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大民徐二龙的现代都市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精品篇》,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精品穿越重生《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徐大民徐二龙,是作者大神“发飙的芭蕉”出品的,简介如下:别乱动,抓住竹竿,快,抓住竹竿,我们拉你上来。”姑娘欠着身子,伸着手臂,颤颤微微试图握紧竹竿。可惜,臂力不够,哪怕抓住了竹竿,不等众人把她拉上堤坝,她脚下一滑,踩在青苔上,再度摔倒。甚至,身子还往下滑了好几米。“啊……”所有人都惊叫。再滑几米,下面就是悬崖啊。每年在这河滩上,都会摔死好几......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精品篇》精彩片段
将招牌立上,再从河边的柳树上,折了两根柳条,编成一顶遮阳帽。
坐在河滩边,他眯眼,名正言顺的看着满河的青春靓丽的美女。
既能挣钱,又能看美女,两不耽误。
还能顺道跟旁边卖冰棍的大爷闲聊几句。
闲聊中,他意识着不对劲。
有无数的人,向着河堤那边赶。
出事了。
这桃花河,利用自然落差,修建了好几处小型水电站。
他们现在这个位置,就是头洞,堤坝修来拦住一河的水,堤坝外面,就是不到二十米的裸露石滩,石滩再往外,就是几十米高的悬崖。
下暴雨,或者水库放水,就会形成壮观的瀑布。
(老照片了,上面横着的那一条线,就是堤坝,堤坝外面,就是悬崖)
而此刻,一个身材修长的年轻姑娘,站在堤坝外面的石滩上,似乎要去捡游泳圈。
“危险啊。”别的人叫着。
(新照片和老旧片对比,给那些不懂我们这儿地理环境的宝们科普一下)
那石滩看着浅平,可上面,布满了无数的青苔,像隐藏着的陷阱,不知不觉中,就吞噬了生命。
眼看着手就能够着游泳圈了,那姑娘努力再往前走一步,脚下一滑,她摔倒在河滩上。
“别乱动。”众人齐齐尖叫
有几个小伙子见状不对,跑到附近找来长长的竹竿,向着那姑娘递了过去。
“别乱动,抓住竹竿,快,抓住竹竿,我们拉你上来。”
姑娘欠着身子,伸着手臂,颤颤微微试图握紧竹竿。
可惜,臂力不够,哪怕抓住了竹竿,不等众人把她拉上堤坝,她脚下一滑,踩在青苔上,再度摔倒。
甚至,身子还往下滑了好几米。
“啊……”
所有人都惊叫。
再滑几米,下面就是悬崖啊。
每年在这河滩上,都会摔死好几人。
那姑娘,被这变故吓得哭不出声,无边的恐惧在心头蔓延。
“让开。”徐二龙提着绳索赶到。
这是挑水桶的绳索,长长的一大截,此刻,派上用场。
他将绳子的一端,系在河堤一边的铁钩上,自己腰间系了另一端,跳下河滩。
他已经不指望,再让这姑娘自己抓住绳索爬上来,只怕再稍有差池,这姑娘,绝对会掉下悬崖。
每年这河滩上,都会摔死好几人,许多时候,都是一些年轻力壮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
徐二龙下了河滩,连脚趾都扣紧了,只求自己稳住,可别脚滑。
他就这么慢慢的、慢慢的,试图接近那姑娘。
“你别乱动啊,别乱动。”他一边挪着脚步,一边提醒那姑娘。
越是危险时刻,越要沉得住气。
堤坝上的一众人,都是屏了呼吸,连大声也不敢出。
现在,唯一能救这姑娘的,就只能靠徐二龙了。
谁让他挑茶水卖,好恰不恰,有这么一截绳子,比什么竹竿强多了。
“你快点啊,她撑不住了。”堤坝上,有个拿着竹竿的小伙子,冲着徐二龙喊。
看样子,是跟这姑娘一起来的。
徐二龙想冲着他比中指。
自己是拿命来救人,不稳点,快点去送死吗?这下面悬崖,除非是超人,否则谁也活不了。
一步一步中,他终于挪到那姑娘的身边。
胆颤心惊中的那姑娘,看着有人来救她,求救心急,看着伸过来的那只手,怕不稳当,急得双手拉住他。
这一下,用力过猛,连带徐二龙都被拉滑在地。
“啊……”河坝上,响起一片惊叫,有胆小的姑娘,吓得紧紧捂上眼。
徐二龙额上瞬间渗出冷汗。
徐二龙笑道:“这当然要收。我来找你,就是这事。”
“这样吧,你就负责,帮着我收你们这一带的黄鳝,大家都是一样的价,一毛钱一斤,记个数,有多少,收多少。然后,每天早上四点钟,再负责把货拉到县城。我一天给三块钱的工钱,你看如何?”徐二龙问。
他现在,先把利益给摆在前面。
一天三块钱的诱惑,相信没人拒绝。
果不然,萝卜儿的眼睛亮了:“真的一天三块钱?”
