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阅读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

精品阅读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

跳跳的鼠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近期更新完结,主角苏玉长乐,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里一咯噔。完蛋了,被苏玉带偏了,我怎么也说了李二,要死了要死了。“酒囊饭袋问得好,天下之人无利不起早,这老百姓更是如此。”“所以,要给利息。”说到利息,这个他们就熟了。大唐的高利贷多得很,世家大族给百姓放高利贷,还不起的时候就兼并田地,甚至逼着卖儿卖女。“对啊,只要我们用钱赚的钱更多,我们就可付利息,百......

主角:苏玉长乐   更新:2024-05-14 15:3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阅读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近期更新完结,主角苏玉长乐,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里一咯噔。完蛋了,被苏玉带偏了,我怎么也说了李二,要死了要死了。“酒囊饭袋问得好,天下之人无利不起早,这老百姓更是如此。”“所以,要给利息。”说到利息,这个他们就熟了。大唐的高利贷多得很,世家大族给百姓放高利贷,还不起的时候就兼并田地,甚至逼着卖儿卖女。“对啊,只要我们用钱赚的钱更多,我们就可付利息,百......

《精品阅读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精彩片段


“苏公子,这世上哪里有开收钱的店?”

房玄龄不理解。

“就是,有听说过收山货、收粮食的,没听说过收钱的店。”

杜如晦被说得懵逼。

皇后喝着冰糖雪梨茶,感觉喉咙舒服了很多。

这茶太好了,等下问问苏玉怎么做的。

苏玉微微笑道:“不,就收百姓的钱。”

“收了百姓的钱,李二可用来准备军国大事,也可以用来做一些国营的生意,朝廷也有自己的店铺,比如卖铁、盐、酿酒,这是可以赚钱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购买攻打突厥的装备。等灭了突厥,颉利那么多牛羊,那么多突厥人,都是可以卖钱的。”

李世民听得一愣:对啊,如此妙计,我为何从未想到呢?

我没有钱,但是百姓有,而且那些世家大族也有钱。

只要把他们手里的钱集中起来就行了。

“可是苏公子,不对吧。百姓手里的钱,凭什么给你啊。”

房玄龄问道。

“就是,如果我有钱,我也会自己存着,干嘛给李二。”

杜如晦说道。

李世民狠狠瞪了杜如晦一眼。

苏玉叫朕李二,朕认了,你居然也敢跟着学,莫不是不想活了。

杜如晦吓得心里一咯噔。

完蛋了,被苏玉带偏了,我怎么也说了李二,要死了要死了。

“酒囊饭袋问得好,天下之人无利不起早,这老百姓更是如此。”

“所以,要给利息。”

说到利息,这个他们就熟了。

大唐的高利贷多得很,世家大族给百姓放高利贷,还不起的时候就兼并田地,甚至逼着卖儿卖女。

“对啊,只要我们用钱赚的钱更多,我们就可付利息,百姓愿意把钱给我们。”

房玄龄和杜如晦恍然大悟,惊叹苏玉真不是凡人,居然想得出如此妙计。

可是李世民和皇后却不说话。

李世民沉吟道:“贤弟,你此计虽妙,可...”

皇后说道:“可这是与民争利啊。要知道,如今的百姓本来就很艰难,若是朝廷与他们争利,只怕会民生凋敝。”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不愧是贤君德后,虽然开钱庄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利可图。

但是他们第一想到的却是百姓的生计。

苏玉微微笑道:“我岂会不知道民生多艰,可是这件事情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与民生利。”

苏玉怎么会不知道大唐百姓不好过呢。

如果不是他不想暴露自己,不想做那个鸟官,苏玉早就出山了。

生性闲散,只适合咸鱼。

“怎么说?”

