具体的规划和计划,用在其他领域,也是可以的。

他们两人都是灵活的人,想得也不差。

这些项目,投资的底价都不同,也标注了如何投资。

投资成功后,官府会抽走两成股份,剩下的全归投资人所有。

朱樉兴奋得直搓手,两眼冒光。

“大哥有看中哪个产业吗?”

“咱们这次带来的钱,就是用来投资的啊!”

朱标其实早就心动。

点头说道,“先看看各个底价。”

他就近翻开两个标价牌,一看却愣住了。

“这……价格这么高?”

随意看看,最便宜底价都有六百两,稍微热闹一点项目,至少上千两。

这么高的价格,他们都傻眼了。

朱标看着身边不断做出投资决定的人,心里无比无语。

这么高的底价,还有这么多人入股,大明朝啥时候这么富裕了?

他觉得这趟出行,真是开了眼界。

这跟在朝堂上的事情,体会完全不同。

朱樉看到他感兴趣的产业,趁朱标没有留意。

他走了过去,翻开了底价表。

这时耳边有声音传来。

“这位公子,有没有兴趣合伙做生意啊?”

一个面带微笑的中年人,看着他说道。

身边还有两个人,看他们穿着打扮,应该是富商。

朱樉不明白合伙是什么意思?

对方继续道,“别担心,我们不是骗子。”

“我们是沛县的富商。”

“还有在沛县开青楼的经验。”

见是有经验的富商,朱樉来了兴趣。

“你们想怎么合作?”

见他感兴趣,对方道,“实不相瞒,咱们已经摸清了在福州开青楼的门路。”

“公子要是有意跟我们合伙开青楼,我会告诉你。”

这人一副神秘的样子。

朱樉闻言点头。

“那你说说看,要是能赚钱,我就跟你们合伙。”

反正他也不缺银子。

到时候觉得不合适,他不合伙就是了。

对方也相信他。

他们刚才一直观察他和朱标,像是出门历练的富家公子。

肯定不会缺银子,不像小商人,顶多拿得出几百银子。

这人道,“知府大人规定,娱乐区里的青楼不能超过六家。”

“现在已经有四家被定下了。”

“分别是知府大人和本地富商的投资。”

“现在,只剩下两个名额。”

“所以我们想找人合伙一起开青楼产业。”

“这样经营起来也不会吃亏。”

朱慡当即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这样看来,想不合伙都不行。

他一人的钱就算可以超过底价,也比不上几人合伙的资金。

他有些犹豫,“青楼一定能赚钱吗?”

对方一听他这话,知道他已经动心。

左右看了看,凑到朱樉耳边道。

“肯定赚钱,我们有内部消息,知府大人做过市场调查,再开六家青楼都是能大赚的。”

朱樉听愣了,不由赞道:“你们的门路真多。”

对方得意的笑了。

“谢公子夸奖,我们远道而来,不可能一点准备也没有。”


王雄认罪。

朱元璋不但没有消气,脸色反而更加难看起来。

“王雄,你太让咱失望了。”

“亏咱一直以来都以为你是清官。”

“未曾想你竟然贪赃枉法!”

朱元璋盛怒之余还很失望。

不知道朝廷里的这些官员,还有谁是可信的。

王雄低垂着头,没有辩解。

朱元璋见状更怒,“你给咱说清楚,其他的税粮都哪去了。”

他要搞清楚,王雄是如何贪下这么一笔巨资。

是一人所为,还是多人所为。

王雄胆战心惊的回道,“回陛下,其余的粮食,都存在徐州粮仓里。”

“什么?”

朱元璋无比震惊。

“一石不少的全存在粮仓里?!”

王雄头点地,“正是。”

朱元璋得知是这样的结果,怒意稍微退了一点。

旁听的文武百官,也没料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只是,王雄仍然是贪污犯。

得知粮食还在,朱元璋的心情,才略有好转。

“这些都是皇粮,为何不上缴,而是存入当地的粮仓?”

其中会不会是王雄为了脱罪,撒的谎,替自己争取活命的时间。

王雄战战兢兢的解释,“回陛下,国策税收只是规定了百姓交的税是粮食收成的十分之一。”

“并无规定多收成就要多交税。”

“丰收多得的粮食百姓有支配权。”

“徐州正是按照收成十分之一的规定足够上交,并无欺瞒。”

这样的解释。

所有人都愣住了。

朱元璋很快就回过神来,“无论是咱亲眼所见,还是调查的结果。”

“徐州粮食都是大丰收。”

“丰收之年交税的数量,你还觉得没有错吗?”

