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桢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章节阅读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由网络作家“真心罐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朱桢朱标的军事历史《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真心罐头”,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首是瞻,绝不二心,如若将来做出背主之事,愿被上天五雷轰顶而死!江家族人,世世代代堕入地狱,永不轮回!”他举手发誓,目光澄澈,面容坚定。朱桢微微一笑,也不避讳梁峰师在场,轻声又问:“那若是本王的命令,和父皇的命令有冲突,你听谁的?”“啊?!”江夏侯愣住了,如遭雷击!王爷为什么这么问?难道是有心……......
《完整章节阅读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精彩片段
大庸的守军,最终没有进行夜袭。
士兵们吃了个饱,各自回到营中沉沉睡去。
半夜时分,一个熟睡中的士兵,忽然睁开了双眼。
他看看左右,悄然起身,小心翼翼地越过酣睡中的战友,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
在夜色的掩护下,他穿过守军的重重营帐,躲避着在夜里值守的战友,来到了城门一侧的城墙之下。
城墙边上,原是一个酒家,城墙下堆满了空空的酒坛。
他再次小心观察四周,确定什么人都没有之后,撸起袖子,将那些空酒坛一个个搬开。
搬开七八个之后,竟然露出一个能容一人出入的洞口!
他趴在地上,一头钻了进去,蛄蛹着往外爬。
眼看整个人就要消失在城墙之中,忽然,一双大手按住了他的脚腕,猛地拖了出来!
“王爷!逮住了!”
这双大手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庸守将,梁峰师!
那士兵整个被拖了出来,原本昏暗的城墙下,轰然亮起了好几根火把。
梁峰师,江夏侯,带着好几个士兵将他围成一圈。
他刚要起身反抗,好几把钢刀就落在了他脖子上,一时间,这士兵再不敢动弹分毫。
众人中间,簇拥着一个身着华服的男人,不是朱桢,又能是谁?
“想不到我军中,竟然真的出现了叛徒!王爷算无遗策,末将简直五体投地!”
梁峰师看着朱桢,一脸的敬佩之色。
朱桢淡淡一笑,走到那名士兵跟前,悠悠说道:“呵呵,我看此人,未必是叛徒。”
他右手探出,把士兵的头盔摘下,又将头上的汗巾解了下来,拨了一下左右边儿的头发,指着头发下的一个刺青说道:“他是蛮夷潜入进来的探子!”
梁峰师眉头一皱,细细琢磨了一下,点头说道:“百姓们撤走的时候,有几个青壮主动留了下来,说是要亲自守护故土……”
“想必就是那个时候,被蛮夷之人给混进来了,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
他怒视那小兵,揪起他的衣领,大声呵斥:“快说!你还有没有同伙?”
那士兵自知已经没了活路,也不叨扰,咬牙吼道:“哼!你们这群狗汉人,休想从我嘴里撬出来半个字!”
“死到临头,还敢嘴硬?!”
“我砍了你!”
梁峰师噌地一声,宝刀出鞘,就要往那蛮夷探子脑袋上招呼。
关键时刻,朱桢开口:“且慢!”
“先留他一命,关起来吧。”
“是,王爷。”
“除了你手下的带的兵,后来补充进来的那些生面孔,也先全都聚集起来,清点一下,看看少没少人,没少人的话,都关在一起。再找几个人,把这洞补上!”
“是,王爷。”
梁峰师如今已经对朱桢唯命是从,立刻扭头吩咐手下:“都听见了,还不快点行动起来?”
“是!将军!”
士兵们这才押着那个蛮夷探子走了,几个人留下填狗洞。
为防万一,梁峰师又叫几个人绕着大庸城墙走上几圈,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洞口。
都安排好了,他才陪着朱桢往回走。
“王爷真是洞察天机!”
梁峰师感叹道:“末将从来没想过,区区三千多人的队伍里,还能混进来奸细!”
“那些留下来的百姓,数月来都没出过城,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混进来的。”
“王爷,您究竟是怎么知道,有人往外通风报信的?”
朱桢看了他一眼,轻轻摇头,说:“这还是你告诉我的。”
“我?”