皇后急忙问道。

“百姓的钱财放在家中本来就不安全,存入李二的钱庄,没有人敢偷盗。这是其一。”

“百姓的钱放在家里,又不能赚钱,而钱庄却有利息。这是其二。”

“钱庄的钱,可以给百姓贷款救急,利息却比世家大族的高利贷低,可以救民之急。这是其三。”

“钱庄可以开在大唐各个大郡,比如在长安存钱,只要有凭据,可以在扬州取钱,不用担心盗匪。这是其四。”

“最重要的,李二凭借这个钱灭了突厥,免除战乱之苦,此乃天下共利。这是其五。”

“所以说,开钱庄,并非与民争利,而是济世救民,大善之举。”

苏玉说完,李世民和皇后大呼佩服。

雪姬跟着苏玉时间久,从这冠冕堂皇话里,听出了一些道道。

总感觉公子在算计李二,但是哪里算计,又听不出来。


西晋以前,北方胡族过着游牧的生活,南方的汉族过着农耕的生活。

胡族时时南下掳掠,但是抢完就走了,所以只是边患。

可是从东汉末年开始,胡族开始被汉化,知道建立政权,修建城池。

从匈奴刘渊攻破西晋,五胡十六国,胡族纷纷建立王朝,此时已经不是边患,而是谁灭掉谁的问题。

房玄龄虽然饱读诗书,对历史更是颇有研究,但是未曾注意到这一点。

苏玉一语道破,房玄龄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而李世民则是听得冷汗连连。

他原本也以为突厥入侵只是百姓受苦,自己蒙羞,没想到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不是大唐灭亡,就是突厥灭亡。

苏玉说起突厥是鲜卑族后裔,李世民更是悚然。

北周就是鲜卑族,长孙无忌也是鲜卑族后裔,皇后也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过好几个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文帝就是篡位北周建立隋朝的。

确实,如果突厥攻破长安,完全可以建立王朝,想到这里,李世民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贤弟,那你说,该如何灭掉突厥?”

李世民诚恳地问道。

这时,他是真的诚恳,万分的诚意。

说实话,到现在为止,他还不知道该如何对付突厥。

刚刚稳住皇位,刚刚度过荒年,今年的收成也好不到哪里去。

国力不行,囊中羞涩。

“这个打仗,其实拼的是国力和装备。士兵其实都是其次的,因为士兵的战斗就靠装备。”

苏玉说道。

杜如晦是兵部尚书,当然知道这些。

“所谓战鼓一响,黄金万两。李二那小子心里肯定记得渭水之盟,做梦都想报仇。但是此时大唐的国库是空的,朝廷的物资要用来保百姓,所以根本没有钱购买粮草、兵器。”

苏玉继续说道。

李世民点头,贤弟你说得太对了,我来你这里除了请教,另一个目的就是改善伙食。

若不是国库亏空,囊中羞涩,你家阿黄也不敢请我大唐皇帝吃骨头啊。

“苏公子,此乃泛泛之谈,我们都知道。”

杜如晦捋着胡须说道。

他感觉苏玉闯进了他的专业知识圈,这让他产生一种错觉:我可以秀一把专业知识。

“没错,我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国力。”

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嫌弃地瞪了他们两个一眼:“你们两个闭嘴!”

“哎呦,杜酒囊,不错嘛,这你都知道。”

苏玉故意取笑他。

“这话说得,军国大事我们熟得...”

杜如晦来劲了。

皇后干咳两声,杜如晦马上闭嘴。

“我们做的是粮食生意,军粮可是大客户。我们比较熟。”

李世民慌忙解释,马上圆回来。

苏玉根本没在意,反而他们自己吓了一跳,就怕露馅穿帮。

“杜酒囊,你说你熟,那你说说,这困局该怎么破?”

苏玉微微笑道。

杜如晦把手伸进袖子里,像猪八戒一样甩甩袖子:“没辙。”

伟大领袖告诉我们: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皇帝没有钱粮兵马,根本打不动。

“贤弟,别理他们两个酒囊饭袋,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李世民说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很郁闷,这个皇上变心真快啊。

没遇到苏玉之前,整天夸他们房谋杜断,现在说他们是酒囊饭袋。

铁扇公主说得好: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典型的渣男皇帝。

苏玉眼光掠过一丝狡黠。

“其实啊,李二只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苏玉意味深长地看着李世民。

有那么一瞬间,李世民感觉苏玉在算计他。

“哪三个?”

