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阅读》,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网文大咖“画凌烟”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军事历史,张凡崇祯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有何吩咐?”“把魏忠贤给朕叫来。”王承恩微微一怔,心下道:皇爷,魏公公不是已经被您赶到凤阳了吗?难道陛下您得到失忆症?也不知道天子现在怎么想的,思忖之间,王承恩道:“回皇爷的话,魏公公现在正在去凤阳的路上。”凤阳?崇祯怔了一下,这才想起来,继位没几个月,就对魏忠贤下手了。天启七年八月崇......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阅读》精彩片段
卧槽!
张凡暗骂一声,一觉醒来,竟然穿越了。
而且还是穿越到明思宗身上!
就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
坑爹啊!
怎么是崇祯!
你给我个汉武帝或者李世民也好啊,再不济,来个杨广,只要不作死,也不会死啊!
崇祯?
这怎么玩!
张凡面色发白,这是要我在地狱模式里求生存啊!
一瞬间,张凡心中凉透了。
张凡是一个科技公司的总监,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是悲惨的“加班狗”,在去和女朋友约会的路上遇到车祸惨死。
醒来就成了崇祯皇帝。
崇祯继位之初,到底是什么局面呢?
崇祯元年,小冰河期已经来临。
崇祯二年,李小哥辞掉快递员的职位,开始暴走了,大明内部狼烟四起。
经历了万历、天启年间的党争,朝堂上的大臣们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心思去管百姓的死活,东林党们一边高喊仁义道德,一边敛财更加肆无忌惮。
朝堂外呢?
地主乡绅肆意兼并土地,不仅仅百姓没有活路,朝廷的税,也已经收不上来。
国库空虚,民生凋敝。
内忧重重,而外患不止。
大明军队在辽东节节败退,终于在十七年后,天塌地陷,建奴入关,华夏千年传承进入最黑暗的年代。
张凡深吸了一口气。
这样的开局,不是地狱模式是什么!
强迫自己先冷静下来,既然来了,骂娘也没办法了,要想办法活下去啊!
不不不,不行,绝对要改变局面,不然十七年后,老子就要去煤山自挂东南枝!
还好现在刚继位几个月,局面还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老实说,大明亡国,崇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崇祯这个人,刚愎自用、生性多疑,若是眼界开阔,有丰富的阅历还好,例如曹操。
但偏偏崇祯自幼生活在宫中,心胸狭隘,喜欢小肚鸡肠,常常本末倒置、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脸皮太薄了!
朝中那些东林党人又喜欢拿道德做挡箭牌,这套言论简直是把崇祯吃得死死的。
东林党这样的毒瘤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张凡,哦不,崇祯,从现在开始,他就是崇祯了。
他的脸皮就不是一般的厚了。
要解决问题,钱是首要问题。
要解决钱的问题,就必须撼动士大夫阶层,而要撼动士大夫阶层,就必须要有军队!
崇祯道:“来人。”
他的贴身太监王承恩连忙推门进来,跪在面前:“皇爷,有何吩咐?”
“把魏忠贤给朕叫来。”
王承恩微微一怔,心下道:皇爷,魏公公不是已经被您赶到凤阳了吗?
难道陛下您得到失忆症?
也不知道天子现在怎么想的,思忖之间,王承恩道:“回皇爷的话,魏公公现在正在去凤阳的路上。”
凤阳?
崇祯怔了一下,这才想起来,继位没几个月,就对魏忠贤下手了。
天启七年八月崇祯继位,十一月魏忠贤被革除所有职位,发配到凤阳守陵,不久之后在半路自缢。
“找回来!”
“是!”
“等等,把左都督田尔耕给朕找来!”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王承恩也不敢多问,连忙道:“是!”
不多时,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便在外面听候召见。
十一月的北京城已经在下雪,明末又是小冰河期,虽说紫禁城有地暖,但屋外却是天寒地冻。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在雪地里冻得全身发抖,但硬是不敢乱动一下。
这田尔耕是名副其实的“阉党”,五彪之一,锦衣卫一把手,魏忠贤的得力干将。
因魏忠贤被贬,朝中最近风急浪高。
皇帝欲清除阉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田尔耕者,在魏忠贤时代杀人如麻,朝堂上下或地方官员,都希望他和魏忠贤一起被天诛地灭。
田尔耕已经多日睡不着觉了。
今夜又被皇帝召来,心中更是又惊又恐,想来自己是大限将至了,不免已经心态崩塌。
崇祯在乾清宫内,已经着好服饰,坐在御案前。
他随手拿了今年的财税报表,一看心头又是凉了半截。
大明朝的税收果然两百多年没有变过!
