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新书网 > 其他类型 > 一封寄往思念刘昭齐刘总全文

一封寄往思念刘昭齐刘总全文

入夜解愁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凑一块儿,不是说交公粮、修水渠的事儿,是咱全中国老百姓都要顶起腰板儿的大事!”村书记敲敲烟袋锅子,环视一圈村民,指着一对妇女骂道:“翠婆娘,你俩别吵吵,安静点。”接着正题道:“美国鬼子那帮狼崽子,端着洋枪洋炮,跨过鸭绿江来朝鲜撒野了!朝鲜是咱家门口的邻居啊……”“就像东头老狗家挨着咱家院墙——要是老狗家房顶让人掀了,咱家的炕头还能热乎吗?”书记看着众人都安静的听着自己说话,满意跺跺脚底下的土,继续正色道:“咱们祖祖辈辈都住这块……”“美国鬼子要是占领了朝鲜……”“以后咱们的娃娃们……”“当年小日本咋欺负咱们的?村口老槐树上吊着的人大伙儿都记得吧?这会儿美国鬼子比小日本还横!他们飞机炸了丹东,炸死了咱们中国老百姓!咱能蹲在家里装聋子吗...

主角:刘昭齐刘总   更新:2025-02-07 21: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昭齐刘总的其他类型小说《一封寄往思念刘昭齐刘总全文》,由网络作家“入夜解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凑一块儿,不是说交公粮、修水渠的事儿,是咱全中国老百姓都要顶起腰板儿的大事!”村书记敲敲烟袋锅子,环视一圈村民,指着一对妇女骂道:“翠婆娘,你俩别吵吵,安静点。”接着正题道:“美国鬼子那帮狼崽子,端着洋枪洋炮,跨过鸭绿江来朝鲜撒野了!朝鲜是咱家门口的邻居啊……”“就像东头老狗家挨着咱家院墙——要是老狗家房顶让人掀了,咱家的炕头还能热乎吗?”书记看着众人都安静的听着自己说话,满意跺跺脚底下的土,继续正色道:“咱们祖祖辈辈都住这块……”“美国鬼子要是占领了朝鲜……”“以后咱们的娃娃们……”“当年小日本咋欺负咱们的?村口老槐树上吊着的人大伙儿都记得吧?这会儿美国鬼子比小日本还横!他们飞机炸了丹东,炸死了咱们中国老百姓!咱能蹲在家里装聋子吗...

《一封寄往思念刘昭齐刘总全文》精彩片段

凑一块儿,不是说交公粮、修水渠的事儿,是咱全中国老百姓都要顶起腰板儿的大事!”

村书记敲敲烟袋锅子,环视一圈村民,指着一对妇女骂道:“翠婆娘,你俩别吵吵,安静点。”

接着正题道:

“美国鬼子那帮狼崽子,端着洋枪洋炮,跨过鸭绿江来朝鲜撒野了!朝鲜是咱家门口的邻居啊……”

“就像东头老狗家挨着咱家院墙——要是老狗家房顶让人掀了,咱家的炕头还能热乎吗?”

书记看着众人都安静的听着自己说话,满意跺跺脚底下的土,继续正色道:“咱们祖祖辈辈都住这块……”

“美国鬼子要是占领了朝鲜……”

“以后咱们的娃娃们……”

“当年小日本咋欺负咱们的?村口老槐树上吊着的人大伙儿都记得吧?这会儿美国鬼子比小日本还横!他们飞机炸了丹东,炸死了咱们中国老百姓!咱能蹲在家里装聋子吗?”

书记举起粗布褂子擦汗,又指了指一个青年道:“全友他爹就是那时候被日本鬼子害死的。全友你说说,你想那美国鬼子再来一次吗?”

“艹,肯定不想啊,干他*的美国狗。”青年义愤填膺道。

“对,就是这个理。”书记声音比起先前更加大。

“毛主席发话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咱庄稼汉最懂这个理儿!春天不锄草,秋天没收成;今儿个不把狼崽子打回去,明儿个狼群就敢进咱家院子!”

说着,从兜里掏出红布条。

“壮劳力该参军就去,会赶大车的去支前队,妇女纳千层底!六十岁以上的看青护粮,半大小子站岗放哨!”

看着这些自己最熟悉,也都服自己的村民们,书记语气突然放软。

“老少爷们儿啊,想想村东头烈士碑上刻着的名字,那可都是咱亲叔伯兄弟!”

书记忍不住情绪,猛拍桌子。

“多的不说了,散会!”

一位不再壮年的中年男人对着自家婆娘感
上面就会派人来慰问你,我想我还是应该提前告诉你这个消息……你一定一定不要干傻事,不然我这个书记不干了也要陪你一起去见你爹娘!”书记语速很慢,他在观察刘小花的表情变化。

刘小花抚着背的手突然停顿了,眼睛怔怔的看着老书记的脸,如遭雷击般,灵魂又一次被抽离,时间好似再一次被压缩。她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只记得四爷回了句“小齐光荣了”。

“不,不可能!你在骗我!呜~呜~呜~啊!”刘小花猛地推开了书记扯着自己的手,夺门而出。

“小花,小花,你别干傻事啊!”