所有人都认真地听着,只有小长乐在苏玉怀里闹腾。

“第一是钱,第二是战衣,第三是粮食。”

苏玉对李世民颔首微笑,一副佛陀普渡苦厄众生的模样。

李世民差点就说:我愿意皈依。

杜如晦问道:“苏公子,你说的这三样,除了第二样战衣,其他都无法解决。”

战衣,这衣服还是有得穿的。

苏玉笑道:“房饭袋。”

“诶。”

房玄龄居然应了。

长孙皇后和上官云哈哈大笑。

房玄龄又羞又恼,堂堂中书令,大唐的智囊,居然成了饭袋。

“苏公子有何事。”

房玄龄感觉被羞辱了。

“你自诩精通历史,我问你,当年白登山之围,汉高祖刘邦32万兵马为何被10万匈奴骑兵包围?”

苏玉微微笑道。

房玄龄说道:“当时天降大雪,大汉士兵没有御寒衣服,手脚冻掉的不计其数,无法作战。”

苏玉看着杜如晦,笑道:“杜酒囊,第二样战衣你也无法解决。长安城够冷了,你若要与突厥交战,深入草原腹地,你这衣服根本不足以保暖,更别说杀突厥。”

杜如晦被说得脸黑,兵部尚书居然没考虑到这一点,丢人。

“那照你说,要钱没钱,要衣服没衣服,要粮食没粮食,这仗没法打,何来大唐必胜?”

杜如晦嘟哝道。

“诶,说得好。本公子就有办法。”

苏玉摇晃着摇摇椅,微微笑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苏公子,你莫不是有点石成金、点沙成粮、点草成衣的神仙手段?”

杜如晦哂笑道。

苏玉笑道:“你们这些人啊,满脑子封建迷信,没有一点科学思维。什么时候给你们推广九年义务教育,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李世民听到新名词,以为又是什么锦囊妙计。

“贤弟,何为九年义务教育、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苏玉哈哈笑道:“玩笑,玩笑而已。”

九年义务教育很有必要,至少给他们树立科学思维。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算了,折磨人。

“说回刚才的,我有办法破解,不过,这个需要老哥配合我。”

苏玉微微笑道,笑容里充满了对李世民的算计。

李世民心中大喜:苏玉终于肯说了。


“皇上,臣等只是听说罗艺反了,具体的事情尚不清楚,还请皇上明示臣等,微臣也好出谋划策,为皇上分忧。”

李靖说道。

还是李靖靠谱,先问明白怎么回事。

现在大家懵逼,就知道罗艺反了,什么时候反的,为什么造反,现在到了哪里,兵马几何,行军速度,这些都不知道。

行军打仗,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情报。

李世民对杜如晦说道:“蔡国公,你是兵部尚书,你来说吧。”

杜如晦黑着脸,郁闷地说道:“罗艺三天前开始造反的,据说起兵的借口是秦王,说....说皇上弑兄逼父,得位不正。”

三天前?

不就是在苏玉家里喝酒的时候吗?

不但说对了罗艺造反,连时间都对了。

难道他真的有千里眼顺风耳?

房玄龄和杜如晦惊讶的不止是罗艺反了,还有罗艺造反的借口。

罗艺说李世民弑兄逼父,得位不正,那就是说,罗艺和李世民果然有过节。

啧啧......这件事情连他们两位重臣都不知道,为何苏玉知道?