“不错。”
朱桢指了指城墙:“先前在城墙之上,你告诉我,蛮夷这几日行动频繁,看样子有进攻的迹象。”
“这时机,未免也太准确了些。”
“若没有人通风报信,他们怎么会选择正好在城中无粮的时候发起进攻?”
“所以,我猜想蛮夷那边,应该是设法了解到了我军的粮草情况,并且了解的非常清楚!”
“今日运了新粮来,粮草情况有变,若是真有探子,肯定会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回蛮夷军营去。毕竟,守城容易攻城难。”
“蛮夷进犯,也不过区区一万多人,死一个少一个,想来,他们也不敢冒进。”
梁峰师恍然大悟,随后苦笑着说:“不愧是王爷!我梁峰师守了大庸那么多年,身为将领,居然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真是惭愧!”
“若不是王爷提点,恐怕这消息,就要被这探子给传出去了!”
朱桢摆摆手,谦虚道:“本王只是偶然注意到罢了,真论起带兵打仗,还是要靠梁将军!”
“王爷过谦了!”
梁峰师和江夏侯异口同声地说,两个人此时对朱桢都是由衷的佩服。
想想楚王到任以来,那些关于他的“昏庸荒淫无能”的评价,简直一派胡言!
他们这楚王,简直就是个谋略上的大家!
不但能在粮草见底的艰苦情况下,靠着一己之力,解决了兵粮问题,还能为守军补上这么大的一个情报窟窿!
简直有治政名士,一国大将的风范!
此时此刻,二人是彻底对朱桢归服了。
“江夏侯,还记得咱们的赌约么?”
朱桢忽然提了这么一句。
江夏侯哪敢怠慢,立刻跪倒在朱桢面前,双手抱拳:“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江夏侯裴振义,从今往后,唯王爷马首是瞻,绝不二心,如若将来做出背主之事,愿被上天五雷轰顶而死!江家族人,世世代代堕入地狱,永不轮回!”
他举手发誓,目光澄澈,面容坚定。
朱桢微微一笑,也不避讳梁峰师在场,轻声又问:“那若是本王的命令,和父皇的命令有冲突,你听谁的?”
“啊?!”
江夏侯愣住了,如遭雷击!
王爷为什么这么问?
难道是有心……
短暂的迟疑过后,他咬牙道:“听王爷您的!”
“好!江夏侯快快请起。”
朱桢将他扶了起来。
一旁的大庸守将梁峰师,听到朱桢问江夏侯的最后一个问题,冷汗都下来了。
他不是傻子,朱桢不背着他,分明就是也想要他一个态度!
“王爷!梁峰师往后,也跟江夏侯一样,但凭王爷驱使,忠心不二!”
“好!哈哈哈……本王今日,也算是有自己人了!”
“父皇息怒!”
虽不求甚解。
不过朱桢还是老老实实的把脑袋低了下去等着朱元璋训示。
而下一秒一阵脚步声响起,朱桢突然发觉自己被一双大手从地上拽了起来。
抬眼就正对着朱元璋那张鞋拔子脸!
“兔崽子,你当咱是那么好糊弄的?”
朱元璋威严满满开口道:“宋拓和浙东林氏算什么,也配引来老天赐福……”
“这天机宝图分明就是你小子自己想出来的,就是不肯跟咱明说!”
“你小子肯定还因为朝廷不曾出兵助你平乱而心有不满,跟咱甩上脸子了!”
这一下,屋内彻底陷入了沉默。
看着朱桢那傻眼的表情。
朱元璋在心中冷哼一声。
暗骂朱桢竟敢对自己这当爹的有所隐瞒。
自己膝下六子身边可都有自己的眼线。
要是当地名门有这种好玩意儿奉上。
虽远在京城朱元璋如何能不知道?
正当朱元璋暗叹这小子行事作风仍欠火候之际,朱桢才算回过神来。
“父皇日理万机,不派兵自然有父皇的道理,儿臣怎敢不满。”
“就是这东西……”
朱桢还打算再作解释,朱元璋反倒直接大手一挥,冷声道:
“咱这当爹的还能看不出你小子的心思,有啥好解释的?”
“罢了,你要是不愿承认,那朕也就不再问了!!”