两百多年的发展,朝廷每年的税居然都是相差不多?
钱都去哪里了!
之前的崇祯不知道,但现在的崇祯却是一清二楚,作为后世穿越者当然知道,钱都在官僚、地主乡绅手中了!
这种局面,就是把他皇帝夹在火上烤啊!
王承恩进来道:“皇爷,田指挥使在外面听候圣宣。”
“嗯,知道了。”
皇帝不表态,王承恩也不敢多问,见少年皇帝面色平静,也不知是如何想的,王承恩只敢站在一边。
到了下半夜,田尔耕已经冻得双手红肿。
“把田尔耕给朕叫进来!”
“是!”
田尔耕进来后,老老实实匍匐在地上:“臣叩拜陛下万安!”
崇祯拿着一本书道:“田尔耕,你可知朕叫你来所为何事?”
皇帝突然这么一问,田尔耕脑瓜子里懵了,他哪里知道皇帝深更半夜传召他来做什么。
在外面他也仔细揣度过,魏忠贤被贬,皇帝必然要拿他开刀,但也不着急半夜开刀吧?
所以他心中也是好奇,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臣不敢妄猜天意。”
崇祯语气突然一沉,佯装威严道:“朝臣都向朕告发你陷害忠良,滥杀无辜,要朕抄家灭门!”
田尔耕吓得连忙磕头,这位手段残忍的锦衣卫大佬此时在皇帝面前就像一条狗一样:“陛下,臣冤枉,臣那都是为先帝尽忠职守啊,陛下,臣冤枉!”
果然,田尔耕已经心乱如麻,皇帝动了魏忠贤后,立刻就对自己下手了。
田尔耕心生绝望。
“行了,起来吧!”
田尔耕突然一怔,听皇帝这语气缓和了,难道是放过自己了。
他连忙起身,一句不敢再多说。
“田指挥使,之前做的那档子事,朕可以跟你一笔勾销,今日之后,你给朕把事情办得牢靠一点,否则朕要了你的脑袋!”
这一威一赦的把戏,效果是极好。
田尔耕连忙跪地谢恩,感动得是热泪盈眶。
魏忠贤被查办,这些日子他田尔耕是吃不下睡不着,以为自己死定了,没想到现在皇帝不仅不杀自己,反而还有委以重任的意思。
“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朕给你个任务,带人去山西,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这八人,彻查!”
张凡记得,史书记载,这八人可是吃里扒外的大汉奸。
他们给建奴提供军需,售卖粮食,还出卖明军的军事机密,建奴入关后,这八人都得到了顺治的册封。
八大蝗商!
接下来陕西会有大旱,崇祯二年李小哥暴走,正好拿这八大蝗商的钱出来去赈灾。
当前第一任务是先把李小哥的事扼杀在摇篮中,要不然接下来十几年,崇祯都会被那个李自成搅得心烦意乱。
哪还有心思去做别的?
田尔耕心下了然,拿人办案,那是他的强项。
锦衣卫是什么?
天子亲军!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皇帝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田尔耕刚出去,便看见魏忠贤屁颠屁颠小跑而来。
他心下震惊,魏忠贤不是已经被发配去凤阳的路上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对魏忠贤点头打了个招呼,毕竟是皇帝门前,魏忠贤是特殊人物,他不敢招摇。
魏忠贤一进去,就跪在地上用长袖把脑袋埋起来:“奴婢拜见皇爷万安!”
“魏忠贤!”崇祯音量明显提大了,“可知朕为何突然召你回来?”
“奴婢罪该万死!”
“你确实罪该万死!”崇祯故意怒道。
魏忠贤吓得是连连磕头。
“朝臣现在要将你定罪,你可知是什么罪?”
“奴婢……奴婢不知……请皇爷恕罪……”
“他们跟朕说,你魏忠贤要谋反,要弑君!”