“嘿,我说这个罗艺老儿,平时看着对皇上恭恭敬敬的,居然说这么放屁的话。”

程咬金骂道。

“皇上,罗艺从幽州发兵,必然过东都洛阳,臣请发长安之兵往洛阳抵挡。”

李靖说道。

按理说,罗艺骑兵多,可以学颉利,从长安城北面进攻。

但是渭水之盟后,李世民加强了北边的防御,罗艺善于用兵,肯定不会走北路,必然从洛阳进攻。

李靖和程咬金认为要出兵平乱,而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一帮人则是沉默不说话。

此时长安城的兵力不足,罗艺手下的骑兵都是精锐。

原本李世民招安罗艺,就是为了借罗艺之手抵挡突厥的兵锋。

谁曾想反被咬了一口。

真是晦气。

“此事,还容朕三思。”

李世民说道。

李靖很惊讶,这种优柔寡断绝非李世民的作风。

按照他的性格,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出兵平乱。

当年太原起兵,李渊是不敢的,是李世民用计逼着李渊造反。

再后来,攻打长安城,活捉宋老生,都是李世民用奇谋,每次都很冒险,但是每次都绝处逢生。

今日太反常了。

“皇上,此时不是犹豫的时候,还请圣裁。”

李靖请求道。

李世民知道李靖想什么,摆摆手说道:“你们先退下,邢国公和蔡国公留下。”

李靖愕然无语。

罗艺谋反,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只留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这些武将一个不要?

这是什么鬼?

“皇上,军机大事,我们岂能不闻不问啊?”

长孙无忌不干了。

刚才说起罗艺谋反,李世民和杜如晦都知道,就把他蒙在鼓里。

他感觉自己失宠了。

“赵国公,你先退下,朕和他们两个商议下。”

李世民微微不喜。

长孙无忌悚然,虽说是大舅子,可君臣有别,李世民发怒了,龙的逆鳞不可触碰。

众臣退下,不敢说什么。

出了御书房,长孙无忌大骂房玄龄杜如晦擅宠。

“列位,自打太原起兵,哪次大战没有我们的份?哪次我们不是出谋划策决胜千里,如今罗艺造反,我们被排挤在外,这还是头一回。”

长孙无忌不忿。

李靖和徐世绩也不高兴。

他们是大唐最倚重的武将,特别是李靖。

没想到这么关键的时刻,他被赶出来了。

“房谋杜断,但是最后打仗还要靠我们,若是他们商量出好法子就算了。若是出了馊主意,各位将军,莫说我李药师不遵皇命。”

其他人一个想法,都是不爽。

御书房里,

其他人都走了。

杜如晦鬼鬼祟祟把门关紧了。

确定门外无人偷听。

“皇上,苏玉这小子鬼神莫测啊。”

房玄龄惊叹。

“就是,三天前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还把他当做笑话。”

杜如晦拍着大腿惊呼。

“哎呀,早知道三天前就该准备如何对付罗艺,如今哪里去调集兵力,如何抵挡啊。”

房玄龄大呼后悔。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问道:“邢国公,你那天喝了多少?”

“啊?没多少,半坛酒吧。”

房玄龄奇怪,不是正说着罗艺造反的事情吗?怎么突然问起喝了多少酒?

苏玉的烈酒贵得很,即便是房玄龄也买不起多少。

关键是,苏玉的烈酒限量销售,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

所以房玄龄当时多喝了十几碗。

杜如晦鄙夷道:“邢国公酒量太差,喝了酒不记得苏玉说过什么。”

李世民鄙视道:“当时苏玉说,罗艺要反,但是我们不用出兵,因为罗艺到不了长安城,半路上自己死了。”

房玄龄猛然记起来,一拍大腿,笑道:“没错,微臣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那就别理他,等着罗艺暴毙身亡。”

既然苏玉说对了罗艺造反,那么罗艺半路自己死了的事情,肯定也是准的。

李世民说道:“啧...如果苏玉说得准还好,万一说对一半,后一半不对,罗艺打进了长安城,那就麻烦了。”

李世民可不敢拿自己的江山做赌注。

他必须万无一失。

杜如晦说道:“皇上,此事也简单。”

“如何?快说。”

李世民问道。

杜如晦说道:“既然苏玉说对了罗艺造反,他又说罗艺半路上自己死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罗艺因何而死,什么时候死,他肯定是知道的。我们去苏家庄问一下就能知道。”