大臣们纷纷点头。

先不说贪官污吏的可恨。

只要王雄倒了。

他们就有机会分得徐州的肥缺。

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胡惟庸借题发挥,“王雄,你还要狡辩吗?”

“丰收之年上交的税收不跟着增加,欺瞒天子,罪不可怒。”

说完,他对朱元璋跪下,“陛下,现今事情已经清楚,请陛下治王雄贪污之罪。”

胡维庸的党羽见状,跪了一地,“请陛下治王雄贪污之罪。”

朱元璋眸底寒光一现。

冰冷的目光盯着胡惟庸。

胡惟庸此刻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犯下大错。

不等朱元璋开口,他就已经作主下了结论。

胡惟庸担任宰相后,大权在手,时常替他这个皇上做决定。

凌驾权力之上的野心,昭然若揭。

已经触到了朱元璋的底线。

朱元璋一直强调,大明的权力必须要握在皇上的手里。

不然。

也不会杀了那么多的开国功臣。

胡惟庸和他党羽的这番举动。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朱元璋不怒反笑,“既然那么多的粮食存在粮仓里,自然是要看到了粮食,才能定罪。”

话落,文武百官感觉到空气里透着冷意。

甚至有些大臣冒出冷汗

心想自己刚才是不是过于着急站队胡惟庸。

明显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王雄却在此时开口,“陛下,臣还有话要说。”

他人跪着,却挺直了胸膛,“陛下,徐州已经连着四年都是丰收年。”

“现在囤在粮仓里的粮食,足够徐州三年的粮食用量。”

朱元璋倒吸了一口凉气。

震惊之下差点站了起来。

整个徐州三年的粮食存量!

这得有多少?

心中大怒的问道,“为何存起来?”

王雄叹了口气,“臣不敢上交,更不敢让百姓自行处理。”

“因而臣就将每年多出来的粮食,存入粮仓。”

“粮仓若是装满了,就统一售卖。”

文武大臣不敢相信,徐州竟然储备有三年之多的粮食。

那么多的存粮,朱元璋心里高兴,“为什么不让百姓自行处理,还瞒下此事?”

大臣们同时竖起了耳朵,都想知道答案。

王雄如果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就算是存粮有功,也免不了会受到朱元璋严厉的责罚。

王雄无奈的说了一句,“粮贱伤农。”

“市面上的粮食多出了供给,价格自然下跌,农民的收入也就大打折扣。”

“百姓若是自行处理粮食,吃不完又没有粮仓存粮。”

“从而导致粮食发霉坏掉,就是浪费。”

“官府以高出市价的价格,从百姓手里收购粮食,囤在粮仓里。”

“必要时再运到缺粮的地方出售。”竟是这样的结果。

朱元璋被震惊到,半晌说不出话来。

丰收之年,徐州不但不会因为粮贱而伤农。

还能帮其他省渡过难关。

朱元璋龙颜大悦。

徐州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关心百姓利益。

王雄的决策,朱元璋非常满意。

许多文武百官笑不出来。

他们早就盼着徐州官员大换血,他们可以有机可乘。

可是现在。

朱元璋不会再惩治王雄,还会觉得徐州官员立下大功。

朱元璋此刻,终于明白了王雄的良苦用心。

怒火得以平息。

王雄的煞费苦心。

从预防粮食跌贱伤农,到粮食储备,再到粮食调剂到贫困地方。

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由此可见王雄的能力实在是高。

只是他错在没有上报。

但是能够让徐州年年丰收,没点本事可不行。

不然别的官员怎么做不到?

事情清楚了。

朱元璋却陷入了尴尬。

刚才他还各种怒斥王雄罪行。

现在得知王雄不是贪官,还是为民着想的好官。

事实证明是他错了。

朱元璋老脸有些挂不住了。

“快给王雄松绑!”

胡惟庸脸色却难看起来。

他心有不甘,“陛下,您不能听信他的片面之词……”

朱元璋不等他说完,打断了他的话,“是不是片面之词,咱自然会查清楚。”

“若是狡辩,咱自然会治他一个欺君之罪。”

“谢陛下!”