“那是当然。”
“这送十天,我不是就有三十块钱了?”萝卜儿一拍大腿:“这他妈的,不是比当工人还高了吗?我一个月到头,也才挣这点钱。”
“前提是,你得负责把黄鳝收了,把事办好。”
“肯定能办好。”萝卜儿急着表态:“你放心,我办事,可靠得很。你不想想,包产到户前,给公社集体做事,我有出过差错?”
“我就知道,罗叔特别靠得住。”徐二龙拍拍肩,以示鼓励:“那就这么说定了,你先负责收黄鳝,明天早上四点,就把车给拉到我们村子外面。”
不放心,他再追问一句:“知道我们一队的位置吧?”
“那当然。”萝卜儿笑:“你徐二龙天不怕地不怕,谁不知道你的大名。”
徐二龙笑,当年啊,他就是这么年轻气盛,所以,才会吃那么大的亏,受牢狱之灾。
不过这一世嘛,他怎么也得稳着点。
徐二龙赶回家,家里还在继续收黄鳝,徐二龙对送黄鳝来的人道:“来来,你们来看看账,把前几天的钱领了。再通知一下,看看谁没领的,都通知来领。”
这通知领钱的事,一会儿,就传遍他们这个生产队。
领钱呢,谁不高兴?
人人都停上自己手上的活,赶着往徐二龙家里领钱。
之前徐二龙说记账,大家心里不是很有谱,哪怕送了货,也是心上心下,怕徐二龙不给钱。
现在说给钱,一个个兴高采烈。
“来,张婶,你一共一百一十斤,十一块钱,你拿好。”
“王奶奶,你一百六十八斤,十六块八毛钱,你看看,没问题就这儿按手印。”
“李叔,你一百八十斤,十八块钱,拿好。”
……
徐二龙数着钱,让大家对着记账本,一一清点。
钱真正的到手,大家很兴奋,叽叽喳喳问着徐二龙:“徐二龙,那你后面还收黄鳝吗?”
“当然收啊。”
“那好,我马上再去捉。”
打发走这一拨又一拨人,蒋光文和蒋军也走拢过来。
见着面,蒋光文颇为尴尬:“二龙啊,实在抱歉,早上蒋军拉板车,结果走错了道,跑去镇上了……”
徐二龙微微笑着,也不拆穿:“哦,没事,没联系好,搞错了,也正常。”
“只要别耽误你的事就好。”蒋光文说。
徐二龙也不知道,他们父子是不是串通一气。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
“没事,蒋叔,你不用自责。我已经另外找人帮着把货送到县城,给了他三块钱的跑腿费。也跟他说好了,以后,一直他负责送货,全按着三块钱一天的工钱来。”徐二龙不急不缓道。
“蒋叔,原本这事,我是想交给蒋军做,大家乡亲,互帮互助,怎么也比外人放心。工钱给个五块也值。”
蒋光文道:“你这孩子……这什么钱不钱的。”
徐二龙直接打断他的话:“蒋大叔,当初我来借板车的时候,也跟你说过,我会给工钱的……我不会白凭无故的占人便宜。”
“你看看,缺牙齿、喻平帮我做事,我都是付了十块钱的工钱。”
蒋光文心下懊悔,徐二龙确实是说了给工钱。
自己当时嘴上客气,说不要钱,可这送到手上的钱,有几个不要的?
常寿县城是个比较富裕的地方。
当年三线建设,在这儿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厂矿,化工厂、磷肥厂、水泥厂、包括全国产量第二的染料厂……
每个厂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从托儿所、小学、中学、技校、医院等,一应俱全。
其中,以常化厂的规模效益最大,当年工业化生产的氯丁橡胶第一块就在这儿诞生,工人们一个个都是牛气哄哄的存在。
徐二龙提着甲鱼,凭着记忆,找到常化厂的厂办医院。
“干什么?”厂区值班处一个戴着红袖笼的人拦住他。
徐二龙提起手中的甲鱼,示意了一下:“我家亲戚生孩子,让我帮着从乡下弄点甲鱼来。”
虽然现在说抓得不紧,但徐二龙还是选择稳当起见。
“你亲戚叫什么名字?”