“对,如果他说得出来,那就是真的。若是他说不出来,那就是胡扯,我们集结兵力,准备抵挡罗艺大军。”

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思索片刻,说道:“对,此计甚妙。若是苏玉真知道罗艺必死,那他肯定知道什么时候,因何而死。”

“正是如此。”

杜如晦说道。

“事不宜迟,赶紧走。”

李世民点头道。

三个人鬼鬼祟祟,悄悄从后门,骑着马往苏家庄去。

悄悄地出城,谁都不惊扰。

苏家庄,苏玉正在逗雪姬。

“公子,够了没有啊,雪姬太累了,不行了。”

雪姬撒娇道。

“未够,继续跳,你这丫头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要多运动。”

苏玉笑道。

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皇后操劳国政,确实太累了,要多调理。”

李世民说道。

王太医开了些补脾益气的药,交代宫女煎药。

“皇上,不如我们今日出宫去云阳县如何?”

皇后说道。

“好啊,朕正有此意。此等国之大贤,岂有不见之理。”

李世民早就想登门拜访苏玉,只是一个冬天都忙着筹集粮食,兴修水利,如今才得空。

“初次见面,你说朕带什么见面礼呢?”

拜见大贤,需要贵重而不俗气,难挑。

皇后笑道:“皇上,别费劲了,这个苏玉不是凡俗之人,你带的东西他还未必看得上。”

“可初次见面哪有不送见面礼的,高昌国送来了一匹汗血宝马,我将那匹马送与他,他应该会喜欢。”

李世民嘴上这么说,其实心在滴血。

他一生最喜欢骏马,死后还有昭陵六骏。

这汗血宝马从西域而来,经过高昌商人卖到长安城。

当时偷偷花了高价购买,此事被魏征知道,朝堂之上当面怼了一番,说李世民奢侈无度。

顶着魏征的臭骂偷偷买的汗血宝马,如今要送给苏玉,说不心疼是假的。

“是皇上那匹绝影吗?”

皇后微微惊讶,没想到皇上居然割心头肉。

“对,就是朕的绝影。”

李世民嘴唇有点颤抖。

“我们宫里除了绝影,也没什么东西配得上苏玉了。”

皇后点头赞同。

李世民:???

这是我的观音婢?

“阿娘、阿耶。”

两个宫女带着一个粉嘟嘟的小女孩进了寝殿。

这是长孙皇后的女儿李丽质,今年五岁。

李世民特别钟爱这个女儿。

“丽质来,父皇抱。”

李世民抱起李丽质,欢喜异常。

皇后也特别疼爱这个女儿。

“阿娘、阿耶,你们是不是要偷偷出去玩,不带丽质去玩?”

粉嘟嘟的小手手扯着李世民的胡须咯咯笑道。

“丽质不可如此,此是龙须。”

皇后阻止丽质胡闹。

李世民却开心:“丽质喜欢就好,龙须拔了也行。”

“皇上不可如此宠溺。”

皇后劝道。

“朕的女儿,如何宠溺都不为过。”

李世民呵呵笑道。

“阿耶,是不是要出去玩嘛,丽质也要去。”

“好,就带丽质一同去。”

皇后劝道:“皇上,丽质身子骨向来弱,如今春寒料峭,怕着凉。”

“多穿些衣服,坐马车出去便是,整日闷在宫里,怪可怜的。你我小时候,哪有这般拘束。”

李世民笑道。

皇后无奈,知道李世民这个超级奶爸能把长乐宠上天。

准备了马车,穿上厚厚的衣服,又把暖炉放在车内,这才出了玄武门,往云阳县去。

这一路去的人不能少,也不能多。

必须能保证李世民的安全,但是又不能让苏玉起疑心。

刚出玄武门不远,兵部尚书杜如晦就从后面骑着马追赶上来。

“皇上,皇上。”

杜如晦快马加鞭赶上来。

李世民坐在马车里,车夫上官云停车。

“杜尚书,您怎么来了?”