大殿上,响起王雄洪亮的声音。

看到王雄满脸的喜气。

看来他并不担心皇上会派人去徐州调查。

也就是说,他没有说谎。

王雄的心情有多好,盼着瓜分徐州肥缺的人就有多气。

这些人暗自叹气,脸色难看。

似乎被定罪的人是他们。

朱元璋内心清澈如镜。

“咱宣布,王雄无罪。”

“徐州所有被抓官员当庭释放。”

“户部尽快调查粮仓一事。”


朱元璋目瞪口呆。

半晌才缓过神来。

“什么,三十多万两白银?!”

“确定没搞错吗?”

陈盾连忙摇头。

“绝对没有错,拱卫司还查到了那些官员在青楼里的消费记录。”

朱元璋无比好奇。

要怎么样的消费,才能让新开的青楼,一个月内就获利三十万两白银。

还是福州那样贫困的地方。

禁不住脑海里就冒出了虾仁不择手段的可能性。

以他对虾仁的了解。

还真是为了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快,接着说。”

陈盾继续道,“青楼里最高的消费不是吃喝,而是……”

说到这里,他小心的瞄了一眼朱元璋的脸色。

朱元璋厉喝,“接着说。”

陈盾有些窘促地继续道。

“青楼女子陪喝酒吃饭,一晚上只需要二十两银子。”

“想看女子的才艺表演,比如唱唱小曲,来段舞曲等,一晚上需要一百五十两银子。”

“若是带青楼女子出去的话,一晚上六百两银子。”

朱元璋傻眼。

这样的青楼完全颠覆了他的认识。

青楼女子还可以被客人走的?

留在青楼里消费不是更低吗?

此举竟然还能吸引那么多人,想来定有独特之处。

朱元璋惊怒交集。

半晌才缓过神来。

很快想到青楼虽然独特,但不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福州是贫困地区,官员日子一直都不好过。

为何虾仁才上任。

一个个的就都有钱了?

朱元璋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

虾仁的鬼点子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他思前想后,也想不到虾仁是如何做到的。

朱元璋叹口气,继续问,“短短一个月,怎么花费得了这么多的白银?”

“况且,福州官员俸禄也不高。”

陈盾答道,“回陛下,这些都与虾仁有关系。”

朱元璋愣了,“这又关虾仁什么事?”

他已经快要习惯虾仁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

所以福州官员耗费巨资流连青楼跟虾仁有关,第一反应不是动怒,而是好奇。

陈盾继续道,“虾仁到福州上任后,就对当地官员进行走访。”

“说他们十分困难,还拿出白银补贴官员。”

朱元璋不怒反笑。

别的官员上任,都是先体察民情。

唯有虾仁,漠视百姓去补贴官员。

朱元璋冷哼一声。

“朕也没见福州官员替百姓做过什么,能有多困难?”

“跟沛县比起来,福州百姓的日子简直天差地别!”

虾仁对福州百姓无动于衷,反而补贴官员。

这让朱元璋觉得虾仁根本没把百姓放在眼里。

随即一想,又觉得不对。

虾仁这么贪,从来只想着把别人的钱揽入自己兜里。

怎么会好心给人送钱?

这里面一定有隐情。

“然后呢?虾仁对那些官员说过什么?做过什么?”

“总不可能白白送钱就完事了吧?”

陈盾点头,“回陛下,虾仁给官员送钱时,也聊了公事。”

“虾仁毕竟初到福州,什么都不清楚。”

朱元璋眯了眯,重点来了。

他就知道虾仁给官员送钱,没安好心。

“你们打听到什么?虾仁跟官员都聊了什么?”

陈盾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回陛下,臣也只知道皮毛,具体聊了什么臣也不知道。”

朱元璋脸色立马难看起来。

咱要听的是这个吗?

“没用的东西,朕留你们何用?”

看到朱元璋动怒。

陈盾扑通跪下。

“陛下恕罪啊!”

看到陈盾只知道求饶,朱元璋心头越发的火大。

他一脚踹向陈盾。

“滚。”

陈盾连滚带爬的离开。

朱元璋气得说不出话。

半晌才平复下来。

“看来不能再等了。”

翌日早朝。

朱元璋一脸严肃,“徐州囤粮一案,让朕知道,朝廷的消息若是准确,朕也不会无故冤枉那么多人。”

“为此朕决定……”

文武百官都将耳朵竖了起来,心里纳闷朱元璋想要做什么?