这魏忠贤,虽然被发配到凤阳,但其实罪名是谗害忠良,和谋反、弑君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魏忠贤现在最多被发配到凤阳守陵,但若是谋反、弑君,这是要诛九族的。
魏忠贤在入宫之前有一个女儿,而且还有诸多亲信,按照这样的罪名来,都得死,他自己更是要被凌迟。
魏忠贤吓得拼命用头撞脑袋:“皇爷,奴婢冤枉,奴婢对皇爷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这回来京师的路上,魏忠贤就在揣摩着天子的意图,大概率是要置自己于死地了,没想到是真的。
魏忠贤已经是万念俱灰。
崇祯当然知道魏忠贤没有那个胆子谋反、弑君,要不然崇祯怎么会如此轻松几个月就把魏忠贤给查办了。
他一个太监能翻得起多大风浪?
“魏忠贤,朕是不相信你敢谋反的!”
魏忠贤突然抬起头,震惊地看过去,但随即发现这样看皇帝是大忌,连忙低下头,心中的惊涛骇浪平息了一下,手心已经大汗淋漓。
“多谢皇爷垂怜,奴婢万死不辞!”
“魏忠贤,你这条老狗,之前在朝中一手遮天,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干的那些勾当,朕之所以发配你去凤阳,是要让你知道,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不是你九千岁说的算!”
“奴婢罪该万死!”刚刚平复的心情又是波涛汹涌起来,魏忠贤全身发抖。
“行了,起来说话。”
魏忠贤起身,手心手背全身冷汗。
“朕有件事要交给你去办,办好了,之前的事,朕也不再追究。”
魏忠贤心中大喜:“请皇爷示下!”
“你去给朕查清楚,这京城的百官真正的家产,朕要知道明细!”
魏忠贤眼珠子转了转,心中立刻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了,他兴奋道:“请皇爷放心,奴才立刻去办!”
魏忠贤走后,崇祯心潮澎湃。
刚穿越过来当皇帝,还是不习惯啊。
谁让朕又穷又没人用,不管了,先抄一批家再说!
对于崇祯来说,安抚东江,等于加强了辽东一部分军事实力。
辽东之事他也急不得,最近孙承宗在重点抓辽东军务。
有关锦宁防线在那里,建奴一时间也打不进来,只要将蓟镇防御好就行。
说到这个蓟镇,崇祯心中一直不放心,毕竟己巳之变在崇祯时代影响太大了。
己巳之变将关宁铁骑打废了,北直隶更是被搅得一塌糊涂,最重要的是把朝堂也搞得人心惶惶。
无论怎样,张凡穿越过来,都决不允许己巳之变发生。
待袁崇焕来了,朕还是要好好敲打敲打他。
军务之事,暂且不提。
眼下最重要的人之一已经在崇祯面前。
宋应星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最主要的还是满清入关后,对华夏思想、科技等宝贵东西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封杀。
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华17世纪的百科全书,就这样被建奴给毁了。
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张凡穿越回来,肯定要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
魏忠贤在一边站着,而宋应星在一边坐着。
这可是魏忠贤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场景,本朝,除了年纪很大的首辅,皇帝一般是不会赐座的。
而这位宋应星,一没有大功名在身,二出身低微,三也还年轻,看起来也不过而立之年。
皇帝居然给他赐座了!
魏忠贤心中嘀咕着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崇祯颇为高兴,他觉得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局面也并不是烂得一发不可收拾,把宋应星用好了,一步步扎扎实实来解决粮食问题。
只有解决了全天下人吃饭的问题,后面的经济、金融,工业革命才有底层基础啊!
“宋爱卿,朕最近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啊!”崇祯又开始表现出一副很苦恼很忧伤的表情。
严格意义来说,宋应星只是举人,并非官府正式编制人员,皇帝不应该称呼他爱卿。
不过崇祯也不在乎这些,爱卿是一种敬称,能尽快和宋应星拉近关系,还管这些繁文缛节做什么?
宋应星却是又激动又疑惑。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自己只是考过了乡试,一个举人而已。
后面还有会试、殿试。
自己一个举人,当接到进京觐见的消息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路上都感觉不真实。
天子真的要见我?
直到真的进了紫禁城,真的见到了当今天子,心中依然是惊涛骇浪,惊喜万分。
能见到当今天子,是无数仕人的理想啊。
更何况,被天子赐座,这是很多首辅都没有的荣耀。
年轻的宋应星是激动得眼泪都飙出来了。
他好几次起身要跪拜都被皇帝拦住了。
“陛下有何事需要草民去做的尽管吩咐,草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爱卿乃是我大明之栋梁,朕怎忍心让爱卿赴汤蹈火。”崇祯俨然一副仁德贤君的模样,与前些日在大殿之上简直判若两人。
这前后相差太大,饶是老奸巨猾的魏公公在一边也心中狂呼:君王果真是变脸如翻书啊!