上官云奇怪。

李世民从马车里钻出来,奇怪地问道:“克明,你为何在这里?”

杜如晦禀道:“臣听闻皇上微服私访,特来跟随。”

杜如晦内心:皇上,您这是去见幕后诸葛亮,老臣岂有不跟之理。

“驾,驾。”

哒哒的马蹄声,房玄龄从玄武门飞奔而来。

李世民暗叫不妙:怎么房玄龄也来了,那朕的智囊岂不是要被揭穿了?

“玄龄,你为何也在这里?”

李世民似有不喜之色。

房玄龄却嘿嘿笑道:“听闻皇上微服私访,微臣特来相随。”

房杜二人交换一个眼神,非常得意。

上次廷议,因为苏玉的鬼主意,李世民大杀四方,房杜二人颜面扫地。

如果说李世民能自己想出以工代赈这种鬼谋,房杜二人愿意就地自宫三百回。

肯定有人在背后出谋划策。

房杜二人盯着太极殿一个冬天,今日李世民悄悄地从玄武门出去,此中必有诈。

不管李世民说什么,他们二人死皮赖脸都要去。

皇后从马车探出头来,笑道:“皇上,两位大人也是老臣,去也无妨。”

李世民当然知道他们去了也无妨,只是日后不好装比了。

“多谢皇后娘娘。”

二人拜谢。

“去也可以,先说好,你们的身份是我的管家和账房,千万不能泄露身份。”

李世民说道。

房杜大喜:虽然不知道见什么人,这其中果然有猫腻。

“臣等遵旨。”

马车徐徐往前。

冬雪消融,树枝开始冒着新芽绿色,路上的春耕已经开始。

马车走到苏家庄外头时,一片繁忙景象。

李世民下马车,驻足观看庄户犁地。

房玄龄突然发现不对。

“皇上,您看这庄户的耕牛虽然体格健壮,可也不至于犁地的速度如此之快啊。”

李世民走到田垄近看,惊讶道:“这铁犁为何不同?”

大唐所用的铁犁都是直辕犁,而这个铁犁是曲形的。

李世民抬头看时,才发现苏家庄周围的庄户所用都是曲形的铁犁。

耕地速度极快,土被轻松地翻起,耕牛完全没压力。

大唐所用都是直辕犁,这种直辕犁出现于西汉,由耒耜发展而成,组成部分包括犁辕、犁剑、犁床、犁梢等,其特征是犁辕是直的。

这种铁犁耕地速度慢,费力。

“老哥,老哥。”

房玄龄拦住一个老农。

“客人,什么事情啊?”

老农停下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巴,呵呵笑道。

李世民震惊地发现,这个老农居然牙口完好,体格健壮,不似其他地方的农民。

虽说以工代赈救了命,但是营养不良很普遍。

就算是小伙子也瘦不拉几的,这个老农的体格可以当兵了。

“老哥,您这铁犁为何不同啊?”

房玄龄问道。

老农呵呵笑道:“客人是外乡人吧?”

“我们从长安来的,也...不算是外乡人。”

房玄龄说道。

“算,苏家庄以外的人都算是外乡人。”

老农爽朗地笑道。

苏家庄以外就是外乡人?房玄龄无言以对。

“老哥,您这铁犁...”

房玄龄言归正传。

“这个您别问我,都是公子设计制造的,我们只觉得呀,特别的方便。往日翻地一亩的时间,如今可以翻地三亩,这耕牛都不带喘气的。”

老农哈哈笑道,卷起裤脚继续犁地。


关于开钱庄的事情,李世民为何要跟朝中大臣廷议。

其实道理很简单。

皇帝也不是自己想干嘛就干嘛。

那样独断专行的皇帝一般都没有好下场,不是自己被干掉,就是王朝衰落。

毕竟,皇帝想做的事情,最后其实都是靠着大臣出力的。

就好比开钱庄的事情,虽然可以让房玄龄或者杜如晦负责,但是还涉及户部、地方官员、朝中大臣。

所以李世民必须让他们都同意。

特别是魏征。

开钱庄的事情如果不说明白,魏征肯定又说李世民爱财如命,与民争利,不是贤君明主。

“朕有一个法子,开钱庄!”