脑子转得快的官员。

感觉朱元璋或许只是以徐州一案为借口。

朱元璋继续道,“朕要设立一个负责收集情报的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直接听令于朕,官职跟都察院、大理寺是平级关系。”

朱元璋话音未落。

文武百官惊讶的愣住了。

只是一个情报机构,就有这么高的品级。

竟然跟大理寺等机构平级!

李善、徐达等心中纳闷,不知道朱元璋想做什么?

官员中胡惟庸最是惊讶。

这么重要的决定,朱元璋却没有知会他这个丞相一声。

而且锦衣卫的领头人,跟他还是平级,无需给他行礼?

虽然锦衣卫的权力就只是打探情报。

胡惟庸心里也不舒服。

大臣们心里都有颇多想法。

但朱元璋的决定又岂容他人反对。

朱元璋威严的声音,再次响彻了整个大殿。

当即。

锦衣卫的诏书跟着颁布。

并任命拱卫司二号人物胡雄任锦衣卫负责人。

事情已经板上钉钉。

退朝后。

朱元璋宣胡雄觐见。

朝中的大臣,只以为锦衣卫是拱卫司分离出来的新机构。

却不知,锦衣卫所用之人,比任何机构都严格。

两个月前。

朱元璋就让胡雄前往各地,秘密选拔能用之人。

朱元璋看着胡雄,“锦衣卫责任重大,容不得大意。”

胡雄心里一沉。

朱元璋这是在提醒他,锦衣卫不能再像拱卫司那样无能。

如果达不到朱元璋的预期,第一个问罪的人就是他。

“臣定当竭尽所能替陛下办事。”

朱元璋点了点头,“听好了,朕要你去办一件事情。”

“你派人前往福州,监视虾仁。”

“重点调查虾仁贪污枉法的罪证。”

朱元璋冷冷地强调,“朕不希望再收到一问三不知的报告。”

“臣遵旨!”

“臣若是查不到令陛下满意的情报,提头来见!”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下去吧!”

锦衣卫刚成立,就先拿虾仁开刀好了。

只要查明虾仁的秘密,自然少不了他贪污的罪证。

日后再查别的大臣,也有经验了。

胡雄心想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好让朱元璋龙颜大悦。

锦衣卫直接受令皇上。

皇上满意了,前途自然也就光明了。

胡雄回到锦衣卫,立刻开始训话。

“陛下有令,找到虾仁的罪证。”

“只要我们把事情办漂亮了,才能获得陛下的信任。”

“所以,我们到了福州以后,对虾仁进行全天候监视。”

“务必一定要把虾仁所有的罪证找出来。”


虾仁的话,让朱元璋慢慢冷静下来。

登基以来,手下那么多大臣都没人像虾仁一样,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贪官的利弊。

他也由此对贪官有了新层面的认知。

纵然依旧痛恨贪官,可这段时间在沛县的所见所闻。

朱元璋脑海里出现最多的,还是挂满了笑容的百姓。

沛县在虾仁的治理下,真的很好。

甚至他还想。

当年,他如果生活在沛县这样的地方,根本不可能起义。

毕竟他想法很简单,有饱饭吃,能娶上媳妇,如父亲一样当一辈子农民。

只要能不饿肚子。

谁又会去造反呢?

朱元璋心想,那他也会如此时沛县百姓拥护虾仁一样吧!

不但不会造反,甚至还会保家卫国。

熟知朱元璋的马皇后,一眼就猜到他此刻在想什么。

当即踏前一步,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

“好了,不说这些国家大事了,就是皇上知道了,也需要点时间消化。”

“我们商人在意的还是如何赚钱!”

马皇后若有所指的看了朱元璋一眼,旋即笑了笑。

“虾大人,我们还是聊聊生意吧,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合作的。”

终于将话题回到生意上了。

虾仁点头。

他早就奇怪,明明生意人,却聊了那么多国事。

虾仁忍不住吐槽,“你们若不是马皇后族人,就老爷子这态度,本县令早就把你们打出去了。”

“不过,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你们计较。”

朱元璋闻言,脸色又难看了。

你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敢在咱面前显摆官威?

“你们来的很巧。”

“本县令手中恰好有一门生意,正在寻找合作方。”

聊到生意,虾仁笑容都热情了一些。

毕竟,他可以狠狠地宰这些大冤种一刀。

“这门生意正适合皇商,我保证发财。”

虾仁眯了眯眼笑道。

朱元璋来了兴趣,“什么生意?”