人家都已经盖棺定论。
朱桢这时候要是再多说话难免有些不太识时务。
只好苦笑着应下了这份功劳。
随后朱元璋随意的过问了一番武昌当地民生。
朱桢这边对答如流更让他这当爹的闻之心喜。
到了武昌就番抵御了外敌不说,还快马加鞭弄出了皇长孙。
无论那件事对老朱家都是喜事一桩!
而现在眼看之前脑子里只有娶妻纳妾的朱桢也开始注重社稷民生。
偌大的改变使得朱元璋不由得老泪纵横!
“这小兔崽子终于迷途知返了!”
朱元璋虽说心喜,可脸上仍是一张冷脸,故作冷淡的开口道:
“你小子蕃地治理的不错,咱很满意。”
“说吧,想让咱怎么赏你?”
对于就藩,朱元璋本就没想着这些熊孩子前几个月能弄出什么名堂。
只求少给他添些乱子就够了。
这看似是父子间的闲谈,不过朱桢可是老早就在等他松口。
“嘿嘿,父皇明鉴。”
朱桢搓着手掌形似奸商一般的笑道:“还请父皇免去了翎月部族的造反大罪,将族中两名女子赐婚赏赐给儿臣!”
异族女子更是一族首领,这个质量朱桢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来。
这次难得老朱松口,别的暂且不论朱桢必须得把两个妹子先拿下再说!
“异族首领这起码也得是大家闺秀的级别,系统的奖励绝对不会差。”
“我这可是为了奖励才牺牲的,对这俩大胸长腿的妹子根本没有兴趣!”
就在朱桢偷摸的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之际,他却未曾看到朱元璋前不久还带着些许喜色,现今却已然阴翳的脸色。
又是纳妾,又是纳妾!
朱元璋本以为这小子已经迷途知返,结果现在那一副色眯眯的表情简直看的他想一刀把这逆子剁了!
“你小子就死女人手上吧!”
伴随着朱元璋的一声咆哮,朱桢便眼瞅他怒气冲冲的出了府邸,形似一头被惹恼了的公牛。
朱桢压根没想到,自己不过是想多娶几个妹子怎么就跟摸了老虎屁股了?
朱桢胸有成竹,往前走去。
江夏侯急忙跟上,心中充满了疑惑。
连续两年,蝗灾,水灾,楚地早已没有了粮食储备。
今年的秋粮也还没成熟,他天天待在朱桢身边,也没见他关心过粮食的事儿,不曾往外写过借粮的书信,不曾跟任何人商议过粮食的问题。
如此境况,武昌怎么可能不缺粮?
可刚才的百姓,确实高声大喊有粮食吃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等走到街口,江夏侯心中的疑惑,变成了惊讶。
他们所在的街道,是武昌城最大的街道,也是原本的粮行所在。
如今这条街上,人头攒动,声音鼎沸!
街道一头,搭着一个高台,高台上站着的,正是武昌的治农官,胡宗尚!
此时他正在安排手底下的人,一袋一袋地发粮。
台下的百姓,簇拥在一起,高举着双手,高声欢呼着。
“楚王千岁!”
“楚王英明!”
江夏侯傻眼了,惊讶地看向朱桢:“王爷,这……这是怎么回事?这些粮食,是哪儿来的?”
“还能哪儿来的?当然咱们的百姓们自己种的!”
“走吧,过去看看,就全都知道了。”
两个人走到近前,终于能听到台上的胡宗尚在喊什么了。
“都不用挤!都不用抢!”
“今天发粮,人人都有!楚王绝不会让武昌,出现半个饿死的百姓!”
“今天发的粮食,不同以往,都听清楚了!”
“这是玉米!饿极了,回去可以先用水煮了,啃上几个,又香又甜,剩下的可以脱粒储存!”
“这是土豆!能烤,能煮!存在干燥之处,发芽了要挖掉芽再吃!”
“这是番薯……”
江夏侯看着胡宗尚身后摞成小山的袋子,惊讶万分。
“怎么、怎么会有这么多?这些粮食,究竟是怎么变出来的?”
朱桢淡淡一笑,昂首挺胸地说道:“本王既然是楚王,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们饿死?”
“这是本王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粮食,成熟期短,产量高,今年来的仓促,种子备的不错,只播种了楚地四分之一的土地。”
“但胡宗尚前日回报,就是这一千顷的土地,却是过去两千顷土地的产量!”