书记稳住身子后立马追了出去,但是年老的腿跑不动,追不上年轻人。连忙小跑到附近几家,通知其他人。

“柱子,柱子!小花往后山跑了,我怕她干傻事,你快点喊上她三叔还有几个人一起去找啊。她是大山家最后的血脉了,可不能出事啊!不然……不然我对不起大山啊!”老书记说到最后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可能是因为跑了一段路的缘故,加上急火攻心,从此落下了病根。

……

村后山。

夕阳已落,月出东方,明亮皎洁。银河遗落的银绸在树冠流淌,正在融化所有棱角分明的阴影。

当柱子领着三叔赶到后山的时候,就听到了一段空灵悠远的歌声,是那么的清透,那么的有张力。

他们看见了刘小花,刘小花站在山顶上,面朝着东出的月亮,将一份信抱在胸前,高声地不留余力的唱到: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啊~”

月光仿佛顺着无形的歌声,倾泻了下来,流到震颤的胸前,书信中的文字正在倾诉着思恋。

……

信封。

“刘小花收

写于1952年

寄于1952年

寄往1953年”

信。

“亲爱的妹妹:”

“你怎么不写信给我,我很希望你常给我写信
这个事实一直从未改变过。”

“你不需要着急,一封寄往思念的信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由正确的人递到你手上。”

……

--完--

一齐字,给刘昭齐。

“昭齐,能请你帮个忙吗?”婆婆像小时候带刘昭齐一样的询问着。

“您说,婆婆。”

“可能会浪费你一点时间。”婆婆补充道。

“没关系的,我放假了,时间多的很,您说就是了。”

“就是帮婆婆送一封信。”

刘昭齐听着这个有点远离他这个年代的词,感到诧异。他也没有做出询问如为什么不打个视频或者打个电话呢?亦或为什么不坐车直接去找呢?反正现在交通方便。

“送去哪?”

回答的简明扼要,婆婆又不是老古董,反而很开明,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她这样做肯定有原因。

“我们的老家。”

“信呢?”

“我卧室书桌的左侧抽屉里,有一件褐色信封。”

婆婆满含爱意的摸了摸刘昭齐的头,缓缓道:

“这封信对婆婆很重要,希望昭齐你能帮婆婆送到。”

门口传来开门声,李馥洗完碗回来了,看见自家儿子坐在床边和婆婆聊天。

“昭齐来了,期末考试考的怎么样?”试后询问是逃不了的。

“还行,挂科不可能,奖学金也不可能。”刘昭齐直白道。

“嘿!你这孩子,说后半句干什么。让你老妈开心一下不行吗?”李馥嗔怪道。

“不好意思,受党和国家的教育,对人民要讲真话,讲全话。”刘昭齐正色道。

装腔作势的样子惹得婆婆笑骂道:“我们家也是出了一个大官了。”

“妈,我要回老家一趟,你把伯伯的电话给我,我去他家住几天。”

“你回家干嘛?”李馥不解道,自家儿子生在广城,长在广城,老家只有逢年过节回去看看,应该不会有太多感情。

“额,下基层领略乡土气息,明白人生奋斗方向。”刘昭齐打趣着回答。

“讨打!”李馥还是没忍住,给刘昭齐脑袋上来了一瓢。

婆婆看着,想着
说,我们做的有意义吗?”

说完,刘小齐又看向了收拾着残局的士兵们,他们会抱着昔日共同吹牛的战友的躯体哭泣,他们会因一时怒气而冲到俘虏面前,然后被仍哭泣但理智的战友架开。

“看一件事,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的意义不一样。”昭齐解释道。而后,又从兜里拿出一封信封,递给刘小齐。

“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意义也不一样。”

刘小齐看着昭齐递过来的信封,有字写着:

“刘小齐收

写于2011年

寄于2024年

寄往1953年”

……

“看完没?”等候一段时间后,昭齐对着好似在发愣又好似在思考人生的刘小齐问道。

刘小齐忙不迭点了点头。

“看完就走吧。”说完,昭齐便迈步向着战场的反方向走去。

“你要去哪?”刘小齐拿着信,看着昭齐的背影问道。

昭齐侧着身子回头,看着刘小齐的迷茫慌乱中带着期待,郑重道:

“带你回家!”

……

两个不似在人间的人开始了返乡之旅。中山装的青年带着土黄色军装的青年向南方前进并游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可能意义就在于此吧。

“你得回一封信给2011年的刘小花。”中山装青年对着另一名青年道。

“你不是说她改名叫刘思齐了吗?”土黄色军装青年回道。

“我们这个职业不认改的名。”

“你们还有这规定?”

“别啰嗦,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你得回信。”

“啊?我不要,那时候她都已经快八十岁了,这信我写不出手。”

“不会,那时候的我会护着她的,她实际会比年纪年轻二十岁。”

“那也不要,我不能再影响她过日子。”

“这样说吧,刘小花的信才是回信。你不发一封信,我的这操作就算违规操作。”
<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