这次出来修建祖坟,他带了五十万两银子。

当本钱足够了。

虾仁看出朱元璋心动,伸手一指面前一件晶莹剔透的器具。

造型如游龙,往里倒入液体,顿时闪闪发光,犹如盛的是琼浆玉露。

“你们有兴趣做代售吗?”

朱元璋等人眼睛早看直了。

“这是琉璃!”

几人惊呼。

虾仁嘿嘿笑了笑,一拍手道:“把宝贝抬上来。”

几个下人立刻抬上几样物件。

一件是表面光滑,折射出五彩光芒的镜子。

另一种是观赏艺术品,做工精致,形状多样,有瑞兽,还有小饰品。

五彩缤纷。

难得的是,没有一丝杂质。

清澈见底、无色透明的装饰品,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看着这些闪闪发亮的东西,朱元璋等人眼睛都直了。

“竟然是上等的琉璃!!”

朱元璋一边摸,一边感叹,“流光溢彩,足够媲美任何玉器。”

马皇后赞同地点头。

常见的装饰物,重量不轻。

虾仁拿出来的这些琉璃饰品,却可以随意拿在手里把玩。

不但轻巧,而且看着贵重。

虾仁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轻咳了一声。

“市面上那些装饰品,在本县令看来,就是不值钱的残次品,没有售卖的价值。”

“摆放在你们眼前的这些,才是珍品。”

“怎么样,有兴趣吗?”

马皇后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真容,无比惊叹,“想不到如此清楚。”

比清澈见底的倒影还要清楚,普通的铜镜完全没法比。

马皇后已经看上了这面镜子。

那些晶莹剔透的工艺品,朱标和朱樉也是爱不释手。

看得出来,这些工艺品,他们很有兴趣。

朱元璋丝毫没有掩饰地赞道,“这批货很不错,咱相信一定能大卖!”

此话一出,虾仁就笑道,“只要交十五万两押金,你们就可以带走这十件成品。”

“销路若是不错,再来可以多给你们一些。”

虾仁眯着眼笑着坐等数钱。

啥?

十五万两押金?!

朱元璋立刻拉长脸。

马皇后也感到惊讶,“虾大人,为何要押十五万两才能拿货?”

“如此珍贵的宝物,不值十五万两吗?”

虾仁理所当然地道,他质疑的看着朱元璋,“区区十五万两都拿不出,本县令很怀疑你们是不是皇亲国戚?”

“……”

朱元璋无语。

“何况,如果连十五万两都拿不出来,还做什么生意?”

虾仁摇摇头,一脸的不屑。

看他们都不说话,虾仁又道:“再说了,本县令只负责收押金,至于这些货定价如何,但凭你们自己做主。”

“这十件成品,只是考验一下你们的实力。”

“假若连这些卖不出去,也就没有继续合作的必要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却觉得虾仁把自己当肥羊。

现在他也算是了解了虾仁的为人。

不放过任何贪钱的机会。

虾仁瞄了一眼黑着脸的朱元璋,“不如本县令给你们指个明路。”

“你们不是有马皇后这层关系吗?”

“回去搞个皇家特供的商标,售货渠道不就出来了?”

“应天府里的达官贵族买上一件,你们就稳赚。”

“销路好的话,下次进货本县令再给你们打个打折。”

虾仁使劲画大饼。

反正他只负责供货,收钱。

最终销路如何,那就看他们的能力了。

朱元璋拿货,也就相当于自己的代理。

代理随时都可以更换。

他们若真有马皇后这层关系,也不至于脱不了手。

朱元璋牙都要咬碎了。

“十五万两!!”

还没赚到钱,倒先贴出十五万两。

虾仁简直过分!

可气的是,他还不能拒绝。

这么绝美的琉璃,除了虾仁再无进货渠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要是拒绝跟虾仁合作,后面有其他人来了。

自己就再没机会了。

一咬牙,朱元璋取出了十五万两银票。

虾仁不客气接过银票。

眉开眼笑地道:“老爷子,合作愉快。”

朱元璋不禁摇头。

看着虾仁见钱眼开的样子,可气又无奈。

随后,朱元璋带着这批货离开沛县,前往老朱家的祖地。

路上,朱元璋脑子里不时回放着在沛县的经历。

过了这么久,他也基本上消化了虾仁说的那些话。

虾仁辩证的看待贪官,以及他提出的那些治国理念。

朱元璋细细想来,竟然也觉得贪官不足为虑。

要是用得好,也能成为一柄利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