听皇帝这么说,宋应星就更是受宠若惊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天子粉身碎骨。
哪怕是现在让他冲到辽东战场前线去和建奴拼命他也二话不说!
崇祯见宋应星已经感动得好几次落泪,知道自己已经从心理层面征服了宋应星。
对待科学家,真的要拿出应该有的态度,哪怕朕是皇帝!
他便道:“如今陕西赤地千里,百姓食不果腹,朕心急如焚,每每想到有百姓没有饭吃,朕这心里,便痛如刀绞。”
说着,崇祯仿佛要掉两滴眼泪下来一样。
一边杀人不眨眼的魏忠贤立刻配合着皇帝,他叹了口气,落了两滴眼泪,开始拍马屁道:“皇爷真是如尧舜一样的仁德圣君啊!”
皇帝却不理会他,而是跟宋应星道:“民以食为天,朕需要粮食,朕想专门为爱卿设立一个农务司,魏忠贤当年从那些富商王公手中拿了六千顷良田,就在北直隶,朕需要你去在那里给朕种出粮食。”
若是跟别的读书人说这些,一定会觉得皇帝是故意挖苦他,身为读书人,那自然是日夜勤读孔孟圣学,怎可去阡陌之间,浪费了大好年华?
但是宋应星却不同,他是一个从小就对自然、手工艺等类目有浓厚兴趣的人。
一听说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农务司,顿时激动得连忙跪下,拜道:“草民何德何能,承蒙天子器重,必不负君恩!”
“宋爱卿快快请起!”
崇祯将宋应星搀扶起来,这可是朕未来的科学大咖之一啊!
“陛下,草民倒确实有好东西要进献给陛下。”
崇祯故意问道:“是何物?”
宋应星从长袖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小土豆和一个红薯。
与大部分大明的读书人一样,宋应星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特殊的价值。
他也曾经梦想过,自己的东西能够让当今天子得到认可和支持,但他也知道,那是做梦。
不过,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梦今天居然成真了。
所以,出发前,他当然有准备。
果然!
史书没有骗人!
看来中国的史书还是很靠谱的。
正史上,不久的将来,宋应星真的开始种植土豆和红薯了。
宋应星和徐光启很熟,徐光启跟那个叫利马窦老外又关系铁的很,想来这一来二去,土豆和红薯就在宋应星这里开始推广了。
明末最严重的的是什么?
是饥荒!
一切内乱的根源就是饥荒!
人口大爆炸,粮食产量却没有得到提升。
但是历史上的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落孙山的举人,正在种植土豆和红薯。
只要将这两种作物推广下去,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宋应星其实也在明末的时候,靠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种植过土豆和红薯,但毕竟他的力量实在太单薄,而且被当时的官府忽视了。
他自己也想将土豆和红薯推广出去。
尤其是红薯,生长快,对气候适应性强,而且容易保存。
“魏忠贤!”
“奴婢在!”
“你去将那六千顷的皇家田地安排好,立刻交给宋爱卿。”
“遵旨!”
魏忠贤脑子里开始转,小皇帝如此看好这个宋应星,自己也要从他身上敲一些东西下来,最好是将他发展成自己的人。
上一世在大集团搞发展过业务,搞过各种人事斗争的崇祯,当然清楚魏忠贤脑子里在想什么。
他肯定是想打宋应星的主意。
史书也有记载,魏忠贤事事不行,唯独拉帮结派,阴谋最行。
“宋爱卿,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
“臣遵旨!”
随后,崇祯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官阶,又在京师赐了府邸。
先让宋应星去皇家农田里去种一段时间,等有了更多的种子,就开始在北直隶和陕西一带大力推广。
崇祯推算了一下,现在是冬天,如果就按照自然气候去种植红薯和土豆肯定是来不及的。
还得用温室大棚来种植才行。
据说明朝民间有些地方也使用过温室大棚,只不过没有推广开而已。
想了想,崇祯打算让宋应星迅速接手了皇家农田后,亲自过去一趟。
种粮食这种事,还是要抓紧的,时间不等人啊。
见完宋应星后,徐应元便将东江之事与崇祯汇报了一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