“李援朝。”徐二龙淡定回答。
李是全国大姓,援朝又是时代符号,徐二龙敢打赌,就这个厂几千工人中,乱蒙也能蒙对几个。
对方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
徐二龙早前已经从徐大民那儿“借用”了一件白衬衣。
现在,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确良白衫衣,下身穿着蓝布裤子,规规矩矩站在那儿,看上去,就是一个淳朴青涩的毛头小伙子,不像坏人。
“进去吧。”对方挥手,示意他进去。
徐二龙提着甲鱼,转到医院住院部。
住院部新建的三层小楼,徐二龙提着甲鱼,慢慢从这些病房走过。
这甲鱼,普通老百姓舍不得买,宁愿买猪肉吃。
真正需要营养补助的,就是医院里面这些动了手术或者生了孩子的产妇。
而且,厂区效益好,才有能力消费,否则,普通老百姓,吃点鸡蛋就算顶好的营养品了。
在走廊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徐二龙圈住四个目标。
“要甲鱼吗?”徐二龙提着甲鱼,在厕所门口堵住第一个目标人物。
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看上去,象厂里的技术工人,媳妇才生了孩子,正愁得没奶。
对方抬起头,警惕的看着徐二龙一眼,退了回去。
快退回病房门口,他才镇定下来,低声问徐二龙:“你这甲鱼,是卖的?”
徐二龙左右看看,没人注意,他才低声道:“我这是给我亲戚送来的,结果,他出院了,用不上,这么热的天,我也不想再提回去……”
“那你要多少钱?”对方问。
(81年,我在医院病房门口,亲眼看见别人提着甲鱼卖,30元一只)
“二十。”
对方听着价格,连连摇头:“算了算了,当我没问。”
二十块钱,多买几只鸡吃不好吗?
徐二龙没再劝,这东西,就得挑客户,他也不想贱卖。
他提着甲鱼往这边楼道口走,碰到一对互相搀扶的老夫妇。
看样子,这老奶奶动了手术,还在恢复期,正在老伴的搀扶下,在走廊慢慢散步。
“我看你在这走廊,转了好几趟,是找人?”老头子问他。
徐二龙假装尴尬的摸摸后脑:“是啊,我来找我亲戚,看样子,他不在这儿,唉,可惜这只甲鱼,我费了几天功夫,才捉到的……”
老头子看看左右,低声道:“要不,你转让给我,我拿钱你?”
徐二龙勉为其难答应:“行,看在老婆婆生病的情况下,我转让你吧。”
“多少钱啊?小伙子?”
“二十。”
“啊?这么贵,算了算了,我们不要。”老太婆一听这个价,连连摇头。
她们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十块钱,一只甲鱼就要二十,这怎么能吃得上。
“这东西好,营养价值高,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老头子有些心动。
“再好也不行,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老太婆还是心疼钱:“这开刀住院这么久,哪哪都要花钱。”
“单位要报销医药费。”
“报销医药费也不行……”
老两口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态度强硬的不许老头子买这只甲鱼。
老年人,艰苦年代过来的,舍不得乱花钱,哪怕有退休工资,能医药报销,依旧舍不得花钱。
徐二龙不在意,再度各个病房门口晃了一圈,找着他的第二个目标客户,看着挺有派头的一个人,上位者的架式遮挡不住。
他没看错,这人,就是厂区的二把手,叫李永年,他母亲现在得了肿瘤,正在医院开刀住院。
“师傅,你见多识广,帮我看看,这甲鱼如何?”徐二龙提着甲鱼,在他眼晃了晃。
“不错啊,这是好东西,你从哪儿搞来的?”李永年问。
“我亲戚送我的。”徐二龙稳健回答。
现在局势不明朗,万一对方作点文章,随便扣个什么投机倒把的罪名,自己也不好说。
“你亲戚还有吗?”
“没有了,如果你想要,我也可以转让给你,不过,这不可能白转让……”徐二龙说。
“嗯,你说个数。”李永年心知肚明。
母亲得了肿瘤,他也焦头烂额,这钱不钱的不是最关键,他只想母亲能吃好点。
“二十。”徐二龙张开五指晃了晃。
“有点贵啊。”李永年说。
“不贵,这东西,营养,补人,比吃鸡肉之类的强多了。这一吃,免疫力上升,啥病都抗得住。”徐二龙介绍。
李永年爽快道:“行,二十就二十吧。”
这点钱,他还是给得起,当二把手就得有点魄力。
他从口袋中,数了两张大团结,递给徐二龙。
徐二龙伸手接过钱,爽快的把甲鱼递给对方。
钱货两清,徐二龙细心将钱收好,转身往回走,在走廊扶手处,刚才遇见的那个老头子,从后面追过来。
当看着徐二龙两手空空时,他脸上浮现失落:“你的甲鱼……没有了?”
“嗯,没有了。”徐二龙回答警惕的看着他,不清楚他追上来的目的。
“唉。”老头子叹气:“我还说悄悄来买下呢,居然这么快就没有了。”
徐二龙笑了起来:“老大爷,刚才问你们,你们说不要。”
老头子苦笑:“我老伴一辈子节约惯了,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就想背着她,悄悄买下来,再煮给她吃。结果耽误这么一会儿,居然没有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