“距离秋收,还有两个月,这些粮食不光足够武昌的百姓们吃到秋收,还能有一多半,可以运往前线!”
江夏侯早已经听得瞠目结舌:“一千顷土地,产出了以往两千顷的粮食?”
“若是这种粮食能全国种植,那我大明岂不是有望能一统天下?”
“王爷,您该不会是做戏骗我吧?这世上,真有这种粮食么?”
他会这么想,一点也不意外。
在吃不饱饭的古代,粮食就是一切,哪个国家粮食产量高,哪个国家就有话语权!
粮食多,就能多养兵,国富民强,全看有没有粮!
“骗你?”
朱桢苦笑摇头,扭头吩咐手下两句。
手下立刻把胡宗尚给带了过来。
“治农官胡宗尚,叩见王爷!”
胡宗尚见到朱桢,跪下就开始磕头。
“起来吧。”
“谢王爷!”
胡宗尚站起身来,从身后拿过来一个食盒,打开之后,里头摆着八根黄澄澄,煮熟的玉米。
“王爷!这是煮好的玉米!”
他拿起两根,恭敬地献上,又给了江夏侯一根,说道:“这玉米刚下来,我就打算给王爷送去。”
“可王爷早就嘱咐过我,万事以百姓为先,所以我才在此搭了高台,给城中百姓分粮!”
江夏侯一听,更是对朱桢肃然起敬。
眼前这从没见过的“玉米”,身为王爷的朱桢,居然还没吃过,就先发给了百姓?
这是何等爱民?
“王爷……”
江夏侯羞愧地看着朱桢,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朱桢笑笑,拿起玉米啃了一口,对江夏侯说:“不必多言,先尝尝,这玉米甜得很!比一些水果都好吃!”
“呃……是!”
江夏侯不敢怠慢,立刻把玉米塞进嘴里,玉米的鲜香,顿时充满了整个嘴巴。
“好吃!”
他瞬间瞪大了眼睛,立刻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一根啃完,意犹未尽。
“王爷,侯爷,这底下,还有番薯和烤土豆呢。”
朱桢和江夏侯品尝一番,然后带着胡宗尚找了个茶楼坐下。
茶楼外,不少分到粮食的百姓,欢天喜地地往家走。
“昨天,我还以为全家都要饿死了!想不到今天就分到了粮食!”
“还不要钱!说是强征军粮的补偿!”
“唉,惭愧,我以前还以为楚王当咱们这些百姓的人命如草芥,真是冤枉了王爷!”
“是啊,原来楚王早已经算无遗策,算准了时间!”
“这三种粮食,产量太高了,听说,给咱们分了粮,还有余剩下能供给前线!已经派人运出去了!”
“明年我家里不种小米了,就种这个!”
“我也是!”
……
江夏侯听着楼下百姓们的声音,百感交集,原来他一直以来对楚王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楚王明明是以民为先,新粮食下来都让手下先分给百姓!
前线的军粮,也算得正正好好,早已运送出去了!
“王爷!”
江夏侯突然起身,扑通一声跪在朱桢面前,大声喊道:“江夏侯裴振义,竟然对王爷无理猜疑,还说出了不敬之语,请王爷降罪!”
他是想请罪的,没想到这一嗓子,喊得茶楼下头的人都听了个清清楚楚。
路过的百姓们抬头看,发现了坐在窗边的朱桢。
“是王爷!”
一个人大喊一声,把背上的两个大麻袋往地上一扔,就扑通跪了下来:“叩见王爷千岁!”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跪地高呼。
朱桢走到窗边,伸手道:“都起来吧!”
“王爷!明年,明年俺也想种玉米!请王爷恩准!只要王爷愿意,我愿意……多出一成赋税!”
新粮食产量高,两倍的产量,就算是多出一成赋税,家里的余粮也会比往年多得多!
“王爷,明年俺想种土豆!俺愿意多出两成赋税!”
又一个人高声喊道。
其他人也争先恐后地喊了起来。
“俺想种番薯!”
“俺多交四成税!”
朱桢闻言大笑不已,半晌,他双手虚按,对所有人说道:“明年,你们想种什么都可以随便选,找治农官胡宗尚领种子,学技术即可!”
“至于赋税……本王宣布,从今往后,楚地赋税永久减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