李世民得意地说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交换一个眼神,好戏开始!

刘政会假装糊涂,问道:“皇上,何谓钱庄?”

李世民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假装平静:“开钱庄就是....巴拉巴拉.....”

把苏玉说的东西重复一遍。

“就是这样,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李世民说完,震惊了朝臣。

这皇上是怎么了?

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吗?

上次想出以工代赈的鬼谋,这次又是开钱庄的奇策,为何变得如此妖孽?

朝廷大臣沉浸在震惊当中无法自拔,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莫名其妙。

怎么突然冷场?

难道朕说的不对?

没错啊,苏玉就是这么说的,哪里出了问题。

刘政会看他们可怜的样子,被震惊得反应不过来。

哎,昨天在御书房,我也是这样。

可怜的娃。

那就由我这个户部尚书把气氛搞起来吧。

“皇上,此事不妥,与民争利,且先代无此先例,只怕不妥。”

刘政会第一个假装反对。

打破了震惊的气氛,朝臣们开始议论纷纷。

魏征得到了提醒,马上就来劲了。

“皇上,臣有事启奏。”

李世民眯着眼睛,俯视魏征,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田舍翁已入我彀中。

魏征看李世民诡异的表情,心中一愣。

噫?

从前我说有事启奏,皇上都是满脸黑线,一脸嫌弃,今日为何春风满面?

难道有埋伏?

房玄龄和杜如晦会心一笑:来了,来了,他来了,他嚷嚷着贤君明主怼来了。

“郑国公,你有何事要奏啊?”

李世民微微颔首,非常地慈祥。

魏征被吓得一个激灵,难道真的有埋伏?

不怕,怼了他这么久,难不成还翻了天。

这开钱庄之事,妥妥的与民争利。

绝对不会错。

“皇上,这开钱庄之事断不可行。”

魏征故意大声说道,给自己壮胆。

李世民微微一笑:“哦?说来听听。”

魏征说道:“百姓手中本来就没几个钱,将他们手中的钱存起来,这有借机敛财的嫌疑,还有....还有....”

魏征一时想不过来....

其实开钱庄挺妙的,似乎没有多大弊端啊。

其他大臣看到魏征领头,都来凑热闹,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朝堂之上闹哄哄的。

李世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中书令大人,你说句话呀,这事情妥不妥?”

吏部侍郎对房玄龄说道。

房玄龄也跟着说道:“皇上,臣也以为此事弊端甚多,不合适,不可行。”

李世民捋了捋胡须,甚是得意。

“众位爱卿,我跟你们说说,这开钱庄有五大好处。”

巴拉巴拉....

“开钱庄有五大好处,朕的意思定了。练兵是头等大事,如果你们觉得不行,那朕只能跟你们借钱了。”

五大好处说得魏征哑口无言。

魏征内心:果然是妙计,完全找不到合适的破绽,这次没法怼皇上。是我草率了。

不过,皇上何时多智而近妖?

奇怪啊。

魏征被李世民怼得没话说,其他大臣自然不好说什么。

特别是李世民最后一句,如果不同意,那就跟他们借钱。

他们肯定不愿意。

不过,世家大族的朝臣们觉得应该没有人会把钱存在钱庄里,自己拿在手上不香吗?

拿去放高利贷不香吗?

为什么要给你钱庄放着?

程咬金这次没明白咋回事,可是李世民要做的事情,他第一个赞成。

“皇上,俺老程颇有家资,我第一个存钱。”

“好,卢国公第一个存了,你们谁还要存钱啊?”

其他大臣默然无语,甚至有点想笑。

这让李世民有点尴尬。

不过,本来没打算他们世家大族存钱,苏玉早就说过了。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开钱庄的事情,由刘尚书和杜尚书二人负责,明日就在长安城里开设第一家钱庄。”

